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理集团(00806)

搜索文档
惠理集团(0080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7 18: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668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9亿港元下降9.3%[8] - 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净额1.793亿港元,较2023年的6080万港元增长194.9%[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310万港元增长35.1%[8]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1.7港仙,较2023年的1.3港仙增长30.8%[8]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37.75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781亿港元下降19.3%[8]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2.1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1.354亿港元下降81.0%[8] - 2024年公司管理资产51.1亿美元,较2023年的55.7亿美元下降8.3%[8] - 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3100万港元,每股盈利1.7港仙[34]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1亿美元,较2023年的56亿美元减少8%[41] - 2024年管理费用收入总额降至3.97亿港元,同比下降15%[41] - 公司净利润增长35%,从2023年的2300万港元增至3100万港元[41] - 2024年公司获得14亿美元的认购总额[41] - 2024年总开支为3.61亿港元,较2023年的3.90亿港元减少7%[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6亿港元,包括11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价值24亿港元的投资[42] - 2024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1.10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70亿美元减少8%[53] - 2024年公司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增长11.7%,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年内正回报11.4%[53] - 2024年公司认购总额14.47亿美元,赎回总额24.92亿美元,赎回净额为10.45亿美元[53] -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公司品牌基金占比从84%升至90%,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比从72%降至56%[56]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为4.668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9亿港元下降9.3%;管理费用总额为3.974亿港元,较2023年的4.674亿港元下降15.0%;表现费总额为1230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费用[59]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4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30万港元增加31.4%;投资收益净额为1.793亿港元,较2023年的6080万港元增加194.9%[5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310万港元增加35.1%;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1.7港仙,较2023年的1.3港仙增加30.8%[59] - 2024年公司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1.0港仙,2023年无此项;2023年每股特别股息为50.0港仙,2024年无此项[59] - 公司平均管理资产下降12.3%至53亿美元,年度化净管理费率略微减少至58个基点,分销渠道之管理费回扣相应减少12.4%至1.625亿港元[61]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为6780万港元,较2023年的7310万港元有所下降[62] - 2024年公司按代价16.15亿日圆(相当于8100万港元)出售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一个物流中心的50%权益,应占亏损为4670万港元,2023年为利润2500万港元[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价值黄金ETF 9981524个单位或其19.9%,公平值为5.107亿港元,成本为3.279亿港元,录得未变现净投资收益6250万港元及已变现净投资收益3740万港元[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ICAV-GCHY Bond Fund 2,992,816个单位(2023年:4,293,489个单位),占Value Partners Ireland Fund ICAV资产净值的21.8%(2023年:20.3%),占集团总资产的6.6%(2023年:6.8%),公平值为2.509亿港元(2023年:3.190亿港元),成本为2.446亿港元(2023年:3.505亿港元)[66] - 2024年薪金、花红及员工福利减少4.5%至2.255亿港元(2023年:2.362亿港元),回扣金额为300万港元(2023年:260万港元),股份基础报酬拨回100万港元(2023年:开支1,200万港元)[67][68] - 2024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60亿港元(2023年:1.093亿港元),信息处理及通讯开支增加至5,460万港元(2023年:4,590万港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580万港元(2023年:630万港元)[69] - 2024年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结余10.774亿港元(2023年:15.589亿港元),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6,590万港元(2023年:7,390万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6.3倍(2023年:1.9倍)[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为35.598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3亿46.1万港元[111] - 2024年度审核费用约为35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约为100万港元[190] 业务合作与拓展 - 2024年惠理与大和证券集团及大和资产管理达成战略伙伴关系[9] - 2024年惠理与中国银行(香港)达成分销合作协议,推出惠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产业基金[10] - 2024年4月公司推出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产业基金,美元对冲类别和日元非对冲类别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5%和4.0%[45] - 2024年11月公司与大和证券集团及大和资产管理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资产管理合作[46] - 2024年公司成功推出一只医疗主题私募股权基金,获新投资者大量资本承诺[47] - 公司正积极开拓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尼等东南亚新兴市场[44] 基金业绩表现 - 2024年惠理价值黄金ETF录得25.3%的投资回报,预计2024/2025年金价有望升至每盎司3000美元[12]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2024年回报为+11.4%,2025年初至2月28日为+0.3%[74]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美元累积)2024年回报为+15.3%,2025年初至2月28日为+3.1%[74] - 惠中华新星基金(A类港元)2024年回报为+13.0%,2025年初至2月28日为+8.4%[74] 公司奖项荣誉 - 公司过去31年荣获超280个杰出奖项,2007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9] - 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亚太地区混合型互惠基金(1年)“卓越大奖”[20] - 惠理台湾基金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台湾股票互惠基金(1年)“卓越大奖”[20] - 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亚太地区混合型互惠基金(1年)“杰出大奖”及(5年)“卓越大奖”[20] - 价值黄金ETF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指数股票型基金“杰出大奖”(净资产值一年追踪误差)[20] - 2024年公司旗舰产品惠理高息股票基金获第八届海外基金金牛奖-一年期金牛海外中国股票基金[48] - 公司在2024年获得部分奖项及认可,反映其在可持续发展、创新及卓越方面的努力[20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1月2日,林向红女士任公司主席,原主席谢清海退任并任荣誉主席[30] - 林向红女士出任惠理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有丰富金融行业任职经历[76] - 苏俊祺现年49岁,拥有逾26年资产管理行业经验,1999年5月加盟惠理[78] - 洪若甄现年50岁,拥有逾27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1998年4月加盟惠理[79] - 李谦现年40岁,2021年7月起任广发证券副总经理,2024年12月起任广发证券固定收益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80] - 谢清海现年71岁,拥有逾36年投资经验,1993年2月与合伙人共同创办惠理基金,全职业期间累计获逾250项表现奖项及殊荣[83] - 陈世达现年79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惠理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黄宝荣现年72岁,2018年8月14日获委任为惠理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50年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86] - 李惟宏44岁,2025年3月13日获委任为惠理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服务业有逾20年经验[87] - 何民基58岁,1995年11月加盟惠理,2010年晋升为投资董事,2014年晋升为高级投资董事,在资产管理及金融业有逾34年从业经验[90] - 叶浩华54岁,2009年8月加盟惠理,2017年7月晋升为首席投资总监 - 固定收益投资,有逾29年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及研究经验[93] - 钟慧欣46岁,2016年4月加盟惠理,2024年晋升为多元资产投资首席投资总监,有20多年管理多元资产投资组合的经验[95] - 林美娟57岁,2021年7月加盟惠理,在亚洲区基金管理和金融服务行业有逾30年资历[96] - 吴祝花45岁,2021年7月加入惠理任财务总监,2023年2月晋升为首席财务总监,在金融服务行业经验广泛,曾在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 Mount Kellett Capital担任财务总监8年[97] - 林向红、李谦于2024年8月2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何民基于同日辞任[113] - 黄慧敏于2024年4月26日辞任执行董事[113] - 大山宜男于2024年5月7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Till ROSAR同日获委任并于2025年3月13日辞任[113] - 拿督斯里谢清海于2025年1月2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3] - 李惟宏于2025年3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3] 公司战略与展望 - 2024年是跨境财通2.0推出及互联互通十周年,公司积极参与并将受益于两地联通深化[35] - 公司将运用科技手段及AI技术,提高投研、产品创新能力及运营效率[36] - 展望2025年,全球GDP增长预计为3.3%,公司将抓住机遇为投资者等创造价值[37] - 公司未来目标是引入优质解决方案扩展业务,强化市场及领域布局保持领先[49] 股东权益与认股期权计划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拿督斯里谢清海持有股份180,983,292股,占已发行股份9.90%;持有股份69,887,927股,占已发行股份3.82%,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1,855,000股,合计占比3.92%[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苏俊祺先生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42,162,000股,占已发行股份2.30%[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洪若甄女士持有股份1,330,927股,占已发行股份0.07%;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13,31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72%[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陈世达博士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35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宝荣先生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35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拿督斯里谢清海未行使认股数为927,5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苏俊祺先生未行使认股数为6,000,000股(三个行使期间)、12,081,0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洪若甄女士、何民基先生未行使认股数均为6,658,0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陈世达博士、黄宝荣先生未行使认股数均为175,0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该计划可供授予的认股数目年初为87,212,483份,年末为96,462,483份[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6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20.04%;杜巧贤女士持有2.50871219亿股,占比13.73%,另根据认股
