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登辉控股(01692)
icon
搜索文档
登辉控股(0169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7: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年度收益约703.6百万港元[10] - 公司本年度毛利约231.7百万港元,毛利率约为32.9%[10]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约107.6百万港元,纯利率约为15.3%[10] - 公司本年度每股盈利约29.97港仙,2023年为34.04港仙[10] - 2024年公司总收益约703.6百万港元,较2023年约704.4百万港元轻微减少约0.8百万港元或约0.1%[20] - 2024年公司毛利约231.7百万港元,较2023年约245.4百万港元减少约13.7百万港元或约5.6%[2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约32.9%,较2023年约34.8%减少约1.9个百分点[21]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3年约1450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1870万港元,增加约420万港元[2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约1720万港元减至2024年约1560万港元,减少约160万港元[24]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9400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9880万港元,增加约480万港元[25] - 纯利从2023年约1.222亿港元减至2024年约1.076亿港元,减少约1460万港元,降幅约11.9%,纯利率分别约17.3%及15.3%,减少约2.0个百分点[29]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约650万港元(2023年约150万港元)[31]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11.3%(2023年约6.2%)[35]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590万港元(2023年约1.877亿港元),流动比率约2.0倍(2023年约2.5倍)[38]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4000万港元(2023年约2140万港元)[39]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存款约80万港元(2023年约10万港元),有一项按揭贷款约1800万港元(2023年约2050万港元)[39] - 2024年末银行借款总额3997.5万港元(2023年2138.6万港元),均按浮动利率计息[40] - 本年度集团总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约1.166亿港元,2023年约1.204亿港元[4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6.1港仙,2023年为15.1港仙[11] - 董事建议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6.1港仙,2023年为15.1港仙[51] - 董事建议向2025年6月2日名列股东登记册的股东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6.1港仙,总金额约5780万港元[179] 公司荣誉与人员奖项 - 公司荣获多个知名奖项,包括“智慧学习型企业奖”“创新先锋奖”等[10] - 行政总裁陈伟明获“二零二四年杰出董事奖”[10] - 财务总监董铭尧获“二零二四年亚太杰出企业奖(APEA®)的卓越企业领袖奖”[10] - 创新及应用科技总监陆鹤强获“亚洲最具启发性领导人大奖”[10] - 董铭尧2020年7月获最佳雇员奖,2024年3月获“2024卓越企业领袖奖”[90] - 陆鹤强2024年11月获“亚洲最具启发性领导人大奖”[93] 公司团队建设与发展 - 公司在本年度扩充质量设计、销售及营销团队,加强人才发展计划并实施高阶管理层继任计划[8] 公司业务产品情况 - 公司产品涵盖衣物护理电器和煮食电器,销售至逾30个国家及地区[16] - 2024年衣物护理电器销售额减少,煮食电器销售额增加[20] 公司未来发展计划 - 2025年公司计划推出具备全新冲泡系统的第四代全自动咖啡机[12][18] - 2025年公司将重新审视衣物护理电器潜力,拓展产品系列[12] - 2025年公司将加强与新客户关系,拓展销售渠道[12] - 2025年公司将整合先进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12][19] 公司业务风险因素 - 集团业务可能受传染病或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导致封锁、出行限制和停工[41] - 俄乌及中东军事冲突或影响集团销售及表现[41] - 集团销售额受消费者喜好和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影响[47] - 集团依赖少数主要客户,关系恶化会影响业绩[47] - 若无法服务欧洲市场或欧洲经济下滑,集团业务和财务状况或受不利影响[47]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2019年10月25日上市,按每股1.30港元发行1亿股新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070万港元[57] - 自上市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390万港元,年初未使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680万港元[57] - 2024年公司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270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动用约8660万港元,未动用约410万港元[57] - 升级生产设施及提高产能拟定用途总额5040万港元,实际用途5040万港元[57] - 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并增加产品供应拟定用途总额3160万港元,实际用途2880万港元,本年度动用1080万港元,余额28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前动用[57] - 扩大客户群拟定用途总额300万港元,实际用途300万港元[57] - 升级资讯科技系统拟定用途总额570万港元,实际用途440万港元,本年度动用190万港元,余额130万港元预计2025年6月前动用[57] 公司管理层人员信息 - 陈伟明56岁,1995年12月毕业于檀香山夏威夷大学,会计经验逾27年,担任公司行政总裁[59][60][61] - 赵维光60岁,1987年11月毕业于香港大学,会计及财务经验逾37年,担任公司财务总监和公司秘书[63][64] - 