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573662千港元,较2021年的2085226千港元下降24.5%[1] - 2022年公司毛利为261934千港元,较2021年的524155千港元下降50.0%[1] - 2022年公司年度亏损为153575千港元,2021年为溢利138977千港元,变动幅度为 - 210.5%[1] - 2022年公司资产总额为6689926千港元,较2021年的7560802千港元有所下降[4] - 2022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918444千港元,较2021年的3361297千港元有所下降[4] - 2022年公司负债总额为3771482千港元,较2021年的4199505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2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所占每股亏损为4.78港仙,2021年为盈利4.66港仙[3] - 2022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419916千港元,2021年为溢利223912千港元[3] - 2022年总收入1573662千港元,较2021年的2085226千港元下降24.53%[29] - 2022年融资成本76001千港元,较2021年的56912千港元增加33.54%[29] - 2022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 - 16134千港元,2021年为49056千港元[30] - 2022年建议不派末期股息,2021年为每股普通股0.01港元,共31024千港元[35]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4.78港仙,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4.66港仙[36]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账面值2328642千港元,较2021年的2238936千港元增加3.91%[38]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拨备125560000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13413000港元[38]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少於一年的为2173283千港元,一至两年的为74719千港元,超过两年的为31346千港元[39] - 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约15.7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24.5%;毛利约2.6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0.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约1.48亿港元,同比减少约211.9%[48] - 2022年装配式PC构件销售合同额约为人民币24.9亿元,同比减少约14.51%;产量约37.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12.14%;销量约38.2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8.24%[49]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中第三方为1326121千港元,关联方为18818千港元;2021年第三方为1223820千港元,关联方为10015千港元[43]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少于一年的为1279795千港元,一至两年的为65144千港元;2021年少于一年的为1182500千港元,一至两年的为51335千港元[44] - 2022年公司收入约15.737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20.852亿港元减少约24.5%[69] - 2022年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约10.81亿港元,2021年约为13.226亿港元[69] - 2022年销售成本约13.117亿港元,2021年约为15.611亿港元[70] - 2022年毛利2.619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5.242亿港元减少约2.623亿港元,毛利率从2021年的25.1%降至2022年的16.6%[71] - 2022年其他收入约122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1760万港元下降约540万港元[72] - 2022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940万港元[73]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8410万港元,2021年约为9120万港元[74] - 2022年行政开支约1.876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2% [75] - 2022年融资成本约7600万港元[76] - 2022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251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9 [7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借贷约17.711亿港元,2021年为约21.793亿港元;净借贷比率为59.9%,2021年为50.8%[7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2021年为每股0.01港元[81]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从事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装饰和园林服务等[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累计投产19家智能化PC工厂及一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PC构件业务设计产能达134万立方米[50] - 2022年PC构件销售按地区分类,华中地区占比约27%,大湾区及长三角分别占21%及36%,河南地区占约16%[50] - 2022年PC构件销售按客户分类,建筑公司占约79%,地产开发商占19%[50] - 2022年公司旗下装饰产业园获企业研发补助资金和科研补贴,旗下登封工厂获郑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多项认证[51] -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52] - 2022年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坚持深耕装配式建筑,拓展智慧园林及智慧装饰业务,巩固全产业链业务布局[49] - 公司成功进入预制风电塔筒领域,登封工厂涉足风电塔筒构件业务[54] 合作与战略 - 2022年10月,母公司筑友集团与中建二局二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5] - 公司自2021年引入广联达成为第二大股东,2022年正式开展战略合作运营[56] - 公司与广联达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施工现 场智能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并落地应用,2022年产生营收[57] 技术与研发 - 2022年公司新增四项自主研发的装配式技术专利,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专利达1910项[58] - 2022年6月公司发布《建業住宅綠色技術應用指引1.0》和《碳中和管理體系要求》[59] - 2022年10月公司发布《築友集團「雙碳」行動計劃白皮書》[59] - 公司自主研发「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形成数智化全闭环管理模式[59] 股份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106.5万股股份,涉及总金额约43.9万港元[60] - 2022年9月13日,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购买82万股股份[60]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19日至2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的权利[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于联交所公开市场共购回106.5万股股份,总代价为43.9万港元[87] 行业环境与政策 - 预计2023年宏观经济稳步恢复,房地产行业逐步回暖,但全面复苏需到下半年或更久[61] -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要达到30%,已有25个省(区、市)出台建筑业相关“十四五”规划,10个省份目标高于国家规划[62] - 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25%,累计建设面积达24亿平方米[63] - 2023 - 2025年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率提升计划,原则上“十四五”之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面积比每年提升10%[64] - 预计保障性住房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需求增长,公司将探索相关机遇,加强合作扩大市场渗透[65] 未来规划 - 拓展PC构件业务类型,丰富业务订单类型,扩大第三方客户群,提升工厂产能利用率[64] - 公司将控制人效可控费用率,申报政府人力资源扶持政策,优化工作标准节约成本[66] - 实施钢筋、PC工厂劳务外包集体采购,降低采购成本[66] - 推动加盟、管理输出等拓展项目落地,促进联营工厂股权释放,缩短投资回收期[66] - 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关注有利政策,积极申报奖补[66] 资金压力与应对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2.71834亿港元,流动借款为9.1673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512万港元[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未能偿还到期商业银行借款2000万元人民币(2238.9647万港元),导致1.15亿元人民币(1.2874047亿港元)借款须按需偿还[13] - 银行借款违约导致集团其他2500万元人民币(2798.7059万港元)借款须按需偿还[1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面临多项诉讼,供应商索赔约1.30122亿元人民币(1.45669亿港元)[15] - 2022年12月31日后,集团未能偿还3300万元人民币(3694.2918万港元)商业银行借款[16] - 2022年12月31日后,集团偿还违约借款500万元人民币(559.7412万港元),成功延期1.3亿元人民币(1.45532706亿港元)[18] - 集团已就现有借款重续、延期及获取新借款与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磋商[19] - 集团与供应商磋商修订逾期应付款项偿还计划,并积极安排结算[20] - 集团将采取措施提高销售、加快收回贸易应收款项,寻求出售资产及投资以减轻资金压力[21][2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2.71834亿港元[9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借贷为9.1673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512万港元[9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能偿还一笔到期的商业银行借款人民币2000万元(相当于2238.9647万港元)[92] - 2022年12月31日,上述借款人民币1.15亿元(相当于1.2874047亿港元)及集团人民币2500万元(相当于2798.7059万港元)之其他若干借款须于贷款人要求时立即偿还[9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面临供应商就逾期应付款项提出索偿的多起诉讼,总额约为人民币1.30122亿元(相当于1.45669亿港元)[92] - 2022年12月31日后,集团未能偿还总额为人民币3300万元(相当于3694.2918万港元)的另外三笔商业银行借款[92] 税务情况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适用15%优惠税率[32]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2021年相同)[31] 企业管治与合规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仅王俊先生因自身业务及旅游限制未能出席2022年5月24日的股东大会[8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度已全面遵守规定标准[86] 财务报告审核与披露 - 独立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而中肯地反映了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并已遵照香港《公司条例》的披露规定妥为编制[9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年度业绩[93] - 经审核年度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2022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刊发[94] 会计准则应用 - 集团2022年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预计对当期或未来无重大影响[27]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