惠理集团(0080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3 19:5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4.668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9亿港元下降9.3%[2] - 2024年管理费用总额3.974亿港元,较2023年的4.674亿港元下降15.0%[2] - 2024年表现费总额1230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费用[2] - 2024年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4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30万港元增长31.4%[2] - 2024年投资收益净额1.793亿港元,较2023年的6080万港元增长194.9%[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310万港元增长35.1%[2]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1.7港仙,较2023年的1.3港仙增长30.8%[2]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1.7港仙,较2023年的1.3港仙增长30.8%[2] - 2024年无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3年无[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总综合收入986.1万港元,较2023年的1194.4万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2538300千港元,2023年为2769843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36913千港元,2023年为1908239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95029千港元,2023年为1028580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559773千港元,2023年为3542698千港元[6] - 2024年收入总额为466808千港元,2023年为514856千港元[12] - 2024年薪酬及福利开支总额为227454千港元,2023年为250848千港元[12] - 2024年其他开支总额为113831千港元,2023年为113116千港元[14] - 2024年其他总收益净额为135715千港元,2023年为45301千港元[14] - 2024年税项开支总额为2918千港元,2023年为4507千港元[18] - 2024年其他综合亏损总额为 - 21374千港元,2023年为 - 11144千港元[18] - 公司2024年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3123.5万港元,2023年为2308.8万港元[19]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估计总额1826.7万港元;2023年特别股息每股50.0港仙,总额91.3355亿港元[20][21]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1.73307亿港元,2023年为1.9108亿港元[22] - 2024年12月31日合资企业之投资金额4.79666亿港元,2023年为6.06068亿港元[23] - 2024年投资总额1.749092亿港元,2023年为1.926317亿港元;2024年联营公司投资5.68亿港元,2023年为7.11亿港元[24] - 2023年12月31日持作出售投资净额1.6594万港元,2024年为0[27] - 2024年应收账款总额3.7674亿港元,2023年为5.6325亿港元[2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总额为10.77437亿港元,2023年为15.58885亿港元 [32] - 2024年应付分销费总额为4489.4万港元,2023年为4638.1万港元 [34] - 2024年银行贷款流动部分为6594.1万港元,非流动部分为0;2023年流动部分为117万港元,非流动部分为7270.3万港元 [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8.26709831亿股,已发行权益为13.26832亿港元 [36] - 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3100万港元,每股盈利1.7港仙 [38]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1亿美元,较2023年的56亿美元减少8%[48] - 2024年管理费用收入总额降至3.97亿港元,同比下降15%[48] - 公司净利润增长35%,从2023年的2300万港元增至3100万港元[48] - 2024年总开支为3.61亿港元,较2023年的3.90亿港元减少7%[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6亿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资产11亿港元和价值24亿港元的投资[50] - 2024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1.10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70亿美元减少8%[69] - 2024年公司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增长11.7%,旗下惠理高息股票基金、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惠理中華新星基金分别录得11.4%、15.3%、13.0%的正回报[69] - 2024年全年公司认购总额14.47亿美元,赎回总额24.92亿美元,赎回净额为10.45亿美元[69]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4.668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9亿港元减少9.3%[77] - 2024年公司管理费总额3.974亿港元,较2023年的4.674亿港元减少15.0%[77]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4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30万港元增加31.4%[77]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310万港元增加35.1%[7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利润为3120万港元,2023年为2310万港元[80] - 集团平均管理资产下降12.3%至53亿美元,2023年为60.44亿美元;管理费总额减少15.0%至3.974亿港元,2023年为4.674亿港元[80] - 2024年表现费为1230万港元,2023年无[80] - 年度化净管理费率略微减少至58个基点,2023年为61个基点;分销渠道之管理费回扣相应减少12.4%至1.625亿港元,2023年为1.855亿港元[81] -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利息、股息及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共6780万港元,2023年为7310万港元[83]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变现亏损净额为3770万港元,2023年为5600万港元;未变现收益净额为2.169亿港元,2023年为1.167亿港元[84] - 2024年集团应占合资企业亏损为4670万港元,2023年为利润2500万港元[85] - 2024年末集团持有价值黄金ETF 9981524个单位,占19.9%,公平值为5.107亿港元;2023年末为12621950个单位,占28.5%,公平值为5.405亿港元[87] - 2024年末集团持有6 ICAV-GCHY Bond Fund 2992816个单位,占其资产净值21.8%,公平值为2.509亿港元;2023年末为4293489个单位,占20.3%,公平值为3.190亿港元[88] - 2024年薪金、花红及员工福利减少4.5%至2.255亿港元,2023年为2.362亿港元[91] - 2024年员工回扣金额为300万港元,2023年为260万港元[92] - 2024年股份基础报酬拨回100万港元,2023年为开支1200万港元[92] - 2024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60亿港元,2023年为1.093亿港元[93] - 2024年信息处理及通讯开支增加至5460万港元,2023年为4590万港元[93] - 2024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580万港元,2023年为630万港元[93]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结余10.774亿港元,2023年为15.589亿港元[98] - 2024年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65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90万港元[98]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及已发行股份总数分别为35.598亿港元及18.3亿股[99] 公司业务交易与合作 - 2023年集团附属公司拟350万美元(相当于2700万港元)购买STAR 29.99%权益,同时以75.8万美元(相当于600万港元)出售附属公司29.99%权益[30] - 2024年9月4日完成出售Value Partners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Pte. Ltd. [31] - 2024年9月2日修订协议,盛宝香港将购买STAR的20.13%权益,代价200万美元(相当于1600万港元),140万美元(1100万港元)已自托管账户解除 [31] - 2024年11月公司与大和证券集团及大和资产管理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资产管理合作[58] - 2024年集团出售日本北海道一个物流中心50%权益,代价16.15亿日元(相当于8100万港元)[85]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将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及AI技术,赋能并持续提高投研、产品创新能力及运营效率 [40] - 公司计划聚焦基金互认安排、跨境理财通等跨境计划,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52] - 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新兴市场,聚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54] - 公司未来目标是引入更多优质解决方案扩展业务,强化各市场及领域布局[65] - 公司将持续打造创新、差异化及独特产品,与业界参与者结成战略合作[64] 公司产品相关数据 - 随着MRF计划优化措施生效,公司旗舰产品高息股票基金在第四季度录得显著资金流入[53] - 2024年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产业基金美元对冲类别与日元非对冲类别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5%及4.0%[57] - 2024年价值黄金ETF规模达3.34亿美元[60] - 2024年公司推出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产业基金和医疗主题私募股权基金[57][61] - 2024年公司品牌基金占管理资产的90%,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56%,固定收益基金占23%[72] - 2024年机构客户占管理资产总额的54%,散户投资者占46%,香港特别行政区客户占79%,中国内地客户占6%[74] - 2024年香港的管理资产增加12%,欧洲地区的管理资产减少8%[75]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20年+13.9%、2021年+3.5%、2022年-18.9%、2023年+4.1%、2024年+11.4%、2025年初至2月28日+0.3%[100]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别美元累积)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20年-0.3%、2021年-22.5%、2022年-30.2%、2023年+4.3%、2024年+15.3%、2025年初至2月28日+3.1%[100] - 惠理中华新星基金(A类港元)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20年+32.6%、2021年-6.6%、2022年-27.5%、2023年-6.1%、2024年+13.0%、2025年初至2月28日+8.4%[100] 公司产品获奖情况 - 2024年公司旗舰产品惠理高息股票基金获中国证券举办的第八届海外基金金牛奖-一年期金牛海外中国股票基金[63] - 2024年Value Partners Greater China High Yield Bond Fund1及Value Partners China A Shares High Dividend Fund1分别获中国基金报颁发1年中国债券及3年中国股票组别的第二届海外基金英华奖[63] - 2025年Value Partners China A Shares High Dividend Fund1获新加坡《Fund Selector Asia》大中华╱中国股票基金组别的金奖[63] - 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团队获《财资》杂志基准研究“G3债券2024组别顶尖投资公司”及“G3债券2024组别明智投资者”殊荣[63] 公司人事变动 - 2024年4月26日黄慧敏女士辞任行政总裁后,行政总裁角色由领导委员会执行,截至2024年12月31日,领导委员会成员拿督斯里谢清海及苏俊祺先生亦为联席主席[110] - 自2025年1月2日起,领导委员会成员为林向红女士及苏俊祺先生[111] - 于公布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林向红女士、苏俊祺先生、洪若甄女士及李先生;非执行董事拿督斯里谢清海;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陈世达博士、黄宝荣先生及李惟宏先生[115] 公司员工规模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特区有121名员工(2023年:130名),上海有20名员工(2023年
惠理集团(0080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8 16:51
