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概述 - 2022年营业收入452,216.70万元,较2021年减少0.30%[6] - 2022年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75,125.40万元,较2021年增长8.38%[6]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91,205.10万元,较2021年减少2.64%[6] - 2022年末归属公司股东净资产847,947.30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9.09%[6]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51元/股,较2021年增长4.08%[7]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2亿元,同比下降0.30%;利润总额9.69亿元,同比增长8.17%;归属净利润7.51亿元,同比增加8.38%[19] - 2022年末公司资产总计229.70亿元,较2021年末的210.65亿元有所增长[59] - 2022年末公司负债合计134.67亿元,较2021年末的129.61亿元有所增加[60] - 2022年末公司股东权益合计95.02亿元,较2021年末的81.04亿元有所提升[60] - 2022年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63.49亿元,较2021年末的48.37亿元有所增加[59] - 2022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66.21亿元,较2021年末的162.28亿元略有增长[59] - 2022年末公司流动负债合计33.47亿元,较2021年末的32.11亿元有所增加[59] - 2022年营业收入4522167千元,2021年为4535579千元[61] - 2022年净利润812605千元,2021年为719010千元[61]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51元,2021年为0.49元[61] - 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0.51元,2021年为0.49元[61] - 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45.36亿元,净利润7.19亿元,资产总额21.07亿元,负债总额12.96亿元[66] - 2022年末合同负债5.13亿元(2021年末:5.68亿元),26.8亿元合同负债转入营业收入(2021年度:21.2亿元)[68] - 2022年其他收益1.05亿元(2021年:1.14亿元),其中政府补助9700万元(2021年:9183.9万元)[69] - 2022年按性质分类费用32.65亿元(2021年:34.43亿元),无形资产摊销5.27亿元(2021年:5.51亿元)[70] - 2022年财务费用净额1.8亿元(2021年:1.17亿元),借款利息支出4.06亿元(2021年:3.76亿元)[71] - 2022年所得税费用1.57亿元(2021年:1.77亿元)[71]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51元(2021年:0.49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7.51亿元(2021年:6.93亿元)[72] - 2022年末未行权股票期权不具稀释性,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73] - 2022年普通股最终股息为2.08376亿人民币,2021年为1.71267亿人民币;2022年末拟议股息总额为2.2614亿人民币,2021年末为2.08376亿人民币[74]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29.59595亿人民币,坏账准备为2.14573亿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25.03473亿人民币,坏账准备为1.77923亿人民币[75] - 2022年12月31日,1年以内应收账款为23.64118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21.23978亿人民币有所增加[76] - 2022年度公司计提坏账准备金5400万人民币,收回或转回1000万人民币,核销700万人民币,坏账准备账面余额为2.15亿人民币[79]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5.11159亿人民币,2021年为4.29522亿人民币[80] - 2022年12月31日,账龄超过一年的应付账款为1.23亿人民币,2021年为1.01亿人民币[80] 业务运营 - 公司通过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安全运营、提质增效[10] - 公司试点开展污水厂温室气体监测,推动建立核算方法及评级体系[10] - 公司实现临夏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二系列工程,保障水厂稳定运行[11] - 公司开发天津、文登污水厂光伏发电项目,扩大新能源服务面积[11] - 公司拟受让津南污泥处理厂资产,拓展污泥处置业务,延伸产业链[11] - 报告期新增再生水断点连通管网27.12公里,权益类水务业务总规模约560.46万立方米/日[15] - PPP模式下污水处理规模约486.96万立方米/日,供水业务规模31.5万立方米/日,再生水规模42万立方米/日[15] - 委托运营模式下污水处理规模为25.189万立方米/日,再生水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15] - 新能源供冷供热业务新增服务面积30万平方米,期末总服务面积341万平方米[15]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期末规模为规划年度发电量292.16万度[15] - 危废业务拥有处置能力共12.8万吨/年的4个项目等,废物综合利用规模7.3万吨/年[15] - 公司业务由基础业务及战略新业务构成,基础业务是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15] - 截至报告期末,污泥处置业务总规模为2720吨/日,主要分布在天津、酒泉、浙江[16] - 2022年科技项目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合计1.97亿元,其中直接收入1.75亿元,间接收入0.22亿元[16]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营业收入319,278.80万元,同比减少4.74%,营业成本207,182.70万元,同比减少11.95%,毛利率35.11%,同比增加5.31%[24] - 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8,977.50万元,同比增加15.65%,营业成本24,450.20万元,同比增加16.84%,毛利率37.27%,同比减少0.64%[24] - 京津冀地区营业收入236,182.00万元,同比增加12.79%,营业成本146,592.10万元,同比增加16.55%,毛利率37.93%,同比减少2.01%[25] - 西南区域营业收入20,794.00万元,同比增加11.85%,营业成本14,796.00万元,同比增加4.52%,毛利率28.84%,同比增加4.99%[25]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中能源消耗(电费)本期金额35,391万元,占总成本比例12.59%,较上年同期变动23.27%[30] - 污水处理及水厂设施建设业务中污水厂设施建设成本本期金额30,623万元,占总成本比例10.9%,较上年同期变动 -55.67%,原因是本年工程建设项目减少[30] - 道路收费业务营业收入6,238.90万元,同比减少0.18%,营业成本712.00万元,同比无变化,毛利率88.59%,同比减少0.02%[24] -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营业收入11,819.50万元,同比减少21.05%,营业成本8,385.10万元,同比减少27.25%,毛利率29.06%,同比增加6.04%[24] - 