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收益为3380万港元,2021年为170万港元;毛利为1370万港元,2021年为80万港元;毛利率为40.5%,2021年为47.1%;综合亏损及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分别为1920万港元和192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2470万港元和2630万港元[4] - 2022年公司收入为3376.5万港元,较2021年的169.9万港元大幅增长[117]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373.7万港元,2021年为79万港元[117]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663.2万港元,2021年为2471.7万港元[117]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922.5万港元,2021年为2471.7万港元[117] - 2022年除所得税前亏损16,632千港元,2021年为24,717千港元[1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亏损1922.5万港元[135] - 2022年公司产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1920万港元[104] 财务状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为2460万港元,2021年为1910万港元;负债净值为3.44亿港元,2021年为3.249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10万港元,2021年为370万港元;流动资金比率为0.07,2021年为0.06[5] - 2022年末非流动资产为603.5万港元,2021年末为708.3万港元[118] - 2022年末流动资产为1860.5万港元,2021年末为1203.2万港元[118] - 2022年末流动负债为36640.7万港元,2021年末为26737.2万港元[118] - 2022年末流动负债净值为 -34780.2万港元,2021年末为 -25534万港元[118] - 2022年末负债净值为 -34395.5万港元,2021年末为 -32493.3万港元[118] - 2022年末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3637.2万港元,2021年末为31735万港元[11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为3.478亿港元及3.44亿港元[10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须于一年内偿还的借款为2.15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为310万港元[10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因违约事件牵涉本金总额1.676亿港元的借款违约[104] - 于2022年12月31日,集团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值3.47802亿港元及负债净值3.43955亿港元[135] 现金流量 - 2022年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80万港元,2021年为660万港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0万港元,2021年为70万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260万港元,2021年为990万港元;现金流出净额为60万港元,2021年为流入260万港元[5]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2,843千港元,2021年为6,618千港元[120]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329千港元,2021年为697千港元[120] - 2022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值为2,597千港元,2021年为9,913千港元[120]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96千港元,2021年末为3,671千港元[120] 股本与集资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26,036,828股,已发行股本为30.3066亿港元,与2021年相同[6] - 2022年集团无股本集资活动[7] 重大事项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8] - 2022年无重大投资以及重大收购和出售事项[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产作抵押[10] 风险与应对 - 集团面临COVID - 19疫情、竞争、信贷、汇率和利率等风险,并制定相应政策应对[11][12][14][15][16][17] 股份交易与复牌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7日起暂停买卖,需达成联交所复牌条件[18]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1月27日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32] 业务发展 - 2021年公司开展医疗设备及产品分销业务,2022年进展良好,预计2023年及以后进一步发展[1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分销医疗设备及产品[121] - 集团持续发展医疗及健康生活业务改善经营现金流[135] 客户与供应商 - 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分别占集团收益的4.3%及14.9%,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分别占集团采购量的63.2%及91.2%[32] 股息政策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但不建议派发2022年度股息[33] 慈善捐款 - 2022年度集团无慈善捐款[34] - 年内公司未向慈善机构捐款[96] 可供分派储备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29] 董事变动 - 林品卓于2023年2月2日、姚俊荣于2022年12月2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贻平于2022年5月31日辞任[38] - 林品卓和姚俊荣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符合资格并愿意重选连任[38] 公司治理架构 - 董事会目前由五名董事组成,年内召开了五次会议[63][68] - 审核委员会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2年召开两次会议[69] - 薪酬委员会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2年召开一次会议[7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所有成员均出席[72] - 风险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4月成立,由三名成员组成[73] 合规与审核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惯例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与核数师无会计政策分歧[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现重大方面不遵守对集团业务和营运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法例及规例情况[58] - 截至报告发布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中至少25%由公众持有[59] - 