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珠江船务(00560) - 2023 - 中期业绩
珠江船务珠江船务(HK:00560)2023-08-23 18:10

港口装卸业务 - 肇庆片区完成集装箱装卸量92,000TEU,同比上升10.6%,散货装卸量2,173,000吨,同比下跌14.5%[2] - 清远港完成集装箱装卸量57,000TEU,同比上升6.5%,散货装卸量201,000吨,同比上升160.4%[4] - 2023年上半年集装箱装卸量52.7万TEU,同比下降7.8%,散货装卸量322.2万吨,同比下降20.2%[28] - 佛山高明港2023年完成集装箱装卸量12.7万TEU,同比上升3.2%,外贸集装箱装卸量11.6万TEU,同比上升10.0%[29] - 中山黄圃港2023年完成集装箱装卸量2万TEU,同比上升49.6%,散货装卸量29.2万吨,同比上升62.3%[32] - 香港片区完成集装箱装卸量128,000TEU,同比下跌32.4%;完成散货装卸量428,000吨,同比下跌24.1%[33] - 江门片区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装卸量159,000TEU,同比上升6.2%;完成散货装卸量696,000吨,同比大幅上升543.2%[35] - 佛山片区的佛山北村珠江货运码头累计完成集装箱装卸量18,000TEU,同比上升8.0%[36] - 2023年上半年集装箱装卸量为52.7万TEU,同比下跌7.8%;散货装卸量为322.2万吨,同比下跌20.2%[159] 运输业务 - 珠江中转集装箱运输量为646,000TEU,较去年同期上升0.2%,散货运输量为202,000吨,同比下跌41.0%,集装箱陆路拖运量为90,000TEU,同比下跌8.4%[7] - 2023年上半年集装箱运输量为64.6万TEU,同比上升0.2%;散货运输量为20.2万吨,同比下跌41.0%;集装箱陆路拖运量为9万TEU,同比下跌8.4%[144] 客运业务 - 2023年上半年代理客量总计647,000人次,同比增长1,825.3%;码头服务客量总计423,000人次,同比增长1,158.3%;本地渡轮客运量6,333,000人次,同比上升23.4%[6] - 市区航线完成客运量438,000人次,机场航线完成客运量209,000人次[12] - 本地渡轮客运量达6,333,000人次,同比上升23.4%,水上文旅业务累计客流量21,000人次,同比大幅上升261.4%[14] - 海天码头的码头服务客量为209,000人次,同比上升522.9%[15] - 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市区航线客运量为265,000人次,佛山市顺德区顺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市区航线客运量为32,000人次[15] - 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业务客运量7,610,000人次,与疫情前水平较为接近[15] - 珠江客運的客运代理总量为647,000人次,同比大幅上升1,825.3%,码头服务客量为423,000人次,同比大幅上升1,158.3%[39] - 2023年上半年客运代理总量为64.7万人次,码头服务客量为42.3万人次;本地渡轮客运量为633.3万人次,同比上升23.4%[143] - 集团跨境水路客运航线有序恢复运营,投入运营的跨境水路客运航线已达十条,包括三条新航线[49] - 集团持续深化与业界合作,加强业务营销推广,实现跨境客运业务有序恢复,部分航线载客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49] - 珠江客运围绕机场战略加大机场项目布局和业务延伸,增强竞争优势[49] - 集团保持香港国际机场行李处理和停机坪车辆共享项目平稳运营,继续积极竞投其他相关战略性优质项目[49] - 新渡轮客运量增长,东方之珠号游船客流量大增且实现中环码头定期靠泊经营,新港石油中标香港特区政府船舶水上加油项目并达成润滑油供应链代理项目合作[63] - 推进水上客运转型,重点培育核心航线,打造干线网络,争取代理更多优质航线[79] - 深度融入香港国际机场业务圈,优化机场客运航线,竞投更多优质服务项目[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传统跨境水路客运航线有序复航,还新开通3条航线[143] 燃料供应业务 - 燃料供应业务柴油销量34,000吨,同比上升125.3%,机油销量412,000升,同比上升81.2%[17] 企业及其他业务 - 企业及其他业务中珠澳工程营收和溢利较去年同期增长[18] 财务指标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9.7%(2022年12月31日:10.0%),负债比率为25.5%(2022年12月31日:23.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获银行信贷额度为11.8665亿港元及1.3571亿人民币(约1.47191亿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7,2022年12月31日为1.8[2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履行的资本承担为360.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0.1万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3,079,000港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3.0%[40] - 集团拥有充足资金应付未来业务运作、扩充和一般发展的资金需要[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12.3313亿港元,毛利为1225.07万港元,经营业务溢利为654.31万港元,期内溢利为622.95万港元[57]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2,2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690千港元[82] - 2023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15.21港仙,2022年为4.90港仙[69]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为4,574,55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69,780千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407,5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95,307千港元[84] - 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及负债为4,574,55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69,780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总额为1499087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76750千港元[101][102] - 