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29,91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33,054千港元下降9.51%[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26,48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29,108千港元下降9.00%[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5,31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6,152千港元下降13.65%[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1,93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6,437千港元下降69.89%[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78,68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22,284千港元增加253.09%[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195,06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175,269千港元增加11.29%[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318,75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309,570千港元增加2.97%[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87,36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63,353千港元增加37.90%[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419,25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420,849千港元下降0.38%[5] - 2023年上半年归属本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每股盈利0.01港仙,较2022年同期0.04港仙下降75%[2]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2991.1万港元,较2022年的3305.4万港元下降9.51%[11] - 2023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51382.7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8483.9万港元增长5.98%[18] - 2023年6月30日综合总负债9457.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335.3万港元增长49.28%[1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531.2万港元,较2022年的615.2万港元下降13.65%[18] - 2023年上半年呆账收回所得款项净额1900万港元,2022年为0[20]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147.6万港元,较2022年的22.1万港元增长567.87%[2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期内拨备337.4万港元,2022年往期超额拨备28.5万港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公司拥有人溢利为17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27.3万港元[22] - 2023年和2022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455441.2万股和387010.2万股[22] - 2023年和2022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1546641.2万股和1478210.2万股[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2991.1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305.4万港元有所下降[7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溢利为193.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3.7万港元大幅减少[7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1港仙,2022年同期为0.04港仙[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4.1925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20849亿港元略有下降[7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亏损净额约25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41.4万港元[8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2.3139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6217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5873.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6.9万港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增加,2023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45.54412915亿股,2022年12月31日为42.57112915亿股[9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1%,2022年12月31日为2.4%[10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收益1804.3万港元,较2022年的1510.1万港元增长19.48%[17]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益2759.8万港元,较2022年的2410.2万港元增长14.49%[19] - 2023年上半年长寿科学业务收入约1186.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795.3万港元下降,分部亏损约1328.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溢利698.9万港元[74] - 2023年上半年长寿诊断及医疗服务收入改善至约951.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27.3万港元;长寿健康及医疗补充品销售跌至235.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68万港元[75][76] - 2023年上半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1804.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10.1万港元增加;分部溢利约3633.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68.4万港元大幅增加[83] 业务架构与运营模式 - 集团内部报告架构重组,借贷与金融及投资咨询分部合并为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12]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策略合伙模式和企业及个人借款人模式运营,策略合伙模式中公司拥有100%权益或仅10%的出资[56] 业务发展与市场环境 - 2022年8 - 12月主要客户城市受疫情措施影响,现有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摆脱P2P贷款过渡阶段并稳定复苏增长,但房地产交易受限影响住房贷款业务[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信托贷款组合大部分已到期应收回[58] - 2022年相关政策向借款人提供按揭贷款还款减免、至少六个月宽限期、豁免逾期利息及追偿费用等[59] - 国内新冠肺炎减免政策终止,给公司及战略伙伴追款带来成本不确定因素[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虽已收回公章并恢复与部分部门正常关系,但与业务伙伴和银行恢复运营进展慢,妨碍追款行动[61] - 2023年4/5月起未来十六个月,公司委托律所与策略合伙人及借款人合作追款,7月底追款执行争论解决[62] - 公司主要组合中国外贸信托贷款住宅物业抵押价值以2016及2017年较低历史价入账,有信心追回住宅贷款[63] - 2022财年集团加强财务表现,多元化发展长寿医疗业务,提供多种检测及产品销售[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在金融业务基础上全面布局长寿科学领域,完善相关产业链[65] 公司重大事件 - 2023年5月2日公司配售2.973亿股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为1456.77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01.6352万港元[42] - 2023年8月2日股份合并生效,45.54412915亿股现有股份合并为4.55441291亿股合并股份[50]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支付任何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股息[24]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54] 资产购置与处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添置及出售厂房及设备,2022年同期为2.3万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添置使用权资产约1322万港元,2022年同期无[26] 投资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之上市股本投资分别为708.2万港元和985.9万港元[27]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及利息分别为82519.5万港元和81936万港元,减值拨备均为64707.1万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分别为473.6万港元和66.3万港元,2022年减值9000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及利息中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为2920.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24.5万港元,年利率12厘[31] - 2023年6月30日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0549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3983亿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9.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8.7万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729.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31.1万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未偿还之应收香港中基1号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结余约1574.9万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未偿还之应付重庆钜泉结余约76.1万港元、应付无锡钜泉结余约293.1万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455441.2万股,股本为455.4万港元[40] - 集团持有博华太平洋2.71345亿股股份,占其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7649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公平值为2414.5万港元,占集团上市证券总投资约46.2%及集团资产总值约4.7%[89] - 集团于2021年开展物业投资业务,物业位于中国内地及塞班岛,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空置且未产生收益,产生若干杂项开支[91] 法律事务与追款情况 - 公司发现塞班岛物业租赁权益被非法及未经授权转让,已授权塞班岛律师事务所采取法律行动[92][95] - 独立追缴委员会追讨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未偿还总额截至2019年12月31日约为10.76476999亿港元,已成功追缴所得款项净额1900万港元[85][86] 合作与市场推广 - 集团招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奖者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出任荣誉主席兼首席科学家,强化研发实力[77] - 集团与赛默飞世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79] - 集团已在天猫国际网站推出海外旗舰店,生物保健品销售获“抖音”平台7 - 9月销量榜单第二[81] 其他财务相关 - 宝欣财务累计提供约253.6万港元贷款,报告期内年利率介乎12%至15%,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利息收入[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收重庆钜泉贷款利息收入约101.3万港元、无锡钜泉约50.9万港元[45][46] 合规与审核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股份[1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1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向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质押任何资产,2022年12月31日也无[10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任何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也无[10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也无[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11] - 全体现任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遵守公司证券交易及买卖的操守守则[112]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