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570万元,归因于与AbbVie的许可及合作协议产生的研发成本报销[12]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人民币2.808亿元增加人民币1.648亿元至2022年的人民币4.456亿元,主要因临床候选药物进展等[12]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人民币4460万元减少人民币200万元至2022年的人民币4260万元,主要因专业服务费用减少[12] - 公司年内亏损从2021年的人民币3.012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币3.719亿元[12]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别录得收入人民币95.7百万元及152.8百万元,均来自许可及合作协议所得收入[68]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成本分别为人民币83.1百万元及140.0百万元,主要是SHP2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开支[68] - 公司毛利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2.8百万元小幅减少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2.6百万元[68] - 公司其他收入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1.0百万元减少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9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人民币9.4百万元[69]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17.795百万元变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人民币79.509百万元[70] - 公司汇兑收益净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27.3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09.8百万元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人民币82.5百万元,因美元及港元升值[71] - 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2.808亿元增加1.648亿元至2022年的4.456亿元,主要因临床候选药物进展、临床前研究活动拓展和员工成本增加[73]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4460万元减少200万元至2022年的4260万元,主要由于专业服务费用减少[74] - 财务收入从2021年的1880万元增加580万元至2022年的2460万元,归因于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上升和银行结余减少的合并影响[75] - 2022年和2021年均未产生所得税开支[76] - 2022年经调整亏损为3.56205亿元,2021年为2.84678亿元[78] - 2022年经调整研发开支为5.15025亿元,2021年为4.07173亿元[79] - 2022年经调整行政开支为3929.2万元,2021年为3877.3万元[81] - 2022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924亿元,较2021年的1.475亿元增加1.449亿元,主要因研发开支增加[81]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6.863亿元,较2021年的1.617亿元增加8.48亿元,主要因购买和存入到期日超3个月存款的影响[81]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990万元,较2021年的1.091亿元增加1.19亿元,主要因2021年行使超额配股权筹资的影响[8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4780万元[8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订约但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5140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15220万元[86] - 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录得流动资产净值人民币11.829亿元及人民币15.589亿元[8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共计303名,2022年度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63亿元,2021年度为人民币1.287亿元[89] - 2022年公司收入9.5746亿元,成本8.3112亿元,毛利1.2634亿元;2021年分别为15.2809亿元、13.9979亿元、1.2830亿元[106] - 2022年研发开支4.45647亿元,行政开支4255.1万元;2021年分别为2.80838亿元、4457.8万元[106] - 2022年经营亏损3.94201亿元,2021年为3.19384亿元[106] - 2022年财务收入净额2234万元,2021年为1819.7万元[106] - 2022年除所得税前亏损3.71861亿元,2021年为3.01187亿元[106] - 2022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3.71557亿元,2021年为3.01392亿元[107] - 2022年资产总值15.74647亿元,2021年为17.21834亿元;权益总额2022年为12.82524亿元,2021年为16.37088亿元[108] - 递延收入为1609千人民币,较之前的2024千人民币有所下降[110] - 租赁负债为134663千人民币,之前为1889千人民币,大幅增加[110]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6272千人民币,之前为3913千人民币,增长明显[110] - 流动负债总额为155851千人民币,之前为80833千人民币,有所上升[110] - 负债总额为292123千人民币,之前为84746千人民币,增长较多[110] - 权益和负债总额为1574647千人民币,之前为1721834千人民币,有所减少[110] - 2022年客户合约收入为95746千人民币,2021年为152809千人民币,收入下降[118][119][120] - 2022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合计为571310千人民币,2021年为465395千人民币,开支增加[12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71,861千元,2021年为301,187千元;2022年已发行缴足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51,876千股,2021年为747,293千股;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0.49元,2021年为0.40元[128] - 