2023年6月30日,三个月内应收款项为24551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9417千港元有所增加[10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16700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74473千港元[1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收入为8630千港元,财务成本为12065千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土地使用权摊销6853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910千港元[10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营业额为12.3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下跌23.0%;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838.7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3%[15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5.21港仙,2022年同期为4.90港仙[139] - 2023年上半年匯兌虧損淨額為3,297千港元,出售一間合營公司權益收益為2,227千港元,業務應收款減值(撥備)為91千港元[135] - 2023年上半年當期所得稅中,香港所得稅為5,092千港元,中國企業所得稅為8,407千港元,澳門所得稅為380千港元,遞延所得稅開支為576千港元,總計14,455千港元[137] 业务发展战略 - 货运方面,发展工程物流、免税仓储等重点业务,培育跨境包列运输等新兴业务;客运方面,恢复跨境客运渗透率,增强本港渡轮竞争力,提升水上文旅知名度[61] - 珠江中转中标香港国际机场二跑翻新工程部分供砂项目,高明港开展跨境陆运电商业务,珠江中转揽获无人机空运项目和电器制造企业空运业务,开拓跨境铁路包列运输业务[62] - 推动主业一体化,做精粤港澳跨境水上客运板块,做实本港渡轮及文旅板块,构筑港口运营等五大物流平台[52] - 打造物流战略优势,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项目建设,拓展工程物流和建材供应业务[66] - 统筹布局综合性仓储基地,发展空运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务,推动仓储物流业务向高端产业链延伸[66] - 加快在东盟区域增设物流业务网点,抢占新兴市场份额,创造“一带一路”新利润增长点[66] - 强化本港业务拓展,把握中标香港特区政府水上船舶加油项目契机扩大市场份额[67] - 着力发展「东方之珠」维港游项目,拓展广告冠名、二次消费、增值服务等业务渠道[67] - 深化与跨境客运、燃料供应等集团业务合作,降本增效提升协同效益[67] 公司管理与运营 - 公司规范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整合内部资源,加大数字化信息建设投入,落实降本增效[64] - 下半年通关后跨境人员和货物流转趋于正常,香港特区政府刺激本地经济,大湾区融合发展成效显现,公司将把握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65] 会计政策与税务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缩小初始确认豁免范围,适用于相关交易[91] - 取消强积金 - 长服金对冲机制后,雇主在过渡日期后的相关规定[94]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2022年:25%)的中国公司所得税率计算[110]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于集团当前会计期间首次生效[118] - 香港《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將於2025年5月1日起生效,取消僱主使用強積金供款對沖長服金及遣散費的權利,政府預期推出補助計劃協助僱主[122] - 公司決定變更會計政策以符合香港會計師公會新指引,但未完成評估,無法估計變動影響[125] - 香港所得稅按16.5%稅率計算撥備[136] - 澳门所得税按12%(2022年:12%)的澳门公司所得税率计算[154] 公司运营分部 - 公司營運分部包括貨物運輸、貨物處理及倉儲、客運、燃料供應、企業及其他業務[127] - 截至2023年,各營運分部營業額(來自外部客戶)分別為724,139千港元、173,025千港元、167,381千港元、163,285千港元、5,300千港元,總計1,233,130千港元;除所得稅後分部溢利分別為6,453千港元、25,996千港元、16,948千港元、2,468千港元、10,430千港元,總計62,295千港元[129][130] 股息政策 - 因疫情后香港经济及访港旅客未达预期水平,为保留资金应对潜在并购机会,董事会决定不派发2023年中期股息,留待末期股息再行综合考虑[148][155]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执行董事为刘广辉、周军及刘武伟,非执行董事为钟燕,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棋昌、邱丽文、邹秉星及陈仲尼[169] - 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或出售上市证券,无赎回股份[171] - 公司将采纳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标准守则[172]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173] - 公司审核委员会及独立核数师已审阅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中期财务资料[175] - 公司遵照守则条文,考虑任期超九年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77] - 公司提名委员会确信任期超九年的陈棋昌、邱丽文及邹秉星独立性可得到保证[177] - 守则规定任期超九年独立非执行董事续任需股东以独立决议案审议通过[177] - 陈仲尼于2023年6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获委任为新独立非执行董事[179] - 据上市规则,公司不知悉董事资料自2022年12月31日以来有变动[180] 其他事项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附属、合营及联营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145] - 集团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业绩未经审核,但已根据相关准则编制并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阅[165] - 公司向客戶授出的記賬交易信貸期為發票日期起7日至3個月不等[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