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友智造科技(00726) - 2023 - 中期业绩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5.195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8.25926亿港元,减少3.06357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6344.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98224亿港元,减少1.34782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12.2%,2022年同期为24.0%,下降11.8个百分点[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971.2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2096.9万港元,减少1.20681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3.21港仙,2022年同期盈利0.68港仙,减少3.89港仙[1][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当期所得税为4,64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914千港元;递延所得税为 - 1,78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82千港元;期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8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896千港元[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所占综合亏损为99,712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20,969千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3.21港仙,2022年同期盈利为0.68港仙[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约5.19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7.1%,毛利约634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68.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约997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207亿港元[40] - 政府补贴从2022年上半年的1035万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287.6万港元[74]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8.26亿港元减少约3.06亿港元至2023年上半年的5.20亿港元[76] - 销售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6.28亿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56亿港元[77]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920万港元减少约840万港元至2023年上半年的80万港元[7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约为160万港元[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约1.06亿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约2020万港元[83]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39.474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37733亿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25.8988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52193亿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38.1297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71482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4678.9万港元,同日流动借款为6.5185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95万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 - 第三方为1,295,77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90,552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 - 关联方为850,75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54,898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值为2,551,238千港元,减值拨备为146,726千港元,账面价值为2,404,51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总值为2,467,615千港元,减值拨备为138,973千港元,账面价值为2,328,642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 - 第三方为1,245,96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26,121千港元;贸易应付款项 - 关联方为13,13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818千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值为1,840,66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2,277千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非即期有抵押银行借贷为1,302,090千港元,非即期无抵押银行借贷为2,324千港元;即期有抵押银行借贷为402,080千港元,即期无抵押银行借贷为24,891千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非即期借贷总计为1,079,528千港元,即期借贷总计为651,8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非即期借贷总计为854,358千港元,即期借贷总计为916,732千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流动资产约25.89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5.52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26.36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8.24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0,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8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借贷合共约17.3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7.711亿港元;净负债权益比率为63.4%,2022年12月31日为59.9%[8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13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510万港元;受限现金约245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5530万港元[8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7.314亿港元,年利率介于3.45%至7.02%;2022年12月31日约为17.711亿港元,年利率介于3.75%至12.00%[87] 公司债务违约及偿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能偿还商业银行借款共1.69281亿港元,导致6.54113亿港元借款须即时偿还[10] - 2023年6月30日后,集团已偿还违约借款3338万元人民币(相当于3620.5万港元),并成功延长1.2269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33076亿港元)的还款时间[12] 公司涉诉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若干供应商就约1706.8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851.2万港元)的逾期应付款项向集团提出多项诉讼[11]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销售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的收入为39.373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8.5578亿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装饰及园林服务的收入为11.076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5.4061亿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1.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0.6万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设备的收益为1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5万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签订第三方预制构件销售合同额约6.592亿人民币,总体积155,794立方米[70] - 2023年上半年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为3.9373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85578亿港元[71] - 预制装配式建筑组件销售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5.86亿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3.94亿港元[72][76] 公司成本及费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用原材料及消耗品为2.1360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34193亿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开支为6302.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2166亿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为6137.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797.1万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总额为5.6317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7.66775亿港元[26] 公司装配式PC构件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装配式PC构件销售合同额约为6.59亿元,同比减少约48.2%;PC构件产量约18.4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14.4%;PC构件的销量约18.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约15.9%[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在全国布局19家PC工厂及一家装配式装饰产业园,设计产能达134万立方米[43] - 上半年PC构件销售地区分类中,华中地区占比约20%,长三角及大湾区分别占54%及6%,河南地区占约13%;销售结构中,建筑公司占约99%,地产开发商只占1%[43] 公司项目签约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与国资企业签约20个项目,合同总额达2.7亿元[44] - 报告期内,公司新开拓的风电塔筒业务成功签约31个新项目,合同额总约1.2亿元[46] - 2023年7月,旗下惠州工厂再次与多惟创作建筑有限公司签约香港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业务[46] 公司荣誉情况 - 2023年1月,公司获评“2022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供应商”[47] - 2023年5月,公司綦江工厂获评“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使公司获评工厂达到11家[4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有15家工厂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装配式基地[47] 公司专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专利达1912项,居行业领先地位[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专利授权1912项[72]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联交所公开市场回购24万股,回购金额约5.31万港元;自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30日,已回购130.5万股,涉及总金额约49万港元[5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于联交所公开市场共购回24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53215港元,所有购回股份尚未注销[94] - 实施股份购回原因是董事会认为股份交易价格不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借此增加股份价值并提高股东回报[95] 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及市场情况 - 建筑产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比重51.3%,装配式建筑行业是建筑行业节能减碳重要解决方案[57] -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要达到30%;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40%[57] - 2022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8.1亿平方米,较2021年增长9.46%,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6.2%[57] - 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区、市)出台建筑业相关“十四五”规划[58] - 到2025年底,河南省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至2025年,湖南省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58] - 最近七年,行业发布约1303项政策文件,668项标准规范[58]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集团将应对2023 - 2025年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率提升计划,扩大业务规模和发展质量[61] - 集团风电塔筒业务落地河南市场后开启全国布局模式,争取新能源材料制造新业务机会[62] - 集团预计政策将推动装配式建筑需求增长,将探索保障性住房等业务机遇[63][64] - 集团主持的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预计2023年内正式落地应用[67] - 集团拥有完善先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践“家智造”战略,实现建筑质量等全面升级[68] - 集团持续完善制造管理等平台,推进智慧小区研发平台建设,搭建产品分析模型[69] - 集团将联合广联达研发数字化产品SaaS软件,打造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69] - 集团计划将数字系统在行业内推广,服务全国1300多家PC工厂[69] 公司厂房情况 - 已投产厂房年预计产能合计97万立方米,土地面积约2334亩,厂房面积约45.15万平方米[73] - 在建厂房投资3.8亿元,土地面积约210亩,厂房面积约5.59万平方米,年预计产能4万立方米[74] 公司市值及股份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1.0240073亿股,公司市值约为6.391亿港元[89] 公司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91] - 所有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2] 公司财务报表审阅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97] 公司股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股息派发[28] 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情况 - 集团旗下位于中国大陆的附属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附属公司适用15%的优惠税率[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