Workflow
滨海泰达物流(08348) - 2022 - 年度业绩

财务业绩与报告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合并财务业绩已公布[1] - 公司年度报告全文已载列于公告中,并遵守联交所GEM证券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1] - 公司年度报告的印刷版本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阅览[1] - 公司董事会对公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全部责任[3] - 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七天[4] - 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301,143,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24] - 2022年公司税前利润为80,795,000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12,660,000元人民币有所下降[21] - 2022年公司年度净利润为59,534,000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9,308,000元人民币有所下降[21] - 2022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8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0.1元人民币有所下降[21]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050,851,000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066,195,000元人民币略有下降[22] - 2022年公司流动负债为1,142,696,000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978,253,000元人民币有所增加[22]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入总额为27,040,000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3,300,000元人民币有所增加[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2,235,400,000元,较2021年增长人民币159,217,000元[2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184,549,000元,较2021年增长人民币174,561,000元[25] - 公司归属于股东的权益为人民币873,884,000元,较2021年增长3.19%[25] - 公司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2.47元,较2021年增长3.35%[2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3.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59] - 公司2022年销售成本为3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2%,毛利率为3.99%,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60] - 公司2022年行政开支为5645.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3%[61]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为2070.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07%[62] - 公司2022年税务开支为2126.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25%[63] - 公司2022年應佔合營、聯營公司業績為人民幣54,935,000元,同比增長62.75%,主要由於天津泰達阿爾卑斯及泰達行經營業績大幅增長[65] - 公司2022年溢利總額為人民幣57,024,000元,同比下降3.23%,但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全面收入總額為人民幣27,040,000元,同比增長103.31%,主要由於投資收益大幅增長[66] - 公司2022年銀行貸款餘額為人民幣285,175,000元,較2021年的人民幣251,490,000元有所增加[71] - 公司2022年總負債與總資產比率為55%,較2021年的53%有所上升,資本與負債比率為34%,較2021年的33%略有增加[72] - 公司2022年投資物業人民幣183,000,000元及銀行存款人民幣113,987,000元已抵押予銀行以獲得貸款融資[73] - 公司2022年匯兌收益為人民幣656,000元,主要由於豐田物流的美元、日元及港幣外幣業務[75] - 公司2022年僱員總數為1,123人,較2021年的1,214人有所減少[80] - 公司2022年無重大投資或資本資產的未來計劃,亦無重大收購或出售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77][78] 董事会与管理层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杨卫红先生,非执行董事李健先生、徐志敏先生、周志远先生及张炎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程新生先生、何勇军先生、罗文钰先生及彭作文先生[2] - 公司董事会辖下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7] - 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总经理杨卫红先生、唐志忠先生和吴艳敏女士[17] 业务表现 - 2022年公司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8] - 2022年公司物资采购及相关物流服务业务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8] - 2022年公司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仓储及其他板块业绩同比下降[28] - 2022年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工具减值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29] - 2022年公司整体业绩较上年度大幅增长[29] - 2022年公司成功拓展内航船运输和国际铁路多式联运业务[31]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物流、电子零部件物流、冷链物流等[49] -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为13.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53] - 物资采购及相关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为19.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3%[54] - 保税仓储、监管及其他服务营业收入为5562.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3%[55] - 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为1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7%,营业利润为6938.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37%[56] - 冷链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为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3%,营业利润为3034.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38%[58] 风险管理与ESG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提供上市平台,投资风险较高[6] - GEM上市公司证券可能较主板证券承受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8] - 公司采用运营控制方法并遵循重要性原则,将年度收入贡献较大的主要业务或控股超过50%的业务纳入报告范围[88] - 公司2022年主要业务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物流供应链服务、物资采购及相关物流服务、以及冷链物流服务[88] - 由于股权变动,公司2022年电子零部件物流服务业务的ESG表现不再纳入报告范围[89] - 公司严格遵循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确保报告符合重要性、量化、平衡和一致性原则[90][91][92][94] - 公司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审查和确定ESG事宜的重要性、风险和机遇,并评估其表现和进展[96] - 公司董事会负责确保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并审批报告内的披露资料[96] - 公司成立ESG工作小组,负责执行和监督各业务单元的ESG相关工作,并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会汇报[97] - 公司将ESG管理方针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并落实地方政府制定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潜在风险[98] - 