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45.96亿元,同比下降8.71%;毛利24.27亿元,同比增长2.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6亿元,同比下降3.09%[3] - 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36亿元,同比增长6.44%;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率35.6%,去年同期为30.5%[3] - 基本每股盈利4.65元,同比下降2.11%;摊薄每股盈利4.65元,同比下降1.90%[3] - 报告期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6.62亿元,同比增长32.71%;第二季度收入23.59亿元,环比增长5.49%[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5.96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6.62亿元,同比增长32.71%[44] - 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6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加6.44%[44] - 销售成本2023年上半年为21.69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19%[50] - 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3%,较2022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52] - 境内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6.90亿元增长10%至2023年上半年的7.57亿元[48] - 境外收入2023年上半年为38.34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2%,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44.90%[49] - 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境内毛利率33.51%,境外毛利率56.67%,合计毛利率52.85%;境外较去年同期增加7.7个百分点[53]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3.47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2.89亿元[54]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8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5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3.23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23%或6020万元[57]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同期5270万元降至2023年1600万元,跌幅约69%[58] - 净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17.4亿元下降3%至2023年上半年16.82亿元[59]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7.52亿元,增幅33%[61] - 预缴企业所得税本期末较期初减少1700万元,减幅97%[62]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12.5%,2022年12月31日为13.9%[6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22.641亿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19.975亿元[73]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86368千元,2022年为1740095千元;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23年为1636426千元,2022年为1537478千元;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率2023年为35.61%,2022年为30.54%[78]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45.96亿元,2022年同期为50.34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4.27亿元,2022年同期为23.63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19.28亿元,2022年同期为19.88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6.82亿元,2022年同期为17.40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4.65元,2022年同期为4.75元[149]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5.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79亿元[15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26.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8.60亿元[15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9.7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77亿元[15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67.9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6.95亿元[152] - 2023年上半年宣派并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6.64亿元[153] - 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内地收入为761,661千元,海外收入为3,834,047千元,总计4,595,708千元;2022年上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94,357千元、4,339,708千元、5,034,065千元[1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为6,201,974千元,美国为48,060千元,总计6,250,034千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国内地为6,055,433千元,美国为32,449千元,总计6,087,882千元[1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225,728,303元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含受其共同控制实体)[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212,304,000元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含受其共同控制实体)[166]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同总收入4595708千元,2022年同期为5034065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计入报告期初合同负债的已确认收入277330千元,2022年同期为131046千元[17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289183千元,2022年同期为346981千元[17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1928479千元,2022年同期为1988250千元[175]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2169023千元,2022年同期为2670840千元[17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即期所得税拨备期内应计249058千元,2022年同期为239282千元[174] - 2023年上半年按本集团实际利率计算的税项开支246488千元,2022年同期为248155千元[175] - 2023年上半年已宣派股息664411千元,每股1.80元;2022年同期为211420千元,每股0.80元[17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61231000股,2022年同期为365859000股[176]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所用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686368千元,2022年为1740095千元;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2023年为1680379千元,2022年为1737780千元[178]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期内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361231,2022年为365859;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所用期内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361498,2022年为367409[17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2641648千元,减值116486千元,净额2525162千元;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2553958千元,减值102810千元,净额2451148千元[17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1年内为2490015千元,1 - 2年为24370千元,2 - 3年为10777千元;2022年12月31日1年内为2420627千元,1 - 2年为26089千元,2 - 3年为4432千元[18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年内为308092千元,1 - 2年为95368千元,超过2年为10414千元,总计413874千元;2022年12月31日1年内为492029千元,1 - 2年为61911千元,超过2年为14952千元,总计568892千元[180]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本为3696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9917千元;2023年注销A股261464股,对应股本减少262千元[181] 在手订单情况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在手订单总额合计9.1亿美元[4] - 2023年上半年,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9.77%,在手订单43个[20] 各地区市场收入情况 - 报告期来自美国市场客户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44.17%;亚太(除中国)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7.94%;境内客户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9.69%[5] - 国内收入2023年上半年实现7.62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9.69%,占比从13.79%增加至16.57%[44] 不同客户类型收入情况 - 来自大型制药公司剔除特定大订单后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73.41%;来自中小制药公司收入14.99亿元,同比增长12.28%,订单客户增长21.21%,活跃客户超1100家[6] 不同项目阶段收入情况 - 报告期确认收入的商业化项目34个,实现收入32.09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60.50%[8] - 报告期确认收入的临床阶段项目276个,其中临床III期项目52个,实现收入8.55亿元,剔除特定抗病毒项目影响,同比增长6.78%[9] 热门或大药靶点情况 - 公司服务的临床III期项目涉及GLP - 1、KRAS、JAK、TYK2等热门或大药靶点[10] 新兴业务板块情况 - 新兴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34.33%,2021 - 2023年H1复合年增长率为91.91%[11] - 新兴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28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34.33%[44] 各业务线收入及业务情况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04%,开发新客户约40家,承接新项目45项[12] - 寡核苷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76%,承接新项目17项[12] - 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6.07%,新增签署151个项目合同[15] - 截至报告期末,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375个,其中II期及以后的项目127个[16] - 2023年上半年,制剂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07%,正在进行的制剂项目订单120个,成功完成项目43个[17] - 小分子CDMO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0.64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1.30亿元,同比增长32.41%[44] 产能建设情况 - 化学大分子专属生产车间1布局十条寡核苷酸中试 - 商业化生产线,具备500kg/年合成产能[13] - 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多肽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10,000L[13] 业务订单承接情况 - 生物大分子CDMO上半年承接三个海外IND项目订单,获首个一体化服务ADC项目的BLA订单[21] - 报告期内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接到订单70余个,接触新客户近50家[24] 绿色制药技术应用情况 - 公司在超40%的临床中后期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绿色制药关键技术[22] 技术输出情况 - 报告期新增八个连续反应技术对外输出项目,合同金额超1亿元[2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2.84%[2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3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22.84%,占收入比例7.04%[44] 研发项目及成果情况 - 报告期内CEPS支持近300个研发攻关项目,连续氢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20个,在运行连续氢化项目7个,参与报价50余个,设计130条合成路线[25] - 2023年上半年CFCT提交专利申请26项[26] - CSBT完成非天然氨基酸全连续合成平台搭建,实现多个吨位级连续酶催化商业化生产项目,完成大肠杆菌微生物细胞工厂技术平台搭建和多肽生物合成技术平台建设[27] - 报告期内CIMT完成智能化+PAT技术中试规模实验平台建设[28] - CIMT开发集成数据采集和自控的软测量技术应用模块化解决方案和提升单元操作自动化模块化方案[28] - CIMT完成多套连续氢化实验装置的自动化升级[29] 人才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高级人才73人,其中博士32人,高级主管及以上人员10人,海归及具有海外制药公司工作背景人员31人[3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9145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约75%[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9145名雇员[133] 业绩说明会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电话会议、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等方式组织业绩说明会共3次[39] - 业绩说明会累计覆盖机构投资者300余家,参会人员600余人,网上业绩说明会浏览量11529人次[39] 监管审计情况 - 自2011年起公司通过FDA、NMPA等主要监管机构40余次官方审计,通过率为100%[40] 研发中心情况 - 制药新材料研发中心(IAPM)已在多个领域
凯莱英(06821)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