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嘉融资租赁(00379)

搜索文档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54
CONTENTS 目錄 | Corporate Information | 公司資料 | 2 | | --- | --- | --- | | Chairman's Statement | 主席報告 | 4 |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6 | |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 企業管治報告 | 22 | | Directors' Profiles | 董事簡介 | 35 | | Directors' Report | 董事會報告 | 38 | |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49 | |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 綜合損益表 | 54 | |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55 | |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 | | |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 ...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1:4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00,977千港元,较2023年的52,702千港元增长91.6%[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1,319千港元,较2023年的17,769千港元增长19.9%[3] - 2024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为80,794千港元,较2023年的40,887千港元扩大97.6%[3]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80,813千港元,较2023年的37,296千港元扩大116.7%[4]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4.79港仙,2023年分别为2.29港仙(持续及非持续经营业务)和2.40港仙(持续经营业务)[4] - 2024年公司其他全面开支为31,249千港元,较2023年的13,395千港元扩大133.3%[5] - 2024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112,062千港元,较2023年的50,691千港元扩大121.1%[5]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24,253千港元,较2023年的404,124千港元减少19.8%[6]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68,203千港元,较2023年的98,707千港元减少30.9%[6]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40,881千港元,较2023年的452,943千港元减少24.7%[7]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00,977千港元,2023年为57,239千港元,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024年为100,977千港元,2023年为52,702千港元[15] - 2024年综合资产为392,456千港元,2023年为502,831千港元,同比下降21.95%[25] - 2024年综合负债为51,575千港元,2023年为49,888千港元,同比上升3.38%[2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66千港元,2023年为3,703千港元,同比下降95.52%[27]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25,635千港元,2023年为 - 6,234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311.21%[27] - 2024年已确认减值亏损拨回╱(减值亏损)为 - 3,578千港元,2023年为2,762千港元,同比由盈转亏[28] - 2024年财务成本为375千港元,2023年为39千港元,同比增长861.54%[2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抵免)为19千港元,2023年为 - 480千港元,同比由抵免转为开支[29] - 2024年核数师酬金为930千港元,2023年为1,250千港元,同比下降25.6%[31]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79,658千港元,2023年为34,933千港元,同比增长128.03%[3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80,813千港元,2023年为38,601千港元[32] - 2024年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为54,497千港元,2023年为61,000千港元[34] - 2024年上市股本及债务证券(香港)为3,244千港元,2023年为4,008千港元[35] - 2024年应收贷款为9,500千港元,减值拨备755千港元,净额8,745千港元;2023年应收贷款为10,000千港元,无减值拨备[3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扣除减值拨备)为9,303千港元,2023年为14,989千港元[38] - 2024年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16,542千港元,2023年为20,977千港元[4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为2,383千港元,2023年为4,697千港元[42] - 2024年银行借款为2,767千港元,按3.57% - 3.92%浮动年利率计息;2023年无银行借款[4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01亿港元,较2023年的5270万港元增加91.6%[49][5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2130万港元,较2023年的1780万港元增加20.0%,但毛利率从2023年的33.7%降至2024年的21.1%[49][57]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8080万港元,较2023年的4040万港元增加100.0%[49][5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6.6万港元,较2023年的180万港元大幅减少[58]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2560万港元,较2023年的1290万港元增加[59] - 2024年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为4470万港元,较2023年的4820万港元减少7.3%[60]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纯利为310万港元[63] - 2024年末总资产为3.925亿港元,较2023年末减少1.103亿港元或22.0%;总负债为5160万港元,较2023年末增加170万港元或3.4%[64] - 2024年末资本负债比率由2023年末的9.9%增至13.1%;流动比率由2023年末的2.0降至1.4[64]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共约1320万港元,较2023年末的2840万港元减少;短期银行借款为280万港元,2023年末无此项[65] - 2024年前五名借款人本金总额为950万港元,较2023年的1000万港元减少;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75.5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69] - 2024年末预期信贷亏损基于第2阶段EAD 950万港元(2023年:1000万港元),PD 1.04%-5%(2023年:1.07%)等参数计算[7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94,757千港元,2023年为47,800千港元,其中食品产品及营养强化剂收入2024年为6,397千港元,2023年为2,910千港元;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收入2024年为88,360千港元,2023年为42,948千港元[15] - 公司按可呈报分部划分,2024年分销分部收入88,360千港元,生产分部收入6,397千港元,投资分部收入6,220千港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42,948千港元、2,910千港元、6,844千港元[21] - 2024年公司各分部业绩总和亏损58,747千港元,2023年亏损15,612千港元,除税前亏损2024年为80,794千港元,2023年为40,887千港元[21] - 融资租赁合同应收利息收入2023年为2,595千港元,应收贷款利息收入2023年为1,019千港元,2024年均为0[15] - 租金收入2024年为6,220千港元,2023年为5,825千港元[15] - 分销分部2024年收入为8840万港元,较2023年的4290万港元增加105.7%,净亏损1930万港元,较2023年的500万港元增加288.7%[50] - 生产分部2024年收入为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290万港元增加119.8%,净亏损470万港元,较2023年的460万港元略有增加[51][57] - 投资分部2024年收入为620万港元,较2023年的680万港元减少9.7%,净亏损2050万港元,较2023年的850万港元大幅增加[53] - 融资租赁分部2024年净亏损1430万港元,而2023年为溢利240万港元[54] 财务准则相关情况 - 公司未提前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董事预计其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0][11] - 多项新订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生效时间不同,分别为2025年、2026年、2027年及待厘定日期[14] 公司投资及资产相关变动 - 2024年8月1日起,公司失去对北京恒嘉的重大影响力,其不再为联营公司,投资入账方式改变[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Imagi Brokerage Limited 55,500,000股(9.69%),投资成本7430万港元,公平值230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2620万港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位于上海的投资物业公平值4680万港元,租金收入37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1330万港元[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位于辽宁的投资物业公平值6390万港元,租金收入23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770万港元[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Top Insight Holding Limited 365股(34.7%),公平值7590万港元,应占亏损220万港元[83][85] - 2024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84]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情况 - 可呈报及经营分部会计政策与集团一致,分部业绩不包括部分收入、收益、亏损、分摊联营公司业绩及企业支出分配[23] - 2024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0,455千港元,2023年为1,663千港元,同比增长528.79%[26] - 2024年末无资产抵押,2023年也无[74] - 2024年末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也无[75] - 2024年末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作出资本承担13.4万港元,较2023年的110万港元减少[76] - 公司已成功建设并稳定运营一条健康方便面生产线,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78] - 公司可能出售中国物业补充流动资金并化解市场风险[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及中国雇用约59名雇员(2023年:62名)[86]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0日至6月1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8]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中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及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的条文[90][91] - 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2] - 公司设有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及批准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94] - 公告所载2024年度综合损益表等相关数字获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为同期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所载金额[95] - 2024年度报告将适时寄发予公司股东[96]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6日[98]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8] 公司股本情况 - 法定普通股(每股面值0.1港元)数目为4,000,000千股,面值400,000千港元[46] - 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每股面值0.1港元)数目为1,687,303千股,面值168,730千港元[47]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上市公司,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0] - 集团主要活动包括提供融资租赁及相关咨询服务、证券买卖、物业投资等[20] - 集团于2023年7月31日不再拥有北京恒嘉集团控制权[22] - 北京恒嘉集团自2023年1月1日至7月31日经营业绩列于非持续经营业务,之后列于持续经营业务[23][25] - 公司可呈報及經營分部包括融資租賃、投資、分銷和生產[33]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至7月31日融资租赁业务业绩视为非持续经营业务,自终止综合入账日期起作为分摊联营公司业绩计入持续经营业务[33] - 可呈報及經營分部的會計政策與公司會計政策一致[36] 财务数据对比(2024年上半年与2023年同期)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4.70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91亿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11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0.8664亿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4.357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1707亿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本期亏损4.359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3525亿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2.58港仙,2023年同期为1.34港仙[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基本每股亏损2.58港仙,2023年同期为1.29港仙[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43,591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23,525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10,94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866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54,53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391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为54,53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3,257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24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9,424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71千港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9,451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459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相关数据[18]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1,053千港元,2023年同期增加27千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4.70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5046亿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70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91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55.5万港元,2024年无[2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4.385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947亿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销售收入为185.