公司特别关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时优先考虑政府支持和行业要求[101] - 公司致力于控制每千平方米的能源消耗,减少业务对资源消耗的依赖性[104] - 公司设定内部ESG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每千平方米用电量和车辆运输燃料消耗,并通过董事会监督和定期报告进行审查[105] - 公司积极加强供应商沟通,探索海铁联运等替代物流解决方案,并支持附属公司向智能化转型[107][108]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国家碳中和目标联系起来,积极采用可再生燃料,减少碳排放[111] - 公司设立量化环境目标,定期评估进展,以明确阶段性改善措施[112] - 公司在后疫情时代探索更环保的物流解决方案,深化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实现可持续业务[113] - 公司定期进行重要性评估,以确定持份者的主要关注事项及重大利益,并提交董事会审查[119][122] - 公司确定了4个最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服务质量、货物安全、应急风险应对能力和供应商风险管理[123] - 公司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确定与其整体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的目标3、9及13[125] - 公司通过公开及具建设性的对话与主要持份者沟通,以推动可持续发展[116] - 公司聘请独立第三方进行在线重要性评估调查,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121] - 公司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政府、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及公众保持定期沟通[117][118] - 公司将继续努力应对重要性评估所反映的重大议题下的风险及机遇,以推动可持续发展[119][120] - 公司通过公益活动和社区投资参与社区活动,并关注环境保护意识[118] - 公司通过定期报告、公告及股东大会与股东保持沟通,关注投资回报和商业道德[117] - 公司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客户服务热线与客户保持沟通,关注生产及服务质量保证[118] - 公司通过优化运输方案、转变运输方式和改进运输技术,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8] - 公司已制定《环境政策》,目标是减少排放和节约资源,并在2022年实现了多个环境目标[131] - 2022年,公司空气污染物排放密度降低至硫氧化物0.03千克/千平方米、氮氧化物23.3千克/千平方米、颗粒物1.7千克/千平方米[132][133][134] - 2022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密度降低至16.5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平方米[135][136] - 2022年,公司无害废水排放密度降低至140.0立方米/千平方米[138][139] - 2022年,公司无害固体废弃物排放密度降低至0.6吨/千平方米[140][141] - 2022年,公司柴油消耗密度降低至19.4兆瓦时/千平方米[142][143] - 2022年,公司汽油消耗密度降低至2.8兆瓦时/千平方米[144][145] - 2022年,公司天然气消耗密度降低至0.6兆瓦时/千平方米[145][146] - 2022年,公司耗电量密度降低至17.5兆瓦时/千平方米[146][147] - 2022年公司总废气排放量较2021年略有上升,主要由于汽车运输需求及装卸作业增多,导致油耗增加[161] - 2022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1,116.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1年的10,025.8吨有所增加[155] - 2022年公司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883.2千克,较2021年的14,159.9千克显著增加[155] - 2022年公司颗粒物排放量为1,292.9千克,较2021年的1,047.3千克有所增加[155] - 2022年公司无害废水排放量为65,789.0立方米,较2021年的84,921.6立方米有所减少[155] - 2022年公司无害废弃物排放量为413.1吨,较2021年的385.3吨有所增加[155] - 2022年公司有害废弃物排放量为6.6吨,较2021年的0.8吨显著增加[155] - 2022年公司总楼面面积约为778,847.4平方米,较2021年的606,792.3平方米有所增加[155] - 2022年公司仅回收约0.01吨废纸,较2021年的10.0吨显著减少[159] - 公司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21年增加约10.9%,主要受新增披露外购蒸汽排放及剔除淡水及污水处理相关排放的影响[162] - 公司2022年废水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约22.5%,主要由于报告披露范围的变化[169] - 公司2022年无害废弃物及有害废弃物排放量较2021年均有所增加,主要由于优化了废弃物统计系统[172] - 公司通过优化物流规划、提高装载率及运输效率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运输,以降低直接排放[162] - 公司采用液氨作为替代制冷剂,并确保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妥善保存,以减少制冷剂泄漏带来的危害[167] - 公司安装专业油脂分离及储存容器,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污水处理,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170][171] - 公司通过制定内部政策及指派专人进行设备日常检查,以降低噪音影响[175] - 公司通过制定及监测关键绩效指标,规范采购行为及资源消耗,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179] - 公司2022年主要消耗资源包括柴油、汽油、天然气、电力、蒸汽、水、包装材料及纸张[180] - 2022年公司柴油消耗量为14,259.4兆瓦时,较2021年的11,755.6兆瓦时有所增加[181] - 2022年公司汽油消耗量为828.3兆瓦时,较2021年的1,726.6兆瓦时显著减少[181] - 2022年公司天然气消耗量为235.5兆瓦时,较2021年的322.2兆瓦时有所减少[181] - 2022年公司电力消耗量为11,839.8兆瓦时,较2021年的10,607.8兆瓦时略有增加[181] - 2022年公司蒸汽消耗量为1,340.8兆瓦时,较2021年的1,237.2兆瓦时略有增加[181] - 2022年公司总能源消耗量为28,503.8兆瓦时,较2021年的25,649.4兆瓦时有所增加[181] - 2022年公司用水量为67,870.0立方米,较2021年的87,743.0立方米显著减少[181] - 2022年公司柴油消耗量增加主要由于车辆运输及装卸作业需求增多以及货车怠速制冷情况增多[185] - 2022年公司电力消耗量增加主要由于仓库日常运营需求增加[187] - 2022年公司蒸汽消耗量增加主要由于冬季运营量逐渐增大,供暖需求增加[189] - 2022年公司包装材料使用量大幅下降,主要由于电子元件物流服务业务被排除在披露范围外[193] - 公司将继续研究和应用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替代包装材料,以最小化环境足迹[193] - 2022年公司纸张消耗量较2021年大幅上升,原因是优化了数据收集系统以统计所有分公司的纸张消耗量[195] - 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措施以减少纸张消耗,包括默认双面打印、收集单面纸重复使用和回收、提高企业邮箱和协同办公应用平台的利用率[195] - 公司决定控制车辆和制冷机的采购过程,优先采购环保性能更好的产品[198] - 公司积极探索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并购置以较洁净的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车辆[198] - 公司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与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力度[199] - 公司通过官方网站等宣传媒体传播公益广告,大力提倡爱惜粮食的理念[199] 未来计划与战略 - 2023年国内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但地缘政治和能源危机仍带来不确定性[38] - 公司将继续依托区域优势,发挥物流行业作用,提升汽车物流和电子零部件物流的核心竞争力[38] - 公司计划整合堆场、铁路、冷库等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整体业绩提升[39] - 汽车物流业务将探索铁路货运专用线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并制定综合业务方案[41] - 公司计划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实质性开展“一单制”海铁联运业务[42] - 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薪酬管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43] - 公司将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确保资金安全[44] - 公司将提高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45] - 2023年公司将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把握机遇,转变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