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星集团控股(00055) - 2023 - 年度业绩

财务业绩 - 2023年总收益为5.49亿港元,2022年为4.49亿港元,同比增长22.1%[2] - 2023年毛利为8834.75万港元,2022年为9428.57万港元,同比下降6.3%[3]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7471.68万港元,2022年为505.14万港元,亏损大幅增加[3] - 2023年本年亏损为8207.20万港元,2022年为240.12万港元,亏损显著扩大[3]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2.35港仙,2022年为0.77港仙,亏损幅度增大[4]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亏损为8196.15万港元,2022年为194.22万港元,亏损加剧[4] - 2022年公司亏损194.2228万港元,2023年亏损8196.1487万港元[8] - 2023年集团总收益为5.48689亿港元,2022年为4.49403亿港元,同比增长22.1%[26] - 2023年集团除税前亏损为7471.6847万港元,2022年为505.136万港元,亏损扩大[26] - 2023年放贷业务收益为567.258万港元,分类溢利为306.9979万港元;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为3.46642843亿港元,分类亏损为5075.3897万港元[26]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5.48689亿港元,2022年为4.49403亿港元,主要产品服务中销售印刷产品收益3.75818亿港元(2022年4.39619亿港元),销售物业收益1.60429亿港元(2022年无)[31] - 2023年香港地区收益1.29813亿港元,中国地区3.53542亿港元,欧洲1348.17万港元,美国4512.16万港元,其他地区673.04万港元;非流动资产方面,香港9664.59万港元,中国2.27021亿港元[34] - 2023年税项支出735.51万港元,2022年税项抵免265.01万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2023年支出11.72万港元,2022年支出185.14万港元;中国土地增值税2023年支出447.42万港元,2022年无;中国企业所得税2023年支出375.41万港元,2022年抵免46.75万港元[37] - 2023年核数师酬金323.43万港元,2022年277.1万港元;存货成本2023年1.67249亿港元,2022年2.00817亿港元[43]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1321.55万港元,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86.88万港元;员工成本(扣除计入销售及服务成本)2023年7904.7万港元,2022年8794.9万港元[43] - 2023年法律及专业费用625.2万港元,2022年1092.23万港元;来自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净额2023年256.59万港元,2022年180.12万港元[43] - 2023年裁员成本636.23万港元,2022年301.1万港元;贸易应收款项等减值亏损净额2023年34.56万港元,2022年57.48万港元[43] - 2023年其他利息收入600.09万港元,2022年109.74万港元;其他收入2023年341.29万港元,2022年1114.05万港元[4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亏损8196.15万港元,2022年为194.22万港元[47] - 2023年集团总收益约为5.49亿港元,2022年约为4.49亿港元,毛利率约为16.1%,2022年为21.0%[58] - 2023年放贷业务收益567.26万港元,占总收益1.0%,2022年为378.45万港元,占0.8%[58] - 2023年制造及销售业务收益3.47亿港元,占总收益63.2%,2022年为4.12亿港元,占91.6%[58] - 2023年音乐及娱乐业务收益398.57万港元,占总收益0.7%,2022年为380.61万港元,占0.9%[58] - 2023年物业发展业务收益1.60亿港元,占总收益29.3%,2022年无此项收益[58] - 2023年贸易业务收益2917.47万港元,占总收益5.3%,2022年为2783.70万港元,占6.2%[58] - 本年度贷款利息收入增加约49.9%至约570万港元,分类收益约为310万港元[62] - 制造及销售业务分类收益大幅减少约15.8%至约3.466亿港元,分类亏损约5080万港元[65] - 音乐及娱乐业务分类收益增加约4.7%至约400万港元,分类亏损约340万港元[66] - 本年度就剩余应收贷款确认减值拨备拨回净额约38.9万港元[63] - 制造及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上一年度减少约7.9%[65] - 本年度中大清远交付多幢工业大厦,确认收益约1.6亿港元,交付面积占14间已竣工大厦总面积约56% [75] - 贸易业务收益增至约2920万港元,分类亏损约230万港元,亏损减少因海外客户收益增加及成本节约[81]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为亏损711.64万港元,2022年为收益6871.68万港元[87]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3.78亿港元,2022年为3.82亿港元,略有下降[6] - 2023年流动资产为6.90亿港元,2022年为7.62亿港元,有所减少[6] - 2023年流动负债为2.67亿港元,2022年为2.55亿港元,稍有增加[7] - 2023年资产净值为7.23亿港元,2022年为7.88亿港元,有所降低[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权益总额为7.8814079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2802087亿港元[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为10.68154181亿港元,综合负债为3.45352094亿港元[2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为11.4376061亿港元,综合负债为3.55619813亿港元[29]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07亿港元,2022年为9300.30万港元[50]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以及订金总计1.43亿港元,2022年为1.22亿港元[50]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应计款项总计1.25亿港元,2022年为1.38亿港元[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财务担保约1.34亿港元,与中大清远阶段性担保有关[7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证券投资约380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约160万港元,股息收入约64.2万港元[83] - 