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兆业集团(01638) - 2023 - 中期业绩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人民币13,564.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0%,期内亏损约为人民币6,600.5百万元[4] - 集团的毛利由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2,310.8百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2,972.9百万元,增幅约28.7%,毛利率由17.2%增至21.9%[14] - 集团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由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183.1百万元减少至约人民币124.0百万元,减幅约32.3%[17] - 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借款约为人民币137,578.5百万元,其中约人民币117,898.6百万元须于一年内偿还等[2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剔除受限现金及短期银行存款)约为139.68亿元,短期借款约为1178.986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01;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06.76亿元、1098.924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02[2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为15679名,2022年12月31日为16782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4.565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8.352亿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合营企业、联营公司及第三方负债提供的财务担保约为226.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7.875亿元[30]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35.64598亿元,销售成本毛利为29.72896亿元,经营亏损为48.01234亿元,期内亏损为66.005亿元[36]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134.31394亿元,销售成本毛利为23.10804亿元,经营亏损为64.99906亿元,期内亏损为77.57811亿元[3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26.41688亿元,资产净值为236.68964亿元[38] - 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3.79431亿元,资产净值为352.44964亿元[38]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的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0.994元,2022年为1.104元[36]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9.39816亿元,2022年为8.07886亿元[36] - 2023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为5.16837亿元,应占合营企业业绩为3.24984亿元;2022年分别为2.14926亿元、亏损2.5216亿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同比增加1.0%至约人民币13,564.6百万元[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增加28.7%至约人民币2,972.9百万元,毛利率为21.9%[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同比减少14.9%至约人民币6,600.5百万元[40] - 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约销售增加16.1%至约人民币12,190百万元[40]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57,207,88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7,070,719千元[4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98,982,97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07,273,135千元[4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09,880,20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01,719,459千元[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按预定还款日期偿还数额约为人民币49,212,455,000元的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50] - 2023年6月30日本金总额约为人民币104,058,326,000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已违约或交叉违约[50] - 2023年上半年广告及其他宣传成本为133,371千元,2022年为55,433千元[61] - 2023年上半年代理费为149,588千元,2022年为17,531千元[61] - 2023年上半年已售物业成本为9,312,469千元,2022年为9,789,205千元[61]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75,142千元,2022年为191,526千元[61]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9,783千元,2022年为64,087千元[61]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456,458千元,2022年为835,212千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净额6,600,500,000元[73] - 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负债净额为10,897,233,000元[73] - 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负债为209,880,204,000元[7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973892千元,2022年为7742266千元[96] - 2023年6月30日收购土地使用权及物业发展活动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1597029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476892千元[101] - 2023年6月30日收购附属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1300000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000000千元[101] - 来自外来客户之收益总计为13,564,598千元人民币[107] - 除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以及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业绩前的分部业绩总计亏损4,320,736千元人民币[107]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总计为516,837千元人民币[107] -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业绩总计为324,984千元人民币[107] - 分部业绩总计亏损4,636,589千元人民币[107] - 融资成本净额为939,816千元人民币[107]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为5,932,903千元人民币[107] - 期内亏损为6,600,500千元人民币[10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人民币13,564.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0%;毛利约为人民币2,972.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8.7%[1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6,973.9百万元,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994分;2022年同期亏损约为人民币7,672.6百万元,每股基本亏损人民币1.104元[130] - 2023年上半年按公平值经损益入账的金融资产股息收入为0,2022年为16,061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没收客户按金为2,504千元,2022年为1,909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贴收入为86,045千元,2022年为62,365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42,021千元,2022年为211,576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开支为2,013,463千元,2022年为1,913,417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优先票据利息开支为4,216,531千元,2022年为3,751,846千元[11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所得税为184,818千元,2022年为97,357千元[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约1389.28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121亿元,权益总额约223.189亿元,净资产负债比率为602.3%,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219.5个百分点[19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账面总值约869.772亿元以美元及港元结算的借款,承受外币风险[1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3.76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42亿人民币有所增加[1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短期租赁及低价值资产租赁的租赁承担为84562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875521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55] 各地区合约销售数据 - 各地区合约销售金额总计约为人民币12,190百万元,其中大湾区约为人民币8,919百万元,长三角约为人民币1,719百万元等[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约121.9亿人民币[16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约121.9亿元,已售总面积约67.19万平方米[175] 项目建设相关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新完工项目的建筑面积约1.67百万平方米[6] - 上半年集团交付多个项目达到国家认证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13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在多个城市累计交付33个项目约2.1万套房源,达到去年全年总交付量[162] 物业管理业务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管理总建筑面积约101.6百万平方米,物业管理服务已进驻全国68个城市[7]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 - 来自物业销售的收益由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11,347.2百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11,727.7百万元,增幅约为3.4%,交付建筑面积由约0.68百万平方米减至约0.54百万平方米[10] - 来自酒店及餐饮业务的收益自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133.2百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159.9百万元,增幅约20.0%[11] - 文化中心业务的收益由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114.8百万元减少约26.3%至约人民币84.6百万元[12]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为11727659千元,2022年为11347209千元[106] - 租金收入由2022年同期约1.886亿元增至2023年约1.975亿元,增幅约890万元或4.7%[181] - 2023年上半年无水路客货运业务收益,2022年同期约2.323亿元,因2022年上半年出售该业务[184] 集团运营相关事件 - 公司已委任华利安诺基(中国)有限公司为其境外债务重组的财务顾问[51] - 集团制定加快物业预售及销售、控制行政成本等计划减轻流动资金压力[74] - 2023年7月10日,公司接到清盘呈请,涉及本金1.7亿人民币及应计利息[156] 集团资产分布及合作情况 - 集团超90%的资产位于中国[78] - 集团引入国企福田安城投,与多家央国企深度合作打造深圳福田中心区天宸项目[142] 税务相关信息 - 中国境外直接控股公司从中国附属公司赚取盈利中宣派股息,会被征收10%预扣税;若直接控股公司在香港成立,适用5%预扣税率[92] - 已就中国营运附属公司估计应课税溢利按25%税率作出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93] - 中国土地增值税按30%至60%累进税率征收[94] 集团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总土地储备约2646万平方米,约61%位于大湾区[1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于全国50个城市拥有193个房地产项目,土地储备达2646万平方米[164] - 大湾区土地储备约1616万平方米,占集团整体土地储备的61%[164] - 深圳及广州土地储备占大湾区市场的37%[1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大湾区有一百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五千多万平方米[139]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14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59] 行业环境及集团发展规划 - 2023年上半年融资环境改善但规模疲软,行业分化加剧,多数民营房企融资难、融资贵[140] - 集团成为2023年首家复牌房企,经营基本面企稳,积极洽谈融资展期及降利率[141] - 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是十万亿量级大市场,集团将推进经营风险化解,重回良性健康发展轨道[172] - 拓展与国央企合作将成集团开展城市更新投资和转化重要路径[167] - 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165] - 深圳推动“工业上楼”,五年提供一亿平方米产业规模,工业上楼项目可增配30%住宅[137] 其他财务数据 - 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01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