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5,858千港元,2022年为62,60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75%[1]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年度亏损40,408千港元,2022年为31,64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7.68%[2]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52702千港元,2022年为71738千港元[19]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15612千港元,2022年为2758千港元[19]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527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70万港元减少26.5%[5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780万港元,较2022年的2430万港元减少26.8%[5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040万港元,较2022年的3160万港元增加27.7%[53] - 2023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527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70万港元减少26.5% [58] - 2023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为1780万港元,较2430万港元减少26.8%,毛利率稳定在33.7% [58] - 2023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为4820万港元,较5600万港元减少14.0% [6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抵免为50万港元,2022年为开支60万港元 [64] 非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数据变化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2,683千港元,2022年为75,262千港元[49]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4,537千港元,2022年为6,048千港元;除税前溢利2023年为2,682千港元,2022年为75,111千港元[50]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的纯利为310万港元,2022年为7530万港元 [6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2023年公司总收入52,702千港元,2022年为71,73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54%[13] - 2023年毛利1,826千港元,2022年为1,01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9.55%[1] - 2023年每股(亏损)为2.29港仙,2022年为盈利0.42港仙[2] - 2023年其他全面开支13,395千港元,2022年为22,700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1.07%[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54,659千港元,2022年为87,91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7.82%[4] - 2023年流动资产98,707千港元,2022年为318,05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69.00%[4] - 2023年流动负债49,888千港元,2022年为249,36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80.00%[5]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452,943千港元,2022年为503,90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0.11%[5] - 2023年总权益452,943千港元,2022年为536,65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5.59%[5] - 2023年综合资产为360392千港元,2022年为350491千港元[22] - 2023年综合负债为19339千港元,2022年为16656千港元[22]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38,601千港元,其中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亏损40,408千港元,来自非持续经营业务溢利1,807千港元[2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5.028亿港元,较2022年的8.013亿港元减少2.985亿港元 [6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为4990万港元,较2022年的2.647亿港元减少2.148亿港元 [6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2840万港元,2022年为8830万港元 [67]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变化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1,942千港元,2022年为28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约6835.71%[13] - 2023年资产管理咨询服务费收入2,910千港元,2022年为2,13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6.62%[13] - 2023年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出售收入42,948千港元,2022年为60,47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8.98%[13] - 2023年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出售收入47,800千港元,2022年为62,63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3.68%[13] - 2023年实际利率法项下利息收入2,595千港元,2022年为6,020千港元,同比下降约56.90%[13] - 2023年租赁租金收入57,239千港元,2022年为77,786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42%[13] - 2023年投资分部收入为680万港元,较2022年的910万港元减少25.1%,净亏损850万港元,2022年为纯利1200万港元[55] - 2023年分销分部收入为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6050万港元减少29.0%,净亏损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0万港元减少30.6%[56] - 2023年生产分部收入为290万港元(2022年:210万港元),净亏损460万港元(2022年:760万港元)[57] - 2023年销售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收入为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6050万港元减少29.0% [58] - 2023年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的销售额为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210万港元增加36.6% [58] 其他财务收支及费用数据变化 - 2023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5103千港元,2022年为4380千港元[23] - 2023年利息收入为1656千港元,2022年为344千港元[24] - 2023年政府补贴为1724千港元,2022年为244千港元[24] - 2023年公平值变动(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为2951千港元,2022年为 - 27677千港元[24] - 2023年出售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股权投资亏损为691千港元,2022年为0千港元[24] - 2023年汇兑亏损净额为0千港元,2022年为169425千港元[24] - 2023年贸易应收款减值亏损拨回15千港元,2022年为283千港元;2023年其他应收款减值亏损为3,859千港元,2022年为50千港元等[25] - 2023年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81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55千港元;2022年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782千港元[2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内亏损经扣除核数师酬金1,250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02千港元等后达成[28] - 2023年企业及其他支出以及财务成本为2580万港元(2022年:2900万港元)[57] - 2023年分摊联营公司业绩所得溢利为50万港元(2022年:160万港元)[57] 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数据变化 - 2023年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为61,000千港元,2022年为93,204千港元[31] - 2023年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中上市股本及债务证券为4,008千港元,2022年为58,839千港元[31] - 2023年应收贷款为10,000千港元,2022年为164,238千港元;2022年售后回租交易应收款为152,645千港元[3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附属公司应收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0,253,000元,相当于约11,593,000港元,年利率介于6.7%至7.5%[36] - 部分应收贷款年利率为10%,到期日为2024年4月[37] - 2023年贷款减值拨备年初结余为154,905千港元,年末结余为5,178千港元;2022年年初结余为105,513千港元,年末结余为154,906千港元[3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扣除减值拨备)为14,989千港元,2022年为14,379千港元[38][40] - 2023年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0,977千港元,2022年为48,425千港元[41]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30,841千港元,2022年为73,633千港元[4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前五名借款人本金总额为1000万港元,仅两名借款人,各占比50%;2022年本金总额为2.21904亿港元[71] - 2023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合同应收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额为0,总净额1000万港元;2022年拨备总额为1.62029亿港元,总净额5987.5万港元[72] 投资物业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Imagi Brokerage Limited 5550万股,投资成本7430万港元,公平值4920万港元(2022年为5490万港元),占2023年集团总资产规模的9.8%(2022年为6.9%),年内公平值亏损570万港元(2022年为80万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位于中国上海闵行区新骏环路188号6单位的投资物业,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520万元,公平值为6060万港元(2022年为6060万港元),占2023年集团总资产规模的11.2%(2022年为7.6%),年内租金收入250万港元(2022年为17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280万港元(2022年收益260万港元)[93] - 投资物业位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启工社区陶瓷工业区,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690万元,2023年12月31日公平值为7960万港元(2022年:8710万港元),相对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规模占比15.8%(2022年:10.9%)[94] - 2023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330万港元(2022年:30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为510万港元(2022年:收益1.43亿港元)[94] 资金动用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改善及提升生产分部现有生产线所得款项净额470万港元已动用,生产分部营运资金630万港元已动用,购买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作贸易用途1500万港元已动用,集团一般营运资金620万港元已动用,COVID - 19相关原分配改善生产线剩余470万港元于该年度动用[96]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2023年1月1日起,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8]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分别于2024年1月1日、2025年1月1日及待厘定日期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9][10][11] - 2023年7月31日起,公司不再拥有北京恒嘉集团控制权,其2023年1月1日至7月31日业绩在综合损益表非持续经营业务列示,之后按联营公司入账[12] - 香港利得税两级制,合资格法团首2,000,000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税[26] - 集团中国附属公司两个年度适用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7] - 授予客户的信贷期间为0至60天[39] - 2023年及2022年法定普通股数目均为4,000,000千股,面值均为4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均为1,687,303千股,面值均为168,730千港元[48]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16日至2024年5月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不迟于2024年5月14日下午4时30分送达指定地点[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文,主席兼行政总裁;偏离E.1.2条文,薪酬委员会不负责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检讨及建议[98] - 全体董事确认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9]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购买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