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9.1万港元;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销售收入为4200.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623万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31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9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来自融资租赁应收款的利息收入为260.6万港元,2024年无[29]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客户合约收入为185.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24万港元;香港地区客户合约收入为4200.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623万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某一时点确认的客户合约收入为4.385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7521亿港元;一段时间内确认的客户合约收入2023年为194.9万港元,2024年无[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营收4.70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91亿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4.357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1707亿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1.3万港元,2023年为248.8万港元[4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1427.6万港元,2023年为 - 191.1万港元[43] - 2024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项下减值亏损为265.5万港元,2023年为202.7万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4.4万港元,2023年为0[45] - 2024年上半年税项为 - 1.9万港元,2023年为 - 1.2万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折旧总额为192.2万港元,2023年为232.8万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为3589.3万港元,2023年为1182.7万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115.4万港元,2023年为1183.3万港元[47] - 2023年上半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455.5万港元,本期亏损为181.8万港元[48] - 2023年上半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折旧总额为166.4万港元[5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359.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64.2万港元[5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127.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零[5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就租赁持作自用物业订立新租赁安排,成本为400.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零[5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管理人员酬金为505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6664千港元有所减少[80] - 2024年上半年,从冠邦国际购买贸易商品金额为2330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885千港元大幅增加[82] - 2024年上半年,向Dan Dan集团销售贸易商品金额为308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948千港元有所增加[8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7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2050万港元增加129.5%[86][87]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11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870万港元增加28.5%,毛利率从42.3%降至23.7%[86][87]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36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2170万港元增加100.8%[86] - 融资租赁分部联营公司应占亏损为1560万港元,主要因融资租赁利息成本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86] - 投资分部收入为32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300万港元微幅增加6.6%,净亏损为1430万港元[86] - 分销分部收入为42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1620万港元增加158.8%,净亏损为90万港元[86] - 生产分部收入为190万港元,净亏损为250万港元,正在建设新生产线但未贡献收入[87] - 日用品等产品销售收入为42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增加158.8%,因传统中医药及自有品牌保健产品销售额增加[87] - 食品添加剂等销售额为19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增加43.7%[87] - 中国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32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增加6.6%[87] - 当期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为11.3万港元,主要来自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收入,相应期间为66.2万港元[88] - 当期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1430万港元,主要是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30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净收益700万港元[88] - 当期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为219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2380万港元减少8.2%[88] - 当期分摊联营公司业绩为亏损159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溢利160万港元[88] - 当期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开支为1.9万港元,相应期间无[88] - 当期非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180万港元[88] 财务数据对比(2024年6月30日与2023年12月31日)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67,64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4,124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80,61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707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7,4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888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33,18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819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98,40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2,943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股本为168,730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44.825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2831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4.984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888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分部资产1396.8万港元,投资分部资产1.86807亿港元,分销分部资产6337.6万港元,生产分部资产5531.2万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分部负债1039.9万港元,分销分部负债602.4万港元,生产分部负债419.2万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净额为1175.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8.9万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002.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97.7万港元[6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2431.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84.1万港元[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偿还借款总计241.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9.7万港元有所下降[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为63.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7.3万港元减少[70] - 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且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资产,2024年6月30日公平值为313.7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00.8万港元下降[74] - 主要在香港从事证监会许可持牌业务的非上市股权投资,2024年6月30日公平值为431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20万港元下降,使用市场法估值,市账率为0.4,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15.7%[74] - 主要于香港及中国从事放债业务以及制造及销售包装产品的非上市股权投资,2024年6月30日公平值为116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80万港元略降,使用市场法估值,EBITDA率为5.2,市账率为0.4,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15.7%[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金融资产为54700千港元,较年初61000千港元减少6300千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Dan Dan集团结馀为306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77千港元增加[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应付)冠邦国际结馀为4838千港元,而2023年12月31日为应付3261千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4.48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5460万港元或10.9%[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498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4万港元或0.1%[89] - 资本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9.9%微幅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1.1%,流动比率由2.0减少至1.7[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作出资本承担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0万港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Imagi Brokerage Limited 5550万股,占比9.69%,投资成本7430万港元,公平值4310万港元,占总资产规模9.6%,当期公平值亏损610万港元[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上海闵行区投资物业公平值4990万港元,占总资产规模11.1%,当期租金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21: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4702.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9.1万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期亏损4359.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170.7万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2.58港仙,2023年同期为1.34港仙[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1094.