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文档为登辉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年报[27][33] - 公司是电热家用电器的开发商、设计者、制造商及供应商,策略是升级生产设施、加强产品设计开发、扩大客户群和升级资讯科技系统[50] - 公司产品涵盖衣物护理电器和煮食电器,销售至超30个国家及地区[120] 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陈伟明55岁,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集团行政总裁[1] - 陈伟明在会计方面拥有逾26年经验,毕业于檀香山夏威夷大学,主修会计,取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 - 赵维光59岁,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公司秘书及集团财务总监[6] - 赵维光在会计及财务方面拥有逾36年经验,2021年9月获《iMoney智富杂志》评为iMoney智富企业大奖2021的最佳企业领袖[6][7] - 邓女士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2007年11月加入东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2013年3月担任董事总经理[8] - 邓女士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18年杰出商界女领袖奖、2020年大湾区杰出女企业家奖等[8] - 俞国伟47岁,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集团市场总监[10] - 俞国伟在家用电器的销售及营销方面拥有逾21年经验,2007年11月加入东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2009年4月担任市场总监[10] - 陈鉴光博士65岁,为集团创办人之一,于家电行业有逾47年经验[15][16] - 郑玉婵女士66岁,为集团创办人之一,于家电行业有逾46年管理及营销经验[18] - 陈炳炎先生77岁,于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3] - 蔡志良69岁,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约43年相关经验[25] - 陈承志37岁,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14年工作经验[26] - 陈德宜41岁,2023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15年企业融资等相关经验[29][30] - 梁丽儿62岁,2023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行业拥有逾37年经验[30][31] - 蔡志良为提名委员会主席兼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5] - 陈承志为薪酬委员会主席兼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6] - 陈德宜为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9] - 梁丽儿为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30] - 李伯文为集团研发总监,有逾32年产品工程等经验,2013年3月加入集团[34] - 邓美华于2017年9月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集团董事总经理[37] - 朱明德为集团工程总监,有逾35年产品工程等经验,2013年4月加入集团[38] - 潘正正为集团设计总监,有逾31年产品设计开发经验,2013年4月担任该职[39] - 李国豪为集团销售总监,有逾14年产品开发及项目管理经验,2022年4月晋升该职[42] - 董铭尧为集团财务总监,有逾18年会计及财务经验,2023年4月晋升该职[43] - 陆鹤强为集团创新及应用科技总监,有逾19年采购及产品工程经验,2023年9月晋升该职[45] - 赵维光为符合上市规则规定的公司秘书[47] - 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其中至少一名有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资格[59] - 各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步固定任期为上市日期起计三年,期满自动续期三年[62] - 各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聘书初步固定任期为上市日期起计一年(部分除外),期满自动续期一年[62] - 根据细则,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席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63] - 公司设立机制确保董事会具备高度独立性,致力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5] - 提名委员会须遵守提名政策及独立性评估准则,每年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66] - 全体董事有权向管理层、公司秘书寻求协助,可获外部专业意见,费用公司承担[67] - 董事会已对相关机制执行进行年度检讨,认为机制获妥善执行[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遵守规定参与足够持续专业培训[78] - 董事会拟至少每年开四次会,约每季度一次,全体董事获不少于14天通知[80] - 展示了各董事2023年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出席记录[80] - 公司安排合适保险涵盖针对董事的法律行动[82]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设计组成时多方面考虑多元化[83][86] - 甄选候选人依提名政策,考虑多元化政策及董事会需要[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包括四名女性成员,达成性别多元化目标[89]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炳炎、蔡志良、陈承志出席会议次数为4/4,陈德宜、梁丽儿为0/0[107] - 薪酬委员会成员陈承志、陈炳炎、蔡志良出席会议次数为4/4,陈德宜、梁丽儿为0/0[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层薪酬在0 - 100万港元有4人,100.0001 - 150万港元有1人,150.0001 - 200万港元有1人[110][111][112] - 公司董事薪酬政策旨在提供具竞争力但不过多的薪酬待遇[112] - 董事薪酬包括固定薪金或服务费及可变部分,每年检讨并须经股东批准[112][113] - 提名委员会检讨独立董事独立性并考虑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及重新委任的董事[116] - 提名准则考虑候选人资历及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因素[117] - 公司实施董事提名程序,董事会确定需额外或替任董事时,会通过多渠道识别候选人,提名委员会筛选后供董事会考虑,董事会有最终决定权[135] - 退任董事符合资格且愿意重选连任,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需考虑并建议,股东提名他人参选董事需按规定提交资料[137] - 公司委任赵维光为公司秘书,其2023年投入不少于15个小时参加相关专业培训[14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收益约704.4百万港元,毛利约245.4百万港元,毛利率增至约34.8%[98]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22.2百万港元,纯利率提高至约17.3%[98] - 