资产管理规模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4.02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7亿美元减少3.0%[5]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4.02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70亿美元[1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品牌基金占资产管理规模的85%,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1%[21] - 机构客户占资产管理规模总额的54%,散户投资者占46%,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23] - 香港特区客户占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67%,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23] - 欧洲客户占资产管理规模的份额增至14%(2023年12月31日为12%),中国内地客户占比降至6%(2023年12月31日为7%)[23] - 2024年6月底平均管理资产降至53.73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为62.78亿美元[27] 公司收益及利润相关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总额为2.35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768亿港元减少14.8%[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总额为2.00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459亿港元减少18.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表现费总额为970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表现费[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6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亏损300万港元增长120.0%[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74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90万港元增长663.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2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3港仙增长566.7%[6] - 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2.357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768亿港元下降14.8%[25] - 2024年上半年管理费总额2.008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459亿港元减少18.3%[25][27] - 2024年上半年表现费总额97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零[25][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74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490万港元增长663.3%[25][26]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2港仙,较2023年上半年的0.3港仙增长566.7%[2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200万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720万港元有所减少[26][27] - 2024年上半年费用收入235,75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6,785千港元,同比下降14.82%[41] - 2024年上半年净收入总额161,29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8,345千港元,同比下降14.36%[4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利润(已计算其他收益╱亏损)92,621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6,864千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42,33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098千港元,同比增长496.48%[41]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37,36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880千港元,同比增长665.68%[4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2.0港仙,2023年同期均为0.3港仙[41] - 2024年上半年管理費20078.9万港元、表現費974.8万港元、認購費2521.4万港元,費用收入總額23575.1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4592.7万港元、0、3085.8万港元、27678.5万港元[58] - 2024年上半年其他總收益9201.9万港元;2023年同期虧損382.9万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稅項開支總額497.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1.8万港元[6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按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3736.5万港元计算;2023年同期为488万港元[65] 基金业绩相关 - 公司整体基金业绩(按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率计算)增长6.4%,旗舰基金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和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分别录得11.2%及11.7%正回报[7]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2019 - 2024年(年初至6月30日)历年回报分别为+14.9%、+13.9%、+3.5%、-18.9%、+4.1%、+11.2%[16]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美元累积)2019 - 2024年(年初至6月30日)历年回报分别为+9.4%、-0.3%、-22.5%、-30.2%、+4.3%、+11.7%[16] - 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在回顾期间为6.4%,同比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总回报净额)分别上升6.2%及4.7%[18]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别)2024年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11.2%[36] 认购与赎回相关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成功获得认购总额4.65亿美元[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赎回净额为4.00亿美元,基金正回报2.98亿美元[18] - 2024年上半年,认购总额由2023年下半年的4.83亿美元减至4.65亿美元,赎回总额由7.17亿美元增至8.65亿美元[18] 经营开支相关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固定经营开支为1.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64亿港元减少10%[8] - 薪金、工资及员工福利减少17.0%,从2023年上半年的1.177亿港元降至9770万港元[32] - 员工回扣金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140万港元增至180万港元[32] - 股份基础报酬从2023年上半年的开支710万港元变为拨回100万港元[32] - 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5260万港元降至5010万港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340万港元降至270万港元[33] - 2024年上半年薪酬及福利開支總額9852.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622.3万港元[60] 业务政策及渠道相关 - 内地销售的香港MRF基金销售限额将从基金总资产的50%放宽至80%[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MRF基金有适度资金流入,7月新增两个MRF分销渠道[9] - 香港3月推出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公司已有18只基金符合新的CIES资格,5月活动吸引约200名投资者参加[10] - 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月加强措施生效,公司符合该计划资格的投资产品从3只增至9只[10] - 公司7月获准入通过QDLP计划推出一只固定收益产品[11] - 公司4月在香港推出日本房地产基金,为香港证监会授权的首只且唯一一只日本REITs产品[12] 可持续发展相关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涵盖18项可持续发展主题,与投资组合的被投资对象进行约150次主题互动,较2023年增加50%以上[14] 股息及现金流相关 - 2023年12月董事会宣派特别股息每股0.5港元,于2024年1月23日派付[34] - 现金结余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589亿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9.224亿港元[35] - 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7390万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7200万港元[35] - 流动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1.9倍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13.4倍[35] - 股东权益从2023年12月31日的35.427亿港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35.701亿港元[3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19.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5402.4万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2.9849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1.24495亿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2683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7570.4万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3453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46175亿港元[47]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236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21132亿港元[4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134] 资产价值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价值黄金ETF 9981524个单位,占比20.3%,公平值4.603亿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2,486,68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69,843千港元,下降10.22%[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1,274,2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08,239千港元,下降33.22%[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94,91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28,580千港元,下降90.77%[43]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3,570,13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42,698千港元,增长0.77%[43] - 2024年6月30日上市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为5.944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3125亿港元[52] - 2024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权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为78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0万港元[52] - 2024年6月30日投资基金公允价值为11.5264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87992亿港元[52] - 2024年上半年第三级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总额为亏损69.9万港元,2023年为亏损192.9万港元[54] - 2024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包括三只投资基金及两只非上市股本证券,2023年12月31日包括三只投资基金及一只非上市股本证券[54]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平值计量等级中466.8万港元由第三级转移到第二级[55] - 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新增对现有非上市股本证券注资26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新增对现有私募股权基金注资31.3万港元、向新投资基金注资859.8万港元及向新非上市股本证券注资522万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来自两隻非上市投资基金的资本回报为3475.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一隻非上市投资基金的资本回报为4897.4万港元[55] - 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出售现有投资基金96.5万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781万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按近期交易成本估值;2023年12月31日,520万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按近期交易成本估值[56] - 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149,51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232千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期末值为187,5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1,080千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11,4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728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对合资企业投资期末值为512,56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6,068千港元[7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对联营公司的投资为5.7082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0909亿港元,期内利润/(亏损)为-7.1592亿港元[80][84] - 2024年6月30日,上市证券市值为5.944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3125亿港元[82] - 2024年6月30日,非上市证券公平值为11.6045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3192亿港元,投资总额2024年为17.54914亿港元,2023年为19.26317亿港元[84] - 集团持有投资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在2024年6月30日和2
