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情况 - 集团期内新签及补充合约总额为2.5916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82073亿港元或41.3%[1] - 集团在手合约总额为14.96781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51836亿港元或19.0%[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建筑设计服务业务贡献分部收益2.34974亿港元,减少14.4%,新签合约价值减少46.1%,在手合约总额下跌[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BIM业务分部收益达6916.8万港元,增加2.9%,新签合约价值减少18.7%,在手合约总额减少9.4%[44] 收益与亏损情况 - 集团收益为3.00174亿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减少11.8%[2] - 集团期内亏损为1093.3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993.1万港元[2] - 每股基本亏损为4.90港仙,2022年同期为4.02港仙[2] - 每股摊薄亏损为4.90港仙,2022年同期为4.02港仙[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413.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159.6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 - 10,934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 - 11,791千港元[17][18] - 2023年上半年综合建筑设计服务分部收益234,974千港元,BIM服务分部收益69,168千港元,总计304,142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综合建筑设计服务分部收益274,482千港元,BIM服务分部收益67,192千港元,总计341,674千港元[17][18]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益133,660千港元,香港137,426千港元,澳门5,409千港元,其他23,679千港元,总计300,174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益188,203千港元,香港135,654千港元,其他16,345千港元,总计340,202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00174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1.8%,主要因内地收益严重下滑[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477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7.7%,毛利率由15.2%上升至15.9%[47] 股息情况 - 未宣派中期股息[2]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无)[91] 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9921.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1898亿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6.917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12305亿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4.9406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5622亿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494,064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506,610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扣除已确认信贷亏损拨备)为21409.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385.1万港元[25] - 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为29177.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812.1万港元[25]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金融资产为100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97.4万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为2243.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77.2万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上市股本投资为1009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974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691,790千港元,流动负债为274,713千港元,流动比率为2.52倍;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712,305千港元,流动负债为290,424千港元,流动比率为2.53倍[56][5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共116,922,000港元,未动用的一般银行融资约为86,00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60,869,000港元,未动用的一般银行融资约为88,000,000港元[5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6.2%;2022年12月31日为17.0%[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为附属公司履约责任提供的服务履约债券担保金额为4,94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551,000港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关合营企业投资的资本承担为10,000,000港元[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7,218千港元,2022年为35,840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230千港元,2022年为 - 5,709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8,415千港元,2022年为54,078千港元[8] - 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6,922千港元,2022年为143,418千港元[8]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提供综合建筑设计服务及BIM服务[10] - 收益指期内综合建筑设计服务、BIM服务及出售IT产品产生的合约收益[13] - 集团有综合建筑设计服务和BIM服务两个可呈报经营分部[14] 成本与开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出售IT产品成本6,852千港元,提供服务成本245,592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出售IT产品成本8,905千港元,提供服务成本279,591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6,793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1,323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3,219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928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薪金、津贴等)212,076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员工成本247,201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减值亏损1,540千港元,合约资产减值亏损660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减值亏损2,032千港元,合约资产减值亏损2,023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服务成本为2.52444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2.5%,因公司对内地业务紧缩开支[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5661.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0.8%,因管理层及行政员工成本及总人数减少[48] 储备情况 - 中国内地法定储备须将外商独资企业除税后溢利至少10%转拨至储备金,直至储备金余额达企业注册资本的50%[6] - 储备账目包含2013年首次公开售股后股份交换产生的借方储备53,519,000港元及向董事确认股本结算股份付款产生的进账储备5,210,000港元[7] 财务资料编制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及联交所规定编制[10] 管理层评估情况 - 管理层根据可呈报分部溢利/(亏损)评估分部表现,即计量经调整除税前亏损[15] 公司运营相关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购置设备及租赁物业装修约86.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55.2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出售或撇销账面价值为10.3万港元的资产,导致出售亏损净额10.3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2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就使用办公室物业订立期限2年的新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150.1万港元及租赁负债150.1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83.7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签订补充协议,租赁终止时取消确认使用权资产760.6万港元及租赁负债822.3万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提取银行借款1000万港元,偿还贷款1362.2万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计息借贷无抵押,1 - 4年内按3.00% - 4.70%利率计息及还款,结余以港元计值[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733000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10000港元;2022年同期租赁付款765000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董事及主要管理层薪金等福利17782千港元,2022年为15961千港元;退休福利供款194千港元,2022年为133千港元;已确认股本结算股份付款942千港元,2022年为2829千港元[32] 股份交易与认购情况 - 2022年4月,集团以1500000港元出售非全资附属公司Nameless (Hong Kong) Limited 60%已发行股份,资产净额约2500000港元,无收益或亏损确认[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向北京市政总院提供服务确认收益886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4000港元;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应收账款996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46000港元[30] - 2023年8月3日公司等多方订立股份认购协议,投资者1和投资者2分别以约3120万港元及约1560万港元认购股份,认购完成后公司于香港互立方持股比例将由约44.9%降至约35.0%[38] - 认购事项作为视作出售交易入账,完成后香港互立方不再并入公司财务报表,估计收益约为1500万港元[39] 市场环境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动荡,投资下滑,新房销售大幅下跌;香港房地产市场不确定,住宅物业价格指数大幅下跌[41][42] 公司发展战略情况 - 公司将把握香港与世界各地交流机遇,拓展大湾区市场,推动内地业务增长,为持份者创造利益[50][51] - 公司将深化数字化转型作为首要任务,研究环保建筑材料及模式,巩固与学术机构的战略联系[52][53] - 引入新投资者作为香港互联立方的股东,集团未来可能变现部分权益并探索战略方案[54] 股权结构情况 - 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法定股份数目1000000000股,金额1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288260780股,金额2883千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梁鹏程持有公司普通股69,398,000股,概约持股百分比24.07%;符展成持有25,662,000股,概约持股百分比8.90%等[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在公司股份的好仓情况: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持股79,473,780股,占已发行股本27.57%;Rainbow Path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股62,198,000股,占21.57%等[72]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已采纳购股计划,截至2023年6月30日,不同承授人类别(执行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他雇员)有不同数量和行使价的未行使购股,如执行董事梁鹏程有不同行使价的未行使购股3,500,000股等[79] - 不同批次购股的行使期不同,如2017年9月28日授出给执行董事的购股可在2022年9月28日至2024年9月27日行使等[80] - 公告日期,根据购股计划可发行52,300,000股股份,相当于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8.14%;报告日期,根据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73,300,000股,相当于该日已发行股份数目的约25.43%[83] 证券交易与权益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或该6个月期间,无董事在公司或附属公司重大合约中拥有重大权益[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董事不知悉存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利益冲突的情况[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守则[87] 人事变动情况 - 2023年4月3日起,卢伟雄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由黄显荣先生接任[88] - 2023年4月3日起,余炽铿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由陈进思先生接任[89]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90] - 公司成立由黄显荣先生、陈进思先生及苏玲女士组成的审核委员会[92] -
思城控股(01486)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