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科思(01167)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09:13
公司回购情况 - 万咖壹联(01762)回购数量714万股,金额50603万元,年累计回购173680万股,占总股本0981% [1][2] - 蒙牛乳业(02319)回购30万股,金额49665万元,年累计415万股,占总股本0106% [1][2] - 中集集团(02039)回购6131万股,金额40308万元,年累计57444万股,占总股本0190% [1][2] - 中国旭阳集团(01907)回购130万股,金额32668万元,年累计39544万股,占总股本0915% [1][2] - 康臣药业(01681)回购25万股,金额28940万元,年累计5045万股,占总股本5926% [1][2] - 名创优品(09896)回购566万股,金额19947万元,年累计23899万股,占总股本0193% [1][2] - 中国铝罐(06898)回购143万股,金额12436万元,年累计37628万股,占总股本3900% [1][2] - 归创通桥-B(02190)回购5万股,金额10076万元,年累计13825万股,占总股本0422% [1][2] - 乐华娱乐(02306)回购261万股,金额7756万元,年累计8826万股,占总股本1046% [1][2] - IGG(00799)回购14万股,金额6050万元,年累计5824万股,占总股本0499% [1][2] - 力鸿检验(01586)回购18万股,金额5364万元,年累计1104万股,占总股本1865% [1][2] - 中电光谷(00798)回购2008万股,金额5120万元,年累计51992万股,占总股本0692% [1][2] - 威高股份(01066)回购8万股,金额4676万元,年累计21612万股,占总股本0479% [1][2] - 现代牙科(03600)回购10万股,金额4248万元,年累计320万股,占总股本0341% [1][2] - 加科思-B(01167)回购63万股,金额3170万元,年累计63万股,占总股本0008% [1][2] - 希玛眼科(03309)回购15万股,金额2660万元,年累计15万股,占总股本0012% [1][2] - 枫叶教育(01317)回购724万股,金额2498万元,年累计40928万股,占总股本1377% [1][2] - 骏杰集团控股(08188)回购144万股,金额1335万元,年累计242万股,占总股本0504% [1][2] - 彩客新能源(01986)回购108万股,金额917万元,年累计805万股,占总股本0083% [1][2] - 天福(06868)回购7000股,金额223万元,年累计342万股,占总股本0032% [1][2] - 旭日企业(00393)回购8000股,金额107万元,年累计46万股,占总股本0031% [1][2] - 世界华文媒体(00685)回购10万股,金额105万元,年累计292352万股,占总股本1767% [1][2] - 美亨实业(01897)回购2000股,金额900元,年累计3496万股,占总股本0850% [1][2]
加科思-B(01167)拟使用最多1亿港元的资金进行建议股份购回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7:58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董事会计划行使股东周年大会授予的股份购回授权,回购最多7887.35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1] - 回购授权将于以下最早时间点届满: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法律规定的下届股东周年大会期限届满时、或股东决议撤销或修改授权时 [1] - 公司将动用最多1亿港元资金进行股份回购,资金来源为自有财务资源而非上市所得款项 [1] - 回购将在公开市场进行,且不会对公司营运资金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 回购动机与影响 - 公司认为当前股价未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回购旨在提升股份价值并提高股东回报 [2] - 董事会认为回购计划体现了公司对长远业务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信心,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最佳利益 [2] 公司运营状况 - 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及运营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 [2]
业绩第一!这一赛道爆发,公募甘当“天使投资人”
券商中国· 2025-06-02 12:32
公募基金创新药赛道投资策略 - 公募基金采用"天使投资人"策略布局创新药赛道,尽管项目成功率模糊且多数公司亏损,但海外授权等事件驱动带来丰厚回报 [1] - 创新药赛道具有巨大弹性,财务扭亏趋势加速,基金经理认为高风险资产存在巨大利润空间 [1] - 传统估值方法难以适用创新药公司,因持续研发投入和药品销售周期长导致财务指标不佳 [3] 创新药基金业绩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全仓创新药策略年内收益71%,排名全市场第一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年内业绩达66%,接近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2] - 平安核心优势基金重仓的云顶新耀自2022年四季度至今涨幅超6倍 [3] - 德琪医药年内上涨超5倍,泽璟制药年内涨幅超70%,晶泰控股市值超180亿港元 [3] 创新药公司财务与估值特征 - 荣昌生物2024年营收17.17亿元(+58.54%),净利润亏损14.68亿元 [2] - 云顶新耀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79万元、1.26亿元、7.07亿元 [3] - 德琪医药2024年营收9200万元,亏损超3亿元 [3] - 泽璟制药2024年营收不足6亿元,市值近300亿元 [3] 事件驱动型投资逻辑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涉及PD-1/VEGF双抗,潜在总金额达48亿美元(346.56亿元) [5] - 加科思自主研发药物获批上市,触发5000万元里程碑付款 [6] - 石药集团潜在交易总额可能达50亿美元,其中一项预计2025年6月完成 [6] - 云顶新耀因肾病药物纳入医保等事件驱动股价上涨 [6] 行业盈利前景展望 - 基金经理预计2025年创新药企业将集体步入盈利期,报表端和研发端呈现爆发式增长 [7] - 2025-2028年被视为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盈利关键阶段,2025年为行业跨越盈利关键年 [8] - 中报开始可能看到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改善,吸引更广泛资金关注 [7] - 港股创新药板块强势表现源于头部药企与跨国药企授权合作,显示全球竞争力 [8]
港股异动 | 医药股走势强劲 多项国产创新药重磅数据即将亮相ASCO 海外关税风险因素缓和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15:43
医药股表现 - 药明巨诺-B(02126)涨19.3%至2.06港元 君实生物(01877)涨13.59%至20.65港元 昭衍新药(06127)涨13.38%至12.54港元 加科思-B(01167)涨11.79%至5.31港元 药明生物(02269)涨10.04%至25.75港元 [1] - 2025年ASCO年会将于5月30日-6月3日举行 中国研究者70余项原创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1] - 交银国际指出中国创新药入选ASCO数量创新高 反映研发竞争力跨越式突破 国际影响力提升 [1] - ASCO大会LBA重磅数据即将公布 创新药板块或迎关注热潮 可能推动更多出海交易 市场情绪与估值有望修复 [1] 关税政策变动 - 美国联邦法院5月28日裁定特朗普关税政策越权 暂停全球统一关税及对中国等多国加征关税 [2] - 被暂停政策包括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征收的芬太尼相关关税 [2]
港股医药股走强 宜明昂科涨超8%
快讯· 2025-05-20 09:25
港股医药股表现 - 宜明昂科-B(01541 HK)股价上涨8 38% [1] - 基石药业-B(02616 HK)股价上涨7 82% [1] - 百济神州(06160 HK)股价上涨3 25% [1] - 加科思-B(01167 HK)股价上涨2 80% [1] - 映恩生物-B(09606 HK)股价上涨2 68% [1] 医药行业整体趋势 - 港股医药板块呈现普涨态势 [1] - 生物科技类公司涨幅居前 [1] - 创新药企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创新药, 本轮行情的百倍牛股集中营!(下)
搜狐财经· 2025-05-14 13:11
医药行业市场表现 - 香港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从859点涨至1284点涨幅达50% [1] - 内地创新药指数从年初最低948点涨至最高1156点涨幅22%显著落后于港股 [1] - 香港创新药个股出现多只涨幅数倍的股票包括科济药业(2 48元→19 78元) 加科思(1 2元→4 3元) 康宁杰瑞(2元→8 73元) 基石药业(0 8元→3 89元) 康方生物(26 45元→105 5元) [4] 历史行情对比分析 - 2005-2007年地产股行情中港股率先启动 中国海外发展(2 29元→21 95元) 合富辉煌(1 38元→7 79元) 万科海外(6 76元→33 82元) 永泰地产(1 40元→6 88元) [4] - A股地产股启动滞后港股半年但涨幅更大 万科(189元→3344 55元 16 7倍) 深振业(19 90元→271 8元 12 7倍) 深宝安(7 87元→61 39元 7倍) 上实发展(10 11元→156 22元 14倍) [5] - 历史规律显示港股领涨后A股跟随且涨幅更显著 两地市场行情结束时间基本同步 [5] 行业前景展望 - 创新药行业被视为50年大周期赛道 当前港股行情仅处于初期阶段 [4] - 内地创新药市场存在政策支持与海量市场规模 具备孕育长线牛股的基础条件 [1]
