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通号(03969) - 2022 - 年度业绩
中国通号中国通号(HK:03969)2023-03-23 22: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拟以2022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10,589,819,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元(含税),合计1,800,269,230元[3] - 2022年营业收入402.03亿元,较2021年增长4.81%[26] -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34亿元,较2021年增长10.96%[26] - 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34.17亿元,较2021年增长9.38%[26]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82亿元,较2021年减少24.80%[26] - 2022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453.24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06%[26] - 2022年末总资产1168.0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7.22%[26]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33元/股,较2021年增长10.00%[28]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7%,较2021年增加0.60个百分点[28]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66%,较2021年减少0.30个百分点[28] - 2022年分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9.41亿元、114.42亿元、85.61亿元、132.58亿元[30] - 2022年分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6.48亿元、12.86亿元、6.67亿元、10.32亿元[30] - 2022年分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10.15亿元、 - 0.76亿元、9.06亿元、22.67亿元[30]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17亿元,2021年为1.51亿元,2020年为2.40亿元[31]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中,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21.43亿元,期末余额10.49亿元,变动 - 10.94亿元[33]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年度为16.90亿元,上年度为16.38亿元,变化幅度3.13%[89] - 资本化研发投入本年度为1.84亿元,上年度为2.63亿元,变化幅度 - 29.97%[89] - 研发投入合计本年度为18.74亿元,上年度为19.02亿元,变化幅度 - 1.45%[8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4.66%,上年度为4.96%,减少0.3个百分点[89]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年度为9.84%,上年度为13.85%,减少4.01个百分点[89]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03亿元,同比增长4.8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6.34亿元,同比增长10.96%,扣非净利润34.17亿元,同比增长9.38%[139] - 2022年营业成本306.81亿元,同比增长2.79%;销售费用8.12亿元,同比增长1.93%;管理费用22.90亿元,同比增长8.17%;研发费用16.90亿元,同比增长3.1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82亿元,同比下降24.80%[140] -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收入193.25亿元,营业成本136.22亿元,毛利率29.51%,较上年增加2.20个百分点[145] - 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15.03亿元,较上年增加36.07%,主要因“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推进[145][147] -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50个百分点[147] - 轨道电路设备生产量12,865套,较上年增加7.63%,销售量13,301套,较上年增加10.94%[148] - 信号继电器生产量57万台,较上年增加23.91%,销售量60万台,较上年增加25.00%[148] - 设备制造板块成本34.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03%[151] - 设计集成板块成本56.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4%[151] - 系统交付服务板块成本12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79%[151] - 工程总承包板块成本94.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6%[151] - 2022年营业成本306.81亿元,较上年增加2.79%,低于营业收入增幅2.02个百分点[15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04.9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0.97%,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0元[15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4.5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75%,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元[156] - 销售费用本年8.12亿元,较上年增加1.93%[158] - 管理费用本年22.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17%[158] - 本年财务收益为2.3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74亿元[158] - 本年研发费用为16.90亿元,较上年增加3.13%[158]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入20.82亿元,较上年减少6.87亿元[160]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出1.51亿元,上年为净流出12.58亿元[160]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出24.19亿元,上年为净流出20.73亿元[16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15.05亿元,较年初增加1.27亿元,增幅为9.20%[166]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和期末金额均为11.248191592亿元,应收款项融资期初金额为21.42993114亿元,期末金额为10.4896577185亿元,本期减少10.9402734215亿元,金融资产小计期初金额为32.678122732亿元,期末金额为21.7378493105亿元,本期减少10.9402734215亿元[167] - H股募集资金约91.04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使用85.36亿元,剩余5.68亿元未使用,预计未来两年用完[169][170] - H股募集资金用于长期研发支出27.