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亨泰(00197) - 2023 - 年度业绩
亨泰亨泰(HK:00197)2023-09-28 19: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440,600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501,218千港元有所下降[1] - 本年度毛利为31,476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9,844千港元[1] - 本年度经营亏损为125,179千港元,上一年度为208,935千港元[1] - 本年度除税前亏损为125,729千港元,上一年度为209,371千港元[1] - 本年度亏损为125,596千港元,上一年度为209,156千港元[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81,731千港元,上一年度为456,843千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591,778千港元,上一年度为767,713千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970,070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108,349千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03,439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16,207千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506,393千港元,上一年度为672,659千港元[4] - 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入为440,600千港元,2022年为501,218千港元[10][17][18] - 2023年折旧及摊销总计24,709千港元,2022年为39,606千港元[17][18]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抵免)总计(243)千港元,2022年为(359)千港元[17][18] - 2023年因生物转化导致公平值变动为41,896千港元,2022年为31,375千港元[17][18] - 2023年应收账项等减值亏损╱(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2,804千港元,2022年为2,491千港元[17][18] - 2023年添置分类非流动资产总计37,302千港元,2022年为79,293千港元[17][18] - 2023年6月30日分类资产总计922,753千港元,分类负债总计82,856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分类资产总计1,011,380千港元,分类负债总计91,277千港元[17][18] - 2023年可呈报分类亏损总额为83307000港元,2022年为158222000港元;2023年综合亏损为125596000港元,2022年为209156000港元[19] - 2023年可呈报分类总资产为922753000港元,2022年为1011380000港元;2023年综合总资产为1073509000港元,2022年为1224556000港元[19] - 2023年可呈报分类总负债为82856000港元,2022年为91277000港元;2023年综合总负债为103439000港元,2022年为116207000港元[19] - 2023年集团来自外部客户的综合总收入为440600000港元,2022年为501218000港元[19] - 2023年财务费用为550000港元,2022年为436000港元;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133000港元,2022年为215000港元[21]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408195000港元,2022年为460832000港元[26]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根据约125596000港元亏损及2101407182股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022年根据216128000港元亏损及2000523700股计算[28] - 2023年贸易应收账项为187,319千港元,2022年为230,110千港元;证券买卖及保证金融资应收账项2023年为40,860千港元,2022年为45,347千港元;应收账项减值亏损2023年为25,881千港元,2022年为22,403千港元[30] - 按销售确认日期,贸易产生的应收账项(扣除减值亏损)1 - 30日2023年为49,961千港元,2022年为33,591千港元;31 - 60日2023年为34,573千港元,2022年为24,026千港元;61 - 90日2023年为27,436千港元,2022年为26,105千港元;超过90日2023年为70,619千港元,2022年为141,658千港元[31] - 2023年证券买卖未逾期亦无减值应收现金客户账项约96,000港元,2022年约527,000港元;已逾期应收现金客户账项2023年约6,803,000港元,2022年约6,561,000港元;年内确认减值亏损2023年约369,000港元,2022年约361,000港元[32] - 2023年贸易应付账项为57,097千港元,2022年为65,600千港元;证券买卖应付账项2023年为7,009千港元,2022年为3,870千港元[37] - 按购货收货日期,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1 - 30日2023年为35,403千港元,2022年为37,149千港元;31 - 60日2023年为20,790千港元,2022年为20,972千港元;61 - 90日2023年为904千港元,2022年为7,409千港元;超过90日2023年为0千港元,2022年为70千港元[38] - 回顾财年公司总收入约4.406亿港元,较2021/22财年约5.012亿港元跌幅约12.1%[49] - 毛利率由2021/22财年约4.0%增至约7.1%,因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及公司提升售价等[51] - 因生物转化引致公平值变动由约3140万港元增至约4190万港元,因种植成本和管理费用上升[51] - 其他收益及收入维持稳定,约为1010万港元,2021/22财年约为1020万港元[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1/22财年约4230万港元减少约27.9%至约305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6.9%(2021/22财年:8.4%)[53] - 行政开支由2021/22财年约6440万港元减少约0.2%至约6430万港元[55] - 应收账项以及订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为280万港元(2021/22财年:330万港元)[56] - 其他经营开支由约9760万港元减至约2720万港元,主要为投资公平值亏损及汇兑亏损[57] - 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净额约为1.256亿港元,较2021/22财政年度的2.092亿港元减少[58] - 