加科思-B(0116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7: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6350万元增加9220万元至2024年的人民币1.557亿元,增幅145.2%[14]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人民币3.723亿元减少4210万元至2024年的人民币3.302亿元,降幅11.3%[15]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人民币4660万元减少350万元至2024年的人民币4310万元,降幅7.5%[16] - 公司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人民币3.591亿元减少2.034亿元至2024年的人民币1.557亿元,降幅56.6%[17] - 2024年公司与对外许可协议有关的收入为1.557亿人民币,2023年为6350万人民币,2023年收入来自与AbbVie的协议且该协议已终止,2024年来自与艾力斯的协议[105] - 2024年无确认收入成本,2023年收入成本为6031.7万人民币,来自与AbbVie的协议[106]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320万人民币增加1.525亿人民币或4765.6%至2024年的1.557亿人民币[107][109]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750万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1430万人民币,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110]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1035万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1502.3万人民币,主要受汇兑收益净额减少及长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111] - 公司汇兑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2070万人民币减少850万人民币至2024年的1220万人民币,因2024年美元及港元兑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较少[112]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3.723亿人民币减少4210万人民币或11.3%至2024年的3.302亿人民币,因原材料及雇员福利开支减少[116]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4660万人民币减少350万人民币至2024年的4310万人民币,受专业服务开支、员工成本及折旧摊销费用综合影响[117] - 公司财务收入从2023年的4710万人民币减少620万人民币至2024年的4090万人民币,因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下降及平均银行结余减少;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830万人民币稳定至2024年的840万人民币[119]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均未产生所得税开支[120] - 2024年年内亏损为155,709千元,2023年为359,119千元;2024年年内经调整亏损为145,727千元,2023年为337,022千元[123] - 2024年研发开支为330,177千元,2023年为372,320千元;2024年经调整研发开支为321,188千元,2023年为420,172千元[125] - 2024年行政开支为43,051千元,2023年为46,615千元;2024年经调整行政开支为42,076千元,2023年为44,403千元[125]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4.1百万元,较2023年的364.2百万元减少290.1百万元[126]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56.2百万元,较2023年所用的47.4百万元增加303.6百万元[126]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3百万元,较2023年的245.7百万元减少224.4百万元[128]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为72.1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6百万元[130]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其他银行存款为1,174.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7.9百万元[130]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80.0百万元[132]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0.06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0.07百万元[1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共计257名,2023年为301名[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535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7410万元[1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与艾力斯达成戈来雷塞及SHP2抑制剂(JAB - 3312)的大中华区权益授权合作,总交易金额高至人民币9亿元[10] - 公司发表十多项研究资料,其中在影响因数58.7的《自然 • 医学》杂志发表戈来雷塞的注册性临床资料[10] - 戈来雷塞预计于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获批[11] - 公司成功提交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的新药上市申请,标志从早期研发阶段迈入商业化新征程[10]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的NDA申请于2024年5月提交并获优先审评审批资格,首个适应症预计2025年上半年获批[21] - glecirasib与sitneprotafib联合治疗1L NSCLC的III期关键试验于2024年8月7日在中国启动,sitneprotafib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注册试验的SHP2抑制剂[21] - glecirasib及sitneprotafib在大中华区的商业化及进一步临床开发于2024年8月30日授权给艾力斯,交易金额包括前期费用及里程碑付款最高达9亿元人民币,还有两位数比例的净销售额提成[23] - glecirasib单药或联合cetuximab治疗≥3L KRAS G12C突变的CR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于2024年5月获CDE批准,试验正在计划中[25] - JAB - 23E73的IND申请于2024年9月获CDE及美国FDA批准,首例患者于2024年11月入组,剂量递增预期2025年下半年完成[26] - JAB - 30355的FIH全球试验的IND申请于2024年3月及6月分别获美国FDA及CDE批准,首例患者于2024年7月入组,剂量递增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27] - JAB - 2485的I/IIa期全球试验正在美国及中国进行,剂量递增将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单药与化疗的联合疗法正计划扩展[29] - 公司HER2 - STING iADC的临床候选药物于2024年下半年获提名JAB - BX467,计划2026年提交IND申请[30] - 公司研发重点是无成药性靶点,尤其是RAS信号通路,已大力投资开发相关药物,解决全球23% - 25%的潜在患者群体的医疗缺口[33] - 公司开发创新候选疗法,拥有临床阶段的六项资产、IND批准阶段的三项资产及IND待启动阶段的若干其他资产[35] - Glecirasib用于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二線及以上單藥治療,2024年5月向CDE提交NDA審查並獲優先審查,预计2025年上半年推出[41] - Glecirasib在≥2L NSCLC患者中,確定患者總反應率(cORR)為47.9% (56/117),疾病控制率(DCR)為86.3%,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8.2個月,中位數總生存期(mOS)為13.6個月,6個月及12個月DoR比率分別為73.6%及56.6%[43] - Glecirasib與sitneprotafib聯合治療1L NSCLC的III期關鍵試驗於2024年8月7日在中國啟動,入組工作正在進行中[45] - Glecirasib與sitneprotafib聯合用作NSCLC一線治療的確認客觀反應率(cORR)為64.7% (N=102),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12.2個月[45] - JAB-3312、JAB-23E73、JAB-30355等多個候選藥物在2024年有相應的試驗里程碑計劃,如達成III期試驗的FPI、獲得FDA或CDE批准IND等[38] - JAB-BX467作為IND待啟動候選藥物,預計2026年啟動IND,用於實體瘤治療[39] - Glecirasib是高活性、具選擇性及口服的靶向突變體KRAS G12C蛋白的小分子,相比安進及Mirati的KRAS G12C抑制劑,有更佳安全性、耐受性和PK特性[42] - Glecirasib在≥2L NSCLC中的首個適應症預計2025年上半年獲得批准,註冊II期試驗數據於2024年ASCO全體大會系列及教育會議中報告[43] - Glecirasib的註冊II期試驗中,接受治療的二線及以上NSCLC患者有4名達到完全反應(CR),36名腫瘤縮少超過50%[43] - Sitneprotafib為全球首個進入III期註冊試驗的SHP2抑制劑[45] - 公司是首家在中国启动一线NSCLC III期试验的公司,目标人群无进展生存期从约6.2个月提升到12.2个月[46] - 公司PDAC的II期单臂关键性试验于2023年7月获CDE批准,2024年8月扩展至泛癌种试验获CDE批准[47] - 50例可评估的泛癌种实体肿瘤患者中,总反应率为48%,疾病控制率为90% [48] - 二線及以上KRAS G12C突變胰腺癌患者总反应率为41.9%,疾病控制率为9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7个月[48] - 其他实体肿瘤患者总反应率为57.9%,疾病控制率为8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48] - 19例接受glecirasib单药治疗的泛癌种患者客观缓解率为52.6%,疾病控制率为8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为58.2% [48] - CRC的glecirasib单药治疗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2.7%及86.