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公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业绩[1] - 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 - 公司股份代号为8120[11] - 公司网站为www.chinademeter.com[11] - 公司核数师为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0]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交通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10]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Hamilton HM 11的Clarendon House[10]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址为香港金钟金钟道95号统一中心35楼A01号办公室[10] - 公司股份过户及登记总代理为Conyers Corporate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11] 公告刊登信息 - 公告将由刊登日起最少连续七日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为1.5694亿港元,2022年为1.41903亿港元[1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530.8万港元,2022年为1884.4万港元[1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1.5694亿港元,较2022年的1.41903亿港元增加10.6% [3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约1.04366亿港元,2022年为9580.3万港元[3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一般及行政开支约1.32582亿港元,2022年为1.21686亿港元[3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4530.8万港元,2022年为1884.4万港元[30] - 2023年公司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约为1323.2万港元[17] - 2023年录得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237万港元,2022年为零[36] - 2023年使用权资产减值约202.8万港元,为食品及饮料分部餐厅租赁[3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58.6万港元(2022年:4232.5万港元)[1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净流动资产约4900.7万港元(2022年:10230.7万港元)[1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64倍(2022年:1.97倍)[1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贷约1005.2万港元(2022年:2005.4万港元)[171] - 年内公司未计利息、税项及折旧亏损约为1322.9万港元[17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58%,2022年为48%[17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8255.2万港元,2022年为1.28546亿港元[17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及未变现亏损分别约为4.4万港元及109万港元[18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约有雇员250人,2022年为244人[182] - 2023年公司未授予任何购股权[185]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就独立第三方借贷发出公司担保,但未计提公允价值[180]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集团资产抵押[181] 放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为111.1万港元,2022年为271.3万港元,应收贷款利息年利率介于10%至18% [14] - 2023年贷款利息收入约111.1万港元,2022年为271.3万港元[31] - 2023年贷款业务分部贷款利息收入约为111.1万港元,2022年为271.3万港元[9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分部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约为港币580万元,私人贷款及企业贷款分别占集团有效及未偿还贷款组合总值的约24%及76%[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100%的未偿还贷款结余须于一年内偿还[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放债业务贷款组合中有效及未偿还贷款的实际年利率介乎约10%至18%[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利率约为15%至18%之无抵押贷款占贷款总数约60%,并已全数减值[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以物业为抵押的贷款占贷款总数约20%及集团有效及未偿还贷款组合总值约24%,实际年利率为10%[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企业担保作抵押的贷款占贷款总数约20%及集团有效及未偿还贷款组合总值约76%,实际年利率为12%[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最大客户产生的应收贷款及利息本金总额收益约为港币440万元,占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的76%[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五大客户产生的应收贷款及利息之总额收益约为港币580万元,占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的100%[66] - 年内,向主要客户授出贷款的信贷期为1年[66] - 2023年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约为4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200万港元[68] - 减值亏损增加主要因2023年已逾期的应收贷款增加[68] - 减值亏损主要来自无抵押贷款,涉及三名个人,本金分别为180万、300万和300万港元[69] - 无抵押贷款年期为12个月,实际年利率分别为14%、18%和15%[69] - 累计减值亏损约为600万港元,占2023年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约52.1%[69] - 180万港元的贷款于2023年12月31日后未续期,报告日期已到期且未全额偿还[72] - 报告日期公司已收到180万港元贷款本金还款约113.4万港元,利息及违约利息还款约66.6万港元[72] - 公司已启动180万港元贷款的债务追讨程序,并与借款人达成和解条款[72] - 180万港元贷款于去年已全额减值,2023年公司就该贷款录得减值亏损拨回约30万港元[72] - 