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惠产业金融(00730) - 2023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730[3][22] - 公司核數師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位於香港中環太子大廈22樓[3] - 公司主要過戶登記處為Ocorian Management (Bermuda) Limited,位於Bermuda的Hamilton HM 10[3] - 公司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為卓佳登捷時有限公司,位於香港夏愨道16號遠東金融中心17樓[3]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Bermuda的Hamilton HM 10[3] - 公司香港主要辦事處位於香港灣仔告士打道39號夏慤大廈8樓803室[3] - 公司網址為www.capital - ifs.com[3]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孫亞杰女士51歲,2022年8月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等職務,1994年加入首鋼集團[4][5] - 梁衡義先生50歲,2022年3月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總經理等職務,2021年3月加入公司[7] - 田剛先生54歲,2021年3月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2017年7月加入公司,在金融領域工作超過30年[11][12] - 黄冬林63岁,2018年5月任公司非执行董事,2021年3月任审核委员会成员[13] - 谭竞正74岁,1996年2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15] - 伍文峯56岁,2021年3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任职,南海控股2023年11月16日除牌[17][18] - 安殷霖47岁,2021年3月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审核等方面有超20年经验[19][20] 公司业务收益结构 - 2023年按主要业务分类收益中,售后回租安排服务占比2.0%,供应链管理及金融科技业务占比85.7%,物业租赁服务占比12.3%[23] - 2023年按经营地区分类收益中,中国内地占比99.7%,香港占比0.3%[23]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75%股权,京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41.41%股权,悦康融汇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京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安兴企业有限公司、凌建有限公司、琴台管理有限公司均为100%股权[22] 公司年度报告信息 - 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涵盖业务架构、财务摘要等内容[21][23][24]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全年实现收入约港币2.19亿元,年度溢利约港币4240万元[26][27] - 2023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之收益為219,285千港幣,較2022年下降41%[64] - 2023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之毛利率為55%,較2022年增長32%[64] - 2023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之年度溢利為42,434千港幣,較2022年增長27%[64] - 2023年本公司持有人應佔溢利為32,082千港幣,較2022年增長121%[64] - 2023年總資產為1,914,701千港幣,較2022年下降5%[64]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3208.2万港元,2022年约为1452.6万港元[65]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为2.19285亿港元,较2022年约3.70638亿港元减少约41%[65][67]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约为1.20355亿港元,较2022年约8683.2万港元上升约39%[65][69]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约为55%,2022年约为23%[65][70]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81港仙,2022年为0.37港仙[65][6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约为1858万港元,较2022年969.6万港元上升约92%[72]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行政开支约为6123.5万港元,较2022年5348万港元上升约15%[73] - 2023年应占联营公司溢利约为205.5万港元,2022年为52.3万港元[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借款为0(2022年:4428.2万港元),非流动借款为981万港元(2022年:0)[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3.19054亿港元(2022年:3.22904亿港元),减少主要因偿还关联人士贷款约3047.9万港元[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17.565亿港元(2022年:17.55376亿港元),总资产为19.14701亿港元(2022年:20.06231亿港元)[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负债比率中流动比率为1081%(2022年:615%)[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约为981万港元,较2022年的4428.2万港元大幅减少[108]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及储备约为14.15922亿港元,较2022年的14.17068亿港元有所下降,主要因汇兑差额约1966.4万港元所致[10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为3984.6万港元,对应约39.8464亿股已发行普通股[109] 公司业务平台数据 - 平台入驻企业数量超过2300家,累计开立首钢京票规模突破人民币124亿元,通过使用首钢京票促成的融资总额规模近人民币100亿元,账期缩短超2个月[31][32] - 2023年公司通过首钢供金平台开立首钢京票总值约124.8亿元,促成融资总额约100.7亿元,约2378名供应商及2家金融机构已登记[94] 子公司业务数据 - 附属子公司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年末风险资产规模约人民币10.55亿元,其中产业端资产规模约人民币2.95亿元,消费端资产规模约人民币7.6亿元[36] - 消费租赁业务分散至超10万客户,目前业务利率在10%左右[36][37] 公司业务战略与发展 - 公司自2022年8月战略转型以来,不断摸索尝试打造并升级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30] - 公司融资租赁持续优化资产配置,形成以供应链金融为主业,消费租赁协同配合的产业布局[34][35] - 