建设业务供冷供热及相关设施建设业务营业收入24,205.00万元,同比增加136.49%,营业成本19,590.70万元,同比增加184.01%,毛利率19.06%,同比减少13.54%[24] - 危废处置业务营业收入23,719.60万元,同比增加7.63%,营业成本16,229.10万元,同比减少13.46%,毛利率31.58%,同比增加16.67%[24] -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成本本期为8,38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25%;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成本本期为24,4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84%;供冷供热业务成本本期为19,5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4.01%;危废业务成本本期为16,22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46%[31][32][33] -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中其余制造费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64.65%,原因是维修费等有所增加;再生水处理及再生水配套工程中其余制造费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49.14%,原因是养护费增加;供冷供热业务中其余制造费(配套工程)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3,626.02%,原因是维护费减少且本年侯台1、2能源站项目建设投入增加[31][32] - 自来水供水及水厂设施建设中水厂设施建设成本本期为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0.00%,原因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4号,本年的工程建设支出减少,确认的项目建设成本减少[31] - 污水处理天津厂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1559622千元,营业成本916528千元[65] - 污水处理杭州厂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316994千元,营业成本189773千元[65] - 污水处理其他地区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1316172千元,营业成本965526千元[65] - 再生水处理及配套工程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389775千元,营业成本244502千元[65] - 供热及供冷及相关设施建设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242050千元,营业成本195907千元[65] - 自来水供水及自来水厂建设2022年对外交易收入118195千元,营业成本83851千元[65] - 来自污水处理分部一客户的营业收入为14.54亿元(2021年:14.36亿元),占总收入32%(2021年:32%)[67] - 其他分部亏损含8600万元商誉减值损失(2021年度:1亿元)[67]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目标是到“十四五”末成为国内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领域专业服务商和一流标杆企业[47] - 2023年集团主营业务预计仍以污水处理业务为主,预计全年处理污水不低于157,226万立方米[49] - 若国家方针政策和经营环境无重大变化,预计2023年污水处理服务收入及成本变动幅度不高于20%[49] - 2023年集团计划投入不低于约67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技改技改费用,围绕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领域研发新工艺与应用型技术[50] - 公司业务布局按照“一体两翼”思路拓展,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为“一体”,新能源开发与污泥处理为“两翼”[47] - 公司区域布局深耕天津,服务京津冀,布局大流域大区域,关注京津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47] - 公司发展模式采取“运营领先 + 拉动”结合策略,升级主业领域投资建设运营核心竞争力[47] - 公司深化改革将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完成业绩导向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体制机制调整[47] - 公司文化重塑将传承创业精神,以艰苦奋斗与二次创业为精神动力,加强党建引领等[47] 公司资本运作 - 完成上市以来首次定向增发,发行143,189,655股,发行价5.8元/股,募集资金830,499,999元,发行价比底价上浮6.23%[12] - 积极推动公募REITs工作,正落实入库项目审计及评估等工作[12] - 2022年完成定向增发,实现足额募资8.30亿元,发行价格较发行底价上浮6.23%,申购倍数为1.80倍[18] - 2021年11月设佳源开创,注册资本8000万元,公司出资占比100%,报告期注资完成[40] - 2022年9月设天创绿能,注册资本8000万元,首批投入6259万元,公司100%出资,报告期首批注资完成[40] - 2022年12月拟受让津南污泥处理厂资产,转让价款47,182.59万元,报告期已付定金9,436.518万元[41] 公司管理与机制 - 公司及38家附属公司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等机制[12] 研发情况 - 2022年组织开展1项国家级、1项市级课题研究,推进1项国家、1项行业、9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18] - 2022年共获得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科技奖项4项[18]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4,228.91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1,189.54万元,研发投入合计5,418.45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0%,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21.95%[3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41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8.10%[35]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66人、本科300人、专科34人、高中及以下6人[35]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59人、30 - 40岁192人、40 - 50岁125人、50 - 60岁34人、60岁及以上0人[35] 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29.86亿元,同比下降6.34%,因PPP项目工程量降低及严控运营成本[20][21] - 销售费用1454.50万元,同比增长22.90%,因危废处置业务量增加[20][21] - 研发费用4353.90万元,同比增长137.33%,因研发投入加大[20][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85亿元,同比增长55.75%,因工程项目建设支出降低及无危废项目并购支出[20][2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01065)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