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银国际控股(00668) - 2023 - 年度业绩

财务业绩对比 - 2023年公司年内溢利19,891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18,499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年内综合收益总额1,042千港元,2022年为开支77,342千港元[2] - 2023年固定利率应收贷款496,141千港元,较2022年的529,523千港元有所减少[16] - 2023年拨备信贷亏损676千港元,较2022年的9,449千港元大幅减少[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7,2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071亿港元减少32.21%[19]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13286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17317千港元[39]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1178千港元,减拨备信贷亏损636千港元后为10542千港元[41] - 2023年除税后合并溢利为19891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18499千港元[50][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595亿港元,2022年约为1.473亿港元[6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11.4,2022年约为11.5[64]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6122千港元,2022年为 -21778千港元[93] - 2023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249千港元,2022年为155千港元[96] - 2023年利得税支出为18616千港元,2022年为3105千港元[96] - 2023年集团收益约726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071亿港元减少32.21%[116]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330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1730万港元[11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零,与2022年相同[116] - 2023年按确认收益时间分,单个时间点为6331千港元,随时间推移为66251千港元[113] - 2023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 -6695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净额为586千港元[106] - 2022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 -297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净额为5千港元[109] - 2023年及2022年所有收益归属中国客户,大部分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111] - 2023年收益为72,582千港元,2022年为107,120千港元[117]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38,507千港元,2022年亏损15,394千港元[117]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9,891千港元,2022年亏损18,499千港元[117]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04港仙,2022年亏损1.36港仙[117]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324,472千港元,2022年为316,722千港元[125] - 2023年流动资产为678,099千港元,2022年为687,809千港元[125] - 2023年流动负债为59,290千港元,2022年为59,931千港元[125] - 2023年流动资产净值为618,809千港元,2022年为627,878千港元[125] - 2023年股息预扣税拨备约690,000港元已在损益中扣除,2022年净超额拨备约1,091,000港元计入损益[135] - 2023年除税前溢利38,507千港元,2022年亏损15,394千港元[136] - 2023年所得税支出18,616千港元,2022年为3,105千港元[136] - 2023年资产净值937,869千港元,2022年为940,553千港元[145] - 2023年给予客户贷款约496,141,000港元,2022年约525,158,000港元,实际年利率介乎9.4%至11.0%,2022年为8.0%至15.4%[152]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10,542千港元,2022年为11,037千港元[15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330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1,730万港元[155] - 2023年物业投资评估公平值收益约480万港元,2022年公平值亏损约3,140万港元[155] - 2023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回净值约670万港元,2022年为亏损净值约30万港元[1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总额约为4.955亿港元,2022年约为5.201亿港元[1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东葵业务分部贡献收益约5,050万港元,2022年约为5,840万港元,减少约13.53%;除税后溢利约3,680万港元,2022年约为4,160万港元[1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有投资物业分部贡献收益约1,580万港元,2022年约为970万港元,增加约62.89%[1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东東摩及成都办公室录得评估公平值收益约480万港元,2022年为公平值亏损约3,140万港元[1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有投资物业分部录得除税后溢利约800万港元,2022年为除税后亏损约2,050万港元[190] - 2023年不良资产管理分部无收入,2022年也无收入[191] - 2023年不良资产管理分部税后亏损约10万港元,2022年约330万港元[19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本负债比率,2022年也无[19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总额未超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19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即期及非即期借贷,2022年也无[200] 业务协议签订 - 2023年9月15日,上海东锐与盛世订立再保理协议,保理本金约870万港元,年利率9.41%[24] - 2023年10月17日,上海东锐与重庆茂同订立保理协议,保理本金4,400万港元,年利率11.00%[25] - 2023年11月2日,上海东锐与磐屿订立再保理协议,保理本金约5,460万港元,年利率9.41%[26] - 2023年12月19日,上海东锐与重庆茂同订立保理协议,保理本金2,200万港元,年利率11.00%[27] - 2023年公司与1名借款人订立贷款融资协议,与9名借款人订立17份保理及再保理协议[28] - 2023年上海东锐与重庆茂同订立两份保理协议,本金分别约为660万港元和940万港元,年利率分别为12.00%和11.00%[46] - 2023年上海东锐与多家公司订立保理协议,提供融资总额约2.49亿港元[158,160,161] - 2023年4月19日,上海东锐与重庆嘉望订立保理协议,保理本金约2,090万港元,年利率11.00%[176] - 2023年1月13日,上海东葵以约220万港元向重庆隆雅特购买机器及设备并租回,年利率9.80%[175] - 2023年4月25日,三亚清石以约2,090万港元购买成都办公室[166] 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上海东葵及其附属公司从事的东葵业务2023年经营维持稳健[19] - 2023年贷款融资业务金额为2397千港元,保理/再保理业务金额为493744千港元[30] - 2023年花卉及植物分部销售收益约63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3900万港元下跌约83.85%[33] - 集团须予呈报分部有四个,分别为持有投资物业、东葵业务、销售花卉及植物、不良资产管理[76] - 2023年集团未使用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通过维持净现金水平监察资本状况[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东東摩累计为租户减免约50万港元租金,占2023年收入约3.08%[188] 未来业务规划 - 2024年预期中国经济延续复苏趋势,公司将审慎拓展业务[35] - 中国物业价格下跌,但重庆及成都租金有回稳向上迹象,集团将寻找合适物业投资增加租金收入[61] - 集团将利用内外部资源完善雇员培训计划,为不同级别现有雇员提供持续培训[85] - 未来东东摩将立足“亲子中心”定位,升级设施和服务,举办活动[194] - 未来公司将寻找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机会,物色团队成员[198] - 未来公司希望设计优化业务模式,建立处置流程和机制[198] - 未来公司将寻找优质处置服务机构合作,提升处置能力和效率[198] 其他事项 - 集团核数师协定初步业绩公告所载2023年财务报表数字等同经审核合并财务报表所载款额[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相关雇员无违反雇员证券交易指引事宜[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90] - 2023年集团首次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应用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但可能影响会计政策披露[130][132] 商场定位与运营 - 公司旗下东东摩商场定位儿童亲子邻里中心,围绕儿童业态运营并举办活动[59] 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为1002571千港元,合并负债为64702千港元[57]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已抵押资产[65] - 2023年三亚法院拍卖物业获款约3,170万港元,扣除费用后偿还公司约2,600万港元[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