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数据增长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签约药厂总数245家,较2022年的160家增长[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医生总数40,070名,较2022年的25,819名增长[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线药房总数3,445家,较2022年的3,402家增长[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患者数482千人,较2022年的473千人增长[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药品种类数量198千种,较2022年的192千种增长[3] 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情况 -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60元,增长16.0%,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9.2%[9] 獴哥健康财务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獴哥健康收入为3.99413亿港元,较2022年的8.24209亿港元下降52%[18] - 獴哥健康毛利率由2022年的2.0%大幅提升至7.1%,毛利大幅上升75%至2852.9万港元[18] - 智慧健康服務平台分部(獴哥健康業務)收入減少52%至約3.99413億港元,佔比降至30%[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發費用約為2949.1萬港元,減少18%,其中獴哥健康減少43%[26] - 獴哥健康业务行政费用减少43%至约1791万港元,2022年为3157万港元[36] 獴哥健康业务调整情况 - 2024年初,獴哥健康不再经营私域电商业务并裁撤相关人员以削减开支[17] - 獴哥健康管理層削減醫療服務業務及低毛利率健康消費收入來源,專注高毛利率新產品/服務[23] 影视业务情况 - 2023年公司未投资新影视项目,集中盘活余下影视项目和投资[12] - 分佔HB娛樂業績虧損約155.6萬港元,較2022年虧損481.7萬港元有所改善[28] - 韓國HB娛樂製作的《幸福對決》全國平均收視率為1.77%,全國最高收視為2.770%[19] 医智诺业务数据变化 - 醫智諾業務收入增加56%,毛利增長至約3.84218億港元[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發費用約為2949.1萬港元,減少18%,其中醫智諾增長29%[26] - 推广医智诺平台市场推广及销售费用增至约3.52249亿港元,2022年为3.20657亿港元,已注册医生数目增长55%至40070名,2022年为25819名[3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27.21%,2022年为5.45%[31]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约为7223.1万港元,2022年为3274万港元[31][44] - 年内人民币及韩元兑港元波动产生汇兑亏损净额约150.8万港元,2022年为863.9万港元[3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03.7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29%,2022年为3830万港元[42] - 2024年3月公司完成发行本金总额为1.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假设所得款项于2022年12月31日收取,备考流动资产净额及流动比率分别约为4584.4万港元和1.17[4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于香港及中国共有233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306名[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涉及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7415.6万港元,2022年为流动资产净额1663.7万港元,流动比率从2022年的1.07降至2023年的0.72[57]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3.44031亿港元,2022年为15.81391亿港元,减少15%[67] - 2023年毛利为4.13429亿港元,2022年为3.53046亿港元,增加17%[67] - 2023年分部业绩亏损7135.1万港元,2022年亏损2.67028亿港元,减少73%[67]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亏损为1.19567亿港元,2022年为3.17701亿港元,减少62%[67]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9130万港元,2022年为2.71083亿港元,减少66%[67]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经调整后亏损为1.06466亿港元,2022年为2.96722亿港元,减少64%[67] - 2023年来自已终止业务的年内亏损为578.7万港元,2022年盈利110.3万港元[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行政費用約為7586萬港元,較去年減少31%[2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資費用淨額約為360.5萬港元,主要因借貸利息增加及新股東注資產生長期財務負債名義利息[2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1.19567亿港元,经调整后亏损为1.06466亿港元,较上年度減少64%[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市场推广及销售费用约为4.19683亿港元,较2022年的4.99453亿港元减少16%[81] 公司组织架构及会议情况 - 年内董事会共举行五次会议[53]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52] - 2023年薪酬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建议向一名合资格雇员授出1500万股股份,归属期至少十二个月[77] - 2023年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履行相关职责[83] - 2023年企业管治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向一名获选合资格雇员授出1500万股奖励股份[86] - 执行委员会由袁海波先生(主席)及程武先生组成,本年度未举行会议[72][73] - 企业管治委员会由袁海波先生(主席)、袁健先生及初育国先生组成[74] - 薪酬委员会由袁健先生(主席)、王宋宋女士及袁海波先生组成[75] - 审核委员会由袁健先生(主席)、初育国先生及潘敏女士组成[82]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公司于2023年委任两名女性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达成性别多元化目标[88]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袁健先生及初育国先生任职逾九年,王女士及潘女士于2023年获委任[92] 董事酬金情况 - 程武先生2023年审核服务酬金为2100千港元,与2022年相同[97] - 袁海波先生2022年中期审阅服务酬金为950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酬金[97] - 