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957 & CO.(08495) - 2023 - 年度业绩
1957 & CO.1957 & CO.(HK:08495)2024-03-26 20:25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47180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33.7%[4] - 2023年集团除税后亏损约90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330万港元[4] - 扣除相关影响前,2023年集团经调整除所得税前溢利约290万港元,2022年为经调整亏损1160万港元[4]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4] - 2023年经营溢利879.4万港元,2022年为1023.1万港元[5]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47.4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431.7万港元[5] - 2023年年内亏损92.7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331.5万港元[5] - 2023年总资33303.5万港元,2022年为25152.3万港元[7] - 2023年权益总额7134.4万港元,2022年为7578.1万港元[7] - 2023年负债总额26169.1万港元,2022年为17574.2万港元[8]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474千港元,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4,317千港元[19][20] - 2023年折旧及摊销为81,268千港元,2022年为58,081千港元[19][2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1,256千港元,2022年为234千港元[19][20]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2,157千港元,2022年为179千港元[19][20] - 2023年融资收入1,201千港元,融资成本10,035千港元;2022年融资收入185千港元,融资成本4,555千港元[19][20] - 2023年12月31日分部资产总计333,035千港元,分部负债总计261,6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部资产总计251,523千港元,分部负债总计175,742千港元[21] - 2023年确认「保就业」计划约48,000港元,餐饮处所(社交距离)资助计划为零;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9,438,000港元、6,869,000港元[22] - 2023年融资成本净额为883.4万港元,2022年为437万港元[23] - 2023年其他经营开支为5162.6万港元,2022年为4528.6万港元[24]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45.3万港元,2022年为100.2万港元[25]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63港仙,2022年为0.14港仙[2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887.7万港元,2022年为862.1万港元[28]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244.4万港元,2022年为1953.9万港元[28] - 2023年银行借款为4341.6万港元,2022年为3317万港元[29] - 2023年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为每年4.9%,2022年为每年5.2%[31] - 2023年来自非控股股东的贷款为76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33]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约3.529亿港元增加约33.7%至2023年约4.718亿港元[43] - 2023年其他亏损及收入净额约11.7万港元,占收益0.0%(2022年其他收益及收入净额1875.8万港元,占比5.3%)[49]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约1.258亿港元,占收益26.7%(2022年约1.020亿港元,占比28.9%)[49]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约1.677亿港元,占收益35.5%,较2022年增加约25.8%(2022年约1.333亿港元,占比37.8%)[49][52] - 2023年折旧及摊销约8561万港元,占收益18.1%(2022年约6098.6万港元,占比17.3%)[49] - 2023年租金开支约984.7万港元,占收益2.1%(2022年约510.3万港元,占比1.4%)[49] - 2022年和2023年折旧及摊销分别约为6100万港元和8560万港元,占收益百分比从17.3%增至18.1%[54] - 2022年和2023年使用权资产已扣除折旧分别约为5040万港元和6660万港元[55] - 2022年和2023年租赁装修已扣除折旧分别约为850万港元和1420万港元[5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130万港元(2022年:20万港元),占收益百分比为0.3%[5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220万港元(2022年:20万港元)[60] - 2023年租金开支约980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92.2%,占收益百分比从1.4%增至2.1%[61] - 2022年和2023年水电费总额分别约为1060万港元和1230万港元,占收益百分比从3.0%减至2.6%[62] - 2023年所得税开支约50万港元(2022年:100万港元)[63] - 2023年亏损约90万港元,2022年溢利约330万港元[64]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6480万港元(2022年:5420万港元),增加约19.6%[70] - 2023年末抵押存款为510万港元,2022年为910万港元[73] - 2023年末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1.5%,2022年为53.8%[74] - 2023年末无尚未开始的经营租赁承担,2022年为1.5万港元[76] - 2023年末无已订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开支,2022年为42.2万港元[80] - 2023年末全职及兼职雇员总数为529人,2022年为467人[89]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1.677亿港元,2022年为1.333亿港元[90] - 2023年收益较2022年增加约33.7%至4.718亿港元[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餐厅经营收益471,105千港元,餐饮管理及咨询服务收益744千港元,总收益471,849千港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51,026千港元、1,851千港元、352,877千港元[19][20][22] - 2023年公司收益约99.8%来自香港餐厅,约0.2%来自餐厅管理服务,经营餐厅数量13间与2022年相同,年内2间新开业、2间结业[42] - 2023年上海菜餐厅收益约1.849亿港元,占比39.2%,较2022年增加约47.8%;日式餐厅收益约1.177亿港元,占比25.0%,增加约62.8%;泰式餐厅收益约5280万港元,占比11.2%,减少约22.7%;越式餐厅收益约6400万港元,占比13.6%,增加约47.8%;意式餐厅收益约5170万港元,占比11.0%,增加约23.1%[44] 公司经营活动相关情况 - 2023年公司在香港开设两间新餐厅,搬迁两间餐厅,关闭两间亏损餐厅[37] - 公司于2023年续签三份租赁协议,尖沙咀海港城餐厅租期延至2025年6月14日,元朗形点餐厅延至2026年5月31日,九龙又一城餐厅延至2024年9月13日[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三间餐厅分别持有24.9%、24.9%、15.0%股权[40] - 公司在香港运营13间餐厅,包括9间自有品牌餐厅和4间特许经营或分许可餐厅[97] - 尖沙咀北京道一号的权八餐厅和沙田围方的御家上海餐厅分别于2023年1月和7月开业,2024年3月已就将军澳康城开设新上海菜餐厅签署租赁协议[98] 公司合规与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须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会计期间强制采纳多项新订准则、诠释及准则的修订本,如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公司正在评估影响[16]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作为自身的企业管治守则,2023年全年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0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或其联系人概无从事与集团业务竞争的业务或拥有相关权益[102]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6至5.67条所载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董事确认年内已遵守[10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概无购买、销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及年度业绩[106] - 初步公告所载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收益表等数据,获核数师确认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107] - 公司于2017年11月6日采纳股东通讯政策,认为该政策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执行有效[110][111] 公告相关情况 - 本公告将自刊发日期起最少一连七日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13]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2023年末无重大或然负债[78] - 2023年末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77] - 2023年末无重大诉讼或仲裁[94] 客户收益贡献情况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均无单一外部客户对公司收益贡献超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