集团最大投资为离岸投资基金Zhong Wei,公平值约1750万港元,占经审核总资产约1.6% [84]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2.6倍,2022年为3.0倍;速动比率为1.5倍,2022年为1.6倍;资产负债比率为22.6%,2022年为24.9%[87] - 2023年12月31日短期银行存款、已质押银行存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值约为1.961亿港元,2022年约为2.009亿港元;借贷总额约为1.634亿港元,2022年约为1.959亿港元[88] - 2023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增加约2710万港元,包括物业发展业务已收客户订金约2920万港元[88] - 有抵押银行借贷中,须于六年内支付及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85%年利率计息款项2023年约为1410万港元,2022年约为1810万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及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25% - 2.5%年利率计息款项2023年约为5420万港元,2022年约为5010万港元;须于三年内偿还及按5.98%利率计息款项2023年约为2520万港元,2022年约为4300万港元[90] - 租赁负债所应用的加权平均承租人增量借贷利率为4.59%[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承担约为1.50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772亿港元[10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为1.33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零[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质押账面总值约3.868亿港元资产,2022年12月31日约为4.423亿港元[108] 会计政策 - 本年度公司首次采用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准则修订编制综合财务报表[13]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有关的递延税项修订,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5] - 因支柱二法例未在公司实体营运所在司法权区颁布或实质颁布,公司本年度未应用临时例外情况[17] - 公司已就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发生的租赁交易追溯应用新会计政策[18] - 2022年1月1日,公司将就与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相关的所有可扣税及应课税暂时差额确认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18] - 本年度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但影响综合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19] - 集团未提早采纳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预计可见将来应用这些修订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构成重大影响[20][21] 业务分类 - 集团可报告及经营分类包括放贷、制造及销售、音乐及娱乐、物业发展、物业投资、证券买卖和贸易业务[24] - 经营及可报告分类会计政策与集团会计政策相同,分类溢利(亏损)不分配银行利息收入等项目[27] - 所有分类收益均来自外部客户[26] 客户与股息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客户贡献占公司收益总额超过10%[35]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并无派付或建议派发现金股息,报告期末以来亦无建议派发现金股息[45]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度亦无[114] 放贷业务 - 本年度新借贷总额约为600万港元,贷款组合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8%[62] - 应收贷款总额约2540.2万港元的53%乃结欠自三名独立第三方[62] 物业发展业务 - 公司拥有两个物业发展项目,分别涉及中清和中大清远[67] - 中清结欠中星国盛合共人民币2347.933万元,公司拟对其展开强制执行程序[68][70][71] - 中大清远拥有约20.8万平方米土地,正在发展中星工业园[73] - 中星工业园第一期20幢工业大厦总楼面约13.9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建筑工程完成约79%,14幢已完成[74] - 截至公告日,中大清远已就约2.7万平方米与买方签协议,预计2024年交付[75] - 中大清远已就约2.7万平方米中星工业园工业大厦及宿舍签临时买卖协议,预计2024年交付物业[99] 物业投资业务 - 2023年物业投资业务涉及三项物业,元朗物业租金收入约240万港元,北京物业约42万港元[78] - 深圳物业重新分类至投资物业,公平值约5750万港元,与账面价值差额约3850万港元计入物业重估储备[80] - 本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610万港元,元朗及北京物业公平值减少因周边市场及租金价值低[80] 未来展望 - 2024年全球市场受经济及政治不明朗因素笼罩,集团将面临挑战,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或影响客户购买力[91] - 2024年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或为制造及销售业务的环保产品及印刷解决方案创造新商机[91] - 集团将与其他放贷公司合作吸引新客户,分配更多财务资源扩大放贷业务贷款组合[93] - 集团将加大力度提升采购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投入资源提供环保印刷解决方案,修订销售策略,购置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94] 资本开支 - 本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物业以及待售发展中物业资本开支分别约为540万港元、零、7350万港元,2022年分别约为1560万港元、510万港元、1.469亿港元[104]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1000名全职雇员,2022年12月31日约为1190名;本年度员工总成本约1.742亿港元,2022年度约为1.896亿港元[110] 公司运营 - 集团本年度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重大收购或出售[11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年度无购回、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