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力勤资源(02245) - 2023 - 中期业绩
力勤资源力勤资源(HK:02245)2023-08-28 20: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99.783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92.841亿元,跌幅7.0%[2] - 公司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30.842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5.674亿元,跌幅49.2%;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6.9%,较2022年同期下降14.0个百分点[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利润为6.62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2.896亿元减少71.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38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3.501亿元减少74.9%[2]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085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1.089亿元基本持平[4]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总额为928410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978283千元人民币[16][17]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抵免)总额为 - 25,809千元,2022年为102,896千元[21] - 2023年1 - 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额92.8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环比增长11.7%;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3.38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4.9%,环比下降12.1%[29]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9978.3百万元减少7.0%至2023年上半年的9284.1百万元[49] - 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30.482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15.674亿元,降幅49.2%,毛利率从30.9%降至16.9%[5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4320万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的2920万元,降幅32.4%[53]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4.802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493亿元,降幅6.4%[54]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1.113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3.278亿元[55] - 融资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1.085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2.325亿元[56] - 除税前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的23.925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6.362亿元,降幅73.4%[58] 资产与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2.830亿元,较2022年末的120.159亿元有所增加[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118.628亿元,较2022年末的88.245亿元有所增加[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83.885亿元,较2022年末的48.533亿元有所增加[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26.337亿元,较2022年末的120.278亿元有所增加[8]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价值为12,317,340千元,年初为9,620,632千元;2022年末为9,620,632千元,年初为5,775,059千元[24] - 2023年6月30日按摊余成本计量的贸易应收款项为737,667千元,应收票据为275,796千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贸易应收款项为249,153千元;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为339,258千元;总计1,586,709千元;2022年末总计1,141,923千元[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3个月内为676,326千元,3至6个月为30,228千元,6至12个月为15,948千元,总计722,502千元;2022年末总计701,399千元[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3个月内为781,256千元,3至6个月为45,506千元,6至12个月为76,250千元,1至2年为218,233千元,超过2年为185,384千元,总计1,306,629千元;2022年末总计965,245千元[2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18.62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8.245亿元增加34.4%[61] - 2023年6月30日确认债项为人民币116.987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62.914亿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116.353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62.325亿元;租赁负债为人民币6340万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5890万元[64] - 资本负债比率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0.5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0.9[64] - 2023年6月30日,部分贷款抵押物账面价值:中国和印尼楼宇及土地为人民币28.135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17.318亿元;中国境内土地使用权为人民币8360万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8450万元;印尼厂房及设备等为人民币40.979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24.275亿元;存款质押为人民币4.064亿元,2022年6月30日为人民币3.139亿元[6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镍产品销售为8952148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160938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上半年设备销售为10042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71375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客户合约收入为8915732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7788705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已售存货成本为723497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118972千元人民币[18]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5595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49195千元人民币[18] - 