亏损净额减少因毛利率上升约3.1%、销售及分销开支下跌约27.9%、其他经营开支减少约7040万港元,但被营业额下跌约12.1%及公平值变动增加约1050万港元抵销[5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对中国智能健康可换股债券投资公平值约632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724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5.9%(2022年6月30日:5.9%),本财年投资公平值亏损约920万港元,利息收入约430万港元[9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计息借贷约105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1260万港元),全部借贷一年内到期[9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贷以公司担保、账面约10万港元投资押记及账面约1220万港元已抵押银行存款(2022年6月30日:1620万港元)作抵押[9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约5.918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7.67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854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951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6.9(2022年6月30日:8.1)[9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约10.735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12.246亿港元),总负债约1.034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1.162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1.0%(2022年6月30日:1.0%)[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消费品销售、农产品销售、证券买卖佣金及经纪收入分别为273,726千港元、163,635千港元、947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290,477千港元、206,631千港元、1,210千港元[10] - 2023年保证金融资利息收入为2,292千港元,2022年为2,900千港元[10] - 2023年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农产品业务、所有其他分类的分类亏损分别为(3,371)千港元、(74,608)千港元、(5,328)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72,385)千港元、(82,098)千港元、(3,739)千港元[17][18]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2022/23财政年度贡献收入约2.737亿港元,较2021/22财政年度减少约5.8%[60]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及家庭消费品贡献分别约为80%、15%及5%[62] - 农产品业务2022/23财政年度产生约1.636亿港元收入,较2021/22财政年度减少约20.8%[63] - 农产品贸易业务受疫情、市场需求、供应链、采购成本及竞争影响,收入明显减少[64] - 国内新鲜农产品贸易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占农产品贸易业务总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增长[65] - 上游耕作业务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约1570万港元减少约10.1%至约1410万港元[68] - 水果加工中心于财政年度开展营运,加强产品质量保证及品牌建立[69] - 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减少约21.2%[71] 公司业务决策与计划 - 公司决定终止旅客零售业务营运以节省经营开支[43] - 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减少约21.2%,公司计划退出该业务以减少亏损[46] - 公司将根据市场复苏步伐审慎开发农业旅游设施[70] - 传统贸易业务方面,公司将加强与供应商关系,调整销售价格,采取更严格信贷政策[108] - 上游耕作业务过去几年表现一直改善,公司将继续投资,加强研发[109][110] - 水果加工中心已开展营运,未来数年将为业务单位带来更大价值[110] - 鉴于全球前景不明朗,公司将采取更保守立场,实施节约成本举措[111] 公司外部环境与风险 - 中国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主要因去年低基数,经济重开后缺乏增长动力[41] - 中国16 - 24岁组失业率从2023年5月的20.8%升至6月的21.3%;2023年6月零售销售增长降至3.1%;公司营业额较上一财年减少约12.1%,毛利率显著增加[42] - 集团贸易业务受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波动影响[76] - 集团国内经营行业属高竞争行业,香港金融业市场竞争激烈[77] - 近期全球保护主义升温和政治风险或影响集团贸易业务[78] - 集团向多家海外供应商采购产品,供应链或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80] - 集团上游耕作业务受天气影响,恶劣天气会损害农作物收成[81] - 集团承受不同财务风险,包括利率、货币、信贷违约等风险[82] - 2022/23财政年度,全球经济前景继续恶化,整体经营环境持续恶化[107] - 宏观环境转差拖累财务业绩,短期存在高息环境及中国经济放缓等不明朗因素[112] 公司税务信息 - 澳门附属公司按12%税率缴纳所得税,香港符合条件实体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超过部分按16.5%税率,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计算所得税[21][23][24]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零港元)[2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派付[113] 公司股权与债券情况 - 2021年12月9日公司完成收购First Bullion 17.5%股权,2022/23财年其股权公平值跌至约40万港元,减值亏损约950万港元[47] - 2018年10月公司以1.2亿港元认购中国智能健康可换股债券,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赎回4770万港元,未获转换本金7230万港元[91] - 2022年8月17日公司与中国智能健康修订协议,将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至2024年10月10日,换股价降至每股0.38港元,行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