金额为300万港元的两笔贷款在2023年12月31日后未续期且到期未全额偿还[73][74] - 第一笔贷款已收到本金还款约38.6万港元、利息及违约利息还款约73.4万港元,2023年录得减值亏损约160万港元[73] - 第二笔贷款已收到本金还款约45.2万港元、利息及违约利息还款约95.3万港元,2023年录得减值亏损约260万港元[74][75] 放债业务信贷管理 - 公司假定合同付款逾期超365日时信贷风险大幅增加,若债务工具信贷风险低则假定无大幅增加[77] - 公司定期监测识别信贷风险增加标准的有效性并酌情修订[78] - 公司就贷款审批程序建立标准化及集中管理信贷政策[80] - 董事会成立信贷委员会并采纳信贷政策,委员会可全权处理信贷事宜[81] - 信贷委员会法定人数至少两名成员,主要职责是审批及监察信贷政策、监测贷款组合[82] - 2023年12月31日,信贷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分别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高级财务经理、合规主任[83] - 贷款申请由信贷委员会成员核查处理,审批按具体情况决定[85] - 评估贷款申请需核实身份和住址证明,评估还款能力并进行法律搜查[86] - 评估个人贷款申请着重考虑收入、资产证明和个人担保,优先考虑企业行政人员等[88] - 评估公司贷款申请着重考虑收入来源、资产证明和个人担保,无特定行业限制[89][90] - 担保人与借款人需符合相同基本资格和审批条件,经相同核实和审批程序[91] - 信贷委员会负责确定贷款利率,无抵押贷款利率较高[92][93] - 信贷评估和审查后,贷款文件将提交全资附属公司董事审批[94] - 若贷款构成须披露交易,申请将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不进行重大及以上交易垫款[95] - 公司建立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分析贷款组合、监控贷款和实施债务追讨程序[96] - 经济前景不明朗,公司采取谨慎态度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98] - 公司完善贷款审批程序,审慎评估现有及潜在客户[98] 金融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为914.9万港元,2022年为1521.4万港元[16] - 2023年提供金融服务收入约914.9万港元,2022年为1521.4万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保证金融资应收账款总额约为5100万港元,个人客户和商业客户分别约占67%和33%[10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保证金客户应收账款抵押证券市值约为2.208亿港元,2022年为4.672亿港元[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金融服务业务保证金客户有效及未偿还贷款实际年利率介乎约10.9%至13.9%[1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保证金融资业务最大客户贷款总额约为1120万港元,占比22%;五大客户应收贷款本金总额约为3760万港元,占比74%[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保证金客户贷款确认减值亏损约港币130万元,2022年为港币零元[116] - 减值亏损主要来自一名人士,自2022年1月起保证金短缺为港币360万元,实际年利率为13%至18.9%[117] - 减值亏损约港币130万元,占2023年12月31日金融服务业务应收保证金客户款项总额约2.4%[117] - 2023年金融服务业务利息收入约为港币651.4万元,2022年为港币895.7万元[124] - 2023年12月31日后,保证金贷款于报告日期尚未悉数偿还,公司已启动债务追讨程序[123] 金融服务业务风险管理 - 公司按预期信贷亏损(ECL)模式对应收账款执行减值评估,ECL金额于各报告日期更新[114] - 公司按等于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的金额计量亏损拨备,除非信贷风险大幅增加则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16] - 评估是否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基于自初步确认以来违约可能性或风险是否大幅增加[116] - 公司假定合同付款逾期超365日时,信贷风险自初步确认已大幅增加,除非有合理资料证明可收回[120] - 公司定期监察识别信贷风险大幅增加标准的有效性,并酌情修订[121] - 确认应收一名保证金客户款项的减值拨备约为港币130万元[126] - 每月或市场不利时出具压力测试报告供负责人员审阅及监控[129] - 持牌人及负责人员须在30天宽限期内每天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134] - 若宽限期内不能恢复保证金水平,宽限期后首日提交强制清算申请并由两位负责人员批准[135] - 宽限期可由两位负责人员以正当理由延长指定期限[136] - 当客户未偿还保证金贷款超过抵押品总市值的80%时,触发强制平仓[137] - 授予客户信用额度前需考虑客户财务能力相关文件及历史状态[127] - 保证金贷款条款根据客户贷款金额、资料、抵押品等情况确定并可调整[130] - 客户申请保证金贷款额度需提交申请表及相关财务证明文件[131] - 负责人员在交易时间监控客户未偿还借款,超抵押品保证金价值时发追加保证金通知[133] 食品及饮料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食品及饮料业务营业额约为1.39815亿港元,2022年为1.17564亿港元[18] - 2023年食品及饮料业务收入约1.39815亿港元,2022年约为1.17564亿港元[31][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共有11间餐厅,与2022年持平[35] 酒精饮料分销及杂项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酒精饮料分销及杂项业务营业额约为209.2万港元,2022年为159.6万港元[19] - 酒精饮料分销及杂项业务年收入约为209.2万港元,2022年为159.6万港元[145] - 2023年酒精饮料分销业务商誉减值亏损约为10.7万港元,2022年为516.8万港元[147] 儿童教育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儿童教育业务营业额约为459.8万港元,2022年为450万港元[20] - 公司通过乐沛儿教育机构有限公司和锋昇有限公司从事儿童教育服务业务,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84.07%[149] - 儿童教育服务业务年收入约为459.8万港元,2022年为450万港元[149] 证券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证券投资业务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约1323.2万港元,2022年为收益约334.1万港元;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约71.6万港元,2022年为零元[48] 市场环境信息 - 2023年香港IPO数目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点,房地产交易降至1991年以来最低点[25] - 中国游客占总游客数的80%,现在追求购物以外的独特体验[23] - 2022年香港人口下降0.9%,连续第三年下降[150] - 2023年幼儿园收生人数约为疫情前的70%[152] - 2023年资本投资及旅游业仍然乏善可陈,通关后九个月内游客到访人次仅达2018年的65%[155] - 202
国农金融投资(08120)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