邓美华50岁,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整体营运管理等[64] - 邓女士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26年经验,1998年7月毕业于香港树仁学院获工商管理文凭,2001年12月获路易斯安那大学门罗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5] - 俞博士48岁,于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家用电器销售及营销方面拥有逾22年经验[67] - 俞博士2002年6月毕业于邦德大学获文学士学位,2013年10月获香港城市大学应用心理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2022年9月和2024年10月分别获香港理工大学商业分析理学硕士学位及工商管理博士学位[68] - 自2017年7月、2020年6月及2021年7月,俞博士分别获委任为香港模具及产品科技协会理事会的理事、秘书长及副理事长[69] - 陈博士66岁,为集团创办人之一,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48年经验[70][71] - 陈博士自1977年1月至1993年10月任职于Dixons Stores Group (Far East) Limited,初始职位为助理采购员,最后职位为高级采购员及总监[71] - 陈博士2007年1月成为香港董事学会的资深会员,2009年9月获颁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的院士(Fellow) [72] - 2010年5月,陈博士被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授予第十二届世界杰出华人奖[72] - 自2019年7月及2023年7月,陈博士分别获委任为香港模具及产品科技协会理事会的理事长及主席[72] - 陈博士2009年9月获颁美国林肯大学的工程荣誉博士学位[72] - 郑玉婵女士67岁,于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47年管理及营销经验[73] - 蔡志良先生70岁,于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行内拥有约44年相关经验[76] - 陈承志先生38岁,于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15年工作经验[77] - 陈德宜女士42岁,于2023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拥有逾16年经验[79] - 梁丽儿女士63岁,于2023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行业拥有逾38年经验[80] - 郑玉婵女士于2010年5月获第十二届世界杰出华人奖,2010年10月起任香港电器业协会名誉副会长,2014年获香港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74] - 蔡志良曾于1973年9月 - 1979年2月为香港电业有限公司职员[76] - 陈承志于2010年1月 - 2011年3月任摩根士丹利初级客户服务助理,2011年3月 - 2013年3月任东亚银行客户服务专员[77] - 陈德宜于2005年11月 - 2009年1月任职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后职位为高级会计师[79] - 梁丽儿于1992年9月 - 2003年12月于Legal & General Group Plc担任财务顾问[80] - 李伯文54岁,有逾33年经验,2013年3月加入集团任研发总监[84] - 朱明德61岁,有逾36年经验,1997年9月获商业管理文凭,2013年4月加入集团任工程总监[86] - 潘正正56岁,有逾32年经验,1992年3月获工业设计高级文凭,2013年4月任集团设计总监[87] - 李国豪43岁,有逾15年经验,2003年11月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2022年4月任集团销售总监[88] - 董铭尧41岁,有逾19年经验,2008年10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2023年4月任集团财务总监[90] - 陆鹤强43岁,有逾20年经验,2004年7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2023年9月任集团创新及应用科技总监[92] - 李国豪自2020年7月起分别获委任香港电器业协会不同职位,2020年7月获最佳雇员奖[89] 公司董事会相关情况 - 董事会呈交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95]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陈炳炎先生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105]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服务协议初步固定任期为上市日期起计3年,期满自动续期3年[106] - 各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委聘书初步固定任期为上市日期起计1年(部分除外),期满自动续期1年[106] - 根据细则,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席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3年轮席退任一次[107] - 董事会致力确保委任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董事会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 提名委员会须遵守上市规则有关提名及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提名政策及独立性评估准则[109] - 提名委员会获授权每年参考上市规则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0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及附录C3标准守则[98][99] - 董事会至少每年举行四次会议,全体董事就定期会议获不少于14天通知[115] - 陈伟明等9位董事本年度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邓美华和郑玉婵出席率为66.7%,俞国伟和陈鉴光出席率为83.3%,陈炳炎出席率为100%;所有董事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00%[116] - 董事会负责领导、监控公司,实施财务政策,检讨财务表现,审批投资等建议[112] - 董事会就管理层授权制订指引,须全体成员审批的事项包括利益冲突、重大资产交易等[113] - 全体董事获提供公司表现等每月最新资料,可及时取得相关资料及意见服务[112] - 新任董事入职接受介绍,本年度所有董事遵守持续专业发展规定[114] - 