惠理集团(0080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5 17:30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收益总额为235.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4.8%[2] - 管理费总额为200.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7.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63.3%[2] - 每股基本盈利为2.0港仙,同比增长566.7%[2] - 经营利润为60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035千港元[3] - 投资收益净额为108,14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9,164千港元[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922,36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58,885千港元有所下降[4] - 公司资产净值为3,570,13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42,698千港元略有增长[4] - 公司投资收益净额为13,309千港元,其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净额为94,831千港元[7] - 公司薪酬及福利开支总额为98,52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6,223千港元下降22%[8] - 公司本期税项总额为5,152千港元,其中香港利得税为336千港元,海外税项为5,556千港元[10]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7,36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80,000港元大幅增长[11] - 公司宣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特别股息为913,355,000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3,700万港元净利润,去年同期为500万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固定经营开支为1.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6亿港元,包括现金9亿港元及投资25亿港元[2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2.357亿港元,同比下降14.8%[43] - 管理费总额为2.008亿港元,同比下降18.3%[4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740万港元,同比增长663.3%[43] - 平均管理资产减少至53.7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2.78亿美元[45] - 年度化总管理费率下调至98个基点,去年同期为102个基点[45] - 其他收入为32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720万港元[45]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净额为948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700万港元[46] - 公司应占合资企业亏损为46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730万港元[47] - 公司上半年薪酬及福利开支减少17.0%至9,770万港元,员工回扣金额为180万港元[51] - 公司上半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5,010万港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略微减少至270万港元[52] - 公司现金结余净额为9.224亿港元,债务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13.4倍[54] - 公司于2023年12月向股东宣派特别股息每股0.5港元,已于2024年1月23日派付[53] - 公司上半年开支总额为300百万港元,其中薪酬及福利开支为97.7百万港元,其他经营开支为26.4百万港元[50] - 公司股东权益从2023年12月31日的35.427亿港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35.701亿港元[5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银行存款为2.1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37亿港元大幅减少[58] - 公司未在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57] 投资与资产管理 - 公司于新西兰的学生住宿投资物业的收购代价为146,390,000港元[13] - 公司于合资企业之投资金额为512,56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06,068,000港元下降15%[14] - 公司投资总额为1,754,914千港元,其中非上市证券公平值为1,160,454千港元[15] - 公司于联营公司中的投资金额为5.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11亿港元下降20%[15] - 公司出售Value Partners Asset Management Malaysia Sdn. Bhd的75%股权,交易于2024年3月8日完成,VPMY更名为M & A Value Partners Asset Management Malaysia Sdn. Bhd[17] - 公司附属公司盛宝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与PT Aldiracita Sekuritas Indonesia签订协议,购买PT Surya Timur Alam Raya Asset Management的29.99%权益,代价为350万美元(2,700万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基金业绩(按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率计算)增长6.4%[25] - 公司旗舰基金惠理高息股票基金1和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2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录得11.2%和11.7%的正回报[25]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4亿美元,较2023年底减少3.6%[27] - 2024年上半年管理费总额同比减少至2.01亿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认购总额4.65亿美元,主要来自日本房地产基金和价值黄金ETF[27] - 公司在香港及新加坡扩大家族财富管理办公室覆盖,并在新加坡投入专项资源以满足东南亚财富管理需求[29] - 公司计划将第三只MRF基金纳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并新增两个MRF分销渠道[30] - 公司已有18只基金符合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资格,并组织活动吸引约200名投资者[30] - 公司通过QDLP计划在中国内地推出一只固定收益产品,并寻求利用QDIE和QFLP牌照推出更多解决方案[31] - 公司于2024年4月在香港推出日本房地产基金,这是香港证监会授权的第一只且唯一一只日本REITs产品[32] - 公司与大和资产管理合作研究日本REITs,并已见到资金正向流入该产品[32] - Value Partners China A Shares High Dividend Fund已拥有四年可靠及表现卓越的往绩记录,并预期未来会有更多资金流入该策略产品[32] - 公司的一些投资策略产品在2024年上半年表现强劲,特别是惠理高息股票基金、惠理台湾基金及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33] - 公司在2023年《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领先基金”活动中荣获五项殊荣[33]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4.02亿美元,较2023年底的55.70亿美元略有下降,主要由于赎回净额4.00亿美元,但基金在2024年上半年录得正回报2.98亿美元[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为6.4%,同期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上升6.2%和4.7%[37]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在2024年上半年录得11.2%的正回报,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和惠理价值基金分别上升11.7%和5.4%,价值黄金ETF录得12.6%的正回报[37] - 2024年上半年,认购总额从2023年下半年的4.83亿美元略微减少至4.65亿美元,赎回总额从7.17亿美元增加至8.65亿美元,赎回净额为4.00亿美元[37] - 公司品牌基金占资产管理规模的85%,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1%,固定收益基金占14%[39][40] - 机构客户占资产管理规模的54%,散户投资者占46%,香港特区客户占67%,欧洲客户占14%,中国内地客户占6%[41][42] - 公司持有黄金ETF的公平值为4.603亿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12.2%[48] - 公司持有Value Partners Ireland Fund ICAV-Value Partners Greater China High Yield Bond Fund 3,095,908个单位,占其资产净值的22.1%,公允价值为2.553亿港元[49] - 该投资占公司总资产的6.8%,未变现净投资收益为3,420万港元,已变现净投资亏损为380万港元[49]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别)2024年初至6月30日的回报率为+11.2%[55]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别美元账户)2024年初至6月30日的回报率为+11.7%[55]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2024年初至6月30日的回报率为+5.4%[55] - 价值黄金ETF 2024年初至6月30日的回报率为+12.6%[56] - 公司未在2024年上半年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0] 可持续发展与ESG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涵盖18项可持续发展主题,与投资组合的被投资对象进行了约150次主题互动,较2023年增加50%以上[34] - 公司于2023年将可持续发展征程从“ESG 1.0”过渡至“ESG 2.0”,并推出首只符合《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的基金[34] 市场展望与战略 - 公司认为亚洲继续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机遇,该地区仍然是一个财富创造的高增长地区[35] 员工与组织 - 公司香港员工人数从2023年6月30日的141名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25名[59] - 公司上海员工人数从2023年6月30日的34名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2名[59] 合规与报告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直遵守标准守则的规定标准[64] - 中期业绩公布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上刊登[64] - 中期报告将派寄予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上刊登[64] 致谢 - 公司对股东、业务伙伴、分销商及客户的忠诚支持致以衷心感激[65] - 公司向员工对集团卓越成就的贡献致上谢意[65]
惠理集团(0080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02 16:48
公司荣誉 - 公司自成立已赢得250+个表现奖项[1] - 拿督斯里谢清海获《亚洲资产管理》杂志“2023年最佳大奖-终身成就奖”[8] - 6月公司荣获香港灼见名家传媒颁发的2023年度ESG企业高瞻大奖[32]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投资主管徐福宏于环境社会企业管治及基准学会举办的环境、社会、企业管治成就大奖2022/2023荣获环境、社会、企业管治精英大奖(杰出奖)[32] - 谢清海2023年获《Asia Asset Management》“2023年最佳终身成就奖”,肯定其35年行业杰出贡献[56] - 谢清海和苏俊祺在《指标杂志》2017年基金年奖中获年度杰出基金经理(大中华股票组别)[56][57] - 谢清海和苏俊祺获《亚洲资产管理》2011 Best of the Best亚洲区年度首席投资总监(双冠军)[56][57] - 谢清海2007年获《FinanceAsia》“Capital Markets Person”,2003年获《Asset Benchmark Survey》“最精明投资者”[56] - 谢清海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AsianInvestor》表彰为亚洲区资产管理行业和对冲基金行业25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56] - 叶浩华在2020年获《投资洞见与委托》I&M专业投资大奖亚洲区域及香港市场年度最佳首席投资总监(固定收益)[63] - 叶浩华在2019年获财资3A年度大奖年度最佳基金经理(固定收益-大中华区)[63] - 叶浩华在《指标杂志》2018年及2017年的基金年奖中获年度最佳基金经理(高收益债券)[63] - 大山先生在2014年获马来西亚槟城州政府册封「Pingat Kelakuan Terpuji (PKT)」勋衔[61] - 大山先生在2013 - 2019年获槟城州政府机构Invest - in - Penang Berhad委任为「Honorary Industry Expert-Development of SMEs in Penang」[6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149亿港元,较2022年的5.845亿港元下降11.9%[7] - 2023年公司经营(未计其他收益╱亏损)亏损3530万港元,较2022年的6860万港元减亏48.5%[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310万港元,较2022年亏损的5.443亿港元扭亏,增幅达104.2%[7] - 