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4.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0个月[51] - glecirasib与cetuximab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及87.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9.3个月[51] - Sitneprotafib临床前研究中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0.7 - 3.0 nM,注册III期临床试验的推荐剂量为间歇性2毫克QD [57] - 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与艾力斯订立独家对外许可协议,授权其在大中华区对glecirasib及sitneprotafib进行研发、制造及商业化[55][60] - JAB-23E73向CDE和美国FDA的IND申请分别于2024年6月和8月完成,9月获批准,首例患者于11月入组,剂量递增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62] - JAB-30355的IND申请于2024年3月及6月分别获美国FDA及CDE批准,首例患者7月在中国入组,剂量递增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65] - JAB-8263生化IC50值为0.20至0.99 nM,低剂量给药可维持80 - 90%的c - MYC抑制超48小时[68] - JAB-8263治疗MF临床II期推荐剂量为0.3毫克(QD),截至2024年10月17日,16名患者入组,13名接受疗效评估,所有患者24周平均SVR为 - 19.95%,最佳缓解为 - 26.16%,60%患者第24周TSS下降≥50%[69] - JAB-2485对Aurora激酶A的选择性是Aurora激酶B及C的1500倍,I/IIa期全球试验正在进行,剂量递增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71] - JAB-BX102是公司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分子项目,I/IIa期剂量递增试验已完成并确定RP2D剂量[73] - JAB-26766在细胞检测中显示双位数纳摩效力,2023年6月获CDE在中国进行I/IIa期晚期实体瘤临床试验的IND批准[74][75] - JAB-30355临床前数据于2024年4月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以海报形式展示[66] - JAB-8263治疗MF临床试验I期初步数据于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展示[69] - JAB-2485临床前数据于2024年5月在美国化学会出版的同行评审学术期刊ACS Omega中发表[71] - JAB - 26766临床前数据于2024年AACR上以海报形式公布[76] - JAB - BX300的IND申请于2023年6月获CDE批准[79] - JAB - 24114的IND申请于2023年3月获CDE批准进行I/IIa期临床试验[81] - 公司KRASi ADC平台有望扩展至泛KRAS抑制,靶向G12V及G13D等更广泛KRAS突变[84] - 公司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提名KRAS G12Di ADC的候选药物[85] - ICI缓解率温和,仅有少数患者获临床获益,主要因素是欠缺T细胞对肿瘤的浸润[88] - 公司利用小分子药物优势设计创新载荷,建立iADC平台,使用STING激动剂作载荷应对挑战[88] - 新型靶点STING可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多个临床阶段项目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89] - 公司KRASi ADC平台将KRAS G12Di与抗体结合,解决KRAS靶向治疗PK挑战限制[83] - JAB - BX300可逆转肿瘤免疫抑制,LIF是治疗KRAS驱动肿瘤有吸引力的靶标[78] - 公司HER2 - STING iADC临床候选药物JAB - BX467于2024年下半年获提名,计划2026年提交IND申请[92] - JAB - BX4
加科思-B(0116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9 20: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6350万元人民币增加9220万元人民币或145.2%至2024年的1.557亿元人民币[16]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3.723亿元人民币减少4210万元人民币或11.3%至2024年的3.302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4660万元人民币减少350万元人民币或7.5%至2024年的4310万元人民币[18] - 公司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3.591亿元人民币减少2.034亿元人民币或56.6%至2024年的1.557亿元人民币[19] - 2024年公司与对外许可协议有关的收入为1.557亿元,2023年为6352万元,协议已终止[92] - 2024年公司无确认收入成本,2023年收入成本为6031.7万元,与已终止的AbbVie协议有关[94]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320.3万元增加1525万元或4765.6%至2024年的1557万元[96]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750.4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1432.4万元,因政府补助增加[98] - 公司其他收益从2023年的1035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1502.3万元,受汇兑收益等因素影响[100] - 公司汇兑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2068.8万元减少850万元至2024年的1219.2万元,与汇率波动有关[10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37230万元减少4210万元或11.3%至2024年的33020万元,主要因原材料及消耗材料和雇员福利开支减少[10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4660万元减少350万元至2024年的4310万元,受专业服务开支、员工成本减少及折旧摊销费用增加综合影响[105] - 财务收入从2023年的4710万元减少620万元至2024年的4090万元,因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下降和平均银行结余减少[106] - 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830万元稳定至2024年的840万元[106] - 2024年和2023年均未产生所得税开支[107] - 2024年年内亏损15570.9万元,经调整亏损14572.7万元;2023年年内亏损35911.9万元,经调整亏损33702.2万元[111] - 2024年研发开支33017.7万元,经调整研发开支32118.8万元;2023年研发开支37232万元,经调整研发开支42017.2万元[111] - 2024年行政开支4305.1万元,经调整行政开支4207.6万元;2023年行政开支4661.5万元,经调整行政开支4440.3万元[11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7410万元,较2023年的36420万元减少29010万元,因许可及合作协议现金净额增加和研发开支减少[114]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5620万元,较2023年所用的4740万元增加30360万元,受存款和到期收款情况影响[11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为721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360万元有所减少[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其他银行存款为11.7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79亿元[118]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8000万元[120]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拨付的资本承担为6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7万元[12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或有负债和押记资产,2023年12月31日也均为零[123][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9.45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633亿元减少1750万元[12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计257名,较2023年的301名减少;2024年度薪酬成本总额为1.535亿元,2023年度为1.741亿元[127] - 2025年1月,公司收到第三期款项4500万元,认购对价分三期支付已全部收到[130]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也未派发[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以总对价约500万港元购回2,933,700股股份,6月购回2,335,200股,最高1.86港元,最低1.51港元,总对价3,849,042港元;10月购回598,500股,最高2.03港元,最低1.75港元,总对价1,140,486港元[140]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21.8百万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1,183.1百万元[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约人民币147.1百万元已用于各项用途,其中拨支sitneprotafib(JAB - 3312)与glecirasib(JAB - 21822)联用等相关临床试验及注册准备工作原定占比18%,金额213.0百万元[143] - 拨支JAB - 8263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原定占所得款项净额10%,金额118.3百万元[143] - 拨支glecirasib(JAB - 21822)的临床开发原定占所得款项净额22%,金额254.6百万元,后经修订分配占比38%,金额454.6百万元[143] - 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原定占所得款项净额9%,金额107.3百万元,后经修订分配占比18%,金额207.9百万元[143] - 拨支计划装修研发中心及建造符合GMP标准的内部生产设施原定占所得款项净额8%,金额94.6百万元[143] - 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原定占所得款项净额4%,金额47.4百万元[1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84.2百万元[1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款项净额约3.006亿元原拟用于JAB - 3068注册性临床试验及提交注册申请准备工作[146] - 用于glecirasib临床开发的所得款项净额由2.546亿元增加至4.546亿元[146] - 用于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的所得款项净额由1.073亿元增加至2.079亿元[146] - 2022年全年所得款项净额经修订分配后总计11.831亿元,其中拨支sitneprotafib与glecirasib联用等各项用途有对应金额及百分比[147] - 原拟用于在中国设立销售及营销团队以及glecirasib及sitneprotafib商业化活动的4730万元所得款项净额取消,增加用于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149] - 用于JAB - 8263临床开发的所得款项净额由1.183亿元减少至8830万元[151] - 用于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的所得款项净额由2.079亿元增加至2.852亿元[151] - 公司自认购事项获得所得款项净额约1.589亿港元,相当于约1.391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前已全部动用[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9300万元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推进JAB - 21822临床试验和IND待启动管線产品研发[154] - 推进JAB - 21822临床试验和IND待启动管線产品研发的所得款项净额分配比例分别为30%和65%[154]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5,7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3,52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13%[160]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88,17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97,878千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收窄52.71%[160]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155,70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59,119千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收窄56.64%[160] - 2024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20元人民币,2023年为0.46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收窄56.52%[160]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359,16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60,48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7%[164]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923,18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73,37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00%[164]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435,98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7,11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3%[1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与艾力斯协议确认收入为人民币155,708,000元[17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所有收入人民币63,520,000元来自与AbbVie的协议[180] - 2024年协议产生收入于一个时间点确认155,708千元,2023年于一段时间确认63,520千元[182] - 2024年与协议相关贸易应收款项为7,678千元,2023年为9,339千元[183] - 2024年外包服务费为154,165千元,2023年为184,418千元[188]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153,526千元,2023年为174,097千元[188] - 2024年所用原材料及消耗材料为14,610千元,2023年为55,735千元[188]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26,458千元,2023年为25,080千元[188] - 2024年各项开支合计373,228千元,2023年为479,252千元[18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55,709千元,2023年为359,119千元[19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74,809千股,2023年为772,842千股[193] - 2024年未计入与雇员激励计划相关股份15,493,954股,2023年为16,566,644股[193]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均未向普通股股东支付或建议派发股息[196] - 2024年对联营公司和被投资方优先股投资合计18,163千元,2023年为18,181千元[197]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流动部分为6,397千元,2023年为11,224千元[198]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流动部分为1,174,539千元,2023年为1,147,847千元[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将glecirasib及sitneprotafib (JAB - 3312)的大中华区权利授权给艾力斯,交易金额含前期费用及里程碑付款9亿元人民币,还有两位数比例的净销售额提成[4]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的NDA申请于2024年5月提交并获优先审评审批资格,首个适应症预计2025年上半年获批[5] - glecirasib与sitneprotafib联合治疗1L NSCLC的III期关键试验于2024年8月7日在中国启动,sitneprotafib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注册试验的SHP2抑制剂[5] - glecirasib于2024年4月获美国FDA授予PDAC的ODD,于2024年10月获EMA授予ODD[6] - JAB - 23E73的剂量递增预期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首例患者于2024年11月入组[9] - JAB - 30355的剂量递增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首例患者于2024年7月入组[10] - 公司研发重点是无成药性靶点,尤其是RAS信号通路,投资开发抑制该通路的药物,可解决全球23%-25%潜在患者群体的医疗缺口[20]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临床阶段的六项资产、IND批准阶段的三项资产及IND待启动阶段的若干其他资产[22] - JAB - 21822单药疗法用于≥2L NSCLC,于2024年5月提交NDA并获优先审查;用于≥2L PDAC,于2024年ASCO GI上发表早期疗效数据[24] - Glecirasib(JAB - 3312)相关试验于2024年8月达成III期试验的FPI,以口头报告形式于2024年ASCO上发表最新数据[24] - JAB - 23E73于2024年9月获FDA及CDE批准IND,于2024年11月在中国达成FPI[24] - JAB - 8263于2024年下半年对具有特定生物标记的肿瘤患者启动II期POC试验[24] - JAB - 30355于2024年3月获FDA批准IND,于2024年6月获CDE批准IND,于2024年7月达成FPI[24] - JAB - BX467预计2026年进行IND,用于实体瘤治疗[25] - 公司领先资产glecirasib(JAB - 21822)于2024年5月向C
加科思-B(0116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36
