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天地产集团(00760) - 2023 - 年度业绩

集团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集团综合收益约为人民币7667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27610万元;毛利约为人民币1887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9860万元[4] - 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338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3910万元[4] - 2023年收益为766,73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76,11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7.7%[14] - 2023年毛利为188,71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8,62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1.3%[14] - 2023年年度亏损为33,77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9,148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13.7%[14] - 2023年全面亏损总额为34,47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8,451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10.3%[16]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7.6分,2022年为6.6分[16]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753,15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11,632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17.4%[18] - 2023年流动资产为2,395,55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118,981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23.2%[18]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263,42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851,182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31.8%[18]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249,62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09,295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51.0%[19]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635,66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670,136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2.0%[19] - 2023年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22] - 2023年集团收益为766.7百万元,毛利为188.7百万元;2022年收益为276.1百万元,毛利为98.6百万元[63] - 2023年整体毛利率下降至24.6%,2022年为35.7%[65] - 2023年分销成本由9.6百万元增至13.2百万元,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由60.2百万元减至40.1百万元[67] - 2023年集团分占联营公司溢利42.4百万元,2022年分占亏损4.4百万元[68]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5470万元(2022年:4940万元),徐州及扬州项目计提减值亏损拨备9810万元(2022年:拨回4550万元)[69] - 集团贷款融资成本降至2200万元(2022年:4550万元)[70] - 所得税开支增至5650万元(2022年:4870万元),递延税项抵免增至1600万元(2022年:1090万元)[7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3910万元收窄至3380万元[73] - 2023年底集团资产总值约31.487亿元(2022年底:约40.306亿元),权益总额约16.357亿元(2022年底:约16.701亿元),负债总额约15.13亿元(2022年底:约23.605亿元)[75] - 2023年底集团负债比率约48.1%(2022年底:58.6%),银行借款为1.233亿元(2022年底:1.413亿元)[7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新天半山可售面积认购约4000平方米,2022年为2000平方米;涉及金额约人民币3100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14000万元[7] - 2023年扬州智慧生活城金额认购约人民币476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1480万元;可售面积认购3000平方米,2022年为1900平方米[8] - 徐州林安智慧产业园开发含面积分别约62000平方米及41000平方米的可售商业和商办单位,截至2023年底累计认购面积达约67000平方米,尚余面积23000平方米待交付[10] - 广州荔湾《天伦鞋业交易中心》受经济活动转淡、出口减弱及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商家流失加快,公司加强服务租户及调整租金维持出租率[11] - 广州天河林和村重建项目年中进行减资,退回公司人民币1.5亿元部分注册资本,2024年将处理联营公司余下合作事宜及资产分配[12] - 2023年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新天半山》别墅销售、《徐州林安智慧产业园》及《扬州智慧生活城》的预售单位交付及销售[4] - 2023年物业发展、物业投资、物业管理收益分别为743,852千元、12,191千元、10,689千元,总计766,732千元[28] - 2023年可报告分部溢利/(亏损)分别为62,803千元、(46,492)千元、72千元,总计16,383千元[28] - 2023年可报告分部资产分别为2,315,520千元、504,782千元、1,205千元,总计2,821,507千元[28] - 2023年可报告分部负债分别为779,110千元、132,218千元、1,962千元,总计913,290千元[28] - 2022年物业发展、物业投资、物业管理收益分别为253,557千元、11,125千元、11,431千元,总计276,113千元[29] - 2023年销售物业收益743,852千元,2022年为253,557千元,同比增长约193.37%[35] - 2023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12,191千元,2022年为11,125千元,同比增长约9.58%[35] - 