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滨海泰达物流(08348) - 2023 - 年度业绩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合并财务业绩已公布,年度报告全文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查阅[1]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36.4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7%[24]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2977.8万元人民币,与2022年基本持平[24] - 2023年每股盈利为0.08元人民币,与2022年持平[25] - 公司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9.9582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有所下降[22] - 公司2023年流动负债为7.2020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大幅下降[22] - 公司2023年总资产为18.2078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22] - 公司2023年非控股权益为1.0399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22] - 公司2023年总权益为9.91276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基本持平[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820,788,000元,较2022年减少415,349,000元,流动资产为人民币824,963,000元,较2022年减少359,586,000元[26]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人民币887,279,000元,较2022年增长1.49%,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2.50元,较2022年增长1.21%[26] - 公司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7%[57] - 公司2023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5.89亿元,同比增长13.25%[58] - 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1.67%,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58] - 公司2023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2,436,000元,同比下降7.12%[59] - 公司2023年融资成本为人民币21,339,000元,同比增长3.08%[60] - 公司2023年税务开支为人民币4,633,000元,同比下降78.06%[61] - 公司2023年应占合营、联营公司业绩为人民币26,592,000元,同比下降51.59%[64] - 公司2023年期内溢利总额为人民币30,362,000元,同比下降46.89%[65] - 公司2023年借款余额为人民币351,909,000元,较2022年增加23.4%[69] - 公司2023年总负债与总资产比率为45.56%,较2022年下降9.72个百分点[70] - 公司2023年汇兑收益为人民币452,000元[74]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杨卫红先生及马欣女士,非执行董事李健先生、孟隽女士及孙静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程新生教授、何勇军先生、罗文钰教授及彭作文先生[2] - 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杨卫红(党总支部书记)、马欣(总经理)、赵春燕[17] - 公司董事会辖下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分别由程新生、何勇军、罗文钰、彭作文等担任主席或成员[17] - 公司授权代表为杨卫红及罗泰安[17] 业务板块表现 - 汽车物流板块业绩大幅收缩,但仓储物流及物资采购业务扩展,业绩有所上升,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上升[28][29] - 物资采购板块业务收入及盈利水平均有提升,电子零部件物流板块拓展内航船运输、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及保税物流仓储业务[30] - 冷链物流板块持续拓展一站式冷链物流及监管服务,其他仓储物流业务提升多式联运能力[30][31] -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营业收入为12.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4%[49] - 物资采购及相关物流服务业务营业收入为2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1%[50] - 仓储、监管、代理及其他服务业务营业收入为7724.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88%[52] - 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净利润为4753.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49%[53] - 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净利润为1789.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03%[55] -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营业业绩为184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88%[49] - 物资采购及相关物流服务业务营业业绩亏损1853.7万元人民币,亏损同比下降19.35%[50] - 仓储、监管、代理及其他服务业务营业业绩为1990.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34%[52] - 电子零部件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务利润贡献为2333.3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04%[53]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严格遵循香港联交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确保报告符合重要性、量化和平衡原则[88][89][90] - 公司通过收集持份者反馈,识别并确定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问题,以指导未来战略发展[88] - 公司在2023年积极响应中国中央政府的环保号召,实施有效政策以将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融入日常运营[85] - 公司采用一致的數據整理方法及報告框架,2023年披露範圍與2022年保持一致[91] - 公司董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審閱環境、社會及管治事宜的重要性、風險和機遇[92] - 公司成立環境、社會及管治工作小組,負責執行具體環境、社會及管治事項,並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會匯報[94] - 公司致力於將環境、社會及管治管理方針融入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以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法規的風險[95] - 公司特別關注政府支持、物流業要求及限制、主要業務分部的市場環境以及物流營運對環境的影響[96] - 公司設定內部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關鍵績效指標,包括每千平方米用電量及每千平方米車輛運輸燃料消耗[100] - 公司董事會對所有環境、社會及管治相關事宜肩負全面責任,並委派工作小組執行相關事項[101] - 公司通过签订备忘录和使用数字工具与供应商保持稳定沟通,并努力克服运营困难以维持服务可靠性[102] - 公司在冷链物流领域采取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如调整班次安排、优化蒸发器融霜流程等,以降低能源消耗[104] - 公司持续探索采用可再生燃料的机会,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104] - 公司设立了量化环境目标,并定期评估其进展,以明确阶段性改善措施[105] - 公司致力于探索更环保的物流解决方案,深化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106] - 公司通过定期、公开和建设性的对话与主要持份者沟通,以推动可持续发展[109] - 公司定期进行重要性评估,以确定持份者的主要关注事项及重大利益,并作出回应及报告[112] - 公司聘请独立第三方进行在线重要性评估调查,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114] - 