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星集团控股(00055) - 2022 - 年度业绩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益为4.494亿港元,2021年为6.236亿港元[1] - 2022年毛利为9428.566万港元,2021年为1.086亿港元[2]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265.0146万港元,2021年为61.7663万港元[2] - 2022年本年亏损为240.1214万港元,2021年为1113.4597万港元[2]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77港仙,2021年为4.22港仙[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3.8199亿港元,2021年为5.4816亿港元[4] - 2022年流动资产为7.6177亿港元,2021年为6.0814亿港元[4] - 2022年流动负债为2.5519亿港元,2021年为2.6708亿港元[5] - 2022年流动净资产为5.0658亿港元,2021年为3.4106亿港元[5] - 2022年资产净值为7.8814亿港元,2021年为8.3206亿港元[5] - 2021年公司亏损10,706,159港元,2022年亏损41,697,028港元[6] - 2021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13,218,373港元,2022年为 - 41,697,028港元[6] - 2021年全面收入(开支)总额为2,130,733港元,2022年为 - 100,550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1,143,760,610港元,综合负债355,619,813港元;2021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1,156,303,622港元,综合负债324,245,346港元[24] - 2022年销售印刷产品收益439,618,685港元,2021年为612,791,859港元[27] - 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为449403342港元,2021年为623576722港元;2022年非流动资为326944500港元,2021年为512872041港元[29] - 2022年香港利得税本年支出为126892港元,2021年为773864港元;2022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本年支出为1410813港元,2021年为4354565港元[30] - 2022年核数师酬金为2521000港元,2021年为2850000港元[34] - 2022年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为200817058港元,2021年为284536781港元[34] - 2022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76764704港元,2021年为176449142港元[34]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亏损为1942228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之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为253581100[35]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以及订金总计122,101,059港元,2021年为163,753,291港元[3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92,280,913港元,2021年为120,349,927港元[37]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应计款项总计138,417,524港元,2021年为153,493,421港元[37] - 2022年集团总收益约449,400,000港元,2021年约623,600,000港元,毛利率2022年约21.0%,2021年约17.4%[39] - 2022年贷款利息收入增加约97.1%至约3,800,000港元,2021年为1,900,000港元[43]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3.0倍,2021年为2.3倍;速动比率2022年为1.6倍,2021年为1.5倍;资产负债比率2022年为24.9%,2021年为17.1%[80] - 2022年12月31日短期银行存款、已质押银行存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值约为200,900,000港元,2021年约为149,000,000港元;借款总额2022年约为195,900,000港元,2021年约为142,200,000港元[83]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一家附属公司一名非控股股东款项约17,000,000港元,2021年约18,400,000港元;有抵押银行借款约111,200,000港元,2021年约62,600,000港元;租赁负债约67,700,000港元,2021年约61,000,000港元[85] - 有抵押银行借款中须于七年內支付及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85%之年利率计息之款项2022年约18,100,000港元,2021年约19,100,000港元等[85] - 2022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为-7,820,160港元,2021年为-2,722,561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2022年为12,968,171港元,2021年为-4,697,543港元等[76] - 2022年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物业以及待售发展中物业资本开支分别约为1560万港元(2021年约2470万港元)、约2470万港元(2021年无)、约510万港元(2021年约6850万港元)[10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就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及中星工业园施工工程已订约但未在财报拨备资本承担约为1.772亿港元(2021年约2.691亿港元)[10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质押账面价值约4.423亿港元资产(2021年约2.521亿港元)作为贷款及融资担保[10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全职雇员约1190名(2021年约1320名),2022年员工总成本约1.768亿港元(2021年约1.764亿港元)[109] - 