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瑞达医疗-B(06669) - 2023 - 年度业绩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约为人民币473.8百万元,同比增加约19.8%[2][4] - 2023年毛利为人民币377.415百万元,同比增加12.2%[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4.452百万元,同比减少79.4%[2] - 2023年年内溢利为人民币14.487百万元,同比减少79.3%[2] - 2023年年内经调整溢利净额为人民币42.435百万元,同比增加22.1%[2] - 2023年收益为473,848千元,2022年为395,545千元,同比增长约19.8%[6] - 2023年毛利为377,415千元,2022年为336,353千元,同比增长约12.2%[6] - 2023年来自经营业务溢利为25,009千元,2022年为72,075千元,同比下降约65.3%[6] - 2023年税前溢利为14,452千元,2022年为70,319千元,同比下降约79.4%[6]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4,487千元,2022年为70,142千元,同比下降约79.4%[6]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5元,2022年为0.23元,同比下降约78.3%[6]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5,179千元,2022年为70,204千元,同比下降约78.4%[8] - 2023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494,812千元,2022年为1,311,870千元,同比增长约13.9%[10]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296,528千元,2022年为1,276,089千元,同比增长约1.6%[11] - 2023年核心产品收益323,536千元,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收益150,312千元,总收益473,848千元;2022年对应收益分别为307,283千元、88,262千元、395,545千元[16] - 2023年国内经销商、国内医院、海外客户收益分别为449,496千元、8,730千元、15,622千元,总收益473,848千元;2022年对应收益分别为380,450千元、5,019千元、10,076千元、395,545千元[16]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部客户收入分别为458,226千元、4,123千元、11,499千元,总计473,848千元;2022年对应收入分别为385,469千元、3,912千元、6,164千元、395,545千元[19] - 2023年指定非流动资产在中国内地和美国分别为356,480千元、11,097千元,总计367,577千元;2022年对应资产分别为126,091千元、3,678千元、129,769千元[19] - 2023年政府补助和利息收入分别为16,892千元、18,505千元,其他收入总计35,397千元;2022年对应收入分别为7,885千元、20,258千元、28,143千元[21] - 2023年其他净亏损16,596千元,2022年其他净收益51,989千元[22] - 2023年财务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开支、银行贷款利息开支、其他分别为9,550千元、283千元、125千元;员工成本中薪金及花红、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分别为182,381千元、13,994千元、5,260千元,总计201,635千元;2022年对应财务成本分别为1,390千元、25千元、341千元;员工成本分别为145,996千元、10,479千元、15,251千元、171,726千元[23] - 2023年核数师审核服务和非审核服务酬金分别为3,000千元、295千元,总计3,295千元;2022年对应酬金分别为2,500千元、370千元、2,870千元[24] - 2023年折旧及摊销中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分别为15,159千元、30,346千元、753千元;研发开支190,070千元;专利权费77,740千元;存货撇销拨备272千元;2022年对应金额分别为9,462千元、9,397千元、581千元、183,796千元、41,812千元、 - 2,510千元[24] - 2023年综合损益表内所得税即期税项过往年度报税差额为0,递延税项为0,暂时性差异的拨回35千元,总计 - 35千元;2022年对应金额分别为 - 59千元、 - 59千元、236千元、177千元[26]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4,452千元,按中国法定税率25%计算的除税前溢利名义税项为3,613千元,实际税项(抵免)╱开支为 - 35千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70,319千元,名义税项为17,580千元,实际税项开支为177千元[28]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4,487,000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1,077,842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70,142,000元及299,611,523股[2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总计178,144千元,累计折旧53,204千元,账面价值124,940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7,502千元、38,574千元、68,928千元[31] - 2023年租赁物业成本为264,181千元,累计折旧49,785千元,账面价值214,396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8,517千元、23,315千元、45,202千元[32] - 2023年添置使用权资产为201,030,000元,2022年为37,763,000元[33] - 2023年存货中原材料89,577千元、在制品8,125千元、制成品54,435千元,存货撇减后为150,958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0,316千元、6,614千元、30,412千元、116,435千元[35]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43,892千元,减亏损拨备249千元后为143,643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32,342千元、433千元、131,909千元[37]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76,434千元,2022年为74,090千元[39] - 