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86.6万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545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539.1万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36764.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412.4万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8061.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870.7万港元[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2431.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84.1万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3318.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81.9万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总权益39840.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294.3万港元[7]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47,023千港元,2023年为25,046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702.3万港元,2023年为2049.1万港元,同比增长129.4%[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4357.2万港元,2023年为2170.7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100.7%[1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44825.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283.1万港元,较上年末减少10.9%[2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计4984.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88.8万港元,较上年末减少0.1%[2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11.3万港元,2023年为24.88万港元,同比减少54.5%[2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1427.6万港元,2023年为 - 191.1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647.1%[24] - 2024年上半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项下减值亏损265.5万港元,2023年为202.7万港元,同比增加30.9%[25]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14.4万港元,2023年为0[26] - 2024年上半年税项为 - 1.9万港元,2023年为 - 1.2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58.3%[27]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455.5万港元,本期亏损181.8万港元[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7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50万港元增加129.5%[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111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70万港元增加28.5%[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436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70万港元增加100.8%[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分部收入3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00万港元增加6.6%[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分部净亏损143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40万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销分部收入42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20万港元增加158.8%[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销分部净亏损90万港元,2023年同期净亏损130万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净额1.175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89亿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2.431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841亿港元[38]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7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2050万港元增加129.5%[48]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110万港元,较870万港元增加28.5%,毛利率自42.3%跌至23.7%[48]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为11.3万港元,相应期间为66.2万港元[49]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143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净收益700万港元[50] - 持续经营业务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为219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2380万港元减少8.2%[51] - 分摊联营公司业绩为亏损159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溢利160万港元[52] - 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开支为1.9万港元,相应期间无[53] - 非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180万港元[54]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4.48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0.9%;总负债为498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0.1%[55]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共约173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40万港元;短期银行借款为28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5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投资I的股份数为5550万股(占比9.69%),投资成本7430万港元,公平值431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2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61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50万港元)[65] - 2024年6月30日,投资II公平值49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10万港元),租金收入12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13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49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250万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投资III公平值698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960万港元),租金收入19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17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81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560万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于联营公司Top Insight Holding Limited的权益应占溢利8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120万港元),持有365股(占比34.7%),投资成本6490万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雇用约58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62名)[6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资产管理咨询服务费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为1,949千港元[13]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销售收入为1,855千港元,2023年为1,291千港元[13]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销售收入为42,002千港元,2023年为16,230千港元[13]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为3,166千港元,2023年为2,970千港元[13] - 2024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融资租赁应收款的利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为2,606千港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分部的联营公司应占亏损为1560万港元[44] 公司业务运营与战略 - 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不再拥有北京恒嘉集团控制权,之后该公司作为联营公司入账[10] - 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对公司会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11]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期间的融资租赁业务业绩视为非持续经营业务,之后计入持续经营业务[16] - 集团计划优化业务分部提高销量及盈利能力,考虑退出亏损项目并重新分配资源[63] - 集团将推出更多自有品牌健康及保健产品,顺应市场需求[62] - 集团成功建设并稳定运营一条健康方便面生产线,首批产品下半年在中国正式上市[62] - 集团可能出售若干位于中国的物业,补充流动资金并化解市场风险[6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一直遵从《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偏离情况[71] - 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王力平兼任两职,偏离守则条文C.2.1,董事会认为该情况未来会解决[71]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1] - 公司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不包括检讨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并向董事会提建议,由执行董事执行相关职务[7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买卖本公司证券的操守守则,全体董事回顾期内遵守规定[73] - 公司设立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及批准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74] 财务报表相关说明 - 公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金额凑整至最接近的千位数(千港元)[10] 业绩公告与报告发布 - 本中期业绩公告刊登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2024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刊登[75]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第二季度香港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上一季度增长2.8%[61]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5]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7 20:00
健康产业发展 - 公司将继续在健康产业分部分配资源和投入精力,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始生产及销售健康方便面[7] - 公司正积极开发更多自有品牌的健康及保健产品[7] - 新的一年公司将稳步拓展现有业务,重点发展自有品牌医疗保健产品及健康方便面[12] - 生产分部投资建设健康方便面生产线,预计2024年二季度推出,下半年投放市场[99] - 分销分部通过产品和渠道多元化、扩大客户群提升销量,将推出更多自有品牌健康产品[101][102][103] 北京恒嘉集团业绩处理 - 2023年7月31日,公司将北京恒嘉集团经营业绩终止综合入账,后续业绩作为联营公司入账[9] - 回顾年内,融资租赁分部录得北京恒嘉集团应占溢利240万港元,主要因融资租赁应收款利息收入及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10] - 2023年融资租赁分部录得联营公司应占利润为240万港元[1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527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70万港元减少26.5%[15]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780万港元,较2022年的2430万港元减少26.8%[15]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040万港元,较2022年的3160万港元增加27.7%[15] - 2023年投资分部收入为680万港元,较2022年的910万港元减少25.1%,录得净亏损850万港元,2022年为净利润1200万港元[17] - 2023年分销分部收入为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6050万港元减少29.0%,净亏损为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0万港元减少30.6%[18] - 2023年生产分部录得净亏损460万港元,2022年为760万港元[11] - 2023年公司持续及非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3730万港元,2022年为净利润4360万港元[11] - 2023年制造分部收入290万港元,净亏损46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210万港元和760万港元[20]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527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70万港元减少26.5% [22] - 2023年销售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收入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6050万港元减少29.0% [22] - 2023年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销售额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210万港元增加36.6% [22] - 2023年来自应收贷款的利息收入100万港元,较2022年的440万港元减少77.0% [22] - 