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政年度公司收益减少27.5%至650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为8970万港元[5] - 2023财政年度公司毛利减少32.9%至563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为8380万港元[5] - 2023财政年度公司除税后纯利增加259.9%至25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为70万港元[5] - 2023财政年度公司净资产增加2.3%至4.305亿港元,2022年为4.208亿港元[5] - 2023财政年度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2财政年度亦无[5] - 2023年公司收益为6498.9万港元,2022年为8966.8万港元[6] - 2023年公司年内溢利为252.3万港元,2022年为70.1万港元[6] - 2023年公司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95.1万港元,2022年为6960.6万港元[8] - 2023年公司资产净值为4.30465亿港元,2022年为4.20849亿港元[11] - 2023年来自外界客户的总收益为64,989千港元,2022年为89,66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7.5%[22][24]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4,745千港元,2022年为9,32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9.1%[22][24]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509,2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4,83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5%[26] - 2023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78,78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99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3.1%[26] - 2023年来自外界客户总收益为64,989千港元,较2022年的89,668千港元下降27.52%[28][31] - 2023年非流动总资产为185,783千港元,较2022年的175,269千港元增长6.00%[28] - 2023年除税前溢利扣除各项后得出,如厂房及设备折旧395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6,940千港元等[33]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扣除拨回为5,699千港元,较2022年的28,306千港元下降80.04%[33][35] - 2023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2,222千港元,较2022年的8,622千港元下降74.23%[38] - 2023年归属公司拥有人年内溢利为2,313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904千港元[40] - 2023年投资物业于十二月三十一日账面金额为25,295千港元,较2022年的24,411千港元增长3.62%[42] - 2023财年集团总收益约6498.9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8966.8万港元下降;年度溢利约252.3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70.1万港元增长[54] - 2023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0.15港仙,2022财年为每股亏损0.06港仙[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为4.30465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4.20849亿港元增长[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2.50127亿港元,2022财年为2.4621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107.5万港元,2022财年为6006.9万港元[67] - 2023财年,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增加,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55441291亿股,2022财年为4.25711291亿股[6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33名雇员,2022财年为30名;2023财年,集团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约1260万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28.6%[7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与2022财年持平[76] - 2023财年,公司已配發及發行額外2973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00万港元,且全部所得款项净额已根据计划用途使用[81][84][86] - 2023财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股份[89] - 董事不建议就2023财年派付任何股息,2022财年亦无派息[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长寿科学业务、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证券及其他投资、物业投资[16] - 2023年长寿科学业务分部业绩为亏损24,016千港元,2022年为盈利8,953千港元[22][24] - 2023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业绩为盈利25,354千港元,2022年为盈利30,91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7.9%[22][24] - 2023年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盈利1,070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314千港元[22][24] - 2023年客户甲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收益为8,090千港元,2022年客户甲和客户乙总计收益为15,358千港元[29] - 2023年销售健康及医疗产品收益为4,447千港元,较2022年的17,550千港元下降74.66%[31] - 2023年贷款及其他利息收入为33,663千港元,较2022年的45,748千港元下降26.42%[31] - 2023财年长寿命科学业务收益约3132.6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4392万港元下降;分部亏损约2401.6万港元,2022财年为溢利895.3万港元[57] - 2023财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3366.3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4574.8万港元下降;分部溢利约2535.4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3091.3万港元下降[61] - 2023财年物业投资业务分部溢利约为107万港元,2022财年为亏损31.4万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增加约107万港元[63] - 2023财年集团提供诊断及医学测试服务约26,900,000港元,销售健康及医疗产品约4,400,000港元[50]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2024年降血脂类生物制品销售收入争取居全球领先,竞品ZJ1 VC缓释片将在全球117个国家为5000多万人提供使用和销售,销售收入争取全球居首[47] - 公司将把国际标准化长寿管理服务复制到全球26个主要城市[49] - 2023年现有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摆脱P2P贷款业务过渡阶段,保持稳定复苏态势[51] - 公司自2023年6月起未来16个月委托律所追缴逾期贷款,7月底前追缴进度执行争论解决[51] - 2024年2月26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成都冠德堂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订立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拥有51%股权,冠德堂拥有49%股权[88] 公司财务准则相关 - 已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7] - 部分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准则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等生效,公司正评估潜在影响[18][19][20] 公司治理与合规相关 - 公司2023财年已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适用守则条文,但存在若干偏离[91] - 公司未能在2023年3月31日前刊发2022财政年度全年业绩,最终于2023年4月18日刊发,延迟原因是审核确认未按期完成及外部估值报告部分确认未定稿[93] - 公司年内已遵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守则条文第D.2.4条[9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年内已遵守规定标准[96] 公司财务审核与公告相关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李思、王宁及黄慈波教授,已审阅并批准集团2023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97] - 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集团2023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相关数字进行比较,但未发出鉴证[98] - 末期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2023财政年度年报将在两网站登载并寄发股东[100] 公司人员相关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有闫立、闫一帆、李小双、曹衆,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李思、王宁、黄慈波,非执行董事有何亦武、吕长胜[101] 公司其他事项 - 2023年应收贷款及利息654,459,000港元为无抵押,2022年为660,634,000港元[44] - 2023年应收账款为2,174千港元,2022年为663千港元;应付账款为206千港元,2022年为1,087千港元[4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于联交所上市之股本证券公平值约为584.7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98.59万港元下降[62] - 2023年12月31日,附带权利认购公司总数为386.8万股的购股权尚未行使[72]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宝欣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未偿还总额约为10.76亿港元,2023财年独立追缴委员会成功向一名借款人实体追缴所得款项3000万港元[61] - 公司已授权塞班岛律师事务所采取法律行动,以收回塞班岛租赁权益的拥有权[65] - 公司将继续与塞班岛法律顾问积极合作解决问题,并及时披露进展[66]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