贸易业务收益减至约2780万港元(2021年约3310万港元),分类亏损约490万港元(2021年约310万港元),毛利率上升约4.6% [71] - 2022年外科口罩销售收益约56万港元(2021年约130万港元计入制造及销售业务)[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证券投资相关资产约3970万港元(2021年约473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约780万港元[7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放贷业务收益3,784,531港元,分类溢利864,299港元;2021年收益1,920,242港元,分类溢利47,017港元[22] - 2022年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411,781,643港元,分类亏损6,613,348港元;2021年收益579,682,944港元,分类亏损16,485,631港元[22] - 2022年音乐及娱乐业务收益3,806,067港元,分类亏损3,448,885港元;2021年收益4,387,349港元,分类亏损4,501,611港元[22] - 2022年物业发展业务收益2,194,059港元,分类溢利53,618,253港元;2021年收益4,477,272港元,分类溢利39,772,950港元[22] - 2022年物业投资业务无收益,分类亏损7,568,380港元;2021年无收益,分类亏损2,003,642港元[22] - 2022年证券买卖业务收益27,837,042港元,分类亏损4,886,272港元;2021年收益33,108,915港元,分类亏损3,054,649港元[22] - 2022年贸易业务收益449,403,342港元,分类溢利20,095,066港元;2021年收益623,576,722港元,分类溢利9,626,898港元[22] - 2022年放贷业务收益3,784,531港元,占总收益0.8%,2021年为1,920,242港元,占0.3%[39] - 2022年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411,781,643港元,占总收益91.6%,2021年为579,682,944港元,占93.0%[39] - 2022年授出新借贷总额约41,300,000港元,贷款组合平均贷款利率约13%[43] - 2022年放贷业务分类溢利约为864,000港元,2021年为47,000港元[43] - 2022年应收贷款总额共约29,917,000港元的61%结欠自三名独立第三方,2021年为7,320,000港元的80%[43]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收益减少约29.0%至4.118亿港元,分类亏损约为660万港元[45] - 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业务分类收益大幅减少约28.8%至4.118亿港元,本年度分类亏损约660万港元[46] - 本年度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业务员工成本及其他相关开支总额占销售额比率较2021年增加约6.1%[47] - 本年度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业务毛利率增加2.9个百分点至约19.3%,平均材料消耗整体减少至约12.8%[48] - 制造及销售印刷产品业务出售机器产生收益约160万港元,外汇收益约1280万港元,人民币兑港元平均汇率较2021年贬值约4.1%[49][50] - 音乐及娱乐业务分类收益减少约13.2%至380万港元,本年度分类亏损约为340万港元[52] - 2022年物业投资业务涉及两项物业,元朗物业收益占比约82.2%,集团提供租金优惠210万港元[66] - 北京物业年度租金收入约39万港元[67] - 2022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1450万港元,元朗和北京物业分别约为1440万和11.6万港元[68] - 2021年迷你仓业务收益约160万港元,占物业投资业务约35.4% [69]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本年度公司首次采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7][8]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部分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部分于待定日期、部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10][11][1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涉及会计政策披露,预计不影响财务状况或表现,但可能影响披露[14][15][1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收窄递延税项确认豁免范围,集团对租赁交易相关资产及负债按净额评估[16][17] - 2022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分别为65,751,387港元及67,698,111港元,公司将分别确认相关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12,016,945港元及12,304,740港元[19] 税务相关 - 符合两级利得税税率制度的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徵税,超过部分按16.5%徵税;不符合的集团实体溢利划一按16.5%徵税[30] - 中国附属公司两个年度税率均为25%[32] - 2022年税务罚款约3700000港元,额外应付税项约2094000港元,购买储税券约5794000港元用于抵销应付款项[33] 政府补助相关 - 2022年政府补助包括一次性补助11590港元、应收政府补助5450892港元、“保就业计划”补助1733660港元[35] 中清相关事项 - 中清结欠中星国盛股东贷款人民币2347.933万元,还款限期为2014年10月30日,冻结令有效期延至2025年5月12日[54][55][56][57] - 公司于2022年7月就中清强制执行向法院递交申请,法院仍在核实地块资料[58] 中星工业园相关 - 公司透过中大清远于清远拥有约2.08万平方米地块并建成中星工业园,计划用于租赁或出售[59] - 中星工业园第一阶段发展包括总楼面面约13.3万平方米的19幢工业大厦[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大清遠建筑工程完成约65%,14幢工业大厦建筑工程已完成待审查[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大清遠就中星工业园第一阶段总楼面面积约15%(即19,948.60平方米)签订买卖协议[62] - 中大清遠新签临时买卖协议涉及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截至公告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