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春立医疗(01858) - 2023 - 中期业绩
春立医疗春立医疗(HK:01858)2023-08-30 22:5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34.7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10亿元增长1.84%[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7.4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90亿元增长7.9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合计27.2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20亿元增长0.28%[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4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71亿元下降5.37%[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1.4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46亿元增长2.5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1.6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5亿元增长7.6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7457.24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7228.98万元增长3.1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1.3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75亿元下降20.0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利润总额1.3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亿元下降19.7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1.2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7亿元下降19.7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润为125,985,161.70元,2022年同期为156,982,496.60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077,038.00元,2022年同期为156,982,496.60元[9]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2022年为0.41元;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33元,2022年为0.41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639,700,179.44元,拨备金额为60,772,707.03元,拨备百分比为9.50%[14][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540,695,593.77元,拨备金额为51,949,099.75元,拨备百分比为9.6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合计232,142,733.03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7,786,563.39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1年以内(含1年)为224,678,588.57元,1年以上为7,464,144.46元[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1年以内(含1年)为233,129,239.02元,1年以上为4,657,324.37元[19] - 股份总数从384,280,000股减少711,500股至383,568,500股,有限售条件股份为210,670,455股占比54.92%,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为172,898,045股占比45.08%[20] - 2023年6月30日资本公积合计为1,044,799,419.83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51,228,272.24元有所减少[2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法定盈余公积均为154,599,501.79元[22] - 2023年6月30日保留盈利年末结余为1,142,752,455.60元,较年初的1,136,732,358.10元增加,本期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26,077,038.00元,宣派股息120,056,940.50元[23] - 2023年截至6月30日主要营业收入为540,241,563.44元,销售成本为149,300,529.61元;2022年主要营业收入为569,856,989.16元,销售成本为145,594,637.37元[24] - 2023年截至6月30日中国地区营业收入为454,087,584.58元,中国以外地区为86,619,303.99元,合计540,706,888.57元;2022年中国地区为529,940,616.65元,中国以外地区为41,450,999.78元,合计571,391,616.43元[25]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所得税费用合计12,552,076.63元,其中当期所得税9,992,553.43元,递延所得税2,559,523.20元;2022年合计15,414,763.02元,当期所得税13,034,992.32元,递延所得税2,379,770.70元[26]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33,2022年为0.41[28]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39亿元,2022年同期为1.72亿元[29]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1255.21万元,2022年同期为1541.48万元[29]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26亿元,2022年同期为1.57亿元[30]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2022年同期为0.41元[30] - 稀释每股收益计算过程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因无潜在摊薄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等于基本每股收益[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540.7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571.39百万元下降5.37%[44]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收入为人民币540,242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569,857千元下降5.20%;其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65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535千元下降69.68%[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391.4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425.80百万元下降8.08%;毛利率为72.39%,较去年同期的74.52%下降2.13%[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费用约为人民币166.8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55.01百万元增长7.66%[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管理费用约为人民币18.9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5.46百万元增长22.64%[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74.5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72.29百万元增长3.15%,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13.79%[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信用减值损失约为人民币8.7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4.31百万元下降38.57%[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费用约为人民币12.5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5.41百万元下降18.56%[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25.9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56.98百万元下降19.74%[52] - 公司流动资金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的约人民币957.19百万元,下降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约人民币855.12百万元[53] - 存货从2022年12月31日的2.5979亿元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3.8739亿元 [58] -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从2022年12月31日的4.634亿元增长1.82%至2023年6月30日的4.7184亿元 [59]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21.8328亿元下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21.7108亿元 [60] - 2023年6月30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3897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6393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3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去年年底减少1.0237亿元 [61] 公司股权发行情况 - 2015年公司以每股13.88港元发售16,670,000股H股[11] - 2021年公司A股发行3,842.80万股,占A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A股与H股社会公众持股量合计占34.94%[11] - 2021年12月30日公司在科创板完成A股发行,发行3842.80万股,每股发行价29.81元,募集资金总额11.45538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0.6712829223亿元 [56] 公司资金使用及开支情况 - 发行H股所得款项合计1.8586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支出1.7982亿元,剩余604万元,发展大兴新生基地第一期费用占比57.53% [55] - 发行A股所得款项中,骨科植入物及配套材料综合建设项目占比43.11%,截至2023年6月30日支出4.4597522亿元,剩余1402.478万元 [57] - 公司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新生生产基地扩建工程及生产设施购置 [62] 公司委托理财情况 - 2022年公司认购多笔委托理财,金额分别为12000万元、30000万元、25000万元、12000万元、25000万元、25000万元、12000万元、24800万元[63] - 委托理财年化收益率为1.35% - 1.60%[63] - 委托理财实际收益(损失)分别为126.25万元、236.71万元、196.03万元、119.93万元、249.86万元、108.79万元、120.93万元、192.62万元[63] - 委托理财产品年化利率为1.6% - 3.2%[63] - 委托理财起始日期为2022年1月 - 7月,终止日期为2022年4月 - 10月[63] - 委托理财类型均为结构性存款[63] - 受託人包括北京银行(大兴支行、方庄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大兴支行)[63] - 资金来源为闲置募集资金[63] - 资金投向为银行存款[63] - 委托理财已全部赎回[6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委托理财金额分别为7000万元、30000万元、24000万元、15500万元,总计76500万元[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委托理财公允价值分别为7029.77万元、30127.60万元、24073.97万元、15541.41万元,总计76722.75万元[64] - 委托理财实际收益(损失)分别为73.1万元、313.27万元、181.54万元、50.23万元[64] - 委托理财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35%或3.15%、1.35%或3.15%、1.50%至3.08%、1.30%或3.12%[64] - 委托理财公允价值相对于本集团资产总值的规模分别为2.06%、8.84%、7.06%、4.56%,总计22.52%[64] 公司业务经营相关情况 - 公司运营由单一可报告分部构成,即外科植入物、仪器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及买卖[31] - 公司对国家带量采购政策深入研究并积极应对,推动人工关节集采中选结果平稳实施[32] - 骨科关节领域公司保持行业前列,参与报量的髋关节所有产品全部中标[32] - 脊柱领域公司提交的八个产品系统类别全部中标,各地于2023年第一季度起陆续执行[32] - 公司将积极推进营销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国内持有10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备案凭证,其中Ⅲ类34项、II类21项、I类47项[34] -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人工关节假体研发、生产且规模较大的企业,发展超20年[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获得多项政府立项研发项目,如2020年科技部立项“多孔钽骨修复材料及植入性产品开发与临床应用”等[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多个项目完成审计并结题通过验收,如中关村重大前沿原创新III类器械微创单髁膝关节假体临床研究成果转化项目等[36] - 2021年公司《大批量定制典型应用场景》项目获批国家级《2021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37] - 2022年公司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 - 2022年公司获得北京市经信局颁发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编号:2022XJR0038)[37] - 2022年公司获得北京市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