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马能源(06885) - 2022 - 年度业绩
金马能源金马能源(HK:06885)2023-03-24 22:28

财务数据对比 - 2022年收益为人民币124.48644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73.9826亿元[3]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4.2195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4.86522亿元[4]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79元,2021年为人民币0.91元[4] - 2022年毛利为人民币11.4082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10.15257亿元[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7.27259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6.73177亿元[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71.24154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1.86072亿元[5] - 2022年流动资产为人民币41.06928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33.39269亿元[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5.33238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33.26323亿元[5] - 2022年总权益为人民币47.2648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43.04287亿元[6] - 2021年年内溢利486,522千元,2022年年内溢利421,950千元[7] - 2021年年内其他综合开支611千元,2022年年内其他综合收益473千元[7] - 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114,951千元,2022年为997,014千元[10] - 2021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2,756,470千元,2022年为1,828,031千元[11] - 2021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863,502千元,2022年为1,167,556千元[12] - 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76,951千元,2022年末为913,992千元[12] - 2021年除税前溢利683,745千元,2022年为727,259千元[10] - 2021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55,714千元,2022年为262,962千元[10] - 2021年无形资产摊销18,039千元,2022年为35,727千元[10] - 2021年融资成本49,994千元,2022年为94,182千元[10] - 2022年公司确认与持续经营买卖煤炭及焦炭相关的主理人收益为6.18189亿元,2021年为13.43908亿元;代理人费用收益为379.1万元,2021年为643.4万元[156] - 2022年存货拨备261.8万元于销售实现后取消确认,额外拨备1402.8万元按估计可变现净值确认,2021年分别为62.8万元和261.8万元[159]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账面价值为5.71078亿元,2021年为4.67673亿元,分别扣除存货拨备1402.8万元和261.8万元[16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为10.65648亿元,2021年为8.06113亿元[163]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为124.49亿元,2021年为73.98亿元,同比增长68.26%[166][168] - 2022年焦炭外部销售收益为85.51亿元,2021年为38.22亿元,同比增长123.73%[166][168] - 2022年焦化副产品外部销售收益为6756.2万元,2021年为3571.3万元,同比增长89.18%[166][168] - 2022年衍生性化学品外部销售收益为21.75亿元,2021年为17.06亿元,同比增长27.49%[166][168] - 2022年能源产品外部销售收益为7.36亿元,2021年为2.99亿元,同比增长146.14%[166][168] - 2022年贸易外部销售收益为8.89亿元,2021年为15.19亿元,同比下降41.47%[166][168] - 2022年其他服务外部销售收益为2948.4万元,2021年为1576.2万元,同比增长87.06%[166][168]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7.27亿元,2021年为6.73亿元,同比增长8.02%[175][176] - 2022年折旧及摊销总计309,374千元,2021年为175,483千元[178] - 2022年来自江西萍钢及其附属公司持续经营收益为2,118,997千元,2021年为1,614,677千元;2022年来自客户A持续经营收益为1,311,766千元,2021年为1,236,966千元[179] - 2022年其他收入为51,121千元,2021年为43,673千元[180] - 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25,658千元,2021年为 - 93,209千元[180] - 2022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扣除拨回)为 - 48,821千元,2021年为2,907千元[180] - 2022年融资成本为94,182千元,2021年为48,285千元,2022年度资本化率为4.69%,2021年为4.50%[181]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727,259千元,2021年为673,177千元[183]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56,475千元,2021年为172,497千元,适用所得税税率均为25%[182][183] - 2022年集团根据资源综合利用计划可获税务扣减为17,141,000元,2021年为750,000元[183] - 2022年应收票据公允价值变动为亏损134940千元,2021年为亏损136745千元[189] - 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0.05元,金额26771千元;2021年中期股息每股0.10元,金额53542千元[189] - 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0.20元,金额107084千元;报告期末后,建议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05元,总金额26771000元[189] - 2022年附属公司向非控股股东宣派股息14700000元,2021年为23004000元[190] - 2022年董事、最高行政人员及监事薪酬总计2340千元,2021年为3704千元[191][193] - 2022年执行董事王明忠薪酬736千元,李天喜薪酬448千元;2021年王明忠薪酬1465千元,李天喜薪酬691千元[191][193] - 2022年五名最高薪酬非董事人士薪金、工资及津贴为2801千元,表现相关花红756千元,退休福利238千元,总计3795千元;2021年分别为2583千元、1412千元、125千元,总计4120千元[197] - 