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虹医药(688176) - 2023 Q4 - 年度财报
亚虹医药亚虹医药(SH:688176)2024-04-17 21:4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043.46万元[3] -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222.34万元[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04,470.74万元[3]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3,753,343.12元,较2022年增加52,604.25元,增幅为4,574.88%[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434,603.65元,较2022年亏损增加[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2,223,415.15元,较2022年亏损增加[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186,688.82元,较2022年流出增加[1]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87,969,481.66元,较2022年末减少13.82%[1] - 2023年末总资产为2,632,270,467.20元,较2022年末减少8.41%[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70元,较2022年减少[2]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67元,较2022年减少[2]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较2022年减少[2]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52%,较2022年减少[2] - 2023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703,276,190.24元,较上年的594,307,529.44元减少了1,108,968,660.80元[25] - 2023年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为14,544,364.54元,较上年的1,459,111.24元增加了13,085,253.30元[25] - 2023年公司其他债权投资为10,266,950.91元,较上年无变化[25] - 2023年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16,141,473.30元,较上年的15,336,049.20元增加了805,424.10元[25]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1,718,612,239.44元,较上年的635,260,318.19元减少了1,083,351,921.25元[25] - 2023年公司迪派特和欧优比®产品上市后销售额达到928.92万元[25]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5.33万元,主要为迪派特和欧优比®在2023年第四季度产生的销售收入及公司对外授权数据产生的许可费收入等[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97] - 研发费用为36459.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49%[98] - 销售费用为344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5.98%[98] - 管理费用为8313.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79%[98] - 财务费用为-3823.7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不适用[9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18.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不适用[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680.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不适用[9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01.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不适用[98] -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主要系迪派特和欧优比®在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并产生销售收入及新增对外授权数据产生的许可费收入等所致[99] - 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并实现销售的产品包括迪派特和欧优比®[106] - 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3,753,343.12元,毛利率为79.00%,比上年增加5.98个百分点[107] - 抗肿瘤类产品营业收入为9,366,950.29元,毛利率为84.16%[108] - 数据授权许可收入为2,154,330.00元,毛利率不适用[108] - 境内营业收入为9,366,950.29元,毛利率为84.16%,比上年增加11.14个百分点[108] - 境外营业收入为4,386,392.83元,毛利率为67.98%[108] - 销售费用为34,420,005.17元,比上年增加135.98%,主要系迪派特和欧优比®开始商业化所致[119] - 研发费用为364,591,785.25元,比上年增加49.49%,主要系稳步推进新药研发项目所致[12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375.3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00%,其中客户一销售额为922.20万元,占比67.05%[11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2,895.6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8.22%,其中供应商一采购额为3,681.52万元,占比10.91%[1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186,688.8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系公司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并搭建、扩充商业化团队所致[1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6,804,495.8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报告期内赎回理财产品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减少[12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011,063.6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增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产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24]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1,738,214,569.80元,占总资产比例为66.03%,较上期期末增加67.94%,主要系赎回理财产品所致[1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594,307,529.44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2.58%,较上期期末减少65.11%,主要系赎回理财产品所致[125] - 应收账款期末数为8,675,293.86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33%,较上期期末增加53,789.57%,主要系迪派特和欧优比®在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并产生销售收入[125] - 其他应收款期末数为5,898,828.87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22%,较上期期末增加93.82%,主要系本期末生产保证金增加[126] - 存货期末数为1,612,977.31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06%,较上期期末减少42.19%,主要系临床试验领用研发材料所致[126] - 固定资产期末数为31,860,890.80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21%,较上期期末增加66.35%,主要系报告期增加研发投入,新购入了机器设备所致[126] - 无形资产期末数为61,389,988.14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33%,较上期期末增加181.77%,主要系报告期新增培唑帕尼片上市许可证所致[126] - 公司主要药品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未中标[132] - 肿瘤治疗领域营业收入为936.70万元,毛利率为84.16%,同行业同领域产品毛利率为88.36%[132] - 数据授权领域营业收入为215.43万元,毛利率不适用[132]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例为15.27%,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140] - 公司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商业化并产生销售收入及新增对外授权数据产生的许可费收入[142] - 研发投入主要用于APL-1202、APL-1501、APL-1706、APL-1702、APL-1401、APL-2301等项目,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576.16万元、4,006.90万元、2,931.90万元、7,499.90万元、1,967.60万元、520.39万元[142] - 销售费用总额为3,442.00万元,具体构成包括职工薪酬2,266.30万元(65.84%)、推广费用351.41万元(10.21%)、咨询费200.43万元(5.82%)等[145] - 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贝达药业32.78%、微芯生物46.34%、泽璟制药75.32%、诺诚健华70.13%、荣昌生物57.08%、艾力斯54.57%[145] - 公司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不具有参考性[145] - 报告期投资额为466.95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125,488,403.53元,变动幅度为-100.00%[148]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718,612,239.44元,期末数为635,260,318.19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245,630,095.66元[149]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公司2023年度研发费用为36,459.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49%[3] - 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预计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4] - 公司在研产品临床试验进展和结果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5] -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176人增加到19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从76.19%下降到50.25%[8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7,265.73万元增加到9,837.51万元,平均薪酬从53.46万元略降至52.26万元[82] - 在研项目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8,565.7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7,953.22万元[74] - 在研项目APL-1202(单药)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8,565.7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7,953.22万元[74] - 在研项目APL-1202(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使用)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8,565.7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7,953.22万元[74] - 在研项目APL-1501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6,440.5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11,199.32万元[74] - 在研项目APL-1706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82.04万元,累计投入金额4,458.96万元[75] - 在研项目APL-1702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2,393.81万元,累计投入金额25,622.11万元[77] - 在研项目APL-1401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892.21万元,累计投入金额5,350.07万元[78] - 公司研发体系覆盖药物发现及机制研究、临床前开发、药学研究、转化科学研究、中国和全球临床试验、法规与注册申报[84] - 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丰富的药物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经验[85] - 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043.4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3,222.34万元[87] - 公司在研产品APL-1706用于膀胱癌诊断和管理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APL-1702用于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89] - 公司在研产品APL-1202对应的临床研究正处在开发阶段,后续临床试验和新药审评审批环节存在不确定性[89]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竞争对手可能开发出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著优于现有上市药品的创新药物[88] - 公司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对公司研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88] - 公司无法保证研发流程能够成功识别及筛选具有临床价值的化合物或适应症,筛选出的潜在的化合物也可能因产生严重毒副作用或者未达治疗预期等而失去后续开发潜力[89] - 新药研发过程漫长、成本高昂,临床试验进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且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89] - 公司部分在研项目的专利技术来源于合作方的授权,未来如由于双方在协议履行方面产生争议,或发生国际政治局势剧烈变动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技术授权状态发生变化,公司将可能面临实际无法继续在授权区域内独占使用相关技术的权利[89] -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创新药研发领域,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多方面,若公司无法为在研药品取得及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或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够广泛,第三方可能通过不侵权的方式开发与公司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及技术并直接与公司竞争[89] - 公司尚无产品生产的经验,若公司在研产品不符合生产现场的核查判定标准,不能顺利通过核查中心组织的现场核查,则存在在研产品无法正常获批上市或延迟上市的风险[91] -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043.4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222.34万元[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04,470.74万元,主要原因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股权激励费用[86]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研发费用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86] - 公司自主研发的APL-2301已完成澳大利亚Ⅰ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