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6.516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3191亿港元下降10.96%[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048.6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951.2万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3111.8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950.4万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3.25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0.31港仙[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5416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59027亿港元增长12.5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2282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53715亿港元下降7.9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842.3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72.32万港元下降1.0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0.8909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20237亿港元下降1.47%[4] - 2023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6.516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7.3191亿港元,同比下降10.96%[1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4.300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5338万港元,同比增长705.64%[1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3.0486亿港元,2022年同期除税前溢利9512万港元[10][11] - 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3.1118亿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9504万港元[10][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70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776万港元,同比增长152.16%[15]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1.391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8071亿港元,同比下降22.97%[16]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为63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万港元[16]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为零[1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324港元,2022年同期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031港元[1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全额撇销分类为欠佳及不履约的应收贷款及利息4.2973亿港元,借款人于2023年上半年偿还贷款4.2亿港元致使坏账收回[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首六个月,集团收益总额约6520万港元,其他收入及收益约4300万港元,合共约1.082亿港元,较上一年同期增加约2960万港元或37.7%[30] - 本期集团录得综合除税前亏损约3050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约950万港元;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3070万港元,2022年为溢利约290万港元[30] - 集团核心业务本期除税前亏损约1540万港元,上一期除税前溢利约4240万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未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董事会也不会宣派本期中期股息[33] - 集团本期整体收益约为6520万港元,较上期减少约800万港元,金融服务收入合共约为3480万港元(2022年:约4490万港元)[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20.891亿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末减少约3110万港元,每股股份未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2.21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主要以港元计值的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约为1.27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293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以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总计约为2.98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738亿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5.4(2022年12月31日:5.8),银行贷款合共约为2.4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526亿港元),无任何可获得的银行短期循环信贷备用额(2022年12月31日:零)[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负债比率为7.3%(2022年12月31日:1.7%),增加原因是为业务营运提供资金利用集团财务资源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58] 应收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应收贷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2.1466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76228亿港元[1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孖展客户贸易款项为6.848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3402亿港元,年利率介于8%至20% [18][20] - 2023年6月30日最大孖展客户及五大孖展客户分别占结欠孖展贷款总额的27%及94%,2022年12月31日为34%及93% [2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独立第三方贷款及利息为5.0729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7289亿港元 [18] - 2023年6月30日已就应收贷款确认减值亏损拨备约250.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7.5万港元 [23] - 2023年6月30日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贷款分别占应收贷款总额的16%及39%,2022年12月31日为13%及48% [24] - 未偿还本金总额及应计利息约5.073亿港元,应收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应收贷款金额分别占约16%及39%[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就未偿还应收贷款计提减值拨备约25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0万港元[44] 应付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2821.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15.8万港元 [25] 证券经纪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证券经纪业务有抵押孖展贷款年利率介于9%至15%,抵押品总市值约为5061.1万港元 [28] 股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为5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为9.45527675亿股 [29] - 2022年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归属股份300万股,使已发行及缴足股份增加至9.45527675亿股 [29] 业务线分类情况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金融服务、信贷及借贷服务、其他金融服务、物业投资及租赁、战术及策略投资[8] 会计准则影响情况 - 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期资产管理服务收入跌至约190万港元,2022年约为260万港元;孖展贷款利息收入跌至约2450万港元,2022年约为3020万港元[36] - 集团从事第6类受规管活动的收益跌至约270万港元,2022年约为380万港元[37] - 金融服务分部收益约2960万港元,较上一期减少20.2%;分部溢利由上一期约3760万港元下跌至本期约1860万港元[38] - 信贷及借贷服务分部收益由上一期约2570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6610万港元,主要因本期收回坏账约4200万港元[43] - 其他金融服务本期分部收益约为570万港元(2022年:约830万港元),分部溢利约为80万港元(2022年:约300万港元)[45] - 物业投资及租赁本期分部收益约为600万港元(2022年:约450万港元),分部亏损约为780万港元(2022年:溢利约23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持有的4项商业物业总公平值为5.065亿港元[46] - 战术及策略投资本期分配资源约2.12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616亿港元),分部收益约为80万港元(2022年:负收益约120万港元),分部亏损约为8150万港元(2022年:约4300万港元)[47] 重大投资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于Green River Marshall的股权于2023年6月30日由33%摊薄至31.37%,该31.37%股权的投资账面价值约为1.36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539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5.7%,本期应占亏损约为1800万港元(2022年:约3290万港元)[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Green River Marshall 80千股股份,投资成本250,604千港元,公平值136,355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7%,占被投资方股权31.37%[63] - 2022年公司重大投资或收售附属公司等为零[63] 投资物业抵押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将账面价值约4.52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4.593亿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作银行信贷担保[60]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37位工作人员(包括全体董事)[67]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68] - 各董事确认在本期内一直遵守《标准守则》规定标准[70] 证券交易情况 - 本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71] 报告发布情况 - 业绩公告刊登于公司网站(www.planetreeintl.com)及联交所指定网站(www.hkexnews.hk) [72] - 2023年中期报告将于2023年9月寄发股东并刊登于上述网站[72]
梧桐国际(00613)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