2022年薪酬零至100万港元的非公司董事最高薪雇员3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1人;2021年分别为零人、3人、1人[197]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溢利421950千元,2021年为486522千元,普通股数目均为535421千股[19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年内溢利421950千元,2021年为486367千元,普通股数目均为535421千股[19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155000元,每股基本盈利低于0.01元[199] 股息分配 - 2022年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人民币0.05元,连同已付中期股息,全年建议股息合共人民币0.10元[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2月13日成立,2016年8月3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共有4亿股每股面值1元的已发行股份,2017年10月10日在联交所上市[13][16] 会计准则影响 - 2022年应用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7]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预计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有影响,2022年12月31日,受该修订规限的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分别为473.6万元及455.7万元[18][20][23] 财务状况评估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流动负债净额约4.2631亿元,未付资本承担11.33486亿元,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未来十二个月到期财务责任[25]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除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外,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24][26] 公允价值计量 - 公允价值计量基于输入值可观察程度及重要性归入三个层级[28] 控制权相关 - 公司获得控制权需满足可对投资对象行使权力等三项条件[29] - 集团获得或失去附属公司控制权时进行相应入账处理[31] 收购与合并 - 集团可选择应用选择性集中测试评估收购活动及资产组是否为业务[37] - 资产收购按资产及负债公允价值分配买入价,无商誉或议价购买收益[38] - 业务合并以收购法入账,转让代价按公允价值计量[40] - 2022年1月1日或之后业务合并,所收购资产及负债需符合特定定义[41] - 收购日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按公允价值确认,部分有特殊规定[42] - 商誉按相关金额差额计量,超出部分确认为议价购买收益[43] - 非控股权益按分占被收购人可识别资产净值比例或公允价值计量[44] - 商誉分配至预期将自合并协同效益获益的现金产生单位,每年进行减值测试,若有减值迹象则更频繁测试[46][47] - 出售现金产生单位时,商誉应占金额纳入出售损益金额计算,按出售业务与保留部分相对价值计量[48] 联营与合营 - 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业绩、资产及负债按权益会计法并入综合财务报表[51] - 收购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投资时,投资成本超出分占可识别资产及负债公允净值部分确认为商誉[52] - 公司评估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权益是否减值,有证据则对投资全部账面价值进行减值测试[53] 收益确认 - 公司于达成履约义务,即特定货品或服务“控制权”转移至客户时确认收益[56] - 若符合特定条件,控制权按时间转移,收益按时间确认,否则于客户获得控制权时间点确认[58][59] - 当有另一方涉及提供货品或服务时,公司需确定自身为主理人或代理人[61] 租赁相关 - 若合约授予控制使用已识别资产权利以换取代价,则属租赁或包含租赁[63] - 公司作为承租人,根据租赁及非租赁组成部分独立价格总额分配合约代价[65] - 短期租赁付款在租赁期内按直线法确认为开支[66] - 使用权资产成本包括租赁负债初始计量金额等[67] - 租赁负债按当日未付租赁付款现值确认及计量[70] - 租赁付款包括固定付款和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71] - 集团为出租人的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77] - 经营租赁租金收入在租期内按直线法于损益确认[78] 外币交易 - 外币交易按交易日期现行汇率确认,期末重新换算[79] 借贷成本与补助 - 收购等合资格资产直接应占借贷成本加入资产成本[80] - 政府补助在满足条件时按规定确认[82] 所得税 - 所得税开支是即期应付税项与递延税项总和[87] - 递延税项资产账面价值期末审阅,扣减至不再可能有充足应课税溢利用于收回全部或部分资产[90] - 即期及递延税项在损益确认,与其他综合收益或权益确认项目有关则分别在对应项确认[97] 资产列示与减值 - 物业、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亏损列示,在建工程按成本减已确认减值亏损列账[98][99] - 单独收购有特定使用年期无形资产按成本减累计摊销及减值亏损列账,有无限使用年期按成本减累计减值亏损列账[102] - 业务合并中收购无形资产与商誉分开确认,按收购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103] - 期末审阅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和有限使用年期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确定是否减值[106] - 资产可收回金额为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与使用价值较高者,若低于账面价值则调低[109][110] - 减值亏损拨回时,资产账面价值增至可收回金额修改估计,但不超过往未确认减值时应定账面价值[111] - 使用权资产折旧超租赁负债本金部分租赁付款导致产生可扣减暂时差额净额[95] - 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处置或预期无经济利益时终止确认,处置盈亏按销售所得与账面价值差额计算[101] 现金及存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现金和短期高流通性投资,用于满足短期现金承担[112]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列账,成本以加权平均基准厘定[113] 金融资产与负债 - 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在成为合约订约方时确认,常规买卖按交易日基准处理[115] - 除贸易应收款项外,金融资产及负债初始按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成本处理有别[116] - 满足特定条件的金融资产分别按摊销成本、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损益计量[118][119][120] - 按摊销成本和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用实际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