2023年来自中国投资物业租金收入580万港元,较2022年的470万港元增加24.0% [22]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1780万港元,较2022年的2430万港元减少26.8% [23] - 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4820万港元,较2022年的5600万港元减少14.0% [26] - 2023年分摊联营公司业绩为溢利290万港元,2022年为160万港元[2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4040万港元,2022年为3160万港元;持续及非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3730万港元,2022年为纯利4360万港元[2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抵免为50万港元,2022年为开支60万港元[28]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纯利为310万港元,2022年为7530万港元[29]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将谨慎寻求新的潜在增长机会、低估资产及业务扩张,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及长期增长[12] - 公司将审慎发掘新增长机会、低估值资产和业务拓展,实现收入多元化[105]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5.028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2.985亿港元;总负债为499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2.148亿港元[30]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33.0%降至2023年12月31日的9.9%;流动比率从1.3增长至2.0[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2840万港元,2022年为8830万港元;2023年无借款,2022年有1.526亿港元借款,利率9.0%[32] 公司风险情况 - 2023年集团无重大外币汇率波动风险,未订立外汇对冲交易或工具[34] - 集团融资业务主要信贷风险源于融资租赁应收款和应收贷款[35] - 信贷风险主要源自BJEG集团在中国的融资租赁服务和TF Advances在香港的贷款融资服务,终止综合入账后信贷风险显著减少[36] 融资租赁业务 - BJEG集团在中国主要提供售后租回模式的融资租赁及相关咨询服务,近期以自有资金拨付业务[37][38] - 公司在中国的目标客户为大规模、资产密集型机构客户,涵盖能源资源、制造等多个行业[39] - 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时会对客户进行信贷风险评估,考虑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40] - 经管理层初步批准后,运营部会进行尽职审查和信誉核查,并提供初步报价[42] - 公司会评估不同交易架构、租赁及融资选择权,考虑多种风险并进行现金流分析[44] - 评估融资租赁交易时,公司会评估盈利能力、回报、对手方风险等[45] - 公司通常会就建议融资安排获取至少两家金融机构的意向[46] - 与客户确定主要条款后,运营部提出最终申请,总经理进行风险最终评估[47] - 经董事会及法定代表人批准,运营部编制协议及相关文件,由财务资金部和外部法律顾问审查[49] - 公司财务资金部根据协议规定的放款条件和时间表投放项目款项[51] - 若申请金额触发上市规则披露或股东批准责任,所有融资租赁须经董事会进一步审批[52] - 北京恒嘉集团运营部将密切监控债务人和客户的财务、经营及信贷状况,评估信誉并识别潜在违约风险[54][56] - 北京恒嘉集团会通过不同融资策略发掘机会将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变现[57] - 若租赁项目客户逾期还款,集团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将与客户及债权人密切联系,寻求解决方案[58] - 北京恒嘉集团可酌情授予客户不超三个月的缓冲期,期满后向违约客户发催款函[59] - 若发生违约,集团可与客户磋商和解方案,无法达成则可提起法律诉讼并变现财产收回本金和利息[60] 贷款融资业务 - TF Advances是香港持牌放债人,主要通过提供无抵押或有抵押贷款从事贷款融资服务[61] - TF Advances通常用内部营运资金作贷款本金,目标客户包括个人和机构客户[61] - TF Advances大部分香港贷款交易通过现有客户或业务伙伴推荐及集团高级管理层商业网络获得[61] - TF Advances开展贷款融资业务时,管理团队会评估和审批客户信誉和贷款抵押品,超2500万港元贷款需董事会进一步审批[62] - TF Advances会对申请人和担保人展开背景和信用调查,遵循防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程序,对抵押品进行初步估值和有效性核查[64] - 公司运营团队逐案确定贷款要约条款,考虑申请人背景等因素[65] - 收集完申请人和贷款信息后,填写信用评估表提交管理层审批[67] - 管理层根据多项结果批准贷款申请,可咨询独立非执行董事意见[68] - 财务总监评估公司现金状况,确保营运资金充足[69] - 贷款金额一般不超抵押品市值100%和5年预计工资收入/纯利总额[70] - 获内部批准后,公司与借款人及/或担保人签订贷款协议[71] - 财务部门标记还款日期,还款到期前一周发催款通知[72] - 年末对抵押品估值,确保贷款价值比率至少达100%[73] - 贷款逾期,财务部门联系借款人及担保人,可酌情延长不超3个月[74] - 逾期超3个月,送催款函,未获明确答复可提起法律诉讼[76] 贷款情况统计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前五名借款人本金总额为1000万港元,2022年为2.21904亿港元[78] - 2023年12月31日,客户1和客户2贷款本金各500万港元,分别占本金总额50% [78]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3三亚贷款本金1.52645亿港元,占本金总额68.8% [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拨备总额为0,2022年为1.62029亿港元[79]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3三亚贷款拨备1.52645亿港元,占拨备总额94.2% [79] - 2023年和2022年总净额分别为1000万港元和5987.5万港元[79] 应收款项信贷亏损评估 - 公司采用概率加权预期信贷亏损(PWECL)模型评估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涉及五个关键参数[80] - 应收款项分为3个阶段评估,从最低的第1阶段至最高的第3阶段[80] - 第1阶段为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第2阶段为年期内预期信贷亏损 - 非信贷减值,第3阶段为年期内预期信贷亏损 - 已信贷减值[81] - 2022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由等值或账面价值更高的租赁机器及设备抵押,总账面价值3582.6万港元的融资租赁由客户关联方及/或客户存款担保[81] - 2023年12月31日,两笔新授出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计算基于EAD 500万港元、PD 1.07%、LGD分别为22.08%和19.83%等,集团无重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82][83] - 2022年12月31日,一笔累计预期信贷亏损1.526亿港元基于EAD 1.526亿港元、PD 100%、LGD 100%等,金额获悉数拨备[84] - 2022年12月31日,一笔累计预期信贷亏损530万港元基于EAD 3390万港元、PD 35.3%、LGD 52.6%等,轻微超额拨备约160万港元[85] 资产抵押与或然负债 - 2023年12月31日无资产抵押,2022年受限银行存款1700万港元已抵押[8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也无[9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就收购物业等作出资本承担110万港元,2022年无[91] 经济环境分析 - 香港经济自2023年初恢复正常往来后呈稳定复苏,但受本地居民出境等因素影响[92] - 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低迷等挑战,但人口老化带来保健产品需求机遇[93][94] 各分部未来策略 - 融资租赁分部将继续由联营公司运营,集团将探索解决控制权问题的方法[96] - 集团可能在合适机会变现融资租赁分部投资以改善财务状况[97] - 投资分部坚持保守投资策略,密切评估表现并优化投资组合构成[98] 公司投资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Imagi Brokerage Limited 5550万股,占比9.69%,投资成本7430万港元[106] - Imagi Brokerage Limited于2023年12月31日公平值为492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570万港元[106] - Imagi Brokerage Limited投资规模占公司总资产9.8%,较2022年的6.9%有所上升[106] - Imagi Brokerage Limited年内公平值亏损570万港元,2022年为80万港元[106] - Imagi Brokerage Limited投资策略是通过股息及资本增长为公司带来回报[106] - 投资物业1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520万元,2023年底公平值为5610万港元(2022年为606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规模11.2%(2022年为7.6%),租金收入250万港元(2022年为17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280万港元(2022年为收益260万港元)[107] - 投资物业2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690万元,2023年底公平值为7960万港元(2022年为871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规模15.8%(2022年为10.9%),租金收入330万港元(2022年为30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510万港元(2022年为收益1430万港元)[107] - 联营公司Top Insight Holding Limited所持股份365股(占比34.7%,2022年为350股,占比35.0%),投资成本6490万港元,2023年底公平值781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规模15.5%(2022年为9.7%)[108] - 联营公司BJEG所持已注册资本4111.2万美元(占比51.39%),投资成本2790万港元,2023年底公平值301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规模6.0%[109] 公司其他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收购未来计划[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雇佣约62名雇员(2022年为65名,不包括联营公司雇员)[115] - 除报告披露外,2023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事项[113] - 除报告披露外,报告期末后集团无重大事项[116] - 集团投资(联营公司权益除外)为资金管理用途,属保守投资,预期回报满意、风险可接受且流动性高[111] - 集团密切监控投资表现及现金流状况[1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计划用途总额为3220万港元,实际已动用2750万港元,剩余470万港元用于改善及提升生产分部现有生产线上的未动用款项也已在该年度动用[117]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致力于实现和保持高水平企业管治,积极留意香港与海外的最新企业管治发展[1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22:52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5,858千港元,2022年为62,60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75%[1]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年度亏损40,408千港元,2022年为31,64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7.68%[2]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52702千港元,2022年为71738千港元[19]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15612千港元,2022年为2758千港元[19]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527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70万港元减少26.5%[5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780万港元,较2022年的2430万港元减少26.8%[5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4040万港元,较2022年的3160万港元增加27.7%[53] - 2023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527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70万港元减少26.5% [58] - 2023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为1780万港元,较2430万港元减少26.8%,毛利率稳定在33.7% [58] - 2023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为4820万港元,较5600万港元减少14.0% [6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抵免为50万港元,2022年为开支60万港元 [64] 非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数据变化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2,683千港元,2022年为75,262千港元[49]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4,537千港元,2022年为6,048千港元;除税前溢利2023年为2,682千港元,2022年为75,111千港元[50] - 2023年非持续经营业务的纯利为310万港元,2022年为7530万港元 [6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2023年公司总收入52,702千港元,2022年为71,73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54%[13] - 2023年毛利1,826千港元,2022年为1,01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9.55%[1] - 2023年每股(亏损)为2.29港仙,2022年为盈利0.42港仙[2] - 2023年其他全面开支13,395千港元,2022年为22,700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1.07%[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54,659千港元,2022年为87,91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7.82%[4] - 2023年流动资产98,707千港元,2022年为318,05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69.00%[4] - 2023年流动负债49,888千港元,2022年为249,36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80.00%[5]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452,943千港元,2022年为503,90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0.11%[5] - 2023年总权益452,943千港元,2022年为536,65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5.59%[5] - 2023年综合资产为360392千港元,2022年为350491千港元[22] - 2023年综合负债为19339千港元,2022年为16656千港元[22]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38,601千港元,其中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亏损40,408千港元,来自非持续经营业务溢利1,807千港元[2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5.028亿港元,较2022年的8.013亿港元减少2.985亿港元 [6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为4990万港元,较2022年的2.647亿港元减少2.148亿港元 [6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2840万港元,2022年为8830万港元 [67]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变化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1,942千港元,2022年为28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约6835.71%[13] - 2023年资产管理咨询服务费收入2,910千港元,2022年为2,13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6.62%[13] - 2023年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出售收入42,948千港元,2022年为60,47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8.98%[13] - 2023年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出售收入47,800千港元,2022年为62,63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3.68%[13] - 2023年实际利率法项下利息收入2,595千港元,2022年为6,020千港元,同比下降约56.90%[13] - 2023年租赁租金收入57,239千港元,2022年为77,786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42%[13] - 2023年投资分部收入为680万港元,较2022年的910万港元减少25.1%,净亏损850万港元,2022年为纯利1200万港元[55] - 2023年分销分部收入为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6050万港元减少29.0%,净亏损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710万港元减少30.6%[56] - 2023年生产分部收入为290万港元(2022年:210万港元),净亏损460万港元(2022年:760万港元)[57] - 2023年销售日用品、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收入为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6050万港元减少29.0% [58] - 2023年食品添加剂及营养强化剂的销售额为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210万港元增加36.6% [58] 其他财务收支及费用数据变化 - 2023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5103千港元,2022年为4380千港元[23] - 2023年利息收入为1656千港元,2022年为344千港元[24] - 2023年政府补贴为1724千港元,2022年为244千港元[24] - 2023年公平值变动(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为2951千港元,2022年为 - 27677千港元[24] - 2023年出售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股权投资亏损为691千港元,2022年为0千港元[24] - 2023年汇兑亏损净额为0千港元,2022年为169425千港元[24] - 2023年贸易应收款减值亏损拨回15千港元,2022年为283千港元;2023年其他应收款减值亏损为3,859千港元,2022年为50千港元等[25] - 2023年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81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55千港元;2022年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782千港元[2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内亏损经扣除核数师酬金1,250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02千港元等后达成[28] - 2023年企业及其他支出以及财务成本为2580万港元(2022年:2900万港元)[57] - 2023年分摊联营公司业绩所得溢利为50万港元(2022年:160万港元)[57] 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数据变化 - 2023年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为61,000千港元,2022年为93,204千港元[31] - 2023年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中上市股本及债务证券为4,008千港元,2022年为58,839千港元[31] - 2023年应收贷款为10,000千港元,2022年为164,238千港元;2022年售后回租交易应收款为152,645千港元[3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附属公司应收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0,253,000元,相当于约11,593,000港元,年利率介于6.7%至7.5%[36] - 部分应收贷款年利率为10%,到期日为2024年4月[37] - 2023年贷款减值拨备年初结余为154,905千港元,年末结余为5,178千港元;2022年年初结余为105,513千港元,年末结余为154,906千港元[3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扣除减值拨备)为14,989千港元,2022年为14,379千港元[38][40] - 2023年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0,977千港元,2022年为48,425千港元[41]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30,841千港元,2022年为73,633千港元[4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前五名借款人本金总额为1000万港元,仅两名借款人,各占比50%;2022年本金总额为2.21904亿港元[71] - 2023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合同应收款及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额为0,总净额1000万港元;2022年拨备总额为1.62029亿港元,总净额5987.5万港元[72] 投资物业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Imagi Brokerage Limited 5550万股,投资成本7430万港元,公平值4920万港元(2022年为5490万港元),占2023年集团总资产规模的9.8%(2022年为6.9%),年内公平值亏损570万港元(2022年为80万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位于中国上海闵行区新骏环路188号6单位的投资物业,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520万元,公平值为6060万港元(2022年为6060万港元),占2023年集团总资产规模的11.2%(2022年为7.6%),年内租金收入250万港元(2022年为17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280万港元(2022年收益260万港元)[93] - 投资物业位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启工社区陶瓷工业区,投资成本为人民币5690万元,2023年12月31日公平值为7960万港元(2022年:8710万港元),相对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规模占比15.8%(2022年:10.9%)[94] - 2023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330万港元(2022年:30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为510万港元(2022年:收益1.43亿港元)[94] 资金动用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改善及提升生产分部现有生产线所得款项净额470万港元已动用,生产分部营运资金630万港元已动用,购买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作贸易用途1500万港元已动用,集团一般营运资金620万港元已动用,COVID - 19相关原分配改善生产线剩余470万港元于该年度动用[96]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2023年1月1日起,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8]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分别于2024年1月1日、2025年1月1日及待厘定日期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9][10][11] - 2023年7月31日起,公司不再拥有北京恒嘉集团控制权,其2023年1月1日至7月31日业绩在综合损益表非持续经营业务列示,之后按联营公司入账[12] - 香港利得税两级制,合资格法团首2,000,000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税[26] - 集团中国附属公司两个年度适用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7] - 授予客户的信贷期间为0至60天[39] - 2023年及2022年法定普通股数目均为4,000,000千股,面值均为4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均为1,687,303千股,面值均为168,730千港元[48]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16日至2024年5月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不迟于2024年5月14日下午4时30分送达指定地点[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文,主席兼行政总裁;偏离E.1.2条文,薪酬委员会不负责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检讨及建议[98] - 全体董事确认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9]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购买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10-20 18:42
业务收入与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贸易分部收入及亏损较2022年同期减少,因疫情衰退致防疫产品需求降低、传统中成药市场竞争激烈且供应减少[3] - 医疗保健产品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1220万港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约700万港元,毛利从约50万港元(4.1%)增至约150万港元(21.3%)[5] - 日用品及卫生产品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2820万港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约920万港元,毛利从约1120万港元(39.6%)减至约370万港元(40.5%)[6] - 自有品牌产品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约980万港元(45.3%)减至2023年上半年约520万港元(41.6%),非自有品牌产品从2022年上半年约180万港元(9.9%)变为2023年上半年约2.7万港元(0.7%)亏损[7] 产品研发与上市计划 - 公司自2022年第三季度起研发健康与保健产品,2023年初疫情缓解后推出胃肠道医药、益生菌及NMN等自有品牌产品[4] - 公司将投资添加莱茵衣藻营养粉的健康方便面系列,生产线在建,产品计划2024年上市[9] 业务合作与商机 - 公司与关联人士发掘健康与保健产品新商机,可能构成持续关连交易[8] 销售渠道拓展 - 线下方面公司与新超市协商扩展销售渠道,线上与知名电商及社交电商平台合作提升线上渗透率[10]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6: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为379[3] - 公司网址为http://www.egichk.com[3]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2023上半年与2022上半年对比)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5,0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0,343千港元[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5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44千港元[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3,51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5,080千港元[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为23,52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5,465千港元[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34港仙,2022年同期为2.23港仙[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摊薄每股亏损为1.34港仙,2022年同期为2.23港仙[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11,8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4千港元[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35,3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7,399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2,642千港元,非控股股东亏损为883千港元,总计亏损23,525千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7,614千港元,非控股股东亏损为17,851千港元,总计亏损55,465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10,615千港元,非控股股东为1,251千港元,总计11,866千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11,047千港元,非控股股东为887千港元,总计11,934千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33,257千港元,非控股股东为2,134千港元,总计35,391千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9,4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330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贷款增加10,00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17千港元[9] - 2022年上半年偿还应收贷款20,299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项数据[9] - 2022年上半年出售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股本投资所得款项为10,852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项数据[9] - 2023年上半年短期银行存款减少30,000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无此项数据[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19,45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3,424千港元[9] - 