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公司2023年营收为210.593亿元,较2022年的182.896亿元增长15.1%[2] - 公司2023年毛利为33.820亿元,较2022年的44.938亿元下降24.7%,毛利率为16.1%,较2022年下降8.5个百分点[2] - 公司2023年利润为17.215亿元,较2022年的30.281亿元减少43.1%[2] - 公司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0.514亿元,较2022年的17.352亿元减少39.4%[2] - 2023年公司收入总计21,059,316千元,2022年为18,289,596千元,同比增长15.14%[17][20] - 2023年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入为20,224,678千元,2022年为16,028,582千元,同比增长26.29%[17] - 2023年其他地区外部客户收入为834,638千元,2022年为2,261,014千元,同比下降63.96%[17] - 2023年客户A收入为2,677,292千元,占公司收入12.71%[19] - 2023年镍产品销售、设备销售、其他收入分别为20,376,803千元、148,324千元、534,189千元[20] - 2023年其他收入总计184197千元,2022年为170919千元;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184197千元,2022年为265412千元[26]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6519466千元,2022年为12259921千元[2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38038千元,2022年为355955千元[29]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7885千元,2022年为19015千元[29]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为84863千元,2022年为76457千元[29] - 2023年政府补助为90217千元,2022年为100643千元[26][29] - 2023年银行利息收益为66913千元,2022年为38429千元[26][29]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40024千元,2022年为156856千元[32] - 2023年除税前利润为1761514千元,按25%法定税率计算之税项为440379千元,实际税项开支为40024千元;2022年除税前利润为3184970千元,按25%法定税率计算之税项为796243千元,实际税项开支为156856千元[33]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10.593亿元,同比增长15.1%;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10.514亿元,同比下降39.4%[53]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8289.6百万元增加15.1%至2023年的21059.3百万元,主要因镍产品贸易业务收入增加[77] - 贸易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8259.0百万元增加40.7%至2023年的11624.3百万元,镍铁贸易收入增4010.7百万元,镍钴化合物贸易新增414.8百万元,红土镍矿贸易收入降1060.2百万元[78] - 生产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9119.2百万元下降4.0%至2023年的8752.5百万元,镍铁生产业务收入降394.6百万元,镍钴化合物销量增加但被价格下跌抵消[78] - 设备制造与销售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655.9百万元减少77.4%至2023年的148.3百万元,因HJF镍铁生产线完成安装调试投产[79]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255.4百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534.2百万元,因RKEF项目进入生产爬坡阶段,销售给HJF的辅料增加[79] - 公司毛利由2022年的44.938亿元减少24.7%至2023年的33.82亿元,毛利率由24.6%降至16.1%[80] - 除税前利润由2022年的31.85亿元减少44.7%至2023年的17.615亿元[86] - 年度利润由2022年的30.281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7.215亿元,净利率由16.6%减至8.2%[88]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2年的9620万元增加4.2%至2023年的1.002亿元[81] - 行政开支由2022年的7.913亿元增加17.3%至2023年的9.28亿元[82] - 融资成本由2022年的2.544亿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5.349亿元[84] - 2023年分占所投资联营公司利润为2.332亿元,2022年则为亏损4520万元[8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就2023年度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20元(税前)[2] - 2023年1月3日公司宣派特别股息466779000元(含税),已在12月31日悉数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0.20元(税前),待股东周年大会批准[34]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20元(税前)[99]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末流动资产总值为102.789亿元,较2022年末的88.245亿元有所增加[7] - 2023年末流动负债总额为92.856亿元,较2022年末的48.533亿元大幅增加[7]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04.009亿元,较2022年末的120.159亿元显著增加[8] - 2023年末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9.088亿元,较2022年末的39.593亿元有所增加[11] - 2023年末资产净值为134.854亿元,较2022年末的120.278亿元有所增长[11]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计20,252,591千元,2022年为11,853,640千元,同比增长70.86%[18] - 2023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2,894,776千元,2022年为1,213,647千元,同比增长138.52%[18] - 2023年印度尼西亚非流动资产为17,357,815千元,2022年为10,639,993千元,同比增长63.14%[18] - 2023年报告期初计入合约负债的已确认收入总计21,155千元,2022年为296,921千元[21] - 