研发开支与行政开支 - 研发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98.8百万元减少11.1%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76.8百万元[4] - 行政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3.7百万元减少10.5%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1.2百万元[5] - 公司期內經調整研發開支由2023年的人民幣230.7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71.9百萬元[64] - 公司期內經調整行政開支由2023年的人民幣22.4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20.7百萬元[65] 亏损与收入 - 报告期内亏损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66.3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69.1百万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确认收入,而2023年同期录得收入人民币40.3百万元[52] - 公司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4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同期的零[54] - 公司期內虧損由2023年的人民幣166.3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169.1百萬元[63] - 公司期內經調整虧損由2023年的人民幣158.3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163.5百萬元[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0人民币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40,335人民币千元大幅下降[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85,890人民币千元,与2023年同期的184,563人民币千元基本持平[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169,053人民币千元,与2023年同期的166,281人民币千元基本持平[1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69,053千元[1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人民幣169,053千元,較2023年同期的166,281千元增加1.7%[14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22元,與2023年同期持平[149] Glecirasib相关进展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的NDA申请已于2024年5月提交并获得优先审评审批资格[8] - Glecirasib与JAB-3312联合治疗1L NSCLC的III期关键试验已于2024年8月7日启动[8] - Glecirasib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2L PDAC患者的关键试验已于2023年7月获CDE批准[9] - Glecirasib获得美国FDA授予的胰腺癌适应症孤儿药认定(ODD)[9] - Glecirasib单药治疗或联合cetuximab治疗≥3L KRAS G12C突变的CR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已于2024年5月获得CDE批准[11] - 截至2024年4月7日,194名携带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晚期实体瘤患者接受了glecirasib与JAB-3312的联合治疗[8]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患者的总反应率(cORR)为47.9%,疾病控制率(DCR)为86.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3.6个月[24]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的NDA申请已于2024年5月提交至CDE,并获优先审查[24] - Glecirasib与JAB-3312联合治疗1L NSCL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已于2024年2月获CDE批准,并于2024年8月7日招募首名患者[26] - Glecirasib在PDAC患者中的单臂II期关键性研究正在进行中[22] - Glecirasib联合cetuximab治疗≥3L KRAS G12C突变的CR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已于2024年5月获CDE批准[22] - JAB-3312联合glecirasib治疗1L NSCLC患者的III期注册试验已于2024年2月获CDE批准,首位患者已于2024年8月接受给药[21] - Glecirasib的I期剂量递增试验已完成,800毫克QD被视为RP2D[25] - Glecirasib联合JAB-3312治疗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晚期实体瘤的I/IIa期试验中,194名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102名为1L NSCLC患者,确定ORR为64.7%,DCR为93.1%,mPFS为12.2个月[27] - Glecirasib(800毫克QD)+JAB-3312 2毫克1/1剂量的确定ORR为77.4%,54.8%患者达到深入反应,肿瘤缩小超过50%[27] - Glecirasib与JAB-3312联用作为NSCLC的一线疗法,在PD-L1表达量<1%、1-49%、≥50%的患者中,确认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6.2%、65.9%、82.4%[27] - Glecirasib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2L PDAC患者的关键试验已获CDE批准,全球未有KRAS抑制剂获批准用作PDAC治疗[30] - Glecirasib在泛癌种患者中的I期及IIa期研究中,确定ORR为52.6%,DCR为84.2%,mPFS为7.0个月[31] - Glecirasib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3L CRC患者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已获CDE批准,单药治疗的ORR为33.3%,DCR为90.9%,mPFS为6.9个月[32] - Glecirasib联合cetuximab治疗KRAS G12C突变的晚期CRC患者的I/IIa期试验中,ORR为62.8%,DCR为93%[32] - Glecirasib的I期剂量递增全球研究已于2022年8月完成,II期剂量扩展部分已于2022年9月启动,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34] JAB-3312相关进展 - JAB-3312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的SHP2抑制剂项目,临床前研究中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0.7-3.0 nM,推荐剂量为间歇性2毫克QD[35] - JAB-3312已获得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35] - JAB-3312联合glecirasib治疗1L NSCLC患者的III期注册试验已于2024年2月获CDE批准,首位患者已于2024年8月接受给药[21] JAB-8263相关进展 - JAB-8263在骨髓纤维化患者中观察到56.5%的脾脏体积缩小(SVR)[12] - JAB-8263为全球范围内临床阶段的最强效BET抑制剂,生化IC50值为0.20至0.99 nM,临床前研究表明可维持80-90%的c-MYC抑制超过48小时[37] - JAB-8263在实体瘤和血液瘤患者中观察到总症状评分(TSS)和脾脏体积缩小(SVR)改善,其中一名患者SVR为56.5%[37] - JAB-8263 BET的II期POC试验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针对具有特定生物标记的肿瘤患者[20] JAB-2485相关进展 - JAB-2485的I/IIa期试验在美国及中国启动,观察到鼓舞人心的临床疗效信号[13] - JAB-2485 Aurora A的II期POC试验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20] - JAB-2485对Aurora激酶A的选择性是Aurora激酶B及C的1500倍,临床前研究表明对骨髓抑制作用极小[37] - JAB-2485的I/IIa期全球试验中,一名低剂量水平患者已使用超过一年,病情稳定[38] JAB-30355相关进展 - JAB-30355的IND申请于2024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2024年6月获CDE批准,首例患者于2024年7月在中国完成给药[14] - JAB-30355对p53 Y220C突变体蛋白显示出高结合亲和力,临床前研究中效力为注册研究中药物的两至三倍[39] - JAB-30355的IND申请已于2024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首名患者已于2024年7月在中国给药[39] 其他药物研发进展 - JAB-BX300、JAB-26766和JAB-24114的IND已获批准,公司正在优化这三项资产的临床开发策略[15] - JAB-23E73的IND申请于2024年6月向CDE提交,2024年8月向美国FDA提交[16] - JAB-BX400在SK-OV-3异种移植模型中有效,临床候选药物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提名[17] - JAB-BX102为针对CD73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具有亚纳摩尔IC50值,与ICI联用可产生协同抗肿瘤效果[40] - JAB-BX102的I/IIa期剂量递增已完成,正在计划与pembrolizumab联合使用[40] - JAB-BX300的IND申请于2023年6月获CDE批准,用于治疗KRAS驱动肿瘤如PDAC或CRC[41] - JAB-26766的IND申请于2023年6月获CDE批准,用于治疗sqNSCLC、卵巢癌及子宫颈癌等多种实体瘤[41] - JAB-24114的IND申请于2023年3月获CDE批准,用于I/IIa期试验,具有增强T细胞功能和阻断肿瘤营养的独特联合作用[42] - JAB-23E73的IND申请于2024年6月及8月分别向CDE及美国FDA提交,美国FDA已于2024年9月批准IND申请[43] - JAB-23E73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口服生物活性,并在多种KRAS突变肿瘤模型中显示出抗肿瘤疗效[43] - JAB-22000是一种高选择性的KRAS