2022年上半年偿还借款12,316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项数据[9]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27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减少2,222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1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3,299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3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566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2.504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0343亿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2.351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508亿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香港产生收入1.623亿港元,中国内地产生收入8816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2984亿港元和7359万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2,488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020千港元增长约23.17%[2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3,938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 - 32,254千港元亏损大幅收窄约87.80%[26]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12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85千港元下降约96.88%[2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亏损为22,642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7,614千港元亏损收窄约39.80%[28] - 2023年上半年董事薪酬为6,664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6,693千港元略有下降约0.43%[27] - 2023年上半年利息开支(计入收入成本)为7,137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4,485千港元下降约50.72%[27] - 2023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计入收入成本)为11,827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9,924千港元下降约60.47%[2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55千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428千港元增长约53.04%[27] - 2023年上半年使用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1,687,303千股计算每股亏损,2022年同期相同[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5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030万港元[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55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30万港元[5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2350万港元,2022年同期淨虧損5550万港元[55] - 考虑企业支出和分摊联营公司溢利后,集团本期净亏损235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2260万港元,相应期间分别为5550万港元和3760万港元[61] - 当期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39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3230万港元[73] - 当期行政开支及其他经营开支为29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3100万港元略微减少200万港元[74] - 贸易业务当期无银行借款利息财务成本,相应期间为1.3万港元[75] - 当期分摊联营公司业绩为溢利16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溢利90万港元[76] - 当期所得税开支为1.2万港元,相应期间为所得税抵免40万港元[77]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2023年6月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对比)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63,25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3,276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90,5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8,059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35,4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9,369千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55,0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690千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为501,26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6,659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为753,75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1,335千港元下降约5.94%;负债为252,48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676千港元下降约4.60%[25] - 按成本计量之非上市投资为104,7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29] - 分佔收购后亏损及其他全面收益(扣除已收股息)为-4,66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28千港元[29] - 融资租赁应收款为51,63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712千港元[29] - 减值亏损拨备为91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50千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平均期限为1.99年,2022年12月31日为1.85年[30] - 不超过一年的最低租赁付款为39,0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7,350千港元[31] - 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五年的最低租赁付款为17,2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00千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实际年利率介乎6.69%至11.15%,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31]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为37,535,000港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由客户关联方及/或客户按金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35,826,000港元[32] - 公司已收按金为15,358,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772,000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为10,26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131千港元;贸易应收款净额2023年6月30日为9,51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379千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为43,4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425千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为68,81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633千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145,8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645千港元,年利率为9%[39][40] - 2023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在报表中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资本开支为6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0[42] - 贸易应收款0 - 30天账龄2023年6月30日为2,42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27千港元;31 - 90天账龄2023年6月30日为3,9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74千港元;90天以上账龄2023年6月30日为3,1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78千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应计费用为8,02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643千港元;应付利息为45,8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138千港元;预收款为11,90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57千港元;其他应付款为3,0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95千港元[38] - 银行借款须于一年内偿还,2023年6月30日到期金额为145,8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645千港元[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证券交易所交易金融资产公平值为47,0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839千港元[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中国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平值为74,64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419千港元[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的从事证券及期货业务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平值为54,4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944千港元,2023年6月市账率0.67,2022年12月为0.84,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20.5%(2022年12月为20%)[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的从事医疗业务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平值为9,72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81千港元,2023年6月市销率4.98,2022年12月为3.49,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20.5%(2022年12月为20%)[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的从事航空航天业务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平值为4,86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31千港元,2023年6月市账率5.82,2022年12月为5.03,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20.5%(2022年12月为20%)[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的从事汽车业务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平值为97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1千港元,2023年6月市账率3.32,2022年12月为1.81,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20.5%(2022年12月为20%)[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過其他全面收入列賬的股本投資中,主要於中國從事非上市投資資產管理的非上市股權投資公平值為302.5萬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1: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5,04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0,343千港元减少49.9%[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48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20千港元增长23.2%[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85千港元减少96.9%[1] - 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为23,52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5,465千港元减少57.6%[1][2][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34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2.23港仙减少39.9%[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63,25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83,276千港元减少4.1%[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90,50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18,059千港元减少8.6%[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35,44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9,369千港元减少5.6%[5]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70,64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3,905千港元减少6.6%[5] - 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为501,26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36,659千港元减少6.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60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56千港元[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351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5080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1.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8.5万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264.