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电气(01072) - 2023 - 年度业绩
东方电气东方电气(HK:01072)2024-03-28 20:47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606.77亿元,较2022年的553.64亿元增长9.60%[1] - 2023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5.50亿元,较2022年的28.58亿元增长24.23%[1]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1.14元,2022年为0.92元[1] - 2023年公司新增订单约为865.32亿元,较2022年的655.79亿元增长31.95%[1] - 2023年营业总收入606.77亿元,2022年为553.64亿元,同比增长9.60%[8] - 2023年营业总成本573.38亿元,2022年为524.61亿元,同比增长9.30%[8] - 2023年营业利润39.77亿元,2022年为33.23亿元,同比增长19.68%[9] - 2023年净利润36.44亿元,2022年为30.14亿元,同比增长20.93%[9] - 2023年综合收益总额35.04亿元,2022年为30.93亿元,同比增长13.36%[1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1.14元/股,2022年为0.92元/股,同比增长23.91%[11]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1.14元/股,2022年为0.92元/股,同比增长23.91%[1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6.77亿元,较上年增长9.60%[26] - 2023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50亿元,同比增长24.23%[26]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2%,比上年增加1.39个百分点[26] - 2023年公司实现新生效订单865.32亿元,同比增长31.95%[26]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606.77亿元,同比增长9.60%;归母净利润35.50亿元,同比增长24.23%;扣非归母净利润25.76亿元,同比增长8.01%;每股收益1.14元[37] - 公司营业收入606.77亿元,同比增长9.60%,主要因清洁高效能源、现代制造服务板块收入增长[38] - 公司营业成本492.53亿元,同比增长8.84%,主要随销量增长相应增加[38] - 公司研发费用27.50亿元,同比增长20.85%,主要因加大研发投入[38] - 公司其他收益4.39亿元,同比增长189.73%,主要因享受先进制造业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38] - 公司投资收益7.48亿元,同比增长55.68%,主要因处置四川能投股权增加投资收益[38] - 公司资产处置收益0.98亿元,同比下降80.54%,主要因上年同期子企业处置国有建设用地取得收益,本年无此事项[38] -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1.76亿元,同比增加163.36%,主要因本年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40] - 公司营业总收入2023年为606.77亿元,2022年为553.64亿元,同比增长9.60%,主要因清洁高效能源、现代制造服务板收入增长[69]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36.44亿元,2022年为30.14亿元,同比增长20.90%;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23年为35.50亿元,2022年为28.58亿元,同比增长24.23%,主要因销售规模增加[69][71] - 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211.08亿元,较年初上升5%;负债总额798.88亿元,较年初增加4.15%;股东权益总额412.20亿元,较年初上升6.69%[72] -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65.96%,较年初下降0.54个百分点[73]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756.8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4.24亿元[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454.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9.20亿元[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712.4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4.29亿元[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86.3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2.80亿元[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412.20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6.36亿元[7] - 2023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净额118.67亿元,2022年末为113.56亿元,同比增长4.50%[13] - 2023年末应收账款净额107.14亿元,2022年末为100.96亿元,同比增长6.12%[13] - 2023年末其他应收款净额392,713,011.90元,较2022年末439,802,495.56元有所下降[14] - 2023年末应付票据13,892,247,700.54元,较2022年末10,026,704,197.84元增长;应付账款19,306,103,748.81元,较2022年末17,353,950,237.27元增长[15] - 2023年末未分配利润21,337,876,676.79元,较2022年末19,003,660,394.74元增加[16] - 公司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79.19亿元,上期期末数为54.86亿元,较上期增长44.36%,主要因订单增长采购增加[53] - 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9.60亿元,上期期末数为13.90亿元,较上期增长112.94%,主要因所属财务公司增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53][54] - 公司债权投资本期期末数为190.73亿元,上期期末数为253.80亿元,较上期减少24.85%,主要因所属财务公司同业存单减少[53][58]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期末数为17.83亿元,上期期末数为23.98亿元,较上期减少25.65%,主要因处置四川能投股权[53][59] - 公司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7.89亿元,上期期末数为3.76亿元,较上期增长109.93%,主要因新增对创科中心投资2.40亿元[53][60] - 公司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本期期末数为5.92亿元,上期期末数为43.89亿元,较上期减少86.51%,主要因所属财务公司吸收存款、同业存放同比减少[53][62] - 公司其他流动负债本期期末数为20.68亿元,上期期末数为2.94亿元,较上期增长602.50%,主要因合同负债价税分离重分类至其他流动负债[53][66] - 公司长期借款本期期末数为13.83亿元,上期期末数为9.51亿元,较上期增长45.45%,主要因委托贷款增加[53][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金融机构借款1.45亿元,超过一年到期的银行借款7.01亿元,固定利率银行借款为8.46亿元[7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抵押银行借款约为3.36亿元(2022年:3.68亿元),特许经营权净值为4.88亿元(2022年:5.06亿元)[76] 