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35,9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232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1,4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531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47,3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1,136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全面收入为455,0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7,282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407,6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6,146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764,72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89,984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389,1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0,765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28,77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4,13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60,35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6,633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825,0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46,617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5,114,693千港元,较2022年的4,707,007千港元增长8.66%[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922千港元,2022年所得现金净额为7,256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241千港元,2022年为39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081千港元,2022年为5,311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减少净额为22,244千港元,2022年增加1,984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收益为135,9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232千港元[15][16][17][18] - 2023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亏损为20,74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869千港元[15][16][17] - 2023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资产为8,056,43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00,222千港元[17] - 2023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负债为581,38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965千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1,9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65千港元[15][16] - 2023年上半年折旧为12,38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36千港元[15][16]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2,38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780千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为1,2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778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约为2448.1万港元及3875.9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按股份加权平均数97.37433606亿股计算;2022年同期分别为3281.5万港元及8962.1万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平值计量之股本工具结余为126.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5.4万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于联营公司之应占资产净值为53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2.9万港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4188.4万港元,较2023年1月1日减少[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6870.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27.7万港元[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透过损益以公平值计量之金融资产为6173.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218.5万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34,97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079千港元;应付票据2023年6月30日为43,6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653千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为136,45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027千港元,年利率4.9%[38] - 2023年6月30日已签约但未拨备物业、厂房及设备为71,11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4,177千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上市股份金融资产为1,261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上市股份金融资产为61,731千港元[43] - 2022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上市股份金融资产为4,954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上市股份金融资产为82,185千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付或然代价负债均为112,790千港元[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确认营业收入1.35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720万港元增加超过260%[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录得毛利约2150万港元,毛利率15.8%,去年同期毛利约1350万港元,毛利率36.3%[68] - 期内确认之其他经营开支为约13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290万港元,透过损益以公平值计量之金融资产亏损减少至19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640万港元[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销售及分销成本减少至约3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80万港元,行政开支增加约5900万港元或37.7%[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确认财务成本约49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88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8960万港元[6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结余约为1.44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55亿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0%,2022年12月31日为3.2%[7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锂电池销售收益为101,333千港元,较2022年的34,614千港元增长192.75%[13] - 2023年电池测试服务收入为4,831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13] - 2023年换电服务收入为2,450千港元,较2022年的2,618千港元下降6.42%[13] - 2023年网约车服务及相关收入为27,307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13] - 2023年总收益为135,921千港元,较2022年的37,232千港元增长265.06%[13] - 浙江锂离子电池厂贡献公司约78.1%的营业收入,网约车服务占20.1%,电动自行车换电池服务占1.8%[66] - 截至2023年6月,Caocao拥有约50万名已下载应用程式的用户及15万名注册用户,期间确认营业收入约2730万港元,确认亏损约2200万港元[66] - 到2023年6月,GETI拥有448个换电站及286名套餐用户,期间确认营业收入约240万港元[67] - 2023年6月,外卖电动自行车品牌“GETI”拥有448个换电站,与2022年12月持平;套餐用户286名,2022年12月为960名[72] 公司股权及股东相关信息 - 公司于山东衡远拥有24.5%(间接)的所有权权益/投票权/分占溢利百分比[29] - 公司持有裕兴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4.14%股权[34] - 2023年6月30日,贺学初持有公司股份8039.9189万股,持股百分比0.82%;刘伟持有900.2万股,持股百分比0.09%;燕卫民持有3000万股,持股百分比0.30%;陈振伟持有100万股,持股百分比0.01%[81] - 李书福持有公司股份6,071,568,675股,持股比例61.61%[95] -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4,067,829,000股,持股比例41.28%[95] - 洪桥资本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4,065,000,000股,持股比例41.25%[95] - 吉利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850,675,675股,持股比例18.78%[95] - 李书福持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1.08%权益及吉利集团有限公司100%权益[95] -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洪桥资本有限公司68.86%权益[96] 公司业务项目相关信息 - 公司持股52%的浙江衡远新能源占地约13万平方米,厂房最大年产能约200万千瓦时三元锂电池,首条50万千瓦时软包电池生产线2018年已量产[50] - 公司拥有24.5%权益的山东衡远新能源厂房占地约13万平方米,现有设施楼面约7万平方米,目前年产能为磷酸铁锂电池15万千瓦时或三元锂电池22.5万千瓦时[51] - 截至2023年6月,网约车业务Caocao分别有约50万名已下载应用程式的用户及15万名注册用户[52] - 截至2023年6月,电池共享业务GETI拥有448个换电站及286名套餐用户[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向巴西附属公司SAM累积提供资金8085万美元用于前期工作,连同收购代价款7842万美元,累积已投资约1.5927亿美元[54] - 八号区块项目已探明及推定储量分别为35.83亿吨(16.63%)及15.56亿吨(16.05%)[55] - SAM开发的八号区块项目每年干基铁精粉产量达2750万吨,前十八年产出铁精粉平均品位为66.2%[55] - 预期8号区块项目总投资30.1亿美元,前十八年每吨铁精粉营运成本Opex约为18.9美元,之后升至约24.4美元[56] - 计及相关费用,预期8号区块项目FOB离岸成本前十八年约为每吨32.2美元,之后升至每吨37.7美元[56] - 安赫萊斯鋰鹽湖項目鋰資源量為205萬噸碳酸鋰當量,平均鋰濃度約490mg/L,平均鎂鋰比3.8:1,正在籌建5萬噸碳酸鋰當量項目,總投資約7億美元,每噸碳酸鋰成本約5000美元[64] - 阿里扎羅鋰鹽湖項目覆蓋面積1970平方公里,湖區12個開採特許權覆蓋面積365.78平方公里,資源量可能達到1000萬噸鋰當量以上,正準備詳細勘測及籌建年產10萬噸碳酸鋰當量項目[65] - 巴西SAM铁矿石项目未获得初步环境许可,仍朝自行开发方向推进,不排除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整体出售[73] - 公司于2023年4月6日与潜在交易方就阿根廷锂盐湖项目订立意向书,基本完成业务及财务尽职审查,正落实法律尽职审查程序[74] - 集团正检视非洲及巴西锂云母和锂辉石项目,探讨承包或合作开采可能性,为碳酸锂及前端锂原料产品寻找长期用户[74] 公司税务及股息相关信息 - 适用于集团巴西附属公司的巴西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4%,中国附属公司的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法国附属公司的法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2]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上半年宣派中期股息[23] 公司业务策略及市场情况 - 集团财务管理目标为减少金融市场风险保持现金流,管理长期金融投资产生回报[45] - 集团面对外汇风险甚低,暂无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会持续监察[46] - 中国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占超过90%的市场份额[49] -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500万辆,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22年销售量达690万辆,占比约25.6%[71] - PHEV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20%,超一半总销量来自单一制造商[72] - 集团业务策略为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及资源领域双轨发展[74] 公司资金运用及收购相关 - 2015年6月完成配售7.54亿股新股及认购4.46亿股新股,所得款项净额共13.36亿港元[75] - 2023年6月30日,配售及股份认购所得款项净额13.36亿港元已悉数动用,包括贷款5.4亿港元、新能源汽车业务4.567亿港元、巴西铁矿石项目1.53
洪桥集团(08137)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