公司通过参考国内外报告准则和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确定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清单[115] - 公司确定了四个最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事宜,包括货物安全、应急风险应对能力、服务质量和顾客隐私保护[116] - 公司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确定与自身可持续发展议程最相关的目标为SDG 3(良好健康与福祉)、SDG 9(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和SDG 13(气候行动)[118] - 公司致力于通过优化运输方案、转变运输方式和改进运输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1] - 公司制定了《应急管理办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实体风险与转型风险,并加强对管理层及司机的培训[122] - 公司设定了以2022年为基准年的环境目标,计划到2027年实现每千平方米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无害废弃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耗水总量的维持或降低[125][126][127][128][129][130] - 公司制定了《环境政策》,旨在减少排放和节约资源,以实现绿色运营[124] - 公司通过制定并落实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旨在达到零工伤事故和确保业务顺利运行[119] - 2023年公司废气排放总量较2022年略有下降,其中硫氧化物排放量为20.4千克,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179.1千克,颗粒物排放量为1,237.2千克[132][140] - 2023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8,626.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减少约22.4%,其中范围1(直接排放)为3,393.7吨,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为5,128.4吨,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为103.9吨[132][141] - 2023年公司无害废水排放量为28,510.4立方米,较2022年的65,789.0立方米大幅减少[132] - 2023年公司无害废弃物排放量为648.5吨,较2022年的413.1吨有所增加[132] - 2023年公司有害废弃物排放量为5.1吨,较2022年的6.6吨有所减少[132] - 公司致力于通过合理规划物流、提高装载率及运输效益、采用环保智能运输方式等措施,减少运输车辆的直接排放[141] - 公司计划开发新的运输组合,支持减排标准及燃油效率标准的改革,并改进及开发创新的运输技术,如更高效的替代能源和升级的现代化车队[141] - 2023年公司总楼面面积约为820,347.9平方米,较2022年的778,847.4平方米有所增加[133] - 2023年公司废水排放量较2022年下降约56.7%[144] - 2023年公司柴油消耗量约为1,198,010.9公升,较2022年的1,332,253.6公升有所减少[153] - 2023年公司汽油消耗量约为75,981.2公升,较2022年的85,466.9公升有所减少[153] - 2023年公司天然气消耗量约为16,980.0立方米,较2022年的22,520.0立方米有所减少[153] - 2023年公司蒸汽消耗量约为1,577吨,较2022年的1,708吨有所减少[155] - 2023年公司总能源消耗量为23,216.8兆瓦时,较2022年的28,503.8兆瓦时有所减少[152] - 2023年公司用水量为44,409.0立方米,较2022年的67,870.0立方米有所减少[152] - 2023年公司无害废弃物排放量较2022年有所增加,而有害废弃物排放量较2022年有所减少[147] - 公司通过安装专业油脂分离及储存容器来管理废水并防止自然水体污染[145] - 公司采用液氨作为替代制冷剂,以减少制冷剂泄漏带来的危害[143] - 2023年公司柴油、汽油及天然气消耗量较2022年减少,主要由于堆场冷却需求减少导致正面吊作业量下降[156]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车队能源效率和推广电动汽车等可持续解决方案来监控和控制能耗表现[157] - 2023年公司用电量较2022年减少,主要由于冷库制冷操作方式的改进,采取了更加节约电力的措施[159] - 公司通过改进冷库设备制冷操作流程,使能耗同比下降25%,用电量下降约220万千瓦时[161][162] - 公司调整了班次安排和操作流程,引入绩效评估机制,奖励每月最低能耗的班组,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164][165] - 2023年公司蒸汽消耗量较2022年减少,主要由于严格控制供暖温度以节约蒸汽量[167] - 2023年公司用水量较2022年有所下降,公司为员工提供用水意识培训并定期评估节水表现[168] - 公司将继续研究和应用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替代包装材料,努力将环境足迹减至最低[169] - 2023年公司纸张消耗量较2022年下降[171] - 公司通过租用高效节能打印设备、提倡无纸化办公等措施减少纸张消耗[171] - 公司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72] - 2023年公司主要环境影响为运营期间消耗化石燃料及电力产生的废气和温室气体排放[173] - 公司决定优先采购环保性能更好的车辆和制冷机,并探索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173] - 公司已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并将气候变化融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程序[177] - 公司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制定了《应急管理办法》并定期培训管理层和司机[178] - 公司可能面临强制披露全范围碳排放的规定,并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179] - 公司已为员工和资产购买保险以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财产损失[178] - 公司致力于与各持份者建立稳固关系并融入可持续发展实务[182] 员工管理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1,079名员工,较2022年的1,123名减少3.9%[78] - 行政人员从2022年的211名减少至2023年的206名,减少2.4%[78] - 财务人员从2022年的32名减少至2023年的31名,减少3.1%[78] - 销售及运营人员从2022年的875名减少至2023年的837名,减少4.3%[78] - 2023年公司报告范围内员工总数为1,208人,较2022年的1,265人减少57人[184] - 2023年员工流失率为8.44%,较2022年的6.01%有所上升[191] - 公司实行年薪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标准由董事会批准[190] - 公司定期进行薪酬检讨及薪金调整,参考市场水平、通胀率、公司盈利能力及员工过往表现[190] - 公司通过严格的甄选过程招聘人才,包括专业技能笔试、综合能力测试和主管面试[187] - 公司为初级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为效力超过三年的优秀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和加薪[188] - 公司不鼓励加班,但如需加班,将以加班费或额外假期形式给予补偿[193] - 公司提供额外的假期福利,包括病假、婚假、产假及恩恤假[194] - 公司对任何形式的歧视采取零容忍态度,鼓励员工举报工作中的歧视或骚扰行为[197] - 公司为员工提供强制性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年度体检和特殊假期补贴,以增强员工归属感[198] - 公司在2023年春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向员工发放节日慰问品,并组织射箭比赛、写福字、送春联等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199] 未来战略与规划 - 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物流行业竞争加剧,燃油车市场下滑对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影响[27] - 公司完成泰达绿色智慧物流供应链产业园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该项目是提升存量低效资产的重要举措[33][34] - 2024年公司将整合实体物流资源,提升海铁联运业务规模,围绕铁路货运专用线及仓储堆场核心资源延伸产业链[39] - 公司将推动泰达绿色智慧物流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建设,结合重点项目招商工作,锚定优质战略客户[41] - 2024年公司将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确保资金安全、经营安全及生产安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