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22,337,171千元,较2022年减少5.74%[1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657,963千元,较2022年减少2,463.52%[1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2,665千元,较2022年增加37.68%[14]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016,541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6.82%[14] - 2023年末总资产为40,943,803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13.61%[14]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8982元/股[14]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41.87%[1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52,375千元[16] - 2023年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453,487千元,较期初减少237,066千元[17]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37亿元,同比减少5.74%[23][25][3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58亿元[23] - 营业成本203.79851亿元,同比减少1.42%[25] - 销售费用1.41094亿元,同比增长18.30%[25] - 管理费用11.34733亿元,同比增长6.14%[25] - 财务费用2.59262亿元,同比减少9.77%,归还带息融资3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低49BP[25][26] - 研发费用9.43309亿元,同比增长3.43%[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22665亿元,同比增长37.68%[25] - 销售费用本期为1.41亿元,较上年增加18.3%;研发费用本期为9.43亿元,较上年增加3.43%;财务费用本期为2.59亿元,较上年减少9.77%[43][44] - 研发投入合计9.4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23%;研发人员数量216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8.7%[45]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净流入7.23亿元,同比增加1.98亿元;投资活动净流量为净流入0.9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43.21亿元;筹资活动净流量为净流出44.1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38.67亿元[47][48]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40.61亿元,占总资产9.92%,较上期减少47.07%[49] - 其他应收款期末数为13.52亿元,占总资产3.30%,较上期减少45.42%[50] - 在建工程期末数为0.77亿元,占总资产0.19%,较上期减少60.87%[5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期末数为1.72亿元,占总资产0.42%,较上期减少56.71%[52]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数为14.25亿元,占总资产3.48%,较上期减少54.59%[55] - 截至2023年末,受限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789,152千元,包括货币资金721,686千元、应收票据1,000千元、应收账款6,997千元、应收款项融资59,469千元[56] - 2023年末有息负债893,826.9万元,较2022年末1,256,937.7万元减少363,110.8万元;净有息负债559,866.5万元,较2022年末571,201.3万元减少11,334.8万元[57]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43.56%及35.33%,2023年有所增加[59] - 2023 - 2021年工程项目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分别为76.33%、78.33%、84.63%[65] - 2023 - 2021年工程项目综合毛利率水平分别为4.56%、9.44%、12.59%[66] - 2023年末公司债务及其他权益工具融资余额为137.24亿元,其中债务融资89.24亿元,权益融资4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38亿元[67] - 2023年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原值)为80,252.41万元,比年初增加354.76万元,增长0.44%,减值准备较年初持平[68] - 2023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203,241千元,期初数为747,720千元[69] - 2023年工业工程营业收入6,883,367千元,占比30.82%;市政工程765,851千元,占比3.43%;民用建筑6,583,618千元,占比29.47%;公路交通及其他2,818,135千元,占比12.62%[65] - 2023年工程施工板块分包成本9,313,621千元,占比57.23%;材料及设备成本6,228,626千元,占比38.28%;人工成本254,138千元,占比1.56%;其他476,536千元,占比2.93%[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业务收入27.94亿元,同比增长3.99%;工程施工及承包业务收入170.51亿元,同比下降8.14%;装备制造业务收入24.92亿元,较2022年增加0.43亿元[32][33][34][36] - 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37.74亿元,同比增长0.56%[33] - 与大客户签订5亿 - 10亿项目4个,10亿以上项目4个,大客户合同额占比超30%[35] - 2023年境外收入33.74亿元,同比增长23.7亿元;新签海外合同33.79亿元,占全年新签合同总额8.4%,平均毛利率14.02%[37] - 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业务毛利率30.50%,增加0.46个百分点;工程施工及承包业务毛利率4.56%,减少5.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务毛利率13.12%,增加0.12个百分点[32] - 中国境内业务毛利率8.13%,减少4.12个百分点;其他国家与地区业务毛利率12.30%,减少12.17个百分点[32] - 装备制造收入规模为21.65亿元,同比增加1.61%,成本相应增加[4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7.1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6.63%;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0.7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26%[41][43] 公司子公司及股权情况 - 中色科技由公司拥有92.35%权益[7] -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由公司拥有73.17%权益[7] -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由公司拥有67%权益[7] -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铝西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六冶、昆勘院分别持有弥玉公司1%、0.1%、0.1%股权[8] - 