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3,1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929千港元增长121.9%[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亏损34,25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7,389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49.2%[1]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41,63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1,761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42.0%[2]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4.70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23.96港仙亏损幅度收窄3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50,90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65,281千港元增长15.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558,30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2,251千港元下降20.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645,06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77,286千港元下降17.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86,75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75,035千港元亏损幅度扩大15.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5,88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5,794千港元增长77.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88,26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4,452千港元下降13.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产生净亏损约4563.8万港元,2022年为7237.5万港元[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8675.7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3312.2万港元,2022年为1492.9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除税前亏损为4163.4万港元,2022年为7176.1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2360.8万港元,2022年为2166.9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来源收入为951.4万港元,2022年亏损674万港元[15] - 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中,2023年提供服务成本3969千港元、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成本15850千港元等[17] - 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2023年为7376千港元,2022年为4372千港元[17]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收入9476千港元,2022年为12218千港元[21]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亏损4004千港元,2022年亏损598千港元[21]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88港仙,2022年为0.13港仙[22]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2023年为44275000港元,2022年为72182000港元[22]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2023年为41634000港元,2022年为71777000港元[23] - 报告期末应收贷款2023年为80616千港元,2022年为89655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0,2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01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41,98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237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358,78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777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借款总额为57,80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500,000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期末可换股债券为139,02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000千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总计83,405千港元,负债总计139,02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计126,007千港元,负债总计50,000千港元[45]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3310万港元,2022年为1490万港元[4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亏损为4160万港元,2022年为7180万港元[47] - 2023年已终止经营的珠宝业务综合亏损为400万港元,2022年为60万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1.3%,较2022年12月31日的54.3%有所上升;现金结余为405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290万港元减少23.5%[6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158人,较2022年6月30日的172人有所减少;2023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合共为2670万港元,高于2022年的2590万港元[6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608.1万港元,2022年为653.9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业务收入586.3万港元,2022年为488.1万港元[14] - 2023年港股每日成交量下跌16.4%,由2022年上半年的1383亿港元减至1155亿港元[50] - 2023年经纪佣金收入减少约7.0%至610万港元,2022年为650万港元[50] - 2023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收入增加约20.1%至590万港元,2022年为490万港元[51] - 2023年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幅为124.8%,达530万港元,2022年为240万港元[53] - 2023年市场投资所得公平值收益为20万港元,2022年亏损2370万港元[55] - 2023年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共关系服务总收入略微下降5.3%至1220万港元,2022年为1290万港元[57] - 2023年物业投资租金收入总额减至230万港元,2022年为310万港元[58] 公司业务收购与资质 - 2023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总代价8980万港元,该公司间接持有65块林地(总面积约139,216亩)100%权益[60] - 2023年3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南华证券投资接获证监批准从事虚拟资产介绍经纪活动的通知[7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2023年不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也未宣派[18]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3年期间之中期股息(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74] 证券交易情况 - 2023年期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5] 股东会议出席情况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吴鸿生先生等未能出席2023年1月11日股东特别大会;Sears先生等未能出席2023年6月20日股东周年大会[76] 公司组织架构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董涣樟先生、谢黄小燕女士及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77][78]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有吴鸿生先生、张赛娥女士、吴旭茉女士、吴旭洋先生[80][81]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谢黄小燕女士、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董涣樟先生、蓝德业资深大律师[80][81] 业绩审核与披露 - 集团该期间未经审核综合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业绩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79]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网站www.sctrade.com刊载[80] - 公司该期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可在上述网站查阅[80] 公司资产抵押与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及若干持有作买卖之上市证券及投资组合已抵押予银行以换取融资;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报告期后及截至公告日期概无发现重大事项[63][64][65] 市场趋势 - 2023年上半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交易量及募集资金总额较2022年同期均录得小幅增长,有望在下半年大幅反弹[69]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0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50,000,000港元,换股价每股0.22港元,到期日延至2026年6月30日[37][38][39] - 2023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89,840,000港元,换股价每股0.32港元,年利率1%,到期日为发行日期起三年[41][42] 公司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301,277,070股,金额为1,085,474千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3] 已终止经营业务数据重列 - 有关已终止经营业务的若干比较数字已重列以符合本期呈列[45] 董事贷款情况 - 2022年9月,一名董事向集团授出1亿港元无抵押两年期计息贷款融资,2023年6月30日已提取3470万港元[10] 业务收入来源占比 - 除买卖及投资所得收入外,集团超99%(2022年:99%)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来自香港经营业务,买卖及投资所得收入100%来自香港经营业务[14]
南华金融(00619)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