2023年其他收益4,028千元,2022年为9,452千元,同比下降约57.38%[37] - 2023年融资成本22,326千元,2022年为34,626千元,同比下降约35.52%[37] - 2023年已售物业成本557,132千元,2022年为158,400千元,同比增长约251.73%[40] - 2023年发展中物业减值亏损24,271千元,2022年减值亏损拨回45,456千元[40] - 2023年持作出售之已竣工物业减值亏损73,835千元,2022年无此项减值亏损[40]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为 - 54,749千元,2022年为 - 49,445千元[31] - 2023年年内非流动分部资产添置总计10,194千元,2022年为8,272千元,同比增长约23.23%[31] - 2023年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121千元,2022年为62千元,同比增长约95.16%[31] - 2023年徐州智慧产业小镇确认收益449.3百万元,总建筑面积约44,000平方米[64] 税务相关情况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40,557千元,2022年为37,784千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本年度税项2023年为19,083千元,2022年为10,180千元;中国土地增值税本年度2023年为37,448千元,2022年为38,481千元;递延税项本年度抵免2023年为(15,974)千元,2022年为(10,877)千元[44]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中国内地业务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中国土地增值税按累进税率30%至60%征收[45] - 符合利得税两级制条件的集团实体首两百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两百万港元的溢利按16.5%税率征税,不符合条件的集团实体按16.5%单一税率征税[44] 应收账款及相关款项情况 - 2023年应收账款来自物业投资为1,021千元,2022年为2,784千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为(54)千元,2022年为(175)千元;应收账款净值2023年为967千元,2022年为2,609千元[48] - 2023年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年初为175千元,已确认预期信贷亏损之拨回为(121)千元,年末为54千元;2022年年初为276千元,已确认预期信贷亏损之拨回为(62)千元,已撇销之不可收回款项为(39)千元,年末为175千元[49] - 2023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中预付增值税为18,372千元,其他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按金为55,170千元,总计73,542千元;2022年预付增值税为49,295千元,其他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按金为84,542千元,总计133,837千元,非即期部分为(354)千元,即期部分为133,483千元[52] 应付账款及相关款项情况 - 2023年应付账款0至90日为374,410千元,91至180日为7千元,超过180日为3,233千元,总计377,650千元;2022年0至90日为515,064千元,91至180日为938千元,超过180日为2,577千元,总计518,579千元[54] - 2023年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96,993千元,2022年为100,984千元[56] - 2023年合约负债为369,896千元,2022年为765,802千元[57] - 2023年收取物业发展分部的客户预付款增加约37,956,000元,2022年约为67,669,000元[57] - 2023年就承前合约负债确认之收益为433,862,000元,2022年为176,972,000元[57] 其他财务相关情况 - 考虑国内房地产市场疲弱及独立评估后,公司为多个项目作出相应减值拨备[4] - 国家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撤除对房地产的限制性行政措施以稳住产业[6] - 2023年就销售发展中物业自客户收取垫款约为41,148,000元,2022年约为69,565,000元[53] - 2023年综合财务报表采用平均汇率1.10618港元兑人民币1元及收市汇率1.10026港元兑人民币1元[77] - 2023年底投资物业4.58亿元(2022年底:5.06亿元)已作抵押获取银行融资,其他借款已偿还,相关抵押已解除[78] - 2023年底集团雇员173名(2022年底:199名),约171人驻内地,2人驻香港[79] - 1013年获批的购股权计划年内已届满[80] 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举行三次会议[88] - 2023年核数服务及非核数服务已付/应付公司核数师的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0.7百万元及人民币0.3百万元[8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董事在年报涵盖会计期间内已遵守规定标准[85]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发出的有关独立性的年度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人士[86]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年内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或其他证券[87] - 公司将适时刊发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并寄发予股东[92] - 全年业绩公布登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2023年年报也会适时登载[93]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张高滨先生及罗章冠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卢伟雄先生、麦耀棠先生及霍志达先生组成[93] - 公司集团业务日常营运由公司执行董事及管理层分担,董事会层面职责明确划分[84] - 公司集团核数师郑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已将初步公布中相关数字与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所载数字核对一致,但未对初步公布作出任何核证[9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3年及2022年末期股息[61] 每股亏损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潜在发行在外的摊薄股份,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无差异[4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3,776,000元,2022年约为39,148,000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514,656,827股[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