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荣誉 - 公司自成立已赢得250+个表现奖项[1] - 拿督斯里谢清海获《亚洲资产管理》杂志“2023年最佳大奖-终身成就奖”[8] - 6月公司荣获香港灼见名家传媒颁发的2023年度ESG企业高瞻大奖[32]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投资主管徐福宏于环境社会企业管治及基准学会举办的环境、社会、企业管治成就大奖2022/2023荣获环境、社会、企业管治精英大奖(杰出奖)[32] - 谢清海2023年获《Asia Asset Management》“2023年最佳终身成就奖”,肯定其35年行业杰出贡献[56] - 谢清海和苏俊祺在《指标杂志》2017年基金年奖中获年度杰出基金经理(大中华股票组别)[56][57] - 谢清海和苏俊祺获《亚洲资产管理》2011 Best of the Best亚洲区年度首席投资总监(双冠军)[56][57] - 谢清海2007年获《FinanceAsia》“Capital Markets Person”,2003年获《Asset Benchmark Survey》“最精明投资者”[56] - 谢清海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AsianInvestor》表彰为亚洲区资产管理行业和对冲基金行业25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56] - 叶浩华在2020年获《投资洞见与委托》I&M专业投资大奖亚洲区域及香港市场年度最佳首席投资总监(固定收益)[63] - 叶浩华在2019年获财资3A年度大奖年度最佳基金经理(固定收益-大中华区)[63] - 叶浩华在《指标杂志》2018年及2017年的基金年奖中获年度最佳基金经理(高收益债券)[63] - 大山先生在2014年获马来西亚槟城州政府册封「Pingat Kelakuan Terpuji (PKT)」勋衔[61] - 大山先生在2013 - 2019年获槟城州政府机构Invest - in - Penang Berhad委任为「Honorary Industry Expert-Development of SMEs in Penang」[6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149亿港元,较2022年的5.845亿港元下降11.9%[7] - 2023年公司经营(未计其他收益╱亏损)亏损3530万港元,较2022年的6860万港元减亏48.5%[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310万港元,较2022年亏损的5.443亿港元扭亏,增幅达104.2%[7]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1.3港仙,较2022年亏损的29.6港仙扭亏,增幅达104.4%[7]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6.781亿港元,较2022年的47.479亿港元下降1.5%[7] - 2023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1354亿港元,较2022年的2537万港元增长347.5%[7] - 2023年公司资产净值总额为35.427亿港元,较2022年的44.942亿港元下降21.2%[7] - 2023年公司管理资产为55.7亿美元,较2022年的61.45亿美元下降9.4%[7] - 2023年公司由亏损转为小幅盈利2300万港元,每股盈利1.3港仙,而2020年净利润为14亿港元,2022年亏损5.44亿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56亿美元,较去年减少9%,基金认购总额为12亿美元,赎回总额为15亿美元[19] - 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6亿美元,较2022年底的61亿美元减少9%[23] - 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收入总额降至4.67亿港元,同比下降15%[23] - 2023年公司录得2300万港元净利润,2022年则亏损5.44亿港元[23] - 2023年公司获得12亿美元认购总额[23] - 2023年公司固定经营开支为3.35亿港元,较去年的3.58亿港元减少6%[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5亿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6亿港元及投资27亿港元,与应付特别股息9亿港元抵销[24] - 2023年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下降2.5%,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总回报净额)分别下降10.5%、11.2%[35] - 2023年全年公司认购总额11.58亿美元,赎回总额14.53亿美元,赎回净额2.95亿美元,资金流量显著改善[35] - 2023年公司收入总额为5.149亿港元,较2022年的5.845亿港元下降11.9%[41] - 2023年管理费用总额为4.674亿港元,较2022年的5.493亿港元下降14.9%[41] - 2023年无表现费,2022年为90万港元,降幅达100%[4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310万港元,2022年亏损5.443亿港元,同比增长104.2%[41] - 2023年平均管理资产降至60.44亿美元,较2022年的74.39亿美元下降18.8%[43] - 2023年年度化净管理费率增至61个基点,2022年为58个基点[43] - 2023年分销渠道管理费回扣降至1.855亿港元,较2022年的2.187亿港元减少15.2%[43] - 2023年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减少11.4%至2.255亿港元,2022年为2.544亿港元[49] - 2023年花红共1070万港元,2022年为5180万港元[49] - 2023年员工回扣金额为260万港元,2022年为310万港元[49] - 2023年股份基础报酬开支为1200万港元,2022年为2070万港元[49] - 2023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93亿港元,2022年为1.039亿港元[50]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630万港元,2022年为780万港元[50] - 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结余15.589亿港元[52] - 2023年末公司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1.9倍,2022年为8.7倍[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35.427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53] - 2023年无中期股息,向2024年1月3日在册股东宣派每股0.5港元特别股息,已于1月23日派付,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7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3.0273亿港元[71] - 集团2023年慈善捐款共10.2万港元[71] - 