2023年应偿还租赁负债一年以内为25,938千元、一年至两年为25,692千元、两年至五年为71,991千元、五年至十年为100,376千元,总计198,059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2,263千元、11,420千元、24,101千元、0千元、35,521千元[42]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47380万元,同比增加约19.8%[45] - 2023年非核心产品贡献收益约人民币15030万元,占总收益约31.7%[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为人民币473.8百万元,较2022年约395.5百万元增加约19.8%[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静脉介入等产品收益占总收益约31.7%,较2022年约22.3%增加约70.3%[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96.4百万元,较2022年约59.2百万元增加约62.9%[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约为人民币377.4百万元,较2022年约336.4百万元增加约12.2%[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约为79.6%,较2022年约85.0%下降[83] - 2023年其他收入约3540万元,较2022年的2810万元增加约25.8%,主要因政府补贴增加[84] - 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约1660万元,2022年为收入5200万元,2023年净外汇亏损1370万元,2022年净外汇收益5300万元[85] - 2023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9750万元,较2022年的7270万元增加约34.2%,因销售人员数目和营销活动、差旅开支增加[86] - 2023年研发成本约1.901亿元,较2022年的1.838亿元增加约3.4%,因研发人员数目增加致员工成本上升[87] - 2023年行政开支约8380万元,较2022年的8780万元减少约4.6%,因股份付款开支减少和折旧及摊销开支增加[89] - 2023年融资成本约1000万元,较2022年的180万元增加约467.1%,因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90] - 2023年所得税抵免约3.5万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20万元,减少因拨回递延税项负债[91] - 2023年经调整溢利净额4.2435亿元,2022年为3.4766亿元[93]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约8.792亿元,较2022年末的9.865亿元减少约10.9%,因经营及资本开支增加[96] - 2023年末借款总额为计息银行借款1000万元,2022年末为零;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末约10.5%增至约24.3%,因租赁负债结余增加[9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0.94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578亿元减少约5.4%[98]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8440万元[101] - 2023年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实现收入约1.503亿元,约占总收入的31.7%[10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TK DCB实现1600家医院入院,BTK DCB实现770家医院入院,外周抽吸系统实现1300家医院入院,射频消融系统实现350家医院入院[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ATK DCB入院医院达1600家(2022年为1400家),BTK DCB达770家(2022年为700家),外周抽吸系统达1300家(2022年为1000家),射频消融系统达350家[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心臟科有三款产品、腎臟科有一款产品、神經科有一款产品获市场批准[47] - AcoArt Orchid® & Dhalia®报告期内在中国及海外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27460万元,按年增加约1.4%[57] - AcoArt Tulip® & Litos®报告期内在中国及海外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4900万元,按年增加约34.2%[59] - 销售静脉介入、血管通路及其他产品收益约为人民币150.3百万元,按年增加约70.3%[62][66]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用于肾科产品所得收益约为1.503亿元,按年增加约70.3%[68]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用于神经科产品所得收益约为1.503亿元,按年增加约70.3%[69] - 报告期内,公司从销售核心产品产生约3.235亿元,按年增加约5.3%[74] 专利与产品注册情况 - 2023年成功注册19项专利,新提交申请26项专利[3] - 2023年公司三款产品完成定型、四款进行临床试验、四款提交注册申请、四款获上市批准,成功注册19项专利,新提交26项专利申请[45] - 2023年11月公司获美国FDA的IDE申请批准,BTK DCB将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48] - 2023年12月公司发布AcoArt Daisy®临床试验资料,6个月随访显示DCB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6.85%[48] - AV刻痕球囊(Peridge®)于2024年1月30日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54] - AcoArt Orchid® & Dhalia®于2014年获CE标签,2016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13个国家推出[56] - AcoArt Tulip® & Litos®于2014年获CE认证,2019年AcoArt Litos®获FDA「突破性器械」称号,2020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2021年1月在中国推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12个国家推出[58] - 2022年1月公司就AcoArt Litos®向FDA递交IDE申请,2023年11月获FDA批准的IDE申请[58] - AcoArt Iris® & Jasmin®于2014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19年6月续期注册证书5年,2017年AcoArt Iris®获CE认证[60] - AcoArt Lily® & Rosmarin®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