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430,7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51,085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247,2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7,475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42,123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70,492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溢利21,378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7,470千港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4.307亿港元,毛利约2.47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4.5%和7.6%[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纯利约21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扭亏约8890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约0.7港仙[37]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摊销及折旧总额为57780千港元,2022年为65037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即期税项支出2775.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01.3万港元;递延税项抵免701.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05万港元;税项总计2074.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302.2万港元[18] 已终止经营业务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为0,2022年同期为32,384千港元[3] - 2022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98261千港元,本期溢利为32384千港元[22] - 2022年7月29日,集团完成出售销售实验室相关产品业务,该业务于2022年上半年呈列已终止经营业务[35][39] 资产负债相关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1,143,41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30,941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683,95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9,502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378,52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4,707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1,120,49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01,107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308,3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9,455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0732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644千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87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398千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储备约1.50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须一年内偿还借贷约6900万港元,一年后偿还约1620万港元,未偿还借贷中63.6%以人民币计值[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4.7%,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4%下降[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4988万港元及租赁负债156万港元已作抵押[59] - 集团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2023年6月30日为808.1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60] 股东相关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9138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31178千港元[23] - 计算每股盈利(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3年和2022年均为5578713777股[23]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25]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无)[67] 业务出售相关情况 - 2023年4月13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同方药业与平安津村订立产权交易合同,出售陕西辰济66%股权,代价为1.6816008亿元人民币(约1.92425亿港元),交易于5月9日完成[9] - 2022年公司出售斯贝福55.43%股权,代价为人民币159675300元[2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通过出售附属公司实现较好现金流入和投资回报[63]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医药业务收入3.32721亿港元,健身业务收入9798.4万港元,总计4.30705亿港元;2022年同期医药业务收入3.70379亿港元,健身业务收入8070.6万港元,总计4.51085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制造及销售处方药收入3.3272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70379亿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健身中心私人训练课程收入3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925.8万港元;会籍套票收入444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262.4万港元;特许权费收入204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882.4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3.2582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65167亿港元;新加坡市场收入774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188.2万港元;台湾市场收入204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882.4万港元;其他市场收入689.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21.2万港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医药业务收入约3.32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10.2%[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同方药业收入约2.314亿元人民币,毛利约2.055亿元人民币,毛利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3.0%[42] - 重庆康乐2023年上半年收入约4620万元,毛利约88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12.2%和44.0%[44] - 陕西辰济集团截至2023年5月9日收入约2160万元,毛利约97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21.2%和19.2%,2023年5月9日已出售[46][47] - 集团健身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约9800万港元,净亏损约4820万港元,新会员单位销量达3823个[48][49] 各业务线业绩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医药业务分部业绩为1.08475亿港元,健身业务分部业绩为 - 5211.5万港元,总计5636万港元;2022年同期医药业务分部业绩为797.9万港元,健身业务分部业绩为 - 6418.8万港元,总计 - 5620.9万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421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7049.2万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医药业务分部业绩包括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1.10491亿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医药业务溢利约1.085亿港元,较2022年显著上升,主因出售股权获一次性收益约1.105亿港元[41] 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情况 - 本中期期间,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 法律诉讼相关情况 - 2019年公司涉及法律程序,截至公告日期尚未确定审讯日期,重大经济外流可能性较低[28][29] - 2022年3月,公司就利润保证安排向Active Gains及PJW先生送达传讯令状发起法律行动[30] - 2022年7月20日,Active Gains及PJW先生提交抗辩及反申索,公司于2022年11月11日提交回复及反申索抗辩[31] - 截至公告刊发日期,2021年法律诉讼仍处初步阶段,未确定审判日期,重大经济外流可能性较低[32] 物业租赁相关情况 - 2023年7月26日,集团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续租物业,将确认使用权资产修订及相应租赁负债约1514.6万港元[33] 集团员工相关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715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922名减少[60] - 集团持续经营业务员工成本2023年约8123.2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61] 健身业务行业情况 - 新冠疫情对健身行业影响大幅减弱,自2022年4月起新加坡解除所有相关限制,集团健身业务正稳步复苏[64] 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已应用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之所有适用守则条文之原则并遵守该等守则条文[68] 财务报告审阅情况 - 审核委员会连同公司管理团队已审阅集团所采纳之会计原则及惯例,对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进行概括之审阅[69] 股份交易情况 - 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股份[70] 中期报告发布情况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将寄发予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所载中期财务业绩不构成法定财务报表[71]
华控康泰(01312)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