2023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1.3港仙,较2022年亏损的29.6港仙扭亏,增幅达104.4%[7]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6.781亿港元,较2022年的47.479亿港元下降1.5%[7] - 2023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1354亿港元,较2022年的2537万港元增长347.5%[7] - 2023年公司资产净值总额为35.427亿港元,较2022年的44.942亿港元下降21.2%[7] - 2023年公司管理资产为55.7亿美元,较2022年的61.45亿美元下降9.4%[7] - 2023年公司由亏损转为小幅盈利2300万港元,每股盈利1.3港仙,而2020年净利润为14亿港元,2022年亏损5.44亿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56亿美元,较去年减少9%,基金认购总额为12亿美元,赎回总额为15亿美元[19] - 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6亿美元,较2022年底的61亿美元减少9%[23] - 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收入总额降至4.67亿港元,同比下降15%[23] - 2023年公司录得2300万港元净利润,2022年则亏损5.44亿港元[23] - 2023年公司获得12亿美元认购总额[23] - 2023年公司固定经营开支为3.35亿港元,较去年的3.58亿港元减少6%[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5亿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6亿港元及投资27亿港元,与应付特别股息9亿港元抵销[24] - 2023年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下降2.5%,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总回报净额)分别下降10.5%、11.2%[35] - 2023年全年公司认购总额11.58亿美元,赎回总额14.53亿美元,赎回净额2.95亿美元,资金流量显著改善[35] - 2023年公司收入总额为5.149亿港元,较2022年的5.845亿港元下降11.9%[41] - 2023年管理费用总额为4.674亿港元,较2022年的5.493亿港元下降14.9%[41] - 2023年无表现费,2022年为90万港元,降幅达100%[4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310万港元,2022年亏损5.443亿港元,同比增长104.2%[41] - 2023年平均管理资产降至60.44亿美元,较2022年的74.39亿美元下降18.8%[43] - 2023年年度化净管理费率增至61个基点,2022年为58个基点[43] - 2023年分销渠道管理费回扣降至1.855亿港元,较2022年的2.187亿港元减少15.2%[43] - 2023年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减少11.4%至2.255亿港元,2022年为2.544亿港元[49] - 2023年花红共1070万港元,2022年为5180万港元[49] - 2023年员工回扣金额为260万港元,2022年为310万港元[49] - 2023年股份基础报酬开支为1200万港元,2022年为2070万港元[49] - 2023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93亿港元,2022年为1.039亿港元[50]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630万港元,2022年为780万港元[50] - 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结余15.589亿港元[52] - 2023年末公司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1.9倍,2022年为8.7倍[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35.427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53] - 2023年无中期股息,向2024年1月3日在册股东宣派每股0.5港元特别股息,已于1月23日派付,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7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3.0273亿港元[71] - 集团2023年慈善捐款共10.2万港元[71] - 董事及雇员相关金额总计9795.9万[78] - 拿督斯里謝清海在2023年11月23日至2026年8月22日权益金额为600万,比例5.87%[78] - 蘇俊祺先生在2021年4月15日至2025年4月14日权益金额为1208.1万,比例4.14%[78] - 黃慧敏女士在2023年9月11日至2027年3月10日权益金额为462.5万,比例3.47%[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占费用收入总额的35%,五大供应商占分销费用开支总额的44%[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占费用收入总额约13%,最大供应商占分销费用开支总额约15%[91] - 2023年审核费用约为43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约为80万港元[1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惠理价值基金规模为8.94亿美元,2023年下跌5.0%,五年上升16.3%,十年上升40.2%,二十年上升313.6%[17][18]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规模为14.4亿美元,2023年上升4.1%,五年上升14.4%,十年上升37.1%,二十年上升375.9%[17][18] - 同期MSCI中国指数2023年下跌11.2%,五年下跌13.2%,十年上升8.9%,二十年上升250.1%[18] - 香港上市的价值黄金ETF规模达到19亿港元,该ETF于2010年推出,百分百以存放香港的实体金条支持[19] - 2023年公司最大的公募基金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录得4.1%的正回报,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增长4.3%,惠理价值基金下降5%[35] - 2023年公司品牌基金占管理资产的84%,按策略划分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2%[37] - 2023年机构客户占管理资产总额的54%,散户投资者占46%[39] - 按地区划分,202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客户占公司管理资产的67%,欧洲及中国内地客户分别占12%及7%[39] - 价值黄金ETF资产管理规模于2023年增长10.4%至2.43亿美元[25] - 2023年末公司持有价值黄金ETF 12621950个单位,占28.5%,公平值为5.405亿港元[47] - 2023年末公司持有ICAV-GCHY Bond Fund 4293489个单位,占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3%,公平值为3.190亿港元[47] 公司业务活动与合作 - 约1000名代表参加未来投资倡议研究所PRIORITY峰会[10] - 约600名人士出席PERE亚洲峰会[11] - 全球 - 亚洲家族办公室峰会参会人数超200人[12] - 罗兵咸永道举办的活动逾300名顶尖金融专家出席[13] - 2024年1月4日,广发从两位创始股东处购得惠理略高于20%股权,两位股东分别持有13.2%及8.5%股权[20] - 2024年1月广发交易完成前,公司宣布派发每股50港仙特别股息,已于1月23日派付[20] - 2023年7月公司拟收购印尼STAR AM 29.99%的股权,STAR AM集团公司有意持有Value Partners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29.99%的股权[27] - 2023年9月向专业投资者推出惠理美元货币基金,10月向香港散户投资者推出该产品[28] - 2023年8月与远致投资(国际)推出专注大湾区的另类投资策略基金并完成首轮认购[28] - 2024年1月与香港数字资产管理人探讨推出比特币现货ETF[29] - 2023年获授2亿美元的前海QFLP计划配额[30] - 公司与恒生银行携手合作,作为联合主要赞助机构支援“学界精英ESG挑战2023”[32] - 2023年公司以1.12亿港元购买意大利七间物流中心50%权益[46] 公司人员相关 - 目前惠理雇佣182名员工[21] - 谢清海现年七十岁,自1993年2月创办惠理基金,2007年带领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获超200项专业大奖及殊荣[55] - 苏俊祺现年48岁,1999年5月加盟集团,2019年4月26日任集团联席主席,有超25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57] - 洪若甄现年49岁,1998年4月加盟惠理,2009年晋升现职,有超26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58] - 何民基现年57岁,1995年11月加盟惠理,2014年1月晋升高级投资董事,有超34年从业经验[58] - 黄慧敏现年57岁,2021年10月加盟惠理,有30年金融、精算及资产管理从业经验[59] - 陈世达博士现年78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0] - 大山宜男先生现年70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1] - 黄宝荣先生现年71岁,2018年8月14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叶浩华先生现年53岁,出任惠理的联席首席投资总监-固定收益投资,有逾29年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及研究经验,2009年8月加盟公司[63] - 徐福宏先生现年43岁,为惠理投研团队资深成员,有逾21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2015年9月加盟惠理[64] - 苏俊祺、何民基、大山宜男须于应届股东大会退任,苏俊祺、何民基符合资格膺选连任,大山宜男决定不膺选连任[72] - 各执行董事服务合约可提前至少6个月书面通知终止,洪若甄及何民基通知期为3个月[72]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合约自2023年11月22日起为期一年,可提前至少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72] - 拿督斯里謝清海以信託創辦人╱實益身份持有403,730,484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22.10%[74] - 拿督斯里謝清海以實益身份持有60,733,516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3.32%,根據認股權計劃持有1,855,000股相關股份,總和佔比3.42%[74] - 蘇俊祺先生以實益身份持有15,765,72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0.86%,根據認股權計劃持有42,162,000股相關股份,總和佔比3.17%[74] - 洪若甄女士以信託創辦人身份持有16,870,58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0.92%[74] - 洪若甄女士以實益身份持有1,200
惠理集团(0080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8:41
财务数据 - 二零二三年度收入总额为514.9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1.9%[1] - 二零二三年度经营虧損为35.3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48.5%[1] - 二零二三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1.3港仙,较上一年度增长104.4%[1] - 二零二三年度收入净额为281,951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5.1%[2] - 二零二三年度經營虧損为35,267千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33,364千港元[2] - 非流动资产中,投资物业占比最高,为191,080千港元,占比约为6.9%[3] - 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最高,为1,558,885千港元,占比约为81.6%[3] - 流动负债中,应付股息最高,为913,355千港元[3] - 非流动负债中,借款最高,为72,703千港元[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中,保留盈利最高,为2,153,868千港元[3] 业绩展望 - 公司在二零二三年面临挑战,全球通脹壓力导致形成最快最强的货币紧缩周期之一[38] - 公司在亚洲市场面临挑战,中國市场波动,投资者信心脆弱[38] 新产品和技术研发 - 公司计划推出聚焦物流发展的房地产基金[61] - 公司与香港数字资产管理人合作探讨推出比特币现货ETF[6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与独立商业伙伴成立Golden Partners,完成购买Cromwell Italy Urban Logistics Fund的50%股权[13] - 公司与印尼STAR AM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拟收购其股权[55]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将增强ESG能力,推出符合SFDR條例8要求的基金组合[69] - 公司把握香港作为中国内地“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推动跨境投资[64]