公司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规章、权力清单、风控手册三位一体,聚焦业务风险矩阵,覆盖四级风险分类[41] - 公司将信息化作为提升供金服务的抓手,不断进行系统创新,推进供金平台功能升级[43] - 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落实强链稳链固链战略要求,与市场接轨化解钢铁行业周期不确定性[28] - 2023年11月首鋼京票系統3.0正式上線,首鋼京票2.0銀企鏈成功上線[44] - 公司全力搭建數位風控系統和首鋼供金平台風險與決策分析系統[46] - 首鋼京票已實現與中信、建行和工商銀行的系統線上直連[48] - 2023年12月中旬起公司啟動戰略改革以來首次大規模持續股份回購計劃[56] - 2024年公司將加強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推進相關服務[58] - 公司推进以供应链管理及金融科技业务、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思路[75] - 展望2024年,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探索转型发展路径,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103] 公司业务线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售后回租安排项下约26%(2022年:30%)的应收款项总额来自公司最大售后回租客户[83] - 2023年12月31日,售后回租安排项下约28%(2022年:58%)的应收款项总额来自公司三大(2022年:五大)售后回租企业客户[83] - 2023年12月31日,独立个人客户应收款项为807,179千港元,占比72%;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应收款项为290,793千港元,占比26%;金源华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应收款项为21,050千港元,占比2%;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应收款项为3千港元,占比0%[8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进行135,845项融资租赁交易,其中135,841项为独立个人客户,平均本金约为人民币8,300元[89] - 年内,售后回租安排服务分部收益增加约108%至约1.88021亿港元(2022年:9030万港元),录得溢利约4896.1万港元(2022年:7745.8万港元)[90] - 年内,供应链管理及金融科技业务分部收益约为2684.5万港元(2022年:2.7588亿港元),录得溢利约420.2万港元(2022年:279.5万港元)[91] - 2023年,供应链管理及金融科技业务已全面转向并聚焦钢铁产业链多级流转电子债权凭证及相关业务[91] - 2022年11月,公司打造的首钢京票正式上线运营[91] - 2023年物业租赁服务分部收益约为441.9万港元(2022年:445.8万港元),溢利约为77.3万港元(2022年:178.3万港元)[97] - 2023年物业租赁服务分部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约319.2万港元(2022年:247.1万港元)[98] - 2023年资产管理及咨询服务分部收益及业绩均为零(2022年:收益为零,亏损约124.1万港元),该分部已在去年终止[99]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实行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搭建完善可靠的风控制度体系,建立风控决策支持系统[101] 公司其他情况 - 公司荣获“格隆汇第五届‘金格奖’ — 2023年度转型先锋企业”等多个奖项[28] - 2023年集团无重大收购、出售及重要投资[1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外汇风险[112][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为59名,较2022年的50名有所增加[115] 公司董事会相关信息 - 董事会现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1] - 非执行董事职能包括在董事会会议提供独立意见、处理潜在利益冲突、出任委员会成员及监察公司表现等[127] - 公司本年度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男性董事占62.5%,女性董事占37.5%[133] - 公司25.0%董事年龄介乎30 - 49岁,75.0%董事为50岁或以上[133]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有需要时会另行安排[139] - 董事会定期会议一般发出至少14天通知,公司会尽力在会议日期至少3天前送交议程及相关文件[141]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董事会多元化[130][131] - 董事会负责集团整体战略制定和业绩监控,授权执行委员会等处理日常运营及不同职责[137] - 公司秘书协助主席拟定董事会会议议程,负责撰写会议记录并送交董事[140][144] - 董事会有程序让董事在适当情况下寻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支付[142] - 若主要股东或董事有重大利益冲突事项,以董事会会议而非书面决议处理,无重大利益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须出席[146] - 除允许情况外,有重大利益的董事不得就相关决议表决,也不计入法定人数[1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内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149] - 2023年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会议次数多为4/4,张兴禹0/0,乔雨菲于2024年1月29日辞任,张兴禹于2023年3月19日退任[150][151] - 管理层每月向董事会成员提供公司表现、状况及前景的更新资料[152] - 委任新董事由提名委员会审议,会考虑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等[154] - 填补临时空缺获委任董事任期至下次股东大会,增加成员获委任董事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除主席外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主席自愿至少每三年退任及膺选连任一次[157][158] - 公司与所有董事签订任期不多于三年的服务协议或委聘书[162] - 2023年公司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至少三分之一,一名具专业资格或专长[163] - 公司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其具独立性[164] - 服务董事会超九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续任须获股东独立议案批准[165]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合适的责任保险[167]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参与培训,孙亚杰参与A、B类培训,内容为I、II;梁衡义参与A类培训,内容为IV等[170] - 乔雨菲自2024年1月29日起辞任董事,张兴禹自2023年3月19日起退任董事[171] - 2023年度孙亚杰任主席,梁衡义任董事总经理,职责分工书面列载[172] 公司董事会委员会相关信息 - 董事会成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