袁健先生2023年税务顾问等其他非审核服务酬金为585千港元,2022年为460千港元[97] - 王宋宋女士2023年酬金为2685千港元,2022年为3510千港元[97] 公司治理相关规定 - 公司所有非执行董事固定任期不超过三年,本年度董事会至少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一名符合相关专业要求[105] - 全体董事2023年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定标准[106]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情况 - 集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于2015年建立,由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业务管理层构成[112] - 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监督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高级管理层执行相关政策及程序[112] - 公司制定《风险管理手册》,每年组织各业务部门管理层执行风险管理流程[113] - 公司内部监控体系基于COSO颁布的框架搭建,审核委员会每半年检讨其有效性和充分性[113] - 公司设立独立内审职能,定期直接向审核委员会汇报[113] - 公司建立《内幕消息及信息披露政策》,规范内幕消息处理和发布程序[113] - 董事会完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检讨并满意结果[113] - 公司建立系列沟通渠道与股东及权益人沟通,包括股东大会、业绩新闻发布会等[113] - 公司已制定股东通讯政策,鼓励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未出席可委托代表投票[113] - 公司已聘请专业投资者关系公司协助处理投资者关系相关事宜[113] - 董事会检讨年内沟通活动,满意股东通讯政策实施及成效[113] - 袁海波先生暂时承担董事会主席日常管理职责[113] -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股东大会,持有至少十分之一公司缴足股本的股东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特别股东大会应在递交请求书后2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日内未召开,请求人可自行召开[115] - 公司已制定并采纳股息政策,股息派发需经董事会及/或股东批准,数额不得超过董事会建议宣派的数额[115] - 董事会认为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对实现集团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管理负责设计、实施及监察该系统[116] - 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制定战略目标,对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向董事会提供确认[119][120] - 风险管理专员协调及协助高级管理层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各业务部门建立和执行风险应对方案和措施[121] - 业务管理层识别及评估业务风险,设计、执行及监督业务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在各营运及职能范畴执行风险管理流程及内部监控措施[121] - 股东可通过公司秘书向董事会提出问题,公司秘书会将提问转交给董事会[126] 重要性评估情况 - 本年度重要性评估主要涵盖根据权益人评价确定议题排序,提交管理层审阅后确定本年度议题排序[129] - 本年度重要性评估涉及的议题包括能源使用效益、水资源使用效益、废气与废水排放、废弃物管理[131] ESG相关情况 - 公司发布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报告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36] - 公司构建由董事会、“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业务及职能部门组成的ESG架构[136] - 董事会对集团ESG政策、举措及成效负整体责任,负责制定可持续发展方向等[136] - 集团设立专门监督ESG的工作小组,负责统筹、监督等工作[136] - 公司通过多元渠道与权益人沟通,包括客户、股东与投资者等[139] - 客户关注产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安全与隐私等议题[139] - 股东与投资者关注规范企业管治、遵守《上市规则》等议题[139] - 员工关注职业培训与晋升、保障职业健康等议题[139] - 政府/监管机构关注及时沟通与披露、依法纳税等议题[139] - 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及行业ESG管理重点,识别对集团营运影响重大的议题共19项[140]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情况 - 健康及養生服務之業務已終止,並作為已終止業務入賬[22] - 公司与555家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150] - 公司本年度通过《GB/T 19001 – 2016/ISO 9001 : 2015国家品质管制体系》认证[146]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安全与健康理由的产品召回事件[146] - 报告期内公司未接获关于产品及服务的重大投诉[155] - 中国内地业务数量为513,占比92.43%;香港业务数量为40,占比7.21%;海外地区业务数量为2,占比0.36%[158] 公司制度建设情况 - 公司为全体董事会成员开展反贪污培训[151] - “医智诺”面向全体员工围绕最新《廉政建设制度》开展培训[151] - 公司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办法》[149] - 公司制定并实施《供应商管理制度》和《采购管理制度》[150] - “医智诺”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156] - “獴哥健康”制定《信息安全技术 -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制度[156]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内地共有233名全职员工[162] - 男性员工流失人数为107,流失率46.12%;女性员工流失人数为69,流失率38.98%[162] - 35岁及以下员工流失人数为123,流失率44.24%;36 - 45岁员工流失人数为46,流失率46.94%;45岁以上员工流失人数为7,流失率21.21%[162] - 中国大陸员工流失人数为176,流失率43.89%;香港员工流失人数为0,流失率0.00%[162] - 2023年度,集团开展健康安全培训共17小时,开展消防演练8次[167] - 报告期内及过去三年,集团未发生员工因工受伤或死亡的事件[167] - 集团员工总流失人数为176,总流失率43.03%[172] - 男性员工受训时长4.29小时,受训百分比96.00%;女性员工受训时长6.17小时,受训百分比99.07%[176] - 高级管理层受训时长9.81小时,受训百分比75.00%[176] - 中级管理层受训时长3.14小时,受训百分比97.10%[176] - 普通员工受训时长5.60小时,受训百分比100.00%[176] - 公司严格执行《招聘管理制度》,多通道开展招聘工作[173] - 公司在招聘环节查验应聘者身份证件和开展背景调查,杜绝童工和强制劳工[173] - 2023年公司在节假日
弘毅文化集团(00419)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