惠理集团(0080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4 18:04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276.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6%[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3.0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3%[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为6029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1.9%[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净利润4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428.6百万港元有显著改善[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成功获得6亿美元的认购总额,股票策略基金需求强劲[9]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固定经营开支为1.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0] - 二零二三年六月底资产净值为44亿港元,包括现金15亿港元和投资29亿港元[10] - 二零二三年中期,管理费率上调至102个基点,淨管理费率提升至95个基点[3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薪酬及福利开支为1.11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206亿港元减少了8%[39] - 期内,其他开支为4.9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4.65亿港元增长了7.5%[40]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5,918千港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57]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75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57]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46,17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有显著增加[57]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76,78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9%[52]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净收入总额为37,2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52]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经营虧損为9,16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改善[52]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3港仙,较去年同期改善[52]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为4,88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4,880,000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 业务拓展 - 公司加强了管理团队,扩大了业务覆盖范围[11] - 公司在香港及海外的财富管理业务取得增长,特别是股息及多元资产战略产品录得净流入[12] - 公司在新加坡和香港扩大家族财富管理办公室的覆盖,与印尼资本市场参与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展[13] - 公司在亚洲及中东收到越来越多机构的查询,预计对亚洲投资专家的需求将增加,欧洲金融机构委托更多资金给公司管理[14] - 公司推出新的投资产品,包括ESG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加强固定收益能力计划,推出可转让证券集体投资计划[16] - 公司与遠致投资(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专注于大湾区的另类投资策略,计划推出亚洲物流地产私募股权基金[18] - 公司在中国市场继续扩大业务范围,加强与合作伙伴关系,推出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加大内地市场投入,推出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计划[20] 市场前景 - 亚洲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带来的机遇充满期待,预计未来几年该地区将会出现大量的造富神话[23] - 亚洲仍是2023年经济和盈利增长的亮点,长期机遇保持不变,对亚洲资产管理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24] - 惠理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的投资解决方案,以迎合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在不同市场和业务部分的影响力[25]
惠理集团(0080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17: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与费用 - 2023年上半年收益总额2.768亿港元,较2022年的3.319亿港元下降16.6%[2] -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总额2.459亿港元,较2022年的3.073亿港元下降20.0%[2] - 2023年上半年表现费总额为0,较2022年的90万港元下降100.0%[2] - 2023年上半年费用收入总额为2.77亿港元,2022年为3.32亿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总亏损净额为382.9万港元,2022年为3.79亿港元[8] - 2023年上半年税项开支总额为221.8万港元,2022年为398.3万港元[11] - 2023年首六个月管理费总额降至2.459亿港元,同比下降20.0%[26] - 2023年上半年收益总额2.768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319亿港元下降16.6% [45] -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总额2.45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073亿港元下降20.0% [45] - 2023年上半年表现费用总额为0,较2022年上半年的90万港元下降100.0% [45]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净额中,管理费2.45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3.073亿港元下调;表现费为0,2022年上半年为90万港元;认购费309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370万港元;管理费回扣948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1.248亿港元减少;其他收入372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3600万港元[46] - 2023年上半年年度化总管理费率上调至102个基点,2022年上半年为95个基点;年度化净管理费率提升至63个基点,2022年上半年为57个基点[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润与盈利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30万港元,较2022年的4490万港元下降93.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90万港元,较2022年的亏损4.286亿港元增长101.1%[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0.3港仙,较2022年的亏损23.2港仙增长101.3%[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按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88万港元计算,2022年为亏损4.29亿港元[12] - 2023年首六个月公司净利润49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286亿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90万港元,而2022年上半年为亏损4.286亿港元,变动率为101.1% [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集团利润为49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4.286亿港元[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27.522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12173亿港元有所增加[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19.0025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35684亿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2.145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502亿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44.341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4.94199亿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6月30日合资企业之投资金额为5.4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6亿港元[15] - 2023年6月30日投资总额为1.9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2亿港元[16]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总额从2022年的1,666,461降至2023年的1,521,132[1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将投资基金从“联营公司投资”重新归类至“持作出售投资”,流动资产项金额为107,890,000港元,流动负债项金额为36,740,000港元[18]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2年的67,131千港元降至2023年的62,793千港元[20] - 应付分销费开支总额从2022年的50,793千港元增至2023年的51,209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价值黄金ETF 12621950个单位,占比28.5%,公平值为5.002亿港元,成本为4.203亿港元,录得未实现净投资收益253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持有12621960个单位,占比27.8%,公平值为4.749亿港元,成本为4.203亿港元,亏损280万港元[51] - 2023年6月30日,该投资占集团总资产的10.8%,2022年12月31日为10.0%[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惠理基金(爱尔兰)ICAV-GCHY Bond Fund 4,474,116个单位,占其资产净值15.9%,占集团总资产6.9%,公平值为3.188亿港元,成本为3.599亿港元[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结余净额为15.211亿港元,除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7410万港元外无其他企业银行借款[58] - 集团债务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8.9倍[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股东权益为44.342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59] - 2023年6月30日,以人民币计值的银行存款约6.37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以人民币计值约4.58亿港元、以澳元计值约6.52亿港元[6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财务信息 - 2022年薪酬及福利开支计入政府工资补贴160万港元,2023年无[9] - 2023年和2022年香港利得税计提税率均约为16.5%[10] - 公司就2022年度宣派末期股息6210.8万港元并于2023年5月25日派付,2022年支付2021年度末期股息1.48亿港元[13] - 2022年公司回购12,433,000股股份,支付代价37,591,000港元,已回购股份于2022年6月30日注销[23] - 2023年上半年固定经营开支为1.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67亿港元减少4%[2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44亿港元,包括现金15亿港元及投资28亿港元[27] - 集团每年将已实现纯利储金的20% - 23%作为花红分配给雇员,并设有雇员的递延花红计划[55] - 集团每年于各财政年度末宣派股息(如有),每股股息按已实现利润(扣除已确认的未变现收益及亏损)宣派[5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61]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0亿美元,较2022年底的61亿美元减少1.9%[26] - 截至2023年6月底,集团资产管理规模为60.29亿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1.45亿美元下降,主要因赎回净额6100万美元,但基金上半年录得正回报800万美元[38] - 2023年上半年认购总额6.75亿美元,赎回总额7.36亿美元,认购/(赎回)净额-6100万美元[39] - 品牌基金占集团资产管理规模的85%,按策略划分,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4%,固定收益基金占13% [41] - 机构客户占资产管理规模总额的54%(2022年12月31日为57%),散户投资者占46%(2022年12月31日为43%)[43] - 香港客户占集团资产管理规模的66%(2022年12月31日为65%),欧洲及中国内地客户分别占11%及7%(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2%及8%)[4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金回报 - 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在回顾期间上升0.2%,其中惠理高息股票基金上升8.3%、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上升4.2%、惠理价值基金下降2.5%[38]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别)2018 - 2022年历年回报分别为-14.2%、+14.9%、+13.9%、+3.5%、-18.9%,2023年初至6月30日为+8.3%[59]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别美元账户)2018 - 2022年历年回报分别为-4.9%、+9.4%、-0.3%、-22.5%、-30.2%,2023年初至6月30日为+4.2%[59]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2018 - 2022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3.1%、+32.4%、+37.6%、-6.6%、-28.1%,2023年初至6月30日为-2.5%[59]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业务合作与产品推出 - 公司加入一家在香港本地有强大影响力的中资银行,作为新的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分销合作伙伴[28] - 7月,公司与印尼著名资本市场参与者Aldiracita Group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8] - 一家欧洲领先金融机构于2020年向公司授出委托,并于今年投放更多资金交由公司管理[29] - 5月,公司推出惠理基金(爱尔兰)ICAV-惠理亚洲食品及营养产业基金,为首只符合相关条例的基金[30] - 公司预计今年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和投资级别债券产品[31] - 与远致投资(国际)合作推出专注大湾区的另类投资策略基金,将于本年度第三季度完成首轮认购[31] - 今年下半年将推出亚洲物流地产私募股权基金[31] - 四月,公司与新合作伙伴达成投资顾问协议,为其新发行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提供服务[33] - 公司正与现有合作伙伴合作将两只MRF基金列入优先销售名单[3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市场环境与业务影响 - 2023年首六个月,MSCI明晟中国指数下挫5.5%,MSCI所有国家亚洲(日本除外)指数上升3.0%[25] - 