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指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兴欣是其子公司,璟丰投资、璟泰投资是其股东[13] - 公司属于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3] - 公司所处行业是精细化工行业,细分领域主要是有机胺类中的哌嗪行业、酰胺行业等[35] - 公司愿景是打造全球最大哌嗪系列产品生产基地[162] 产品信息 - 哌嗪系列产品包括无水哌嗪、N - 甲基哌嗪等,酰胺系列产品包括N, N - 二甲基丙酰胺等[13] - 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工业配套的精细化工材料,环保化学品用于环保行业[13][14] -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功能性电子化学品满足电子工业特殊工艺需求[14] - 光刻胶配套试剂包括稀释剂、显影液等,与光刻胶配套使用[14] - 哌嗪系列产品应用于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等领域,未来需求将保持增长趋势[38] - 公司酰胺类产品N,N - 二甲基丙酰胺可用于光刻胶剥离液等,市场发展空间较大[39][40] 合作方信息 - 诺力昂包括Nouryon Functional Chemicals AB、诺力昂化学品(宁波)有限公司等[14] - 京新公司、京新药业等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华峰集团、华峰化学等也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14] - 巴斯夫指BASF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陶氏指Dow Chemical Pacific (Singapore) Pte.Ltd及其下属企业[14] - 公司与诺力昂、陶氏、巴斯夫等供应商及东进、京新药业等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58]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630,244,378.84元,较2022年减少18.62%[2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576,780.80元,较2022年减少32.23%[2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2,329,628.19元,较2022年增加6.05%[23] - 2023年末总资产1,673,599,805.32元,较2022年末增加126.06%[23]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15,334,550.81元,较2022年末增加168.10%[23] - 分季度看,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最高为198,158,313.35元,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最低为12,881,256.88元[27]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652,638.14元[30]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0亿元,同比下降18.62%;归属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32.23%;扣非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32.89%[61] - 精细化工行业营收6.30亿元,占比99.96%,同比下降18.63%;哌嗪系列产品营收5.49亿元,占比87.04%,同比下降18.37%[64] - 内销营收5.00亿元,占比79.32%,同比下降19.88%;外销营收1.30亿元,占比20.68%,同比下降13.43%[64] - 精细化工毛利率34.54%,同比下降6.13%;哌嗪系列产品毛利率35.76%,同比下降5.62%[66] - 内销毛利率35.51%,同比下降3.03%;外销毛利率30.91%,同比下降18.67%[66] - 2023年销售费用4990112.31元,同比降20.71%,因业绩下滑销售人员薪酬考核下降[73] - 2023年财务费用 -2140933.00元,同比增56.98%,因汇率变动汇兑损益变动[73] - 2023年研发费用25507244.58元,同比降12.40%[73]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76,606,565.04元,同比下降17.55%;现金流出小计364,276,936.85元,同比下降22.85%;现金流量净额112,329,628.19元,同比增长6.05%[79]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776,473.08元,同比下降196.88%,主要因新车间及子公司项目投入增加[79][80]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33,608,071.51元,同比上升2223.19%,主要因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22,000,000股A股[79][80] - 2023年末货币资金1,063,445,768.19元,占总资产比例63.54%,较年初提升43.14%,系发行A股所致[82] - 2023年末应收账款48,589,022.77元,占总资产比例2.90%,较年初下降4.93%[82] - 2023年末存货116,952,180.40元,占总资产比例6.99%,较年初下降15.56%[82] - 2023年末固定资产203,669,796.62元,占总资产比例12.17%,较年初下降8.86%[82] - 2023年资产减值398,263.75元,占利润总额比例0.26%,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1] - 应收款项期初数为70,665,46元,期末数为18,491,87元,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变动系银行承兑汇票本期减少52,173,590.28元[85] - 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期末受限账面余额合计23,979,363.36元,账面价值合计17,215,767.29元[86] 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4] - 公司2023年每10股派息12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分配预案股本基数为8800万股,预计派发现金股利10560万元,转增3520万股,转增后总股本为12320万股[154][155][156] - 公司2023年可分配利润为495262926.56元,现金分红总额为10560000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55] - 公司2023年虽未对以前年度可分配利润分红,但依据相关制度执行落实,下一步将逐步考虑多种方式分配股利,优先现金分红[153][154] 原材料采购 - 公司主要原材料六八哌嗪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46.53%,乙二胺占14.94%,均采用以产销定采模式[44] - 2023年六八哌嗪上半年平均价格27,288.88元,下半年17,411.68元;乙二胺上半年平均价格15,271.17元,下半年10,880.12元,较2022年均大幅下降[44] - 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报告期内主要能源类型未发生重大变化[45] - 2023年受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六八哌嗪和乙二胺供应紧张缓解、价格下降[44] 产能与项目建设 - 公司N - 