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7840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41.2%[2] - 2023年公司股权拥有人应占亏损为984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44.1%[2] - 2023年金融业务收入约59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520万港元[15] - 2023年汽车业务收入约117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570万港元[16] - 集团收入从去年同期约5550万港元增加约41.2%至本期约7840万港元[21] - 房地产、金融、汽车和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本期收入分别约为2430万、590万、1170万和3650万港元,其中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去年同期为零[22][23][24] - 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占集团总收入约46.6%,房地产业务占约31.0%[22][25] - 销售成本从去年同期约1.188亿港元下跌约30.1%至本期约8300万港元[29] - 去年同期毛损约6330万港元,毛损率约为113.93%,本期毛损约460万港元,毛损率约为5.87%[30] - 按公平价值列账及于损益账处理的金融资产从去年同期约5880万港元增加约7.2%至本期约6300万港元[31] - 行政费用从去年同期约4520万港元减少约37.9%至本期约2810万港元[34] - 本期亏损约1.008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757亿港元[35] - 2023年公司全年收入7.84亿港元,较2022年的5.55亿港元增长41.2%[84] - 2023年公司全年亏损1.01亿港元,较2022年的1.76亿港元收窄42.6%[84] - 2023年每股亏损14.5港仙,较2022年的36.0港仙收窄59.7%[84]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2.13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1.71亿港元增长24.2%[86] - 2023年末流动资产5.17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5.83亿港元减少11.4%[86] - 2023年末资产总额7.30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7.54亿港元减少3.2%[86] - 2023年末股东权益总额6.09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6.79亿港元减少10.3%[87] - 2023年末负债总额1.22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7508万港元增长62.0%[87] - 2023年公司总营收82740千港元,2022年为62369千港元,同比增长32.66%[99]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00833千港元,2022年为175742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42.62%[99] - 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101059千港元,2022年为176074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42.60%[99]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730193千港元,2022年为753679千港元,同比下降3.11%[100] - 2023年公司负债总额121603千港元,2022年为75080千港元,同比增长61.97%[100] - 2023年汽车业务来自单一客户的收入约11700000港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0%或以上,2022年为25740000港元[102] - 2023年餐饮业务开始运营,餐厅运营收入28934千港元,销售食品产品收入7608千港元[104][105] - 2023年房地产分部收入24567千港元,金融分部收入5857千港元,汽车分部收入11700千港元,餐饮分部收入36696千港元[99] - 2023年房地产分部亏损30925千港元,金融分部溢利5342千港元,汽车分部溢利375千港元,餐饮分部亏损7519千港元[99]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相关项目中,已出售物业账面价值21,458千港元、撇减发展中物业及可出售物业13,424千港元等[106]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359千港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453千港元、取消确认一家联营公司的收益1,285千港元等[106]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501千港元,包括租赁负债的利息708千港元、其他贷款利息及银行透支793千港元[107] - 2023年所得税为226千港元,其中中国内地土地增值税289千港元、递延税项抵免(63)千港元[10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8,407千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计算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77,194,836股[109] - 2023年应收账款为996千港元,较2022年的25,740千港元大幅减少[111] - 2023年应收借款及利息非流动部分为70,000千港元,2022年为0[112] - 2023年应付账款为46,073千港元,较2022年的35,680千港元有所增加[112] 房地产项目销售情况 - 置地新城项目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售出约93.2%[5] - 依云山莊一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售出约66.3%住宅单位及100%停车库和商铺,二期累计售出约74.7%住宅单位[6] - 中建•俊公馆1.2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售出约82.9%,1.1期约18.5%,1.3期2023年售出约93.6%,2.1期截至2023年底累计售出约67.6%,3期截至2023年底累计售出约86.6%[8][9][10][11][12]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3]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59] - 2023年公司没有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2022年也无[108] 业务发展计划 - 公司将继续出售依云山莊一期及二期余下单位和地下停车场[6] - 中建•俊公馆2.2期地基工程2024年完工,将提供约21000平方米[13] 收购事项 - 2022年底公司附属公司收购持有餐饮业务公司KWL共51%权益[27] - 2022年12月30日和2023年3月17日分别进行收购事项一和二,代价均为450万港元[47][48] - 2023年3月17日集团以450万港元收购CVEI全部股权,其持有KWL 25%权益[61] 股权融资 - 2023年供股完成,向5名独立承配人发行4.1861936亿股供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5023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4830万港元[51]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830万港元,拟用于公司一般营运资金、投资餐饮及食品相关业务、投资直播业务和扩大金融业务[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计划使用4830万港元,实际使用1457.6万港元,尚未使用3372.4万港元,预期2024年12月使用完毕[64] 股份期权 - 2024年1月26日公司议决向五名合资格参与人授出股份期权以认购4500万股普通股,行使价为每股0.152港元,占已发行股本约4.64%[57] - 2024年1月26日公司议决向五名合资格参与人授出股份期权以认购共45,000,000股普通股,行使价每股0.152港元,占已发行股本约4.64%[113] 公司治理 - 董事会认为主席及其领导的延续性对维持集团核心管理层稳定必要,除主席外董事将最少每三年轮值一次[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全体董事遵守公司采纳的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0] - 2023年公司董事会及委员会有多项人员变动,如林芝强3月27日辞任,梁家进同日获委任等[71] - 薪酬委员会2005年成立,由4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独董和1名执行董事,主席为陈湘洳[72][74] - 审核委员会2002年成立,由3名独董组成,主席为胡惠珊,成员均有相关经验[75][77] - 提名委员会2012年成立,由4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独董和1名执行董事,主席为王先生[78][7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独立性,截至公布日期仍被视为独立[80]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关于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下限等规定[81] 财务报表审计 - 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初步公布中集团2023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草稿一致,但未发表意见[82] 信息披露 - 公司2023年年报及企业管治报告将在2024年4月30日或之前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登[83] 法规影响 - 香港《2022年雇佣及退休计划法例(抵销安排)(修订)条例》将自2025年5月1日起生效,废除“抵销机制”[93] 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71人,较2022年12月31日的38人有所增加[46]
GBA集团(00261)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