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益为21.38482亿港元,较2021年的25.86654亿港元下降17.3%[1] - 2022年年内溢利为9835.4万港元,较2021年的1.05674亿港元下降6.9%[1]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5.55港仙,较2021年的6.84港仙下降18.9%[1] - 2022年毛利为4.14456亿港元,2021年为3.60942亿港元[2] - 2022年行政开支为1.56329亿港元,2021年为1.32171亿港元[2] - 2022年财务成本为1.60666亿港元,2021年为1.47491亿港元[2] - 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总额为21.38482亿港元,年度溢利为9835.4万港元[18] - 2021年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总额为25.86654亿港元,年度溢利为9480.4万港元[19]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1.38482亿港元,2021年为25.86654亿港元[24] - 2022年财务成本总额为1.75683亿港元,2021年为1.52722亿港元,借贷成本资本化年利率为3.64%(2021年:3.91%)[25] - 2022年除所得税开支前溢利中,持续经营业务总销售成本为17.24026亿港元,2021年为22.25712亿港元[25]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4094.7万港元,2021年为2902.1万港元,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2021年:25%),部分高新企业减免15% [26][27][28] - 2022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之盈利为9224.3万港元,2021年为8978.4万港元[30] - 2022年已发行股本为18.52037亿股,2021年为13.13095亿股[30] - 2022年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一年內的交易价格为5386.88万港元,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为1.749574亿港元[24] - 2022年其他收入及盈利为4562.2万港元,2021年为3119.7万港元[24] - 公司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盈利为9224.3万港元,2021年为7891.4万港元[31] - 2022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为0,2021年为1087万港元[31] - 2022年合约资产为88346.6万港元,较2021年的102522万港元有所减少[32] - 2022年合约负债为61494.5万港元,较2021年的11480.1万港元大幅增加[36] - 2022年应收贸易账项及票据为152842万港元,2021年为218139.8万港元[39] - 2022年应收贷款总额为26902.7万港元,2021年为17649.9万港元[40] - 2022年合约资产减值亏损为106万港元,2021年为544.7万港元[32] - 2022年合约负债减值亏损拨回为438.7万港元,2021年为422万港元[34] - 2022年由客户持有之合约工程保留金约为0,2021年为17063.5万港元[35] - 2022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3.13亿港元,较2021年的9.38亿港元有所增加[41] - 2022年应付贸易账项及票据总计15.30亿港元,较2021年的26.51亿港元有所减少[44] - 2021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2.08亿港元,期间溢利1.09亿港元,总现金流 -393.2万港元[47] - 2022年公司收益降至21.38亿港元,同比下降约18.0%;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9224.3万港元,同比上升约2.7%;每股基本盈利为5.55港仙,降幅约18.9%[59] - 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业务对外部客户的分部销售降至16.37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2.6%;建筑及工程公司产生收益7.56亿港元,同比下降约7.1%[60][61] - 2022年公司收益从26.074亿港元减少约18%至21.385亿港元,主要因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收益减少[8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224.3万港元,较2021年按年增加约2.7%[85]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55港仙,2021年为6.84港仙[85] - 2022年公司收益为21.38亿港元,较2021年的26.07亿港元减少约18%[86] - 2022年发电量达8.22亿KWh,较2021年增加2.34亿KWh,发电分部收益增长约9.7%至4.71亿港元[87] - 2022年融资分部收益减少约28%至3056.2万港元[88] - 2022年溢利为9835.4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6.9%[89]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加约2.7%至9224.3万港元[90] - 2022年销售成本及建设成本分别为9.70亿港元和7.54亿港元,较2021年分别减少约14.9%及21.7%[92] - 2022年员工成本增加约14.4%至7583.3万港元[93] - 2022年集团折旧增加约18.2%至1.94亿港元[94] 资产状况 - 2022年资产总额为94.18915亿港元,较2021年的79.83587亿港元增长18.0%[1] - 2022年资产净额为16.9343亿港元,较2021年的12.77657亿港元增长32.5%[1]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0.81953亿港元,2021年为22.9873亿港元[4] - 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0.36915亿港元,2021年为36.1157亿港元[5] - 2022年12月31日,除76.3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和339.8万港元使用权资产位于香港,其他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16]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7640.4万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547.3万港元[20] - 2022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156257亿港元,添置使用权资产为1757.89万港元[20]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12万港元和216.1万港元计入未分配企业开支[21] - 2021年12月31日持续经营业务分部资产总额为7.785886亿港元,负债总额为6.195936亿港元[2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9.418915亿港元,负债总额为7.725485亿港元[2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94.19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18%[9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6.60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34.4%[10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50.36915亿港元,2021年为36.1157亿港元,其中约9.5%为港元及90.5%为人民币,2021年约10.4%为港元、82.3%为人民币及7.3%为美元[10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3.08,2021年为2.84;资产负债比率为0.82,较2021年的0.84下跌2%[10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分别为2290.8万港元、10.75948亿港元及17.03687亿港元之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已抵押银行存款及发电站被抵押以取得融资,2021年分别为1.88611亿港元、2.29184亿港元及16.08246亿港元[10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开支为7.80968亿港元,2021年为4437.8万港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0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资本承担和或有负债,2021年亦无[108][109] 会计准则影响 - 2022年1月1日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0] 业务分部 - 集团有三个可报告分部,分别为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发电、融资[14] - 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2022年来自第一、二大客户收益分别为2.9652亿港元和1.75676亿港元[17] 行业数据 - 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累计装机达392.61GW [54] - 2022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37.63GW,累计装机365.44G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14.25% [55] - 2022年中国风光发电量达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56] 业务发展 - 2022年公司承建多个光伏项目,还承接储能电站项目,包括内蒙古磴口60MWh、内蒙古清水河120MWh储能电站项目[62] - 2022年公司获授权专利1项,开展3项科技研发项目,获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63] - 2022年公司完成193MW电站并网发电,新增光伏、风电项目储备3000MW,取得云南镇康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备案[64] - 公司运维电站48座,总运营规模598MW,全年发电量8.22亿KWh,较2021年增加2.34亿KWh[65] - 2022年风电发电任务超可研9.84%,全年备案装机容量2338MW,自持电站规模增加193MW[67] - 公司收购凤阳协鑫和镇江鑫能全部股权,发电业务收益按年增长约9.7%,分部利润增加约14%[68][69] - 2022年融资租赁业务对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降至3056.2万港元,减少约27.9%,分部转亏为盈[70] - 2022年公司引入战略投资人,南山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58] 未来规划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82] -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加大光伏、风电项目投资开发力度,培育储能、氢能市场[83] - 公司将加强与宝湾物流合作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探索与宝湾产城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合作[84] - 公司将保持新能源EPC和房建业务平稳发展,适当参与市场化项目竞争,房建市政业务与往年持平[84] 公司管理 - 公司成立法律事务部、纪检监督办、产业发展部,推动管理提升和业务拓展[85] - 公司各电站纳入智慧集控平台,提升监管效率和故障排查率[76] 重大事项 - 2021年12月29日公司取消注册徐州核润光能有限公司,终止制造及买卖业务分部[46] - 2022年5月10日,公司完成向南山控股之全资附属公司雅致国际(香港)有限公司配发5.3894275亿股股份[113]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遵照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及监察集团财务申报过程以及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118] 其他事项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与雇员、客户及供应商无重大影响状况[80] - 2022年12月31日至公告日无重大事项发生[120] - 公司董事未宣派或建议派发2022年度股息(2021年:无)[2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121]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31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5月24日至5月3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22][123]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