公司固定收益基金因注重高收益债券市场,受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减缓影响出现部分资金流出[25]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上海、深圳、新加坡、伦敦、马来西亚员工分别为141名、34名、5名、8名、2名、5名,2022年6月30日分别为164名、43名、3名、4名、2名、6名[6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业务信息 - 二月,惠理在《Fund Selector Asia》2023年新加坡基金奖项中荣获两项大奖[31] - 2021年,公司对持有股票及固定收益证券的所有上市企业进行100% ESG专有评估[34] - 公司希望未来12个月内升级其他基金,使其符合SFDR条例8的要求[34] - 六月,惠理集团荣获香港灼见名家传媒颁发的2023年度ESG企业高瞻大奖[34] - 公司预计亚洲资产管理需求将日益增加[35] - 2023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实现亏损净额78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收益净额2.399亿港元;未实现收益净额170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净额5.624亿港元;投资物业之公平值亏损净额39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收益净额1480万港元;外汇亏损净额91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净额7160万港元;其他亏损净额38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净额3.793亿港元[4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应占合资企业收益为173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190万港元[50] - 2023年7月27日,新合资企业Golden Partners Investment Limited以1310万欧元(相当于1.12亿港元)总投资额要约购买Cromwell Italy Urban Logistics Fund 50%股权[50] - 2023年7月27日,Golden Partners以1.12亿港元完成购买Cromwell Italy Urban Logistics Fund 50%股权[15] - 2023年7月27日,集团合资企业1,310万欧元(相当于1.12亿港元)完成购买Cromwell Italy Urban Logistics Fund 50%股权[24] - 2023年7月26日,集团附属公司拟350万美元(相当于2,700万港元)购买PT Surya Timur Alam Raya Asset Management 29.99%权益,同时拟758,000美元(相当于600万港元)出售附属公司29.99%权益[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基金产生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入账金融资产未实现亏损净额1,500,000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取股息金额20万港元,录得未实现净投资收益240万港元,已实现净投资亏损150万港元[52] - 2023年上半年,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为1.11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950万港元;花红为66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53][54] - 2023
惠理集团(0080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29 16: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为5.8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16亿港元下降54.4%[4]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6860万港元,较2021年的3.603亿港元利润下降119.0%[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443亿港元,较2021年的4.578亿港元利润下降218.9%[4]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29.6港仙,较2021年的24.7港仙盈利下降219.8%[4] - 2022年摊薄每股亏损29.6港仙,较2021年的24.6港仙盈利下降220.3%[4] - 2022年资产总额为47.479亿港元,较2021年的56.703亿港元下降16.3%[4] - 2022年负债总额为2.537亿港元,较2021年的4.055亿港元下降37.4%[4] - 2022年资产净值总额为44.942亿港元,较2021年的52.648亿港元下降14.6%[4] - 2022年管理资产为61.45亿美元,较2021年的100.37亿美元下降38.8%[4] - 2022年公司净亏损5.44亿港元,每股亏损29.6港仙,主要因自有资金投资市值下跌录得3.177亿港元投资亏损[19] - 2022年从经营角度(不包括自有资金投资),公司亏损约6900万港元,此前仅1999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录得不足100万港元损失[20] - 2021年净利润为4.58亿港元,每股盈利24.7港仙,包括3.6亿港元经营利润,派付股息8港仙[22]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6860万港元,投资亏损净额为3.177亿港元,净亏损为5.443亿港元[3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45亿港元,包括现金17亿港元及投资27亿港元[39] - 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1亿美元,较2021年底的100亿美元减少39%[36] - 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总额减少至5.493亿港元,同比下降41%[36] - 2022年底集团资产管理规模为61.45亿美元,2021年底为100.37亿美元,减少因市场环境不理想、基金负回报23.42亿美元及赎回净额13.35亿美元[81] - 2022年收入总额为5.8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16亿港元下降54.4%[8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亏损为5.443亿港元,2021年为利润4.578亿港元[85] - 2022年平均管理资产下降39.2%至74.39亿美元,管理费总额减少40.7%至5.493亿港元[86] - 2022年度化净管理费费率轻微减至58个基点,分销渠道管理费回扣减少41.0%至2.187亿港元[87] - 其他收入为7670万港元,2021年为1.256亿港元,股息收入降至1730万港元,2021年为5310万港元,利息收入减至3590万港元,2021年为5340万港元[8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净额为2.518亿港元,2021年为420万港元;未变现亏损净额为5.886亿港元,2021年为1.084亿港元[90] - 集团应占合资企业亏损为2530万港元,2021年为收益4050万港元,物业重新估值亏损3590万港元,2021年为收益3020万港元,净租金收入3340万港元,2021年为2220万港元,外汇汇兑亏损2280万港元,2021年为1190万港元[91] - 集团持有价值黄金ETF 12621960个单位,占比27.8%,2021年为12621914个单位,占比25.9%,公平值为4.749亿港元,2021年为4.777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80万港元,2021年为230万港元[92] - 集团持有ICAV-GCHY Bond Fund 4970998个单位,占Value Partners Ireland Fund ICAV资产净值的16.3%,2021年为4982102个单位,占比7.5%,公平值为3.571亿港元,2021年为3.917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3380万港元,2021年为4600万港元[93] - 集团持有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661923个单位,占惠理基金系列资产净值的2.5%,2021年为2059604个单位,占比8.3%,公平值为7710万港元,2021年为3.109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7310万港元,2021年为收益2880万港元,已变现净投资亏损210万港元,2021年无[94] - 2022年5月24日金融信托提前偿还贷款票据,代价为6.44亿港元,2021年公平值为6.91亿港元,集团收取利息收入860万港元,2021年为2990万港元,已变现净投资收益2.398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913亿港元,2021年为未变现净投资收益2.141亿港元[95] - 薪酬及福利开支中,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增加3.9%至2.544亿港元,2021年为2.448亿港元,2022年花红为5180万港元,2021年为1.081亿港元[96] - 员工回扣金额为310万港元,2021年为780万港元[98] - 公司向雇员授出认股权开支为2070万港元,2021年为2880万港元[99] - 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04亿港元,2021年为9940万港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至780万港元,2021年为890万港元[100] - 2022年末公司现金结余净额16.665亿港元;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761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260万港元[102] - 公司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8.7倍,2021年为6.9倍[10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44.942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103] 公司业务线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旗舰基金惠理价值基金1下跌28%,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跌幅分别为13%及22%,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录得46%净回报[24] - 惠理价值基金自1993年成立以来净回报为3369%,同期恒生指数回报为466%,29年间20年盈利,9年亏损[26]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8年-23.1%、2019年+32.4%、2020年+37.6%、2021年-6.6%、2022年-28.1%、2023年初至2月28日+2.1%[31]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8年-14.2%、2019年+14.9%、2020年+13.9%、2021年+3.5%、2022年-18.9%、2023年初至2月28日+5.2%[80] - 2022年管理基金资产加权平均回报下降23.1%,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和惠理价值基金分别下跌18.9%和28.1%[82] - 2022年认购总额为10.25亿美元,赎回总额为23.60亿美元,赎回净额为13.35亿美元[83] - 2022年集团品牌基金占管理资产84%,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3%[84] - 2022年机构客户占管理资产总额57%,散户投资者占43%,香港客户占65%[84]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2022年回报为 - 18.9%,2023年初至2月28日为 + 5.2%[103]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2022年回报为 - 28.1%,2023年初至2月28日为 + 2.1%[103] 公司人员相关信息 - 谢清海出任公司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拥有逾三十年投资经验[105] - 苏俊祺出任公司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拥有逾二十三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111] - 洪若甄女士现年48岁,拥有逾24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1998年4月加盟惠理,2009年获晋升为高级投资董事[115][116] - 何民基先生现年56岁,在资产管理及金融业界拥有逾32年从业经验,1995年11月加盟惠理,2014年1月晋升为高级投资董事[119][120] - 黄慧敏女士现年56岁,在亚洲区金融等领域拥有30年从业经验,2021年10月加盟惠理出任行政总裁[121][122] - 陈世达博士现年77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4] - 大山宜男先生现年69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企业营运累积逾30年经验[127][128] - 黄宝荣先生现年70岁,2018年8月14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40年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131][132] - 叶浩华现年52岁,有逾27年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及研究经验,2009年8月加盟公司[134] - 徐福宏现年42岁,有逾19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2015年9月加盟公司[138] - 张韵媚现年47岁,有逾20年业界经验,2005年8月加盟公司[142][143] - 林美娟现年55岁,有逾30年资历,2021年7月加盟公司[144][145] - 李慧文现年49岁,2004年5月加盟集团[147][148] - 孙志坚现年55岁,有逾25年风险管理经验[150][151] 公司人员学历信息 - 洪若甄女士持有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应用数学理学士学位[118] - 何民基先生持有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主修管理学,并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120] - 黄慧敏女士持有澳洲麦觉理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是澳洲精算师协会以及香港精算学会的资深会员[123] - 陈世达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72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取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26] 公司业务发展与合作 - 公司于2022年12月在香港推出移动应用程式“惠理投资”[48] - 一家欧洲领先金融机构2020年向公司授出委托,并于2022年投放更多资金交由公司管理[51] - 公司与美国EMQQ Global携手成立的惠理EMQQ新兴市场互联网与电商ETF在香港联交所上市[66] - 公司与在大湾区分销计划获授权的银行合作,推广一款固定收益产品及两只中低风险固定收益产品[56] 公司获奖情况 - 2022年公司获环境社会企业管治及基準学会、亚洲私人银行家、AsianInvestor等机构颁发多项奖项[13][14][16] - 公司连续三年(2020 - 2022年)获中国领先资管行业咨询公司Z - Ben Advisors评选为中国前二十名外资基金经理之一,且是唯一上榜的亚洲基金公司[59] - 公司高息股票基金自2002年9月成立至2022年12月底收益为808%,并在《Asian Investor》2022年资管大奖获评为亚洲(除日本外)股票组最佳基金[67] - 2022年8月,公司在环境社会企业管治及基准学会主办的2021/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成就大奖中获评为年度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杰出企业 - 上市公司(金奖)[75] - 2023年2月,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推出亚洲食品及营养基金[68] - 2023年2月,公司在《Fund Selector Asia》新加坡基金奖项中,惠理中国A股优选基金获大中华/中国股票组金奖,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获混合资产组金奖[67] 公司ESG相关情况 - 2021年公司对持有股票及固收证券的所有上市企业进行100% ESG专有评估[70] - 2022年公司开始提供包含基金层面ESG评分及公司层面ESG评级分布等的ESG报告[72] 公司股票相关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拿督斯里谢清海以信托创办人/实益身份持有4.04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22.10%[165] - 2022年12月31日,拿督斯里谢清海以实益身份持有6073.35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3.32%,根据认股期权计划持有相关股份185.5万股,合计占比3.42%[165] - 2022年12月31日,苏俊祺先生实益持有1576.57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86%,根据认股期权计划持有相关股份4216.2万股,合计占比3.17%[165] - 2022年12月31日,洪若甄女士以信托创办人身份持有1687.06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92%[165] - 2022年12月31日,洪若甄女士以实益身份持有120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06%,根据认股期权计划持有相关股份1331.6万股,合计占比0.7
