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碳中和(01372) - 2023 - 中期业绩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97,51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31,099千港元下降14.53%[1][2] - 同期,公司毛利为16,33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351千港元增长32.3%[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6,294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溢利3,916千港元[1][4] - 基本每股亏损为9.9港仙,2022年同期为每股盈利1.3港仙;摊薄每股亏损为9.9港仙,2022年同期为每股盈利5.4港仙[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3,32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514千港元增长59.1%[5] - 流动资产总值为260,90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1,024千港元下降7.16%[5] - 流动负债总额为160,12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6,908千港元增长2.05%[5] - 非流动负债总值为87,73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7,399千港元下降57.6%[6] - 资产/(负债)净值为66,364千港元,而2022年12月31日为负债49,769千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1.97513亿港元,2022年为2.31099亿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业绩亏损1182.7万港元,2022年盈利451.91万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93.4万港元,2022年为216.8万港元,其中利息收入5.5万港元(2022年29.1万港元)、顾问收入18万港元(2022年18万港元)、政府补助0(2022年94.4万港元)、杂项收入69.9万港元(2022年75.3万港元)[19]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683.5万港元,2022年盈利343.8万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总计1.81174亿港元,2022年为2.18748亿港元,其中已提供服务成本1.80553亿港元(2022年2.1868亿港元)、已售存货成本62.1万港元(2022年6.8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0.0995港元(亏损3629.4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64887亿股),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0.0128港元(盈利391.6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5986亿股)[24][27][28] - 2023年上半年每股摊薄亏损0.0995港元(亏损3629.4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64887亿股),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0.0054港元(盈利2557.6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77055亿股)[27][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总计1.02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086亿港元[2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派付[23] - 2023年6月30日总合约资产为102,6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086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34,178千港元,减值拨备后为32,63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41,867千港元,减值拨备后为40,429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47,71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2,816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账面金额为149,10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5,452,000港元[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可换股债券可推算利息为21,079,000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为46,552,000港元[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本金为240,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被转换,未偿还本金为93,000,000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转换本金为17,000,000港元,未偿还本金为333,000,000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第一承兑票据为17,3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099千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期末为1,54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38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中应付保留款项为14,491,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038,000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权益部分为91,578,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7,908,000港元;非流动负债部分为57,529,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7,544,000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承兑票据账面价值为1739.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09.9万港元),确认为非流动负债[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中给予合约客户履约保函担保金额为2975.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79.1万港元)[51] - 截至2023年上半年,集团综合收入约1.975亿港元(2022年约2.311亿港元),毛利约1630万港元(2022年约1240万港元)[55] - 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630万港元(2022年溢利约390万港元),主要因碳信用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减少约4990万港元[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碳信用资产为107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0万港元),回顾期内公允价值收益约180万港元(2022年约5160万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63(2022年12月31日约为1.79)[9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1.3%,2022年12月31日处于净权益亏绌状况[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合共4.465亿股股份[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约有321名员工(2022年12月31日约329名),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约1890万港元[123]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3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全球碳中和业务和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8] - 2023年上半年全球碳中和业务收入333.7万港元,2022年为42万港元;土木工程及建造分部收入1.94176亿港元,2022年为2.30679亿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全球碳中和业务业绩亏损1563.3万港元,2022年盈利414.09万港元;土木工程及建造分部业绩盈利380.6万港元,2022年为378.2万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碳信用资产销售15.4万港元,2022年为27.1万港元;提供碳中和咨询及碳规划服务收入318.3万港元,2022年为14.9万港元;建造及土木工程服务收入1.94176亿港元,2022年为2.30679亿港元[18] - 截至回顾期,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收益约为1.942亿港元(2022年:约2.307亿港元)[81] - 截至回顾期,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务毛利约为1360万港元(2022年:毛利约1200万港元),毛利率约为7.0%(2022年:5.2%)[81] - 截至回顾期,土木工程业务收益约为1.282亿港元(2022年:约1.521亿港元),楼宇建造及保养工程收益约为6600万港元(2022年:约7860万港元)[81] -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碳中和业务收入约330万港元(2022年约42万港元),分部亏损约1560万港元(2022年盈利约4140万港元)[63] 公司股权交易与融资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行及配发600万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募集约1500万港元;完成部分可换股债券转换,转换权本金金额2.4亿港元,发行及配发1.2亿股换股股份[59] - 2023年4月4日,公司根据认购事项发行及配售600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500万港元[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换股债券持有者行使2.4亿港元转换权,公司发行及配发1.2亿股换股股份[93] - 2023年4月4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认购人以每股2.50港元认购600万股股份[107] - 2023年4月13日,认购事项落实完成,所得款项总额为1500万港元,净额约1500万港元[108][109] - 公司将约1500万港元配售所得款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应用全部所得款项净额[110] - 2023年4月13日,公司完成认购事项后发行及配发600万股新股份[114] - 2023年4月26日,公司按换股价每股2港元转换1.6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后发行及配发8000万股新股份[115] - 2023年5月5日,公司按换股价每股2港元转换8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后发行及配发4000万股新股份[116] 公司重大项目与合作情况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中碳绿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73%的股权,将打造双碳数字化管控平台[70] - 2023年第二季公司与启迪科技城集团及启迪中实签署关于共同开展碳中和业务的合作协议[71] - 2023年7月,公司与济源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定,与金马能源签订五年的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服务协议[85][89] - 回顾期内,公司获得1份新合约为香叶道站装修工程[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11个重大在建项目,其中2个是楼宇建造及保养项目,其余是土木工程建造项目[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重大在建项目的合约总金额及未完成工程合约总金额分别约为3.73亿港元及1.4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3.73亿港元及1.99亿港元)[83] 公司应对政策与愿景 - 公司以减少中国2%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愿景,期望通过自然和技术为核心的负碳排放业务分别实现1亿吨直接减排贡献[72] - 2022年第一季公司开始为大湾区开展的国内印染行业首个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提供咨询服务[74] - 2023年欧盟议会通过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协议,将于10月试运行,公司成立应对欧洲碳关税特别工作组[67][68] 公司票据与债券历史变更 - 2017年12月31日,公司将第一票据及第二票据到期日从2018年2月4日延长两年至2020年2月4日,年利率从10%降至8%[45] - 2019年11月8日,公司与巧能环球订立修订协议,承兑票据期限改为永久,固定年利率5%,自2020年2月5日起每年支付一次,2020年1月14日生效,确认修订承兑票据收益2.94577亿港元[4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提早偿还部分本金1.29462亿港元,敏放弃本金647.3万港元,赎回确认亏损约7456.2万港元[49] - 2016年2月4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3.9亿港元零息可换股债券,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赎回本金为9300万港元[96][101] - 2016年2月4日,公司发行两批承兑票据,面值分别为1.7425亿港元和2.3575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约1740万港元承兑票据确认为非流动负债[102][10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3年2月20日,陈丹娜女士辞任执行董事,沙涛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6月2日,陈蕾先生辞任执行董事;7月24日,郭毅可博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郭毅可博士辞任后,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总人数少于三名、审核委员会成员数目低于规定,董事会将在三个月内填补空缺[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