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支出18.21亿元、一般性股权收购支出1.08亿元、PPP项目投资支出12.5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6.23亿元[169] - 公司将原拟用于境内外一般性收购的17.13亿元募集资金更改为补充流动资金[16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730.09亿元,较2021年增长1.01%[34] - 2022年铁路领域新签合同239.15亿元,同比增长0.76%[34] - 2022年城轨领域新签合同126.85亿元,同比下降4.81%[34] - 2022年海外领域新签合同25.76亿元,同比增长17.23%[34] - 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1474.12亿元[34] - 公司下属卡斯柯、城交公司承揽22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稳固收获全国半数市场份额[37] - 设备制造板块营业收入294.08亿元,同比增长4.73%,营业成本212.32亿元,同比增长2.99%,毛利率增加1.22个百分点[143] - 设计集成板块营业收入97.57亿元,同比增长1.43%,营业成本56.59亿元,同比下降4.44%,毛利率增加3.56个百分点[143] - 系统交付服务板块营业收入140.76亿元,同比增长9.38%,营业成本121.50亿元,同比增长7.79%,毛利率增加1.27个百分点[143] - 工程总承包板块营业收入107.30亿元,同比增长5.07%,营业成本94.28亿元,同比增长2.56%,毛利率增加2.16个百分点[143] 公司上市及股本信息 - 公司A股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代码688009;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03969[23] - 公司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总额为人民币10,589,819,000元,分为10,589,819,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股份[182] 公司研发成果及技术创新 -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18.74亿元,攻关成果在多地铁路线路应用[10] - 公司主持编制的4项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立项,2项标准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突破性主持发布首个国际标准[12] - 公司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家、国家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家[12] - 2022年公司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11项、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1项[13] - 公司完成市域铁路CTCS2 + ATO系统3分钟自动折返、20秒自动换端功能现场试验[60] - 公司自主研发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和服务系统并完成现场示范应用[57] - 公司自主研发铁路货运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并完成现场应用示范[58] - 公司以中国高铁控制和自动驾驶技术为基础,自主研发重载货运列车自组网高密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58] - 公司根据不同地区市域(郊)铁路需求,开展多制式控制系统融合研究,完成兼容型车载设备研制[60] - 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已应用于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提高列车运行准点率等多项指标[63] - 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多个编组站和路局调度中心运用,提升铁路货运效率和智能化水平[63] - 行车指挥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高铁、城际铁路等领域,提高行车指挥自动化和应急处置水平[63] - 轨道交通智能检测运维技术应用于高铁、普速铁路等领域,降低设备故障率[64] - 列控系统集成技术应用于高铁、城际铁路等领域,提高软件集成质量[64] - 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应用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各类安全控制产品,通过国际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66] - 移频键控信号安全调制解调技术应用于高铁、城际铁路和普速铁路,实现轨道区段多项安全核心功能[66] - 道岔转换技术应用于我国高速、普速等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创建国际领先技术体系[66] - 轨道交通仿真测试技术应用于多领域,提高被测系统缺陷纠正率和质量可信度[67] - 基于空间多物理场耦合的高精度仿真技术建立误差在0.5%以内的仿真分析平台,完成约万种典型配置轨道电路传输特性精准分析[67]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可缩短典型站现场室内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时间80%以上,安全完整性等级达SIL4级[75] - CTCS2+ATO自动折返技术可实现3分钟内站后自动折返和20秒内原地自动换端[77] - 新增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控制技术可缩短典型站现场室内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时间80%以上[78] - 报告期内完成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83] - 完成北京实验室和塞尔维亚实验室建设,支撑基于基线3的ETCS列控系统地面设备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旧段开通[83] - 针对川藏铁路极端条件形成通信信号系统设备选型建议并编制特征分析报告[84] - 完成区域协同运输服务系统在重庆大竹林中心、重庆北站南广场示范应用[84] - 完成普速列控系统车载和地面设备研制及车地通信设备现场试验[84] - 完成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新型列控系统现场综合试验验证[84] - 公司新增申请专利1339件,新增授权专利876件,当前有效授权专利总数3929项,其中海外专利211项[87] - 报告期内,发明、实用、外观、软件、集成电路等专利及著作权新增申请数共1626个,获得数共1154个,申请总数8797个,累计有效数5726个[88] - 公司承担11项国家级部委支持及13项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承担42项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编制任务,主编2项国际标准在IEC/TC46发布,新获4项牵头国际标准编制[88] - 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完成研发并实现工程应用,用于铁路领域[93]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已在深圳20号线投入商业运营,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96] - 智能客运分析系统完成9种算法开发,应用于凤凰磁悬浮项目、台州市域S1线项目[99] - 普远铁路列控系统完成机车C1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等成果,技术达行业领先水平[102] - 轨道智能检测感知技术研究完成区间长距离断轨检查功能样机等成果,技术具行业领先水平[102] - 列控联签一体化开发完成装备研制等成果,系统结构紧凑,性价比更高[102] - 信息基础器材研制完成机车车载继电器上道试用等成果,目标是研制新一代轨道交通安全基础产品[104] - 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系统及装备研究预计总投资5130.04,本期投入5003.27,完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等[108] - 城市轨道交通安防集成平台本期投入269.20,完成安防集成平台开发等[108] - 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隧)道高远列车运控系统研究及装备研制预计总投资1525.00,开展现场试验[108] - 海外铁路列控系统实验预计总投资4004.60,本期投入1157.43,累计投入4004.00,完成相关实验室建设等[110][111] - 安全性仿真测试软件开发及测试平台搭建预计总投资3550.00,完成开发及平台搭建[111] - 多制式控制系统融合统及设备研制本期投入104.33,完成兼容型车载设备研制等[111] - 泰国连锁设备研制本期投入326.64,累计投入411.32,完成开发及测试[113] - 列车自主感知系统开发预计总投资2338.00,本期投入789.70,累计投入789.70,完成系统架构设计等[113] - 公司拥有近4000项注册专利,实现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100%自主化[123] - 公司在轨道试验技术、道岔转换技术方面领跑同行,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核心技术[124] - 公司是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信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