预计一年内确认为收入的交易价格金额2023年为4439850千元,2022年为1367211千元,与镍产品销售有关[25]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总计16970830千元,成本总计18451894千元,累计折旧1481064千元;2022年账面净值总计9620632千元,成本总计10505607千元,累计折旧884975千元[36][37]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7790653千元,出售3973千元,汇兑调整155746千元,年内折旧拨备592228千元;2022年添置3745690千元,出售11026千元,汇兑调整492741千元,年内折旧拨备381839千元[36][37] - 2023年12月31日约1535922000元的若干楼宇被抵押以取得银行贷款,2022年为1731773000元[37] - 2023年12月31日约4822121000元的若干厂房及机械、电子及办公设备、汽车及在建工程被抵押以取得银行贷款,2022年为2427480000元[38] - 2023年和2022年商誉年初成本及账面价值均为218037千元[39] - 2023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贸易应收款项为363,888千元,2022年为705,787千元;2023年应收票据为42,232千元,2022年为705千元[4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账面净值为1,022,951千元,2022年为1,141,923千元[4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18,514千元,2022年为4,388千元[44] - 2023年即期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345,881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0.15%,预期信贷亏损507千元;超过1年账面总值18,007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100%,预期信贷亏损18,007千元[46] - 2022年即期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684,626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0.26%,预期信贷亏损1,790千元;超过1年账面总值1,983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100%,预期信贷亏损1,983千元[46] - 2023年公允值与账面价值相若的应收票据为3,726千元,2022年为零;2023年其余应收票据为42,232千元,2022年为705千元[47]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249,276千元,2022年为945,984千元;2022年应付票据为19,261千元,2023年为零[48] - 2023年3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为803,384千元,2022年为469,973千元[49]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1,249,276千元,2022年为965,245千元[48]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02.789亿元,较2022年的88.245亿元增加16.5%[89] - 公司流动比率由2022年的1.8倍下降至2023年的1.1倍[89] - 2023年确认债项115.323亿元,2022年为62.914亿元[92] - 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0.5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0.9[94] - 2023年12月31日部分贷款抵押物账面价值合计7395.8百万元,较2022年有变化[96] 业务运营 - 2023年公司镍矿贸易量超1000万吨,稳定既有市场份额[55] - 2023年公司成功实现HPAL项目二期顺利达产,配套硫酸镍产线投入运营,保证RKEF项目一期全面投达产[50] - 公司发挥专业技术推动Obi项目建设落地,通过引入新技术和系统实现生产监控、管理及园区远程管理与安全预警[50][54] - 公司镍产品冶炼业务主要为镍铁、氢氧化镍钴及硫酸镍,分别应用于钢铁和新能源汽车领域[50] - 湿法项目一期二期提前实现年设计产能5.5万金属吨镍并超产,全年累计生产6.2万吨金属镍[57] - 火法项目一期八线全部投产后全年镍铁产量超7万金属吨镍,二期建成后将具备18.5万金属吨镍铁年产能[58] - 湿法三期项目获7.8亿美元等值人民币银团贷款,核心设备抵现场且完成核心设施建设安装和取用水节点[57] - 公司掌握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冶炼工艺,HPAL项目产能利用率超100%[57] - 公司首次在印尼本土实现电池级硫酸镍及硫酸钴成功投产[57] - 公司采取多元化镍产品生产路线,HPAL和RKEF项目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61] - 公司与印尼合作伙伴签镍矿保供协议,所用镍矿镁含量低可控制硫酸成本[61] - 公司业务覆盖镍全产业链,在印尼和菲律宾建立上游供应渠道[62] - 公司掌握先进镍湿法和火法冶炼工艺技术及相关经验,HPAL项目一、二期投产后2个月内达产量,位于成本曲线左端[64][65] - 公司与印尼和菲律宾上游矿山建立长期稳定供应渠道,保障镍矿和镍铁供应[69] - 公司与不锈钢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70] - 公司将推进HPAL项目三期、RKEF项目二期和电积钴项目建设,释放产能[72]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拥有不同生产路径产品组合,取得运营和盈利先发优势[63] - 公司对RKEF工艺及设备创新升级,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成本[66] - 公司与国内知名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参与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立项[68] 行业动态与市场情况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镍主力合约期货价格由年初22.89万元下探至年底12.52万元,跌幅45.30%;伦敦金属交易所镍价由年初2.992万美元下跌至年底1.662万美元,跌幅44.45%[50] - 镍产品供需结构优化使价格从2022年上半年高位回归合理区间,部分客户希望重参考LME镍价定价[59] - 2023年上半年镍价波动后电积镍产能提升LME交割品库存,降低镍价大幅波动可能性[60] 企业荣誉与资质 - 公司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获批成为省级重点进口平台企业等[54] - 公司为镍钴中间品申请ISO9001认证,确保集团处于多项认证之下[71] 企业发展规划 - 公司拟加大研发投入,升级生产工艺和设备,研发新生产工艺,扩大产品谱系,主要研发方向包括红土镍矿
力勤资源(02245)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