董事及雇员相关金额总计9795.9万[78] - 拿督斯里謝清海在2023年11月23日至2026年8月22日权益金额为600万,比例5.87%[78] - 蘇俊祺先生在2021年4月15日至2025年4月14日权益金额为1208.1万,比例4.14%[78] - 黃慧敏女士在2023年9月11日至2027年3月10日权益金额为462.5万,比例3.47%[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占费用收入总额的35%,五大供应商占分销费用开支总额的44%[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占费用收入总额约13%,最大供应商占分销费用开支总额约15%[91] - 2023年审核费用约为43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约为80万港元[1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惠理价值基金规模为8.94亿美元,2023年下跌5.0%,五年上升16.3%,十年上升40.2%,二十年上升313.6%[17][18]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规模为14.4亿美元,2023年上升4.1%,五年上升14.4%,十年上升37.1%,二十年上升375.9%[17][18] - 同期MSCI中国指数2023年下跌11.2%,五年下跌13.2%,十年上升8.9%,二十年上升250.1%[18] - 香港上市的价值黄金ETF规模达到19亿港元,该ETF于2010年推出,百分百以存放香港的实体金条支持[19] - 2023年公司最大的公募基金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录得4.1%的正回报,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增长4.3%,惠理价值基金下降5%[35] - 2023年公司品牌基金占管理资产的84%,按策略划分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2%[37] - 2023年机构客户占管理资产总额的54%,散户投资者占46%[39] - 按地区划分,202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客户占公司管理资产的67%,欧洲及中国内地客户分别占12%及7%[39] - 价值黄金ETF资产管理规模于2023年增长10.4%至2.43亿美元[25] - 2023年末公司持有价值黄金ETF 12621950个单位,占28.5%,公平值为5.405亿港元[47] - 2023年末公司持有ICAV-GCHY Bond Fund 4293489个单位,占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3%,公平值为3.190亿港元[47] 公司业务活动与合作 - 约1000名代表参加未来投资倡议研究所PRIORITY峰会[10] - 约600名人士出席PERE亚洲峰会[11] - 全球 - 亚洲家族办公室峰会参会人数超200人[12] - 罗兵咸永道举办的活动逾300名顶尖金融专家出席[13] - 2024年1月4日,广发从两位创始股东处购得惠理略高于20%股权,两位股东分别持有13.2%及8.5%股权[20] - 2024年1月广发交易完成前,公司宣布派发每股50港仙特别股息,已于1月23日派付[20] - 2023年7月公司拟收购印尼STAR AM 29.99%的股权,STAR AM集团公司有意持有Value Partners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29.99%的股权[27] - 2023年9月向专业投资者推出惠理美元货币基金,10月向香港散户投资者推出该产品[28] - 2023年8月与远致投资(国际)推出专注大湾区的另类投资策略基金并完成首轮认购[28] - 2024年1月与香港数字资产管理人探讨推出比特币现货ETF[29] - 2023年获授2亿美元的前海QFLP计划配额[30] - 公司与恒生银行携手合作,作为联合主要赞助机构支援“学界精英ESG挑战2023”[32] - 2023年公司以1.12亿港元购买意大利七间物流中心50%权益[46] 公司人员相关 - 目前惠理雇佣182名员工[21] - 谢清海现年七十岁,自1993年2月创办惠理基金,2007年带领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获超200项专业大奖及殊荣[55] - 苏俊祺现年48岁,1999年5月加盟集团,2019年4月26日任集团联席主席,有超25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57] - 洪若甄现年49岁,1998年4月加盟惠理,2009年晋升现职,有超26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58] - 何民基现年57岁,1995年11月加盟惠理,2014年1月晋升高级投资董事,有超34年从业经验[58] - 黄慧敏现年57岁,2021年10月加盟惠理,有30年金融、精算及资产管理从业经验[59] - 陈世达博士现年78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0] - 大山宜男先生现年70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1] - 黄宝荣先生现年71岁,2018年8月14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叶浩华先生现年53岁,出任惠理的联席首席投资总监-固定收益投资,有逾29年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及研究经验,2009年8月加盟公司[63] - 徐福宏先生现年43岁,为惠理投研团队资深成员,有逾21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2015年9月加盟惠理[64] - 苏俊祺、何民基、大山宜男须于应届股东大会退任,苏俊祺、何民基符合资格膺选连任,大山宜男决定不膺选连任[72] - 各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可提前至少6个月书面通知终止,洪若甄及何民基通知期为3个月[72]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合约自2023年11月22日起为期一年,可提前至少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72] - 拿督斯里謝清海以信託創辦人╱實益身份持有403,730,484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22.10%[74] - 拿督斯里謝清海以實益身份持有60,733,516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3.32%,根據認股權計劃持有1,855,000股相關股份,總和佔比3.42%[74] - 蘇俊祺先生以實益身份持有15,765,72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0.86%,根據認股權計劃持有42,162,000股相關股份,總和佔比3.17%[74] - 洪若甄女士以信託創辦人身份持有16,870,58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0.92%[74] - 洪若甄女士以實益身份持有1,200
惠理集团(00806)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