G12D抑制剂,已提交多项专利申请,IND时间表将根据JAB-23E73的进展调整[44] - STING-iADC项目通过将STING激动剂与TAA靶向抗体共轭,增强抗肿瘤免疫,将PD-1无反应的冷肿瘤转化为PD-1有反应的热肿瘤[45] - 公司的iADC分子血浆稳定性明显提高,拓宽了治疗窗口并提高了未来使用的安全性[45] - 公司正在开发HER2-STING iADC (JAB-BX400)和CD73-STING iADC (JAB-BX500)项目,JAB-BX400在血浆中培养48小时后几乎不释放游离有效载荷(低于1%)[46] - 公司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提名JAB-BX400的临床候选药物[4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其他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0.8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7.5百万元,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增加[55] - 公司其他收益淨額由2023年的人民幣34.7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4.7百萬元,主要由於匯兌收益淨額減少[56][57] - 公司財務費用由2023年的人民幣3.8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5.2百萬元,主要由於租賃負債和借款的利息成本增加[6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80.4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39.4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开支减少[6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3.7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26.9百万元,主要由于存款增加和到期款项增加[6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5.8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63.5百万元,主要由于对北京加科思的出资和借款减少[6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060.2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人民币87.6百万元,主要由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减少[6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34.4百万元[6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0.01百万元,主要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合约有关[6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899.5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人民币63.8百万元[7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共有298名雇员,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79.7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2.3百万元[73] - 公司决定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4] - 公司在报告期内以总代价3,849,042港元回购2,335,200股股份[75][76]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24年6月30日持有公司股份的权益,其中王印祥博士、王晓洁女士和胡云雁女士各自持有211,151,75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7%[80][81] - 公司更换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自2024年6月7日起接任[7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变动,唐艳旻女士辞任非执行董事,陈德礼博士接任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77] - 王博士的特殊目的公司1和特殊目的公司2各自持有211,151,75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7%[86] - Gloryviewpharma Ltd持有211,151,75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7%[86] - Blesspharma Ltd和Honourpharma Ltd均为公司的ESOP平台,分别由Blesspharma Trust和王博士全资拥有[83] - 晟德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持有87,486,89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05%[84] - LAV Coda Limited持有42,134,07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32%[84] - Qiming Venture Partners VI, L.P.持有48,305,74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10%[87] - Hillhouse Fund IV, L.P.持有47,443,51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99%[87] - Center Venture Holding I Limited持有79,436,6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3%[86] - 王女士的特殊目的公司由XM Family Trust间接拥有99.5%,王女士直接拥有0.5%[82] - 胡女士的特殊目的公司由YN Family Trust间接拥有99.5%,胡女士直接拥有0.5%[82] - 王女士的特殊目的公司股本由XM Family Trust间接拥有99.5%,王女士直接拥有0.5%[89] - Blesspharma Ltd的全部股本由Blesspharma Trust全资拥有,王女士及胡女士为管理人并行使表决权[90] - 胡女士的特殊目的公司股本由YN Family Trust间接拥有99.5%,胡女士直接拥有0.5%[90] - Honourpharma Ltd的全部股本由王博士直接拥有,王女士及胡女士行使表决权[90] - 晟德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接管玉晟生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包括其于BioEngine Capital Holding Limited的100%股权[91] - LAV Coda Limited由LAV Biosciences Fund IV, L.P.全资拥有,施毅先生被视为拥有权益[91] - 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视为于HH SPR-III Holdings Limited所持股份中拥有权益[93] - 王博士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共拥有221,151,750股股份[93] - 王女士的特殊目的公司直接持有22,932,500股股份,由Ultimate Estate Limited拥有99.5%权益[94] - 胡女士的特殊目的公司直接持有23,081,095股股份,由Treasure Partn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拥有99.5%权益[95] - 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最高股份总数为11,531,025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46%[100] - 2020年计划剩余年期约为5年5个月,截至2024年中期报告日期[101] - 2020年计划项下未行使购股权或未归属限制性股票数目为5,250,000股[102] - 2020年计划项下已失效或没收的购股权或限制性股票数目为90,000股[102] - 2020年计划项下已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目为610,378股[102] - 2020年计划项下已行使的购股权数目为0股[102] - 2020年计划项下已授出的购股权或限制性股票数目为0股[102] - 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及挽留最佳人才,奖励形式包括限制性股票单位[104] - 2021年计划合资格参与者为经理级或以上雇员及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者[104] - 2021年奖励计划下可授予的最高股份总数为10,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26%[10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2021年奖励计划下可供授出的股份总数为5,164,34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65%[105] - 2021年奖励计划的剩余年期为6年11个月,计划将持续至2031年8月31日[105] - 报告期内,100,000个2021年奖励单位已根据2021年计划授出[107] - 报告期内,公司五名最高薪酬人士(不包括董事)
加科思-B(0116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8:57