2023年公司每股盈利约34.04港仙,2022年为37.41港仙[98]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5.1港仙,2022年为19.3港仙[99]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约823.7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704.4百万港元,减少约119.3百万港元或约14.5%[1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约31.9%增至2023年约34.8%,增加约2.9个百分点;毛利从2022年约262.5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245.4百万港元,减少约17.1百万港元或约6.5%[12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2年约11.1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4.5百万港元,银行利息收入从2022年约0.9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6.1百万港元,增加约5.2百万港元[129]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91.8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94.0百万港元,增加约2.2百万港元,商务差旅开支从2022年约0.5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4百万港元,增加约1.9百万港元[130]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4.0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2.6百万港元,银行借款利息开支减少约0.7百万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约0.7百万港元[131]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约15.0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7.2百万港元,广告及推广开支从约1.3百万港元增至约3.2百万港元[152] - 公司税前溢利从2022年约161.0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约146.8百万港元,所得税开支从约26.7百万港元减至约24.6百万港元,2022年及2023年实际税率分别约16.6%及16.7%[154] - 公司纯利由2022年约1.343亿港元减少约1210万港元或约9.0%至2023年约1.222亿港元,纯利率从约16.3%增至约17.3%,增加约1.0个百分点[155] 公司发展机遇与挑战 - 中港边境年初重新开放带来新机遇,公司完成新项目并获新订单[20] - 2024年欧洲零售需求有复苏迹象,但面临通胀引发的复杂情况[100] - 公司将密切关注欧洲市场挑战并制定相应战略对策[100] - 2024年公司对未来增长持谨慎态度,虽有美国利率政策及市场预期降息等正面因素,但仍有不确定因素影响消费者情绪[122] - 欧洲零售商清库存措施预计2024年下半年结束,为订单增长奠定基础[122] - 集团业务及运作可能受传染病或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196] - 俄乌军事冲突可能对集团销售及表现造成负面影响[196] - 集团销售额受消费者偏好及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影响[196] - 集团依赖少数主要客户,关系恶化将影响业绩[196] - 无法有效服务欧洲市场或欧洲经济下滑将影响集团业务[196] - 未能迎合客户需求及喜好将影响集团经营业绩[196] - 集团未必能成功制订新举措或改善产品品质[196]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数款新型煮食电器,以开拓新市场[102] - 美国、南美、东南亚及中国将成为公司扩展的重点市场[102] - 公司投入资源升级整个营运,以达到工业4.0标准[102]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数款新型电热煮食电器,部分型号将开始生产[123] - 客户多元化是公司未来基本策略,公司积极拓展客户群[12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呈交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4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和附录C3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52][53] - 公司已确立雇员证券交易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情况[54] - 董事会负责领导、监控公司,实施财务政策,检讨财务表现并审批投资建议等[71] - 董事会就管理层管理及行政职能授权制订清晰指引,部分事项须全体成员审批并定期检讨[72] - 董事会知悉编制财务报表责任,选取适当会计政策,未发现导致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44][145] - 董事会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审核委员会协助监督,高级管理层设计、实施及监察,2023年进行年度检讨,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信纳系统成效及效益[146] -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目标包括识别、评估、管理重大风险,设立管理程序框架,遵守法规,确保业务增长及财务稳健[149] - 董事会认为公司2023年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足[17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财务团队通过严谨资金管理确保强大现金流,保障业务运营灵活性[20] - 公司表现获多个著名行业奖项,包括“杰出上市公司大奖二零二三”“国际卓越品质钻石奖”等[21] - 公司第三次获《福布斯》评为“二零二三年福布斯亚洲二百强优秀中小企业”之一[2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就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作出资本承担约150万港元,其中约60万港元将通过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结算[159] - 2024年1月,公司分别以约220万、860万及890万港元与第三方订立停车位、7B室及7A室物业临时买卖协议,停车位收购已完成,7A室及7B室预计4月8日前完成[16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6.2%,较2022年约10.2%减少,主要因计息银行借款减少[165] - 2023年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15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60] - 公司进行外币交易,主要为美元及人民币,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会密切监察外汇风险[1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7亿港元,2022年约为1.489亿港元[1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2.5倍,2022年约为1.9倍[1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2140万港元,2022年约为3580万港元[1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存款约10万港元,2022年约为10万港元[1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按揭贷款约2050万港元,2022年约为3580万港元,以账面价值约7430万港元物业作抵押,2022年约为7740万港元[193]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一年到期额为309万港元,2022年为385.1万港元[195]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第二年到期额为275万港元,2022年为385.1万港元[195]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第三至五年到期额为746.2万港元,2022年为1155.1万港元[195]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超过五年到期额为808.4万港元,2022年为1650.2万港元[1
登辉控股(01692)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