2023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收益为95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亏损为2743千元人民币[18] - 2023年上半年作为转租出租人的融资租赁收益为4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8] - 2023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净额为1096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685千元人民币[18] - 2023年上半年红土镍矿贸易收入1324447千元,占比14.3%;2022年为2311259千元,占比23.2%[49] - 2023年上半年镍铁贸易收入3231814千元,占比34.8%;2022年为1898965千元,占比19.0%[49] - 2023年上半年镍钴化合物贸易收入323113千元,占比3.5%;2022年无此项收入[49] - 贸易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42.102亿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48.794亿元,增幅15.9%[50] - 生产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49.507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0.728亿元,降幅17.7%[50] - 设备制造与销售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6.714亿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的1.004亿元,降幅85.0%[50] 税收相关情况 - 在中国内地经营的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一间附属公司享受15%优惠税率[19] - 印尼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调低至2020财年及2021财年的22%,2022财年开始及以后为20%,符合条件企业可再减免3%,后恢复至22%;HPL在10个财年获100%减免,随后2个财年额外减免50%[20] 股息与股本相关情况 - 2023年1月3日宣派特别股息466,779,000元,6月30日支付;2021年8月1日宣派现金股息845,750,000元,其中778,689,000元于2021年支付,67,061,000元于2022年上半年支付[22]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555,931,350股计算,2022年为1,317,768,750股[23]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镍矿贸易量为445.2万吨;销售镍铁3.0万金属吨,同比增长131.1%[31] - 报告期内公司湿法二期顺利投產并达產;HPAL项目累计生产MHP 2.6万金属吨,电池级硫酸镍0.3万金属吨[33] - 报告期内公司湿法项目三期ONC取得7.8亿美元等值人民币的银团贷款,核心生产设备高压反应釜已抵达项目现场[33] - RKEF一期生产线于2022年10月开始陆续投产,报告期内八条线全部投产,部分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34] - 公司湿法冶炼项目产能利用率超100%,首次在印尼本土实现电池级硫酸镍及硫酸钴成功投产[33] - 行业内镍产品产能释放使镍产品供给提升,价格从2022年上半年高位回归合理区间[35] - 公司下游客户产品定价逐渐与LME镍价脱钩,内地市场倾向以硫酸镍价格议价[35] - 公司在印尼开展镍产品冶炼有先发优势,能更早实现技术突破、生产优化和产能扩张[36] - 公司镍铁生产项目已投产,将受益于镍铁市场需求增加[30] - 公司业务受镍金属价格波动影响,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应对[37] - 公司掌握第三代HPAL镍湿法冶炼工艺和成熟的RKEF镍火法冶炼技术,印尼项目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37] - 公司与印尼合作伙伴签订镍矿保供协议,保障镍矿供应并控制成本[37] - 公司业务覆盖镍全产业链,构建了完整产业生态系统[38] - 公司HPAL项目一期二期生产线投产后2个月内成功达产,创造行业纪录[39] - 公司对HPAL项目的第三代HPAL工艺进行优化,提升产能、降低能耗和成本[39] - 公司将江苏工厂经验运用在RKEF项目上,并针对印尼特点创新升级工艺和设备,降低成本[40] 公司研发与合作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已注册74项专利(5项发明授权专利),有7项申请中发明专利[41] - 公司与多机构合作研发,“镍钴钪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中HPAL项目尾渣处理技术开发近尾声[41] - 公司与印尼合作伙伴签20年保供协议,与菲律宾镍矿开采商建立超10年长期合作关系[42] - 公司与青山控股、宁德时代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3] 公司ESG与项目建设计划 - 公司制定ESG政策,成立董事会ESG委员会,为镍钴中间品申请ISO9001认证[44] - 公司推进印尼Obi项目HPAL三期和RKEF项目二期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和运营[45]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主要研发方向包括红土镍矿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46] - 公司计划扩大上游资源渠道,寻求优质镍矿投资机会[47] - 公司计划在印尼建设多个一体化下游生产基地,推动奥比岛基础设施建设[48] 公司上市与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265453750股本公司非上市内资股转H股并上市备案,联交所于2023年7月24日授出批准[66] - 2023年8月10日,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KPS与宁波力华订立设备采购协议,对价为13518100美元[66] - 公司H股2022年12月1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6.004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约23.741亿港元,占比66%,未动用约12.263亿港元[68][69] - 奥比岛镍产品生产项目开发及建设可动用款项净额20.307亿港元,已动用11.5亿港元,未动用8.807亿港元,预计2024年末前动用[69] - 向CBL额外注资可动用款项净额8.641亿港元,已全部动用[69] - 对印尼镍矿资源潜在少数股权投资可动用款项净额3.456亿港元,尚未动用,预计2024年末前动用[69] 公司证券交易与持股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在联交所上市证券[72] - 联交所授予公司豁免,公众持股最低百分比为15%或行使超额配股权后公众持有的H股占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百分比(以较高者为准)[72] - 公司自上市起维持联交所要求的最低公众持股量[72] 公司治理与报告披露情况 - 公司遵照规定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3名,张争萍女士为主席[73]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报表,并讨论会计政策及惯例事宜[73] - 中期业绩公告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发布[74]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报告将在适当时间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并寄发股东[74] 公司人员与管理层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员工8314人[67]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蔡建勇等5人,非执行董事为Lawrence LUA Gek Pong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何万篷等3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