Glecirasib的研发进展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的NDA于2024年5月提交并获得优先审评资格,关键试验患者招募于2023年9月完成,来自中国约60个中心[2] - Glecirasib与JAB-3312联合治疗1L NSCLC的III期关键试验于2024年8月7日在中国启动,JAB-3312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注册试验的SHP2抑制剂[3] - Glecirasib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2L PDAC患者的关键试验于2023年7月获CDE批准,并于2023年8月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BTD)[3] - Glecirasib于2024年4月获得美国FDA授予的胰腺癌适应症孤儿药认定(ODD)[3]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患者的总反应率(cORR)为47.9%,疾病控制率(DCR)为86.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3.6个月[14] - Glecirasib联合JAB-3312治疗1L NSCLC患者的确定ORR为64.7%,DCR为93.1%,mPFS为12.2个月[15] - Glecirasib联合JAB-3312在1L NSCLC患者中的最佳剂量组(800毫克QD + 2毫克1/1)的确定ORR为77.4%,54.8%患者达到深入反应[15]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NSCLC的NDA申请已于2024年5月提交CDE并获优先审查指示[14] - Glecirasib联合JAB-3312治疗1L NSCLC的III期关键试验已于2024年8月7日招募首名患者[15]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PDAC的关键试验已于2023年10月招募首名患者[17] - Glecirasib于2024年4月获得美国FDA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ODD)[17] - Glecirasib联合cetuximab治疗≥3L CRC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已于2024年5月获CDE批准[17] - Glecirasib在1L NSCLC患者中的6个月及12个月DoR比率分别为73.6%及56.6%[14] - Glecirasib联合JAB-3312在所有剂量水平中,3级或4级TRAE的发生率为43.8%[15] - Glecirasib在泛癌种患者中的ORR为52.6%,DCR为84.2%,mPFS为7.0个月,12个月OS率为58.2%[18] - Glecirasib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转移性CRC的ORR为33.3%,DCR为90.9%,mPFS为6.9个月[19] - Glecirasib与cetuximab联合治疗KRAS G12C突变晚期CRC的ORR为62.8%,DCR为93%[19] - Glecirasib的II期单臂关键试验已于2024年8月获CDE批准[18] - Glecirasib的I期剂量递增全球研究已于2022年8月完成,II期剂量扩展部分已于2022年9月启动[21] - Glecirasib(KRAS G12C抑制剂)于2024年8月达成III期试验的FPI[10] - Glecirasib联合JAB-3312治疗1L NSCLC的III期关键试验已于2024年8月7日招募首名患者[15] - Glecirasib单药治疗≥2L PDAC的关键试验已于2023年10月招募首名患者[17] - Glecirasib于2024年4月获得美国FDA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ODD)[17] - Glecirasib联合cetuximab治疗≥3L CRC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已于2024年5月获CDE批准[17] JAB系列药物的研发进展 - JAB-8263在骨髓纤维化(MF)患者中显示出积极的治疗信号,一名患者接受治疗超过一年,脾脏体积缩小(SVR)为56.5%[4] - JAB-2485的I/IIa期试验在美国及中国启动,观察到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信号[4] - JAB-30355的IND申请于2024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并于2024年6月获CDE批准,首例患者于2024年7月在中国完成给药[4] - JAB-BX102的I/IIa期试验剂量递增在中国完成,剂量扩展试验正计划在中国进行[4] - JAB-BX300、JAB-26766和JAB-24114的IND已获批准,公司正在优化这三项资产的临床开发战略[5] - JAB-23E73(泛KRAS抑制剂)的IND申请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4年8月完成,向CDE和FDA提交[6] - JAB-BX400(HER2-STING iADC)在SK-OV-3异种移植模型中有效,临床候选药物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提名[6] - JAB-21822(单药疗法)于2024年5月提交NDA并获得优先审查[10] - JAB-3312(SHP2抑制剂)与Glecirasib联合疗法于2024年8月达成III期试验的FPI[10] - JAB-30355(p53 Y220C抑制剂)于2024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IND,2024年6月获CDE批准IND,2024年7月达成FPI[10] - JAB-8263(BET抑制剂)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II期POC试验[10] - JAB-3312的IC50值为0.7-3.0 nM,推荐剂量为间歇性2毫克QD[22] - JAB-8263的生化IC50值为0.20至0.99 nM,维持80-90%的c-MYC抑制超过48小时[24] - JAB-2485对Aurora激酶A的选择性是Aurora激酶B及C的1500倍[25] - JAB-30355的IND申请已于2024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并于2024年6月获中国CDE批准,首名患者已于2024年7月在中国给药[26] - JAB-30355在临床前研究中的效力为注册研究中药物的两至三倍,预测人体疗效剂量是注册试验项目剂量的一半[26] - JAB-BX102的I/IIa期剂量递增试验已完成,计划与pembrolizumab联合使用[27] - JAB-BX300的IND申请于2023年6月获CDE批准,用于治疗KRAS驱动肿瘤[28] - JAB-26766的IND申请于2023年6月获CDE批准,用于治疗sqNSCLC、卵巢癌及宫颈癌等多种实体瘤[28] - JAB-24114的IND申请已于2023年3月获得CDE批准进行I/IIa期试验[29] - JAB-23E73的IND申请已于2024年6月及8月分别向CDE及美国FDA提交,首例患者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给药[30] - JAB-23E73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口服生物活性,并在多个KRAS突变肿瘤模型中显示出抗肿瘤疗效[30] - JAB-22000是一种高选择性的KRAS G12D抑制剂,已提交多项专利申请,IND时间表将根据JAB-23E73的进展调整[31] - 公司的新型iADC项目使用STING激动剂作为载荷,旨在应对目前ICI疗法低反应率及传统ADC造成的毒性挑战[33] - JAB-BX400在血浆中培养48小时后,几乎不释放游离有效载荷(低于1%),且释放的细胞因子明显较少[34] - JAB-BX400在SK-OV-3异种移植模型中有效,预计2024年下半年提名临床候选药物[34] - 公司计划开发针对KRAS信号通路的多元化组合,包括glecirasib、JAB-23E73、JAB-3312、JAB-22000及JAB-BX300[37] - 公司正在开发针对p53 Y220C突变的变构抑制剂,旨在重构其野生型功能[38] - 公司的iADC项目可以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39] - 公司计划通过合作扩大候选药物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版图[4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的198.8百万元减少22.0百万元或11.1%至2024年6月30日的176.8百万元,主要由于原材料及研发员工成本减少[7]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的23.7百万元减少2.5百万元或10.5%至2024年6月30日的21.2百万元,主要由于行政雇员成本及专业服务成本减少[7] - 报告期内亏损从2023年6月30日的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69.1百万元[7] - 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69,05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66,281千元略有增加[53] - 公司期内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76,827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98,752千元减少11.0%[54]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180.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19.8百万元减少17.9%[55] - 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43.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70.6百万元减少74.4%[56] - 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25.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89.3百万元减少86.4%[57]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1,060.2百万元,较2023年底的1,147.8百万元减少7.6%[58] - 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34.4百万元[59]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899.5百万元,较2023年底的963.3百万元减少6.6%[61] - 公司雇员总数为298人,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79.