弥玉重大资产重组中,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出售合计持有的云南弥玉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52.6%股权[8]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六冶分别持有宁永高速公司、临云高速公司、临双高速公司15%股权[9] 公司科研与创新情况 - 2023年承担10项国家科研攻关任务、4项中铝集团科研攻关任务[10] - 新增6个国家级平台,累计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达20个[10] - 62项科技成果完成评价,其中18项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10] - 铝行业首套超细液滴卧式脱硫系统示范项目能耗比传统脱硫降低约35%[10] - 申请发明专利同比增长96%,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3%,新增海外申请16件[18] - 2023年4月,12个项目获2021年度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19] - 2023年8月,中铝国际137项成果获2023年度有色金属建设行业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成果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19] - 2023年,所属企业8项成果获首届中铝集团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20] - 公司承担2000余项国家及行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咨询和百余项国外项目[22] -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国家和行业勘察设计大师48位[22] - 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2] - 公司全年新申请专利数量同比增长52%,其中发明专利增长96%[22]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数量同比增长7%,其中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3%[22] - 公司新立项各类技术标准40项[22] - 公司获得行业国内领先以上评价科技成果62项,其中15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2] - 中色科技承建国内首个铝板带加工“黑灯工厂”投产,形成国产首台2300mm铝带高速切边机组装备[36] - 贵阳院成功研制国际首条阳极导杆组全流程全截面自动化焊接修复生产线,阳极导杆组使用寿命增加一倍,吨铝节电15kWh以上[36] 公司合同与项目情况 - 2023年新签海外合同33.79亿元(不含关联交易),单项合同额超千万元的大型勘察设计类合同16项,合计约27.9亿元[10][18] - 新签装备制造合同同比增加62.08%[10] - 新签工业项目工程施工类合同同比增加16.81%[10] - 新签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合同同比增加0.56%[10] - 新签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类合同同比下降27.11%[10] - 主业新签装备制造合同同比增加62.08%,新签工业项目工程施工类合同同比增加16.81%,新签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类合同同比下降27.11%[18] - 报告期内竣工验收项目3,260个,总金额1,182,865.36万元;境内3,233个,金额1,163,048.48万元;境外27个,金额19,816.88万元[61] -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7,965个,总金额10,800,768.81万元;境内7,798个,金额9,692,136.88万元;境外167个,金额1,108,631.93万元[61] - 在建重大项目中,印尼曼帕瓦氧化铝项目完工百分比33.14%,累计确认收入1,493,482千元;弥玉施工总承包项目完工百分比79.07%,累计确认收入7,546,249千元[62] - 报告期内累计新签项目数量6,260个,金额398.11亿元[62] - 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金额581.84亿元,其中已签订合同但未开工项目金额57.70亿元,在建项目未完工部分金额524.14亿元[63] 公司荣誉与评级情况 - 全年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含境外工程)13项、鲁班奖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项[10] - 2023年10月、11月,获中诚信国际“2A、稳定”主体评级和3A债券评级,成功发行28亿永续中票[20] - 2023年11月、12月,所属企业施工总承包等的7项工程获8项大奖,其中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1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项[20] - 公司在2023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全球承包商250强”和“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上分别位列98位、199位、136位和203位[21] - 公司所属勘察设计企业获行业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奖139项,其中一等奖37项[33] - 在2023年度ENR“全球工程设计企业150强”和“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25强”榜单中,公司位列第98位和第199位[33] - 2023年公司荣获中国证券金紫荆“最具品牌影响力上市公司”奖等多项荣誉,ESG评级达四星级优秀水平,入选“央企ESG·先锋100指数”和“第一届国新杯·ESG金牛奖治理二十强”[107]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党建 + 强经营、推转型、化风险、深改革”持续攻坚,重点抓好“1 + 10”专项行动[75] - 2024年公司以市场营销为龙头,全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升合同质量[76] - 2024年公司深化项目管理“四化”理念,开展“履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美誉度[76] - 公司将增量“两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行业先进水平[79] - 公司推进华云三期、青海600kA、云铜锌业搬迁、红泥坡等数字化交付项目,提升施工企业重点项目BIM技术应用覆盖率[79] - 公司以“极致降本增效行动”为抓手推进项目成本管控,重塑采购招标管理体系,狠抓分包管理,提升劳务分包比例[77] - 公司设计勘察企业按“123 + N”路径发展,施工企业按“专、精、强、特”模式发展[77] - 公司聚力“科技创新突破行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及重大专项攻关[77] - 公司采用核心技术为青海电解、华昇二期、西藏金龙等重大工程与装备研制任务提供技术服务[78] - 公司以“数智赋能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管理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条主线推进数字化信息化转型[78] - 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聚焦设计和现场施工本质安全,加强危大及超危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论证和审核[79] - 公司以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清存量、遏增量、争创绿色工地[79] - 公司实施“亏损企业歼灭行动”,“
中铝国际(601068)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