公司分红相关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3年度每10股现金股息4.75元(含税),待股东批准[1] - 2023年度董事会建议以3,117,499,457股为基数派息,每10股现金股息4.75元(含税),共1,480,812,242.08元(税前),2022年每10股现金股息3.35元(含税)[25] - 若2023年末期股息预案获批准,预计2024年7月26日派发给股东[25] 公司主营业务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主营业务营业收入59,194,976,198.96元,成本及佣金支出49,081,331,723.89元;2022年主营业务营业收入53,668,402,765.74元,成本及佣金支出45,096,012,457.89元[17] - 境内营业收入5301946.33元,同比增5.13%;境外营业收入765715.01元,同比增55.28%[45]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增加59.05亿元,同比增长40.21%[45] - 水轮发电机组销售量5135兆瓦,同比增88.10%;汽轮发电机销售量30657.5兆瓦,同比增12.31%[46]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原材料费用4136301.60万元,同比增9.16%[47]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原材料费用1372368.72万元,同比增40.53%[4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465266.0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4.15%[4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565019.31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1.46%[50] 公司现金流相关指标变化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60080393051.10元,同比增15.17%[52] - 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50183751530.59元,同比增27.3%[52] 公司研发及生产相关情况 - 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9.08%,强度保持在5.5%以上[30] - 2023年新建成7个数字化车间[30] - 2023年质量损失额同比下降9.2%[31] - 研发费用2749527295.10元,同比增20.8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58%[51] -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5.5%以上[87] 公司改革及管理相关情况 - 公司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效能及效益指标达历史最好水平[32] - 二级企业实现首席合规官全覆盖[33] - 审计监督建立“一报告四清单”整改工作机制[34] - 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125人,新增培养公司层级以上专家人才145人,新增实施中长期激励9项[35] - 公司连续9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等[36] - 公司建立工资总额分类管理机制和差异化薪酬决定机制[114] - 公司推进全员绩效管理,建立薪酬差异化分配评价机制[115] - 公司推进实施人才强企和人才领先战略,开展“六大人才培养工程”[116] - 公司开展涵盖多方面的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效果[117] 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风光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核电项目建成投产4台机组,新增装机500万千瓦左右[78] - 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比2023年增长6%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79] - 预计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79] - 2024年底火电14.6亿千瓦,其中煤电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8.6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7%左右[79] - 2024年并网风电5.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8亿千瓦,二者合计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79]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有望突破2亿千瓦,延续高速发展态势[80] - 2024年预计完成发电设备产量4823万千瓦[83]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两端发力,巩固传统行业领先地位,加快发展风电、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82] - 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水、煤、核、气持续领先,风电力争进入第一梯队[84] - 持续降本提升光热市场竞争力,节能环保加快提升能力,工程与国际贸易力争突破重量级项目[85]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大功率海上风电等领域实现突破[87]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大投资和研发投入[88] - 全面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的体制机制[89] - 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运营管理体系,降低融资成本,管控“两金”[90] - 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用好产能资源,提升制造效率,推动经营效益与规模同步协调增长[91][92] - 公司将新建1 - 2家子企业内部人才特区,加强核心人才培养和引进[93] - 公司将统筹推进法律风险合规管理工作,提升风控合规体系运行有效性[94] - 公司将在提升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能力方面下功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ESG工作机制[95][96] 公司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国际化经营风险,将加强国际形势和能源转型研究,制定国际市场开拓计划[98][99] - 公司面临业务转型风险,将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加强新兴产业政策研究,建立科技成果孵化池[101][102] - 公司面临价格风险,将加强投标报价审批管理,严控亏损订单,加强成本管控[103][104] 公司股本及股权相关情况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总额为人民币3,118,533,797元,其中A股2,778,533,797股占比89.10%,H股340,000,000股占比10.90%[105] - 2023年10月30日公司拟与东方电气集团按持股比例向东方研究院增资共计人民币10,300万元,公司出资9,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