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92.0百万元减少13.4%[62] - 公司决定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与去年同期相同[63] - 公司在报告期内以总代价3,849,042港元购回2,335,200股股份,最高价为1.86港元,最低价为1.51港元[65][66] - 公司计划将购回的股份用于市价转售以筹集资金,或用于股份计划下的股份授予[66]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421.8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121.8百万元人民币[67][6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动用所有未动用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67] - 公司拨支JAB-3068的临床试验及准备注册备案,原定用途为300.6百万元人民币,占所得款项净额的25%[68] - 公司拨支JAB-3312与JAB-21822联用的临床试验及JAB-3312的注册性临床试验,原定用途为213.0百万元人民币,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8%[68] - 公司拨支JAB-8263进行中及计划进行的临床试验,原定用途为118.3百万元人民币,占所得款项净额的10%[68] - 公司拨支JAB-21822的临床开发,包括注册性临床试验及提交NDA的准备工作,原定用途为254.6百万元人民币,占所得款项净额的22%[68] - 公司拨支计划装修研发中心及建造符合GMP标准的内部生产设施,原定用途为94.6百万元人民币,占所得款项净额的8%[68] - 公司重新分配了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其中用于glecirasib临床开发的金额从人民币254.6百万元增加至454.6百万元,主要用于注册性临床试验及提交NDA的准备工作[69] - 公司通过认购事项获得的总所得款项净额为158.9百万港元(约人民币139.1百万元),预计所有未动用款项将在2025年底前使用[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动用人民币62.1百万元的认购款项,其中35%用于推进JAB-21822的临床试验,65%用于研发和开发其他项目[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85,89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84,563千元略有增加[7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76,82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98,752千元有所减少[7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16,83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8,282千元略有下降[7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22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7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060,20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47,847千元人民币下降7.6%[7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26,47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1,980千元人民币增长24.5%[8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906,54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73,371千元人民币下降15.5%[7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产生收入,而2023年同期收入为40,335千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单一客户的许可及合作协议[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检测费用为77,29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7,776千元人民币下降20.9%[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雇员福利开支为79,70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2,033千元人民币下降13.4%[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折旧及摊销费用为13,75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956千元人民币增长38.1%[9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合约资产为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39千元人民币减少100%[78]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附属公司享受15%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9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22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9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61,80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9,155千元有所下降[10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赎回负债为人民币105,59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8,817千元有所增加[10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79,01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1,191千元有所减少[10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无抵押短期银行贷款为人民币63,80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3,616千元有所减少[10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长期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7,99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181千元略有下降[9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受限制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721千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0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长期银行存款(非流动部分)为人民币361,80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9,142千元有所减少[10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3.15%至4.00%,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0%至3.90%有所上升[103]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计划开发针对KRAS信号通路的多元化组合,包括glecirasib、JAB-23E73、JAB-3312、JAB-22000及JAB-BX300[37] - 公司正在开发针对p53 Y220C突变的变构抑制剂,旨在重构其野生型功能[38] - 公司的iADC项目可以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39] - 公司计划通过合作扩大候选药物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版图[41] - 公司与艾力斯签订了独家对外许可协议,涉及KRAS G12C抑制剂glecirasib和变构SHP2抑制剂JAB-3312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72]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参加多个国际癌症研究会议,包括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104] - 公司正在开发免疫刺激性抗体偶联药物(iADC),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107] - 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包括与北京加科思的合作[105] - 公司正在探索针对CD73的免疫抑制分子,以恢复效应T细胞功能[105] - 公司计划在2024年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EHAC)上展示其最新的血液学研究成果[104] - 公司正在开发针对BET蛋白的药物,以调节基因表达并抑制致癌基因[105] - 公司正在研究针对HER2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癌症[107]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GI癌研讨会(ASCO GI)上展示其胃肠道癌症研究成果[104] 公司管理与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兼执行董事王印祥博士、执行董事王晓洁女士及胡云雁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