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2.61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207亿元增加约4050万元,同比增长18.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03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约39.4%(2022年同期为33.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1.582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090万元,同比下降7.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约为人民币1.17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008亿元增加1630万元,同比增长16.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开支约为人民币1.26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4310万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除税前亏损为人民币1.193亿元,2022年同期为1.533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195亿元,2022年同期为1.533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4.75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559亿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6.68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467亿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为人民币13.09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184亿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261,232千元,2022年同期为220,690千元[16] - 客户合约总收入为26.1232亿元,较去年的22.069亿元增长18.37%[18] - 除税前亏损计算中,2023年所售存货成本为9.592亿元,2022年为7.224亿元;研发成本2023年为12.6028亿元,2022年为16.9057亿元[19] - 所得税开支方面,2023年递延税项为23.9万元,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23.9万元,2022年为0[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22]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金额按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09278094亿股计算,2022年为4.98583294亿股[2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5943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2623亿元;应收票据2023年为4.891亿元,2022年为4.9527亿元[24][25] - 计入贸易应收款项的应收关联方款项2023年为62.1万元,2022年为66.1万元[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6238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043亿元;应付票据2023年为816.9万元,2022年为716万元[27] - 2023年6月30日应付票据由约819.4万元存款作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716万元[28]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3个月内2023年为1.11094亿元,2022年为1.61868亿元;贸易应付款项账龄3个月内2023年为1.27196亿元,2022年为1.08565亿元[26][28] - 2023年上半年向绿叶贸易销售货品金额为717千元,2022年为99千元[30] - 2023年上半年从山东绿叶、生物科技园发展、绿叶贸易获得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金额分别为196千元、247千元、23千元,2022年分别为196千元、247千元、0千元[3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绿叶贸易为62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1千元[3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总计24,35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18千元[33]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总计14,32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383千元[33] - 2023年上半年短期雇员福利为7,006千元,2022年为6,742千元[34] - 2023年上半年退休金计划供款为304千元,2022年为327千元[34] - 2023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7,390千元,2022年为6,729千元[34] - 2023年上半年已付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14,700千元,2022年为13,798千元[34]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加18.4%至2.612亿元人民币[37] - 公司产品收入增加18.4%,从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207亿人民币增至2023年报告期的2.612亿人民币[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261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4050万元,同比增长18.4%[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030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约39.4%(去年同期为33.3%)[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158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1090万元,同比增长7.4%[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至人民币17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人民币1180万元,同比下降87.4%[68] - 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760万元大幅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660万元[6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经销开支约为人民币117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630万元,同比增长16.2%[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约为人民币1260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人民币4310万元[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为人民币630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660万元[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1950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5330万元[74]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5000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人民币1650万元,同比增长7.1%;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4010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人民币23490万元,同比下降62.6%[7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计息贷款及借款约为人民币2.864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933亿元[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20.7%增加至21.9%[7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12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364亿元[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或有关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及使用权资产总额合共人民币1.796亿元已押记以获得银行贷款[8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使用任何金融工具以作对冲之用,亦无就外汇风险或利率风险订立任何对冲交易[8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聘用745名雇员,2022年6月30日聘用631名雇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8510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则为人民币6840万元[8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持有任何价值超过其资产总值5%的重大投资,并无拥有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83] - 公司并无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任何中期股息[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进行任何股本集资活动[88] 会计准则应用影响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预计影响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的披露[10] - 公司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0] - 公司于2022年1月1日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与租赁相关的暂时性差额修订,确认递延税项负债239千元,净资产减少239千元[11][12] - 公司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后,累计亏损增加239千元,总权益减少239千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和期内亏损增加239千元[14] - 公司追溯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国际税收改革-支柱二立法模板,因不属于范畴对公司无影响[14] 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仅有一个可呈报的经营分部[15] 研发与产品进展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有285名成员[38] - 2023年初至公告日期,公司在全球获7项新专利,发表2篇新国际研究论文[38]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商业产能为8000L,中试产能为1700L[39]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产品组合含两款商业化产品、七种创新研究性抗体和四种候选生物类似药[40] - 2023年1月,博优诺®两个新适应症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博优倍®获医保药品目录编码[37] - 2023年3月,BA1102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在中国获受理,博优诺®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巴西受理[38] - 2023年3月,BA9101在中国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38] - 2023年5月,BA5101在中国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位患者入组[38] - 2023年8月,BA1104在中国启动III期临床试验[38] - 博优诺于2021年4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23年1月2种新适应症纳入更新后的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截至公告日期已获纳入全部5种适应症,2023年4月巴西ANVISA受理其生物制品许可申请[42] - 博优倍于2022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23年1月获中国国家医保目录编码,公司授予正大青岛在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博优倍的权利,2023年5月欧洲、美国及日本开展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完成FPI入组[42] - BA1102是安加维生物类似药,2023年3月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在中国获药品审评中心受理,2023年5月欧洲、美国及日本开展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完成FPI入组[43] - 2023年3月,BA9101完成在中国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公司与欧康维视共同研发并授予其在中国大陆推广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44] - 2023年5月,BA5101完成在中国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45] - 2023年2月,BA1106在中国的I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位患者给药[47] - BA9101是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及艾力雅®生物类似药,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获批适应症为wAMD和DME[44] - BA5101是度拉糖肽注射液及度易达®生物类似药,适用于成人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45] - BA1105是重组抗Claudin 18.2全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增强ADCC效应增强肿瘤杀伤效果[46] - BA1201是抗PD - L1/TGF-β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能同时抑制两条信号通路,有更强抗肿瘤潜力[46] - BA1106是非IL - 2阻断层抗CD25抗体,是中国首个用于治疗实体瘤的CD25创新抗体,对早晚期肿瘤模型均有效[46][47] - 艾力雅®于2011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全球获批适应症包括wAMD、DME等多种眼部疾病[44] - 度拉糖肽1周给药1次,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稳定降低血糖及HbA1c水平,还可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45] - 2023年1月,BA1301在中国取得IND批准,并于6月在中国的I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位患者给药[49] - 2023年2月,BA2101在中国的I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位患者给药[48] - 2023年5月,BA1202在中国取得IND批准[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有39家第三方推广商提供推广服务[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约200名经销商组成的经销网络,触达逾1900家目标医院及机构[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由285名员工组成[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于全球拥有30项已授权专利及45项待批专利申请[53] - 公司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13份研究报告介绍候选药物研究突破[54] - 烟台基地总建筑面积约33,504.1平方米,中试生产及商业化生产总产能分别为1,700升及8,000升,另有两条制剂灌装线[55] - 截至2023年6
博安生物(06955)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