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97,58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4,397千元人民币[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9,02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4,375千元人民币[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2,79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溢利1,958千元人民币[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4,09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溢利60千元人民币[2][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產总额为185,761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90,091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產总额为120,103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12,560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83,619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76,413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產淨额为36,484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6,147千元人民币[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7,897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60,361千元人民币[5] - 2023年6月30日资產淨值为164,348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65,877千元人民币[5]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收入为97,580千元,2022年同期为94,397千元,同比增长3.37%[12][13][15][16]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796千元,2022年同期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958千元[12][13]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305,86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2,651千元,增长1.06%[14]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141,51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774千元,增长3.46%[14] - 2023年上半年所消耗供应品成本33,629千元,较2022年的28,791千元有所增加[17] - 2023年上半年即期税项支出1,687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98千元,递延税项 -485千元,期内税项开支总额1,300千元;2022年分别为714千元、0千元、1,184千元、1,898千元[20] - 2023年和2022年用于每股基本(亏损)/盈利计算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均为2,089,040,000股,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11分,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07分[2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以成本8,172,000元收购资产,较2022年6月30日的9,257,000元减少[2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出售账面价值为40,000元的资产,产生出售亏损净额2,000元,2022年无此类情况[2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9,452千元,其中3个月内1,902千元、4至6个月7,532千元等;2022年12月31日为5,341千元[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9,785千元,其中90天内8,888千元、91天至180天438千元等;2022年12月31日为9,169千元[26]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97.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94.4百万元增长3.4%[28]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约4.1百万元,2022年同期盈利约0.1百万元;归属母公司股东亏损约2.3百万元,2022年同期盈利约1.5百万元[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976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9440万元上涨3.4%[41][4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约586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000万元上升约17.1%[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58551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0022千元增长17.1%,其中所消耗供应品成本33629千元占比57.4%、所售存货成本2554千元占比4.4%、员工成本14241千元占比24.3%、其他8127千元占比13.9%[46]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约为39.0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4.4百万元下降12.0%,毛利率约为40.0%,较2022年同期的47.0%下降7.0个百分点[4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1.2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2.4百万元下降1.2百万元[5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22.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24.3百万元减少1.5百万元[5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亏损约为4.1百万元,2022年同期利润约为0.1百万元;归属母公司拥有人的亏损约为2.3百万元,2022年同期利润约为1.5百万元[55]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约为57.6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78.8百万元;流动资产净额约为36.5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6.1百万元;未动用银行融资约为8.9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0.0百万元[56]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约为41.3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3.2百万元[57] - 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计息银行借款约为11.1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5.0百万元[6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债务约为人民币1.41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86.1%;2022年12月31日总债务约为人民币1.368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82.5%[6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拥有321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322名;报告期内员工总成本约为人民币3020万元,占收益总额约30.9%,2022年同期约为人民币3020万元,占比约32.0%[73] - 公司2020年12月28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17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6070万港元,尚未动用2100万港元[78][80] - 用于翻新及扩建医疗美容机构、战略性收购与推广品牌的金额分别累计提前使用30万港元、260万港元及30万港元[79] - 扩展医疗美容机构网络计划占所得款项净额71.0%,其中翻新及扩建现有机构已全部使用2290万港元,有机发展已使用380万港元,战略收购已使用1220万港元[80] - 购置新医疗美容服务设备及治疗耗材、拓展治疗服务范围计划占所得款项净额11.0%,已使用900万港元[80] - 积极推广品牌计划占所得款项净额8.0%,已使用650万港元[80] - 一般营运资金计划占所得款项净额10.0%,已使用630万港元,剩余19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动用[8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医疗美容服务客户合约收益为85,139千元,2022年同期为87,773千元,下降3%[15][16] - 2023年上半年医疗美容器械产品客户合约收益为12,441千元,2022年同期为6,597千元,增长88.59%[15][16] - 2023年上半年咨询服务客户合约收益为0千元,2022年同期为27千元[15][16] - 2023年6月30日医疗美容服务分部资产为102,50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9,388千元,下降6.29%[14] - 2023年6月30日医疗美容器械产品分部资产为116,74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421千元,增长24.97%[14] - 2023年6月30日医疗美容服务分部负债为80,68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2,477千元,下降2.17%[14] - 2022年上半年医疗美容业务客户合约总收益94,397千元,其中美容服务87,773千元、咨询服务27千元、器械产品6,597千元[17] - 2023年上半年医疗美容服务总收入约851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8780万元下降约3.0%[41][43] - 2023年上半年医疗美容器械产品销售收入约124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660万元大幅上涨约88.6%[41][43] - 2023年上半年微创美容服务收入约435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300万元上涨约1.2%[41][44] - 2023年上半年皮肤美容服务收入约3630万元,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41][44] - 2023年上半年美容外科服务收入约38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620万元减少约39.3%[41][44] - 医疗美容服务2023年上半年毛利约为29.1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39.2百万元下降25.6%,毛利率约为34.2%,较2022年同期的44.6%下降10.4个百分点[47][48][49] - 医疗美容器械产品销售2023年上半年毛利约为9.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5.3百万元上涨87.5%,毛利率约为79.5%,较2022年同期的79.9%下降0.4个百分点[47][48][49] 公司业务发展与规划 - 公司过去2年通过改扩建设施和引进新设备增强非手术类医美服务能力,加大微创和皮肤美容科室投入[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医美机构扩建后总面积从8100平方米增至14600平方米,微创科服务室从13间增至40间,皮肤科从34间增至77间[30] - 报告期内,医美服务每位客户平均消费约为2978元,较2022年同期的2906元上升约2.5%[30] - 公司将继续使用并升级数字化医疗服务管理系统,依靠大数据制定营销战略[31] - 公司计划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合作共建医美机构,开展药械联合治疗术式培训[33] - 公司将承办药械厂商培训活动,成立医生集团,承办整形培训课程并接入相关杂志[34] - 公司将通过医学中心引进海外抗衰产品和先进设备,将其作为进口药械转化基地[34] - MCN行业发展迅速,商业变现模式多元,公司将成立MCN机构开发新拓客渠道[35] - 公司将通过MCN机构推进直播带货新营销模式,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36] - 公司将利用MCN机构直播平台为第三方商家提供带货服务,增加营收和提升品牌价值[36] - 苏州咏蓝厂房面积约4660平方米,总投资额约为1.5亿元,其中申报费约7000万元,厂房购买费约2500万元,设备采购及厂房建设费约2500万元,研发费约1500万元,行政管理费约1500万元[38] - 公司计划下半年完成苏州咏蓝工厂基础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和生产设备调试[39] - 公司计划明年开始申报第一张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0] 公司股权与盈利保证相关 - 2023年1月10日集团有意认购杭州天鑫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最多9.0%股权,代价最多为人民币2500万元,已支付可退还诚意金人民币2000万元[69] - 深圳市九美信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个盈利保证期由2022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3年3月31日,已履行延长期间盈利保证[71] 公司证券交易与股息相关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82]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报告期内中期股息(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83] 公司规范与治理相关 - 公司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遵守规定标准[84][85]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载列的守则条文,报告期内遵循所有适用守则条文[87]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购股权条文[88] 公司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刘腾先生(主席)、曹德全先生、杨小芬女士组成[89] - 审核委员会负责监控财务申报等过程及履行其他职责[9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批准集团报告期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资料等,对会计处理无异议[91] 公司期后事项与公告相关 - 除批准苏州咏蓝投资计划外,报告期后至公告日期集团无重大期后事项[92]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发布,中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可在相同网站获取[93]
瑞丽医美(02135)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