羟乙基哌嗪生产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有多种原料生产方式和连续化工艺生产优势[46] - 公司实现脱硫脱碳剂、三乙烯二胺等多种产品工业化生产[47] - N - 羟乙基哌嗪设计产能2500吨,产能利用率77.93%,在建产能3000吨[47] - 脱硫脱碳剂设计产能4500吨,产能利用率83.20%,在建产能1000吨[48] - 三乙烯二胺设计产能3000吨,产能利用率74.13%,无在建产能[48] - N - 甲基哌嗪设计产能2000吨,产能利用率51.99%,在建产能800吨[48] - N - 乙基哌嗪设计产能1000吨,产能利用率48.83%,无在建产能[48] - 无水哌嗪设计产能3500吨,产能利用率10.68%,无在建产能[48] - N,N - 二甲基丙酰胺设计产能2000吨,产能利用率35.48%,无在建产能[48] - 公司有多个项目正在申请环评批复,如新增3000t/a焦磷酸哌嗪等项目[48] - 8800t/a哌嗪系列产品项目报告期投入92,047,919.12元,累计投入114,923,766.39元,项目进度95.00%[88] - 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报告期投入15,414,897.88元,累计投入87,782,181.46元,项目进度28.09%[88] - 公司推进“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等募投项目建设,预计2024年上半年部分项目试生产[61] - 2023年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90,200.00万元,净额80,958.80万元,累计使用0.00万元,累计变更用途0.00万元[93] - 2023年12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200万股,每股发行价41.00元,超募资金总额25,958.80万元[93] - 承诺投资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5.5亿元,本报告期投入金额和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均为0,投资进度为0%[94] - 超募资金为2.59588亿元,本报告期内未制定使用计划且未使用[96] - 公司利用自筹资金先期投入募投项目1.855914亿元,支付部分发行费用490.92元,拟置换金额为1.905006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置换未完成[96][97] - 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预计2026年11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4] - 8800t/a哌嗪系列产品、74600t/a重金属螯合剂、1000t/a双吗啉基乙基醚项目预计2025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4] - 研发大楼建设项目预计2024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4] 技术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纳米型铜系复合催化剂,使原料转化率达99%以上,哌嗪系列产品选择性高达95%以上[51] - 公司实现哌嗪系列产品连续化生产,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52] - 公司实现以哌嗪为核心的物料循环体系,可在多种原料间选择成本低的生产[53] - 公司掌握多种三乙烯二胺工艺路线,可切换原料,提高物料利用率[54] - 公司生产的N - 羟乙基哌嗪等产品达电子级纯度要求,金属离子浓度达ppb级别[56] - 公司开发出20余种哌嗪系列产品,满足大型客户多样化需求[57] - 公司建立以N - 羟乙基哌嗪为原材料连续化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提高原子利用率[51] - 2023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550.72万元,研发中心完成多个项目研发阶段[62] - 公司“氮杂环类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2] - 二氧六环脱水工艺等4个研发项目已结题,有降本增效等作用[74]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51人,较2022年的41人增长24.39%,占比15.32%,较2022年提升1.88%[77]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25,507,244.58元,较2022年的29,119,052.26元下降12.40%,占营业收入比例4.05%,较2022年提升0.29%[77] 市场与销售 -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哌嗪衍生物生产商,占据全球哌嗪衍生物细分市场主要份额,募投项目投产后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42] - 我国精细化工企业以民企为主,产能规模小,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提升[42] - 公司打造了完整的哌嗪衍生物产业链,涵盖N - 羟乙基哌嗪等产品线,在种类、产能及性能方面领先[42] - 哌嗪系列产品产量11322.01吨,销量11350.84吨,收入548546083.14元,因下游需求降价[67] - 精细化工生产量同比减少14.36%,库存量同比减少22.71%[67] - 精细化工直接材料成本300624444.78元,占比72.89%,同比降13.48%[70]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13576160.26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3.89%[7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233304538.27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71.34%[72] 未来规划 - 2024年公司将巩固客户资源、开拓市场,对接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104] - 2024年公司将推进募投项目建设,释放、优化产线产能,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105] - 2024年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储备能力,加速产品研发,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106] - 2024年公司将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激励机制等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107] 风险与应对 - 公司净利润和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大,已建立稳定供应渠道并对哌嗪系列产品有定价权以应对[108]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将巩固哌嗪衍生物领域优势,发展四大应用领域,加大研发投入[109] - 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可能增加环保成本,已依据清洁生产理念更新环保设备并落实安全制度[110] - 公司生产涉及危险化学品,存在安全风险,已按规定储存、运输,开发连续性生产工艺[11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116] - 公司监事会现有
兴欣新材(001358)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