惠理集团(0080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6 17: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入总额5.8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16亿港元下降54.4%[2] - 2022年管理费总额5.493亿港元,较2021年的9.267亿港元下降40.7%[2] - 2022年表现费总额90万港元,较2021年的2.005亿港元下降99.6%[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443亿港元,较2021年的盈利4.578亿港元下降218.9%[2]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29.6港仙,较2021年的每股盈利24.7港仙下降219.8%[2] - 2022年每股末期股息3.4港仙,较2021年的8港仙下降57.5%[2] - 2022年净收入总额4.087亿港元,较2021年的8.8097亿港元下降[3] - 2022年开支总额4.7733亿港元,较2021年的5.2067亿港元下降[3] - 2022年资产净值44.942亿港元,较2021年的52.6476亿港元下降[4] - 2022年公司收入总额为5.84543亿港元,2021年为12.81649亿港元[7] - 2022年薪酬及福利开支总额为3.30088亿港元,2021年为3.89543亿港元[8] - 2022年其他总亏损净额为4.41103亿港元,2021年收益净额为1.11036亿港元[9] - 2022年其他开支总额为1.19776亿港元,2021年为0.99374亿港元[10] - 2022年税项开支总额为0.03959亿港元,2021年为0.50081亿港元,税率均为16.5%[11]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5.44315亿港元,2021年利润为4.57813亿港元[12] - 2022年董事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总额为0.62108亿港元,2021年宣派末期股息1.47999亿港元[14] - 2022年投资总额为19.2256亿港元,2021年为28.46015亿港元[17] - 2022年已逾期但尚未减值的应收账款为6.7131亿港元,2021年为19.006亿港元[20] - 2022年流动银行贷款为7605.4万港元,2021年非流动银行贷款为8263.4万港元[21] - 2022年应付分销费总额为5079.3万港元,2021年为9202万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权益为13.2683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85078亿港元[24] - 2022年公司回购2327.3万股股份,支付代价5824.6万港元;2021年回购510万股股份,支付代价2202.7万港元[24] - 2022年公司净亏损5.44亿港元,每股亏损29.6港仙;2021年净利润4.58亿港元,每股盈利24.7港仙[25] - 2022年公司建议派发股息3.4港仙,2021年派发股息8港仙;2022年用5800万港元回购股份,占发行在外股份的1.3%[25] - 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1亿美元,较2021年底的100亿美元减少39%[32] - 2022年管理费总额减少至5.493亿港元,同比下降41%[32] - 2022年公司年内获得10亿美元的认购总额[32] - 2022年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6860万港元,投资亏损净额为3.177亿港元,年内净亏损为5.443亿港元[3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45亿港元,包括现金17亿港元及投资27亿港元[32] - 2022年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1.45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0.37亿美元[48] - 2022年基金负回报23.42亿美元,赎回净额13.35亿美元,导致资产管理规模减少[48] - 2022年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下降23.1%,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和惠理价值基金分别下跌18.9%及28.1%[48] - 2022年认购总额为10.25亿美元,2021年为37.21亿美元;赎回总额为23.60亿美元,2021年为67.39亿美元;赎回净额为13.35亿美元,2021年为30.18亿美元[48] - 2022年品牌基金占集团管理资产的84%,2021年为82%;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3%,2021年为69%[50][51] - 2022年机构客户占管理资产总额的57%(2021年:60%),散户投资者占43%(2021年:40%);香港特别行政区客户占65%(2021年:60%),中国内地客户占8%(2021年:9%)[52] - 2022年收入总额为5.8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16亿港元下降54.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443亿港元,2021年为利润4.578亿港元[54][55] - 2022年管理费总额为5.493亿港元,较2021年的9.267亿港元减少40.7%;表现费总额为90万港元,2021年为2.005亿港元[54][56]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6860万港元,2021年经营利润为3.603亿港元,变动-119.0%[54]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29.6港仙,2021年每股盈利24.7港仙,变动-219.8%;每股摊薄亏损29.6港仙,2021年每股盈利24.6港仙,变动-220.3%[54] - 2022年每股末期股息为3.4港仙,较2021年的8.0港仙下降57.5%[54] - 2022年集团平均管理资产下降39.2%至74.39亿美元,2021年为122.45亿美元[56] - 2022年度化净管理费率轻微减少至58个基点,2021年为59个基点;分销渠道之管理费回扣减少41.0%至2.187亿港元,2021年为3.704亿港元[56] - 2022年其他收入为7670万港元,2021年为1.256亿港元;主要因股息收入降至1730万港元(2021年:5310万港元)及利息收入减至3590万港元(2021年:5340万港元)[57] - 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净额2.518亿港元,未变现亏损净额5.886亿港元;2021年已变现收益净额420万港元,未变现收益净额1.084亿港元[58] - 2022年公司应占亏损为2.53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4.05亿港元;物业重新估值亏损3.59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3.02亿港元;净租金收入3.34亿港元,2021年为2.22亿港元;外汇汇兑亏损2.28亿港元,2021年为1.19亿港元[59] - 2022年末公司持有价值黄金ETF 12621960个单位,占27.8%,占集团总资产10.0%,公平值4.749亿港元,成本4.203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80万港元;2021年末持有12621914个单位,占25.9%,占集团总资产8.4%,公平值4.777亿港元,成本4.203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30万港元[60] - 2022年末公司持有4 ICAV-GCHY Bond Fund 4970998个单位,占Value Partners Ireland Fund ICAV资产净值16.3%,占集团总资产7.5%,公平值3.571亿港元,成本4.006亿港元,收取股息6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3380万港元;2021年末持有4982102个单位,占7.5%,占集团总资产6.9%,公平值3.917亿港元,成本4.014亿港元,收取股息6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4600万港元[61] - 2022年末公司持有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661923个单位,占惠理基金系列资产净值2.5%,占集团总资产1.6%,公平值7710万港元,成本776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7310万港元,已变现净投资亏损210万港元;2021年末持有2059604个单位,占8.3%,占集团总资产5.5%,公平值3.109亿港元,成本2.383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收益2880万港元[62] - 2021年末贷款票据公平值6.91亿港元,成本4.037亿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12.2%;2022年5月24日金融信托提前偿还贷款票据,代价6.44亿港元;2022年收取利息收入860万港元,确认已变现净投资收益2.398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913亿港元;2021年收取利息收入299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收益2.141亿港元[63] - 2022年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增加3.9%至2.544亿港元,2021年为2.448亿港元[65] - 2022年花红共5180万港元,2021年为1.081亿港元[65] - 2022年员工回扣金额为310万港元,2021年为780万港元[65] - 2022年股份基础报酬开支为2070万港元,2021年为2880万港元[65] - 2022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04亿港元,2021年为9940万港元[66] - 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780万港元,2021年为890万港元[66] - 2022年末集团现金结余净额16.665亿港元,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7610万港元,2021年为8260万港元[69] - 2022年集团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8.7倍,2021年为6.9倍[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为44.942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70] - 2022年董事会建议向股东宣派末期股息每股3.4港仙[68] - 建议派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3.4港仙,待股东批准后于2023年5月25日或前后支付[73] - 2022年度公司于联交所购买2327.3万股股份,支付总代价约5824.6万港元,所有购买股份均被注销[77] - 2022年3月回购457.6万股,最高每股3.50港元,最低2.83港元,总代价1487.9万港元[78] - 2022年4月回购398.7万股,最高每股3.31港元,最低2.81港元,总代价1155.6万港元[78] - 2022年5月回购379.5万股,最高每股3.05港元,最低2.71港元,总代价1093.4万港元[78] - 2022年10月回购1027.2万股,最高每股1.98港元,最低1.81港元,总代价1954万港元[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旗舰基金惠理价值基金1下跌28%,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跌幅分别为13%及22%[2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的三个月,惠理价值基金录得46%的净回报[26] - 自1993年成立以来,惠理价值基金净回报为3369%,同期恒生指数回报为466%[26]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2022年回报为 - 28.1%,2023年初至2月28日为 + 2.1%[30] - 2022年MSCI明晟中国指数下挫21.9%,MSCI所有国家亚洲(日本除外)指数下跌19.7%[31]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8年 -14.2%;2019年 +14.9%;2020年 +13.9%;2021年 +3.5%;2022年 -18.9%;2023年(年初至2月28日)+5.2%[47] 公司准则采纳情况 - 公司已首次采纳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的准则及修订,2023年将采纳相关新准则[6] 宏观经济数据 - 2022年中国GDP增长目标为5.5%,实际录得3%增长[27]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中国增长率为5.2%,美国及欧洲分别为1.4%及0.7%[28]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为中产阶层[28] - 中国仅有少于15%的家庭储蓄投放于股票市场[29] 公司人员及业务拓展 - 惠理雇用202名员工,其中香港员工145人,中国内地员工42人[30] - 公司聘请蔡康进先生为机构业务高级总监,拓展北亚地区机构业务;委任David TOWNSEND先生出任驻伦敦的EMEA业务总经理,拓展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业务[34] - 公司优化客户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委任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