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761.4万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5,0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50,300,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5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3,500,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3,5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55,500,000港元[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23,500,000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22,600,000港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55,500,000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37,600,000港元[31] - 当期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亏损39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3230万港元,包括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810万港元等[35] - 当期行政开支及其他经营开支为29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3100万港元略微减少200万港元[36] - 当期分摊联营公司业绩为溢利16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溢利90万港元[38] - 当期所得税开支为1.2万港元,相应期间为所得税抵免40万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7.53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13亿港元减少4750万港元或6% [4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2.52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7亿港元减少1220万港元或5% [4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585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30万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为1.45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526亿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资本承担为6.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49] 各业务线收入及盈利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融资租赁利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39千港元;贷款利息收入为194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千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中17521000港元于某一时刻确认,1949000港元于一段时间内确认;2022年同期分别为42009000港元和0港元[1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租赁分部收入为455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856千港元;投资分部收入为297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78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贸易分部收入为162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0345千港元;其他分部收入为12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64千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贷款之利息收入为3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69千港元;来自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利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7千港元[16] - 2023年上半年公平值变动中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为625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6449千港元;投资物业为 - 81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千港元[16] - 2023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为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5675千港元;售后回租交易应收贷款减值亏损为63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千港元[16] - 融资租赁分部2023年上半年亏损1,8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36,800,000港元,亏损减少主要因减值亏损超额减少约15,000,000港元及投资公平值利好变动约11,000,000港元[29] - 投资分部2023年上半年无香港贷款融资利息收入(2022年同期为2,600,000港元),录得中国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8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800,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分部亏损7,400,000港元,略高于2022年同期的7,200,000港元[29] - 食品添加剂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约1,3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700,000港元),亏损2,8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3,700,000港元)[30] - 贸易分部2023年上半年收入约16,200,000港元,亏损约1,300,000港元,2022年同期收入40,300,000港元,溢利4,100,000港元[31] - 融资租赁分部2023年上半年收入4,600,000港元,毛损3,300,000港元;2022年同期收入2,900,000港元,毛损12,200,000港元[32] - 投资分部物业租赁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及毛利均为3,000,000港元,2022年同期放贷及物业租赁业务总收入及毛利均为5,500,000港元[33] - 贸易分部2023年上半年收入16,200,000港元,毛利5,200,000港元;2022年同期收入40,300,000港元,毛利13,000,000港元[33] - 贸易业务当期无银行借款利息财务成本,相应期间为1.3万港元[37] 公司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为5072.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36.2万港元[20] - 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实际年利率介乎6.69%至11.15%,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22]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为3753.5万港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由客户关联方及/或客户按金担保,2022年12月31日为3582.6万港元[22] - 2023年公司已收按金1535.8万港元作为融资租赁应收款抵押,2022年12月31日为1577.2万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净额为951.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37.9万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项为434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42.5万港元[27]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为6881.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363.3万港元[2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应收贷款89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930万港元),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股本投资913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9320万港元),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约1.2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233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结余含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一至三年期信託产品投资,当期无新增应收贷款(相应期间:350万港元),录得贷款利息收入10万港元(相应期间:120万港元),无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相应期间:无)[56]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股本投资中,Imagi Brokerage 5550万股股份或全部已发行股份之9.69%(2022年12月31日相同),公平值为5440万港元或占公司总资产约7.2%(2022年12月31日:5490万港元或约7.6%),成本为7430万港元[57] - 当期Imagi Brokerage未收取股息收入,于其他全面收入中确认未变现公平值亏损50万港元(相应期间:480万港元)[57] - 2023年6月30日,无公司所持单一重大投资(分类为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之股本投资)价值占公司总资产5%或以上,除Imagi Brokerage外亦无此类情况[58]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1.2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233亿港元),含中国非上市基金及股权产品769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6940万港元)、香港及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及债券44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5400万港元)[58] - 当期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确认公平值收益630万港元(相应期间:公平值亏损1640万港元),无股息收入(相应期间:50万港元)[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上海及辽宁持有的投资物业公平值总额为1.3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7亿港元[59] - 当期集团录得租金收入总额30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28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810万港元,相应期间无[59] 公司业务运营及管理相关要点 - 融资租赁分部因青海项目解决基本重回正轨,持续处理另一违约项目,审慎运用自有资金为新项目提供资金,扩大客户群开拓新市场[51] - 投资分部坚持对投资组合采取保守投资策略,密切评估表现并优化构成,保持稳定收入与必要流动资金平衡[52] - 食品添加剂业务2022年下半年改建山梨糖醇生产线制造保健产品,当期无相关销售,将利用辽宁工厂推出新保健产品[5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及中国雇员约71名,2022年12月31日为65名[64] - 改善及提升食品添加剂业务现有生产线所得款项净额计划用途总额47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金额470万港元,预期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67] - 食品添加剂业务的营运资金所得款项净额63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67] - 购买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作贸易用途所得款项净额150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67] - 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所得款项净额62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67] - COVID - 19防疫措施及市场发展状况致改善生产线未动用所得款项动用推迟,剩余470万港元存入香港银行账户[67] - 公司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未包含就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向董事会作建议,因董事会认为执行董事更适合[69] - 近期行政总裁辞任后王力平出任该职,偏离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应分别设立的规定,董事会认为属临时措施[69] 公司股本及股息相关要点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为4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68,730千港元[2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派息[17]
恒嘉融资租赁(0037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8:17