2022年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辞任核数师,华融(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获委任后辞任,2023年2月先机会计师行有限公司获委任,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将提呈续聘决议案[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适用守则条文,但董事会仅有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仅有两名成员;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委员会组成符合规定[62] - 2022年行政总裁职位空缺,董事会将继续物色合适候选人[64] - 公司采纳符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的董事会多元化政策[65] - 各董事须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一次,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66] - 2022年董事查阅市场及规管材料并参加培训课程,公司为新委任董事安排入职程序[67] - 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度已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规定标准[7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外部核数师审计服务应付费用为港币800,000元[78] - 年内公司未召开股东大会[79] - 年内公司章程文件无变更[80] 环境与社会责任 - 集团运营用电间接产生26.4吨二氧化碳[83] - 集团运营不产生危险废物,主要为无害生活废物[83] - 集团不知悉排放及废弃物方面违反法律法规重大影响情况[83] - 年内耗电量为31,400千瓦时而用水主要用于一般卫生用途[8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佣中男性占64%女性占36%[87] - 2022年公司遵守政府防疫政策并推出雇员健康保护措施且无违反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法规情况[89] - 公司根据多标准挑选供应商且年内未发现供应商委聘构成重大环境及社会风险[91] - 公司遵守《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等私隐法例保障客户数据隐私[94] - 年内公司未发现与贪污、欺诈、洗钱及贿赂有关的违规或法律个案[95] 审计意见 - 核数师对集团2021年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2022年审计意见为非无保留意见[101] - 核数师未能获取充足审核凭证,无法确定2021年综合财务报表相关数据是否准确记录及入账[100] - 医疗及健康生活业务若干附属公司于2021年清盘,公司缺乏具体业务记录及支持文档[99] - 已清盘附属公司于2021年清盘,公司保留的记录不足以用于审计[133] 财务准则影响 - 本年度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已颁布但未生效[12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针对投资者与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资产交易不一致情况[125]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声明第2号修订或影响集团重要会计政策披露[126]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公司预期应用该修订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127]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公司预期应用该修订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128] 会计政策 - 附属公司投资按成本减去减值亏损列账,业绩按已收及应收股息基准入账[14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亏损列账,折旧采用直线法,租赁装修折旧率为20%至33.3%或以上,家具等为10%至33.3%[144][146] - 政府补助在符合条件且能获取时确认,用于补偿成本的按系统基准在损益确认,用于收购非流动资产的在财务状况表确认为递延收入并在资产可使用年期内转拨至损益[148][149] - 集团作为承租人,选择不就低价值资产及租期12个月或以下且无购买选择权的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相关租赁付款在租期内直线法支销[151] - 使用权资产初步按成本确认,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亏损计量并调整[153][154] - 租赁负债按租赁开始日尚未支付租赁付款现值确认,用租赁隐含利率或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贴现[155] - 租赁付款包括固定付款、可变付款等多项内容[156] - 开始日期后,集团通过增加利息、减少付款、重新计量等方式计量租赁负债[157] - 集团修订租赁年期估计或可变租赁付款时,调整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158] - 集团重新磋商租赁合约条款,根据不同情况对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进行入账处理[159] - 金融资产初步按公平值计量,无重大融资部分的贸易应收款项按交易价格计量[161] - 债务工具后续计量分摊余成本、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三类[162][163][164] - 非持作买卖的股权投资可选择在其他全面收益列示投资公平值后续变动[165] - 集团就贸易应收款项和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66] - 预期信贷亏损计量基准为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和存续期内预期信贷亏损[166] - 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易方法计量[167] - 其他债务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按存续期内预期信贷亏损计算,信贷风险无显著增加则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计算[169] - 集团在损益确认所有金融工具的减值收益或亏损,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务工具除外[170] - 债务人严重财务困难且无实际收回可能时,集团会撇销金融资产[171] - 信贷减值金融资产利息收入按摊余成本计算,非信贷减值按总账面值计算[172]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負債包括持作買賣之金融負債及指定類型,持作買賣負債收益或虧損於損益確認[174] - 符合三項標準之一,金融負債可於初步確認時指定為按公平值計入損益[175] - 按攤銷成本計量之金融負債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銷成本計量,相關利息開支於損益確認[177] - 公司發行之股本工具按所得款項扣減直接發行成本入賬[179] - 未指定為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擔保合同,按公平值減交易成本入賬,後按虧損撥備金額和初步確認金額減累計攤銷之較高者計量[180] - 存貨初步按成本確認,後按成本及可變現淨值較低者確認,成本按先進先出法計算[182] - 客戶合約收益於移交貨品或服務控制權時按預期有權收取代價金額確認,不包括第三方代收金額和增值稅等[183] - 分銷醫療設備及產品、銷售眼鏡產品及提供眼睛護理服務,收益於貨品交付客戶時確認[187] - 合約負債指公司因已收代價而須向客戶轉讓服務之責任[190] - 公司從履行合約成本中確認資產需符合三個條件,確認資產按系統基準攤銷至損益並進行減值評估[191] - 即期税项按报告期末已制定或大致制定税率,根据日常业务溢利或亏损及相关调整计算[194] - 递延税项因资产与负债账面价值和税务相关数值暂时差额确认,按适用税率计量,符合条件时
京玖康疗(00648)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