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1822[5] - 公司为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址自2023年8月16日起变更[143][14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报告期主要在中国从事木材相关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147]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6] 业务发展历程 - 2020年底公司成立全资附属公司中木绿色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1] - 2022年中木绿色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行业,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14]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9] - 2021年北京途安与北京德润丰订立车辆租赁协议,租入16辆高级行政用车[22]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发核心木材相关业务[9]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及扩大运营[24] 业务线收益数据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同期约419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9690万港元[10] - 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业务报告期收益约8100万港元,2022年约4070万港元[13] - 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报告期收益约1590万港元,2022年约120万港元[17] - 汽车租赁业务报告期收益约530万港元,2022年约660万港元[23]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1.0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890万港元增加约109.2%[57] - 木材相关业务营业额从2022年的4190万港元增加至报告期的9690万港元[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09%[192][194][198] - 2023年上半年商品销售收益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31%[192][198] - 2023年上半年汽车租赁收入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9%[192][198] - 2023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为444千港元,2022年同期也为444千港元[192][198] 财务重组相关 - 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轻触”方式临时清盘进行债务重组[26]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以促进财务重组[28]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马德民及黎頴麟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Martin Nicholas John Trott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0]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3月11日召开计划会议[31][32]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33]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将批准计划,4月26日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34]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通过[37] - 2023年5月16日,资本重组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生效[39][40] - 资本重组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41]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42] - 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3]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有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44]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中的5000万港元将用于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48] - 公司将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将获1股新股[49]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56] - 2023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完成资本重组等后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3]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共同临时清盘人职务,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4]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完成资本重组[94] - 公司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投资者认购事项[94]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计划的先决条件[95]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所有复牌指引并恢复股份于联交所交易,联交所授出上市批准[95] - 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法院监督的临时清盘制度下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重组[148]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的申请以进行重组[150]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151]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申请,计划会议于3月11日举行[152][153]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54]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56]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57]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通过[158]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资本重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生效[160][161] - 资本重组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162]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63]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于2023年达成,包括资本重组生效、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5月16日批准股份上市及买卖等,认购事项成为无条件[165]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于2023年成为无条件[167][168]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70] - 计划股份发行预计公司将配发给债权人不超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172] - 集团除外公司将出售给计划公司,应收账款和债务由计划管理人处理[174] - 公司预计完成资本重组、认购事项和计划后将具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资金风险[177]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77]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78] - 2023年7月11日根据计划,823,739,687股新股按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的基准配发给代表债权人的公司[178]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2年的4300万港元增长约86.5%至报告期的8020万港元[58] - 报告期集团毛利约2210万港元,较往期的590万港元上升约274.6%[5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2.1%上升至报告期的21.6%[59]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2年6个月约0.1百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0.6百万港元,增幅约400.0%[61] - 行政费用从2022年约8.2百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10.2百万港元,增长约24.4%[62] - 融资成本从2022年6个月约59.5百万港元略微增加至报告期约64.7百万港元[63]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拨备[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对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公平值为10,730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6%,6个月公平值变动为 - 495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对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公平值为11,225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7%,年度公平值变动为180千港元[67]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0.8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百万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百万港元[7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452.95%,2022年12月31日为431.74%[75] - 资产负债率上升主要因报告期所用总资产减少[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469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的借贷约为521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570万港元有所减少[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亿股,面值总额为6850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部分其他借贷以约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80]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中期亦无派息[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64名雇员,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为410万港元[9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53,4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949千港元[135] - 期内公司亏损为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產总值为52,8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95千港元[137] - 同日,公司流动资產总值为137,8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060千港元[13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651,2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2,572千港元[138] - 同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513,43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6,572千港元[13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8] - 同日,公司资本亏绌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6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55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5千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4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65千港元[141][1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2,227千港元[139][140]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2,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98千港元[139][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19,940千港元[139][14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借贷所得为47,3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52千港元;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0,4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42]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9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05千港元[1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90,706千港元,2022年为196,15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1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657,344千港元,2022年为1,599,00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192] -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