公司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面临COVID-19 Omicron变种持续爆发,导致香港及中国经济活动严重干扰,整体经济及公司运营仍充满挑战[6] - 公司融资租赁分部表现疲弱,主要受中国融资租赁行业严格监管要求影响[7] - 公司已制定一项违约融资租赁项目的退出计划,以摆脱困境[7] - 公司处理一项涉及2亿元人民币贷款合同的未决诉讼,已与中国法律顾问及核数师确定该判决的财务影响[7] - 公司通过梳理制造流程及设立新生产线,积极应对辽宁食品添加剂制造及销售业务的高成本问题[8] - 公司新生产线已于2023年初开工,预计将提高生产率[8] - 公司坚持保守有效的投资策略,从投资分部的闲置资金中获得稳定收入,同时不增加流动资金风险[9] - 融资租赁分部在2022年录得分部溢利7500万港元,较2021年的分部亏损4220万港元大幅改善[10] - 食品添加剂业务在2022年录得净亏损450万港元,较2021年的1160万港元亏损有所减少[10] - 投资分部在2022年录得纯利790万港元,较2021年的250万港元有所增长[10] - 贸易分部在2022年录得净亏损710万港元,主要由于恒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存货撇销[10] - 集团在2022年录得净亏损4360万港元,较2021年的净亏损6270万港元有所改善[10] - 集团在2022年录得收入7780万港元,较2021年的1.236亿港元有所下降[14] - 集团在2022年录得毛利1430万港元,较2021年的毛损380万港元有所改善[14] - 食品添加剂业务在2022年录得净亏损760万港元,较2021年的净亏损1160万港元有所减少[17] - 集团在2022年确认了约1.694亿港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终止确认净收益[15] - 集团在2022年开始制造莱茵衣藻营养粉,并从事爱德万甜和EPS等新产品的研发[16] - 投资分部2022年净利润为1200万港元,较2021年的250万港元大幅增长,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增加2760万港元[18] - 贸易分部2022年净亏损710万港元,较2021年净利润660万港元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存货撇销720万港元[19]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4360万港元,较2021年净亏损6270万港元大幅改善,主要由于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净收益以及应收贷款减值亏损[20][21] - 融资租赁分部2022年收入为600万港元,同比增长88%,毛损为1000万港元,同比减少64%[22] - 投资分部放贷业务和物业开发2022年收入和毛利均为910万港元,较2021年下降19%,主要由于提前结算应收贷款和2022年6月至8月租金收入豁免[26][27] - 食品添加剂分部2022年收入为210万港元,较2021年的570万港元下降63.2%,但实现毛利50万港元,而2021年为毛损320万港元[28] - 贸易分部2022年收入为6050万港元,较2021年的1.035亿港元下降41.5%,毛利为1470万港元,较2021年的1570万港元下降6.4%[29] - 公司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净收益1.605亿港元,而2021年为净亏损1250万港元,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1690万港元及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一次性收益净额1.694亿港元[33] - 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8.013亿港元,较2021年的10.815亿港元下降25.9%,总负债为2.647亿港元,较2021年的5.658亿港元下降53.2%[37] - 公司2022年资产负债比率从2021年的52.3%下降至33.0%,流动比率从2021年的0.9提升至1.3[3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银行存款、存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存款及短期银行存款约为8.83亿港元,其中1,700万港元已质押给银行作为融资租赁业务的抵押[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1.526亿港元,较2021年的4.114亿港元大幅减少[39] - 公司2022年的借款利率为9.0%,较2021年的4.75%至9.0%有所上升[39] - 公司主要信贷风险来自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42] - 公司在中国境内的融资租赁业务主要通过北京恒嘉集团开展,采用售后租回模式,并以自有资金拨付业务[44] - 北京恒嘉集团的目标客户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制造、交通、公共设施建设、物业管理及教育等行业的大规模、资产密集型机构客户[46] - 北京恒嘉集团通过现有客户、银行或同业的业务合作伙伴推荐、市场推广及销售工作以及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商业网络招揽客户[47] - 北京恒嘉集团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时,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包括评估客户背景及信誉、考虑未来业务策略及扩展计划等[49][50] - 北京恒嘉集团在确定贷款条款时,会进行尽职审查及信誉核查,研究客户背景,并根据估计资本成本、回报评估及管理层批准提供初步报价[52] - 北京恒嘉集团将评估不同交易结构及相关租赁和融资选择权,包括租赁条款(期限、租赁付款额、付款时间表)和融资条款(利率、期限、融资额)[53] - 北京恒嘉集团将进行现金流分析以评估交易的财务影响[54] - 北京恒嘉集团在评估融资租赁交易时将评估盈利能力、投资回报、对手方风险、杠杆风险和剩余价值风险[55] - 北京恒嘉集团将获取至少两家金融机构对建议融资安排的初步意向[56] - 北京恒嘉集团总经理将根据外部法律顾问的意见对融资租赁申请的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考虑是否向董事会建议批准[57] - 北京恒嘉集团财务资金部将根据签订的融资租赁协议规定的放款条件和时间表投放项目款项[60] - 若申请金额触发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的披露或股东批准义务,所有融资租赁均须通过公司董事会的进一步审批[61] - 北京恒嘉集团将密切监控承租人和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每半年要求债务人提供财务报表并进行公共领域分析[64] - 北京恒嘉集团将通过持续监控、行业分析、网络资料、报刊和研究报告等外部渠道了解承租人经营、信贷状况及租赁资产状况[64] - 北京恒嘉集团将探索通过不同融资策略将融资租赁应收款的投资变现的机会[67] - 北京恒嘉集团在客户违约时,通常会给予不超过三个月的缓冲期[69] - 北京恒嘉集团在客户违约后,可能会通过公开拍卖变现财产以收回本金和未付利息[70] - TF Advances在香港的贷款融资服务主要通过提供无抵押或有抵押贷款进行[71] - TF Advances的目标客户包括个人和机构客户,大部分贷款交易通过现有客户或业务合作伙伴推荐获得[72][73] - TF Advances的贷款审批流程包括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和抵押品的估值,贷款金额超过2500万港元或触发披露义务时需董事会批准[74] - TF Advances在贷款审批过程中会进行背景调查和信用调查,并遵循防止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程序[75] - TF Advances的贷款条款包括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具体条款根据申请人背景和其他因素确定[76][77] - TF Advances的贷款金额通常不超过抵押品市值的100%或不超过5年的预计工资收入/净利润总额[80] - TF Advances在贷款审批过程中会咨询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意见,并评估公司的现金状况以确保充足的营运资金[79] - TF Advances在获得内部批准后,会与借款人和/或担保人签订贷款协议,并可能委托外部法律顾问准备所需法律文件[81][82] - 公司前五名借款人的总本金金额为221,904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100%[90] - 客户1(三亚)的贷款金额为152,645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68.8%[90] - 客户2的融资租赁金额为33,921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15.2%[90] - 客户3的融资租赁金额为7,915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3.6%[90] - 客户4和客户5的融资租赁金额均为7,915千港元,各占总本金金额的3.6%[90] - 其他(青海)的融资租赁金额在2021年为245,380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43.3%[90] - 其他贷款金额在2021年为56,000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9.9%[90] - 其他融资租赁金额在2021年为12,269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2.2%[90] - 其他资金投资的贷款金额为11,593千港元,占总本金金额的5.2%[90] - 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预期信贷亏损总额从2021年的2.552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1.623亿港元,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取消确认收益净额以及应收贷款的减值亏损[94] - 2022年12月31日,三亚贷款的累计预期信贷亏损为1.526亿港元,基于1.526亿港元的违约敞口,违约概率为100%,违约损失率为100%,贴现系数为1.0[96]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2融资租赁的累计预期信贷亏损为530万港元,基于3390万港元的违约敞口,违约概率为35.3%,违约损失率为52.6%,贴现系数为1[97] - 2022年12月31日,客户3融资租赁的累计预期信贷亏损为160万港元,基于790万港元的违约敞口,违约概率为3.5%,违约损失率为52.6%,贴现系数为1[98] - 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拨备总额中,三亚贷款占比最高,2022年为94.2%,2021年为40.4%[91] - 2022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拨备总额为1.620亿港元,净额为5987.5万港元[91] - 2022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拨备总额中,客户2融资租赁占比3.2%,客户3融资租赁占比1.0%[91] - 2022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拨备总额中,客户4和客户5融资租赁各占比0.1%[91] - 2022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拨备总额中,资金投资占比1.4%[91] - 2022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应收贷款的拨备总额中,青海融资租赁占比56.7%[9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预期信贷亏损为10万港元,基于790万港元的敞口金额,违约概率为3.5%,违约损失率为52.6%,回收率为47.4%[9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受限制银行存款为1700万港元(2021年:1840万港元),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为0港元(2021年:1.006亿港元)[10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恒嘉(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51.39%股权被质押,用于为潜在融资租赁交易提供借款融资,但该交易未落实且融资未被使用[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涉及中国进出口银行针对北京恒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诉讼,未偿还本金及利息分别为2亿元人民币和3330万元人民币[10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其他重大或然负债[10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资本承诺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021年:10万港元)[105] - 2022年,融资租赁行业从业实体数量及融资租赁业务余额双双下降,行业进入转型优化的关键时期[106][107] - 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及设备升级为行业转型增添动力,预计融资租赁行业将保持健康发展[108][109] - 香港经济在疫情控制措施和抗疫补贴计划的推动下保持强劲复苏,公司将调整销售策略,优化产品组合,加强品牌营销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变化[110][111] - 融资租赁分部中,截至2021年底,违约客户的应收融资租赁款账面值(扣除减值拨备)为人民币8200万元,且关联债务已解除[112] - 公司将继续对投资组合(包括股权、债务及房地产)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并优化其构成以平衡稳定收入与流动性[114][115] - 食品添加剂业务因原材料价格暴涨,公司停止制造和销售固体山梨糖醇,并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制造莱茵衣藻营养粉以解决规模经济问题[116][117] - 贸易分部将注重产品多样化、分销渠道多元化及扩大客户群,并寻求与医疗保健公司合作以拓展产品线至母婴保健品及药品领域[119][120] - 公司于2023年1月10日与冠邦国际有限公司订立持续关连交易,预期将扩大产品组合至中国市场[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应收贷款930万港元(2021年:4000万港元)、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的股本投资9320万港元(2021年:1.088亿港元)及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金融资产约1.233亿港元(2021年:1.471亿港元)[123] - 公司通过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1至3年期信托产品投资应收贷款,2022年投资额为1160万港元(2021年:4250万港元),并录得贷款利息收入240万港元(2021年:310万港元)[1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入列账的股本投资为9320万港元(2021年:1.088亿港元),主要投资于中国及香港的私人实体,涉及医疗设备、火箭及卫星网络、电动汽车电池等领域[125] - 公司持有的Imagi Brokerage Limited 5550万股,占其全部已发行股份的9.69%,公平值为5490万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6.85%(2021年:5570万港元,占5.15%),2022年确认未变现公平值亏损80万港元(2021年:1860万港元)[12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金融资产为1.233亿港元(2021年:1.471亿港元),包括中国非上市的基金及股权产品6440万港元(2021年:7220万港元)和香港及中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股份及债券5880万港元(2021年:7490万港元)[127] - 公司持有的投资物业公平值总额为1.4767亿港元(2021年:1.42369亿港元),2022年录得租金收入469.9万港元(2021年:571.3万港元)及未变现公平值收益1692.3万港元(2021年:公平值亏损1070.1万港元)[129] - 公司于2022年11月7日以约1178.4万港元的价格出售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一层高工业楼宇[130]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拥有约65名员工(2021年为98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香港[135] - 公司未在2022年内进行任何重大子公司或联营公司的收购或出售[134] - 公司计划将未动用的470万港元用于改善和提升食品添加剂业务的现有生产线,预计在2023年初完成[137] - 公司已将部分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于食品添加剂业务的营运资金,金额为630万港元[137] - 公司购买了1500万港元的医疗保健及卫生产品用于贸易目的[137] - 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使用了620万港元[137] - 公司通过实施ESG管理框架,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关注员工福祉[141] - 公司为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以更新其技能和知识[135] - 公司密切监控投资表现和现金流状况,确保投资风险可接受且流动性高[132][133] - 公司未在报告期后发生任何重大事项[136] - 董事会负责指导并监督可持续发展措施,确保其在不断变化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下有效并适用[142] - 董事会将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风险和机遇视为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142] - 公司每年进行重要性评估,以了解不同持份者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意见及期许[144] - 公司通过持份者沟通确认及确定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145] - 公司设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目标,并定期向董事会汇报进展[147] - 公司报告遵循四大报告原则:重要性、量化、平衡性和一致性[149] - 公司报告涵盖四个经营及可呈报分部,包括融资租赁咨询、投资物业、医疗产品销售及食品添加剂研发[152] - 公司关键绩效指标数据仅从直接运营控制下的业务收集[153] - 公司主要持份者包括政府、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及公众[154] - 公司2022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3,746克,较2021年的11,404克有所增加[161] - 公司2022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111克,较2021年的240克显著减少[161] - 公司2022年悬浮粒子排放量为1,247克,较2021年的898克有所增加[161] - 公司设定了到2024年减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悬浮粒子排放密度各3%的目标[162] - 公司2022年识别了24项环境、社会和治理(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