2022年和2021年公司未宣派股息[130] - 2022年银行存款1,298,688千元,2021年为1,537,583千元;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24,375千元,2021年为1,527,204千元[132][134] - 2022年对联营公司和其他被投资方优先股投资分别为17,516千元和7,905千元,2021年分别为16,228千元和0千元[135] - 2022年商品和服务预付款项、应收保证金、可收回增值税、其他应收关联方款项分别为12,074千元、3,383千元、2,402千元、0千元,2021年分别为21,678千元、3,491千元、21,426千元、708千元[136]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96,551千元,2021年为51,047千元[137] - 2022年薪酬及福利应付款项、购买物业等应付款项、应付税款、应计专业服务费、其他分别为23,583千元、14,724千元、2,353千元、1,818千元、1,883千元,2021年分别为17,160千元、2,985千元、1,967千元、1,989千元、767千元[13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Glecirasib - 2022年9月,Glecirasib在中国针对携带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的关键试验获CDE批准[1] - 2022年12月,Glecirasib获CDE授予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晚期或转移的NSCLC患者的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1] - 2023年2月,Glecirasib与抗EGFR抗体cetuximab联用的I/IIa期试验招募在中国完成[1] - 2022年9月,针对携带KRAS G12C突变的肿瘤患者的Glecirasib单药疗法的II期剂量扩展全球研究在美国和欧洲启动[1] - 2022年公司开展九项新研究并达成首名患者入组,KRAS G12C抑制剂Glecirasib单药治疗试验的I/IIa期剂量递增及扩展试验在中国完成[18] - 中国56名携带晚期KRAS G12C突变实体瘤患者在七个月内分五个剂量水平入组Glecirasib I期剂量递增试验[20] - 2022年9月携带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的关键试验获CDE批准,正招募约60个中心的患者[21] - 2022年12月Glecirasib获CDE授予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二三线的BTD[21] - 截至2022年4月1日,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I期临床数据显示整体反应率(ORR)为56.3%(18/32),疾病控制率(DCR)为90.6%(29/32);400毫克QD及800毫克QD群组中,ORR为66.7%(8/12),DCR为100%(12/12)[21] - 2023年2月Glecirasib与抗EGFR抗体Cetuximab在中国联用的I/IIa期试验患者招募完成,逾40名CRC患者入组RP2D,关键试验预计2023年四季度在中国启动[25] - 公司预计2023年底前提交Glecirasib单药疗法用于NSCLC的NDA申请并获得加速批准[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JAB - 3312 - 2022年7月,公司就JAB - 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联用完成全球I期剂量递增阶段部分[3] - JAB - 3312与Sotorasib的I期剂量递增试验已完成,正为IIa期剂量扩展招募患者并将试验扩展至欧洲[17] - JAB - 3312与Glecirasib的联用在中国积极招募患者,预计2023年下半年获初步安全性及疗效数据[17] - 2022年7月公司完成JAB - 3312与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联用的全球I期剂量递增阶段,IIa期剂量扩展部分正在进行[29] - 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批准JAB - 3312与Glecirasib联用的IND申请,首名患者于2022年5月成功给药,该试验正在积极招募中[29] - JAB - 3068及JAB - 3312已获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28] - JAB - 3312与osimertinib联用的全球I期剂量递增正在进行,在一名耐药NSCLC患者身上观察到早期局部临床反应[30] - JAB - 3312与pembrolizumab联用已在美国完成I期剂量探索试验,IIa期剂量探索正在中国进行,若干肿瘤类别患者有早期临床反应[31] - JAB - 3312和JAB - 3068单药疗法确定了最大耐受剂量及RP2D,美国及中国的ESCC、HNSCC及NSCLC的I期或I/IIa期试验已停止招募[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JAB - 21822 - JAB - 21822于2022年9月启动NSCLC关键性试验,2022年12月获BTD[15] - JAB - 21822于2022年3月启动CRC、PDAC及其他实体瘤IIa期首例患者入组[15] - JAB - 21822于2022年9月启动NSCLC、CRC全球试验II期剂量扩增[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在研药物 - 2022年8月,公司就STK 11共同突变NSCLC患者的Glecirasib单药治疗I/IIa期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2] - JAB - 23400、JAB - 30300、JAB - 26766预计2023年进行IND[16] - JAB - X1800 (iADC)于2023年第一季度被提名为候选药物,预计2024年进行IND[16] - JAB - 22000预计2024年进行IND[16] - JAB - 8263治疗实体瘤的I期剂量递增在美国及中国进行,美国首名患者2020年11月入组,中国首名患者2022年2月入组[36] - JAB - 8263治疗MF及AML的I期剂量递增在美国和中国同时进行,中国首名患者2021年4月入组,预计2023年下半年确定RP2D[37] - JAB - 2485的I/IIa期全球试验在美国及中国进行,美国首名患者2023年1月完成给药,中国IND申请2022年10月获批准[38] - JAB - BX102的I/IIa期试验IND分别于2021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2022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2年9月启动试验,预计2024年下半年确定RP2D[40] - JAB - 24114是谷氨酰胺底物相关代谢酶的抑制剂,有巨大治疗潜力[41] - 公司于2022年12月提交JAB - 24114的I/IIa期试验IND申请,2023年3月获批[42] - 公司于2023年1月提交JAB - BX300的IND申请[43] - JAB - 23400的IND申请预计2023年下半年提交,其结果将于2023年4月1
加科思-B(01167)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