董事会已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董事会组成[120] - 董事会就性别和背景订立可计量目标,年末已达成[121] - 董事会检讨多元化政策实施及成效,认为充分有效[122] - 公司安排保险涵盖针对董事的法律行动[117]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四名女性董事成员,已达性别多元化可计量目标[123] 公司各委员会相关情况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4次会议,各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27] - 薪酬委员会本年度举行3次会议,各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29]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举行4次会议,各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37]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5][126][128][13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负责外聘核数师相关建议、财务报表检讨等工作[126] - 薪酬委员会负责检讨及批准管理层薪酬建议等工作[128] - 提名委员会负责检讨董事会结构等并选择董事候选人[136] 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情况 - 高级管理层(不含董事)薪酬在零至100万港元有4人,100.0001至150万港元有1人,150.0001至200万港元有1人[132]
登辉控股(0169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7 19: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从2023年约704.4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703.6百万港元,减少约0.8百万港元或约0.1%[4] - 毛利从2023年约245.4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231.7百万港元,减少约13.7百万港元或约5.6%[4] - 毛利率从2023年约34.8%降至2024年约32.9%,减少约1.9个百分点[4]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3年约122.2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107.6百万港元,减少约14.6百万港元或约11.9%[4] - 纯利率从2023年约17.3%降至2024年约15.3%,减少约2.0个百分点[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约为29.97港仙,2023年约为34.04港仙[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8,267千港元,2023年为153,324千港元[10]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336,189千港元,2023年为324,024千港元[10] - 2024年净资为355,042千港元,2023年为344,678千港元[10]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总额为703,593千港元,2023年为704,417千港元,其中欧洲收益2024年为617,270千港元、2023年为617,319千港元,亚洲收益2024年为64,826千港元、2023年为70,727千港元,美国收益2024年为11,114千港元、2023年为13,069千港元,其他地区收益2024年为10,383千港元、2023年为3,302千港元[20] - 2024年非流动资 产总额为214,930千港元,2023年为150,960千港元,其中香港非流动资 产2024年为100,243千港元、2023年为81,844千港元,中国内地非流动资 产2024年为114,687千港元、2023年为69,116千港元[21]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703,593千港元,2023年为704,417千港元;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总额为18,657千港元,2023年为14,471千港元[23] - 2024年税前溢利扣除已销售存货成本471,844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4,260千港元等;2023年扣除已销售存货成本459,042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4,322千港元等[25] - 2024年本年度税款支出总额为22,807千港元,2023年为24,554千港元[28] - 2024年年内确认作分派的股息总额为93,699千港元,2023年为123,137千港元;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57,799千港元,2023年为54,209千港元[29] - 2024年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7,610,000港元,2023年为122,206,000港元,本年度流通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359,000,000股[3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35,704千港元,较2023年的67,471千港元增加;账面价值净额为132,069千港元,较2023年的67,040千港元增加[3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58,454千港元,较2023年的42,855千港元增加[33] - 2024年集团总收益约703.6百万港元,较2023年约704.4百万港元轻微减少约0.8百万港元或约0.1%[42] - 2024年集团毛利约231.7百万港元,较2023年约245.4百万港元减少约13.7百万港元或约5.6%;毛利率约32.9%,较2023年约34.8%减少约1.9个百分点[43] - 2024年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18.7百万港元,较2023年约14.5百万港元增加约4.2百万港元[44] - 2024年汇兑收益增加约2.5百万港元,咨询收入增加约2.1百万港元,政府补贴增加约0.9百万港元,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约1.4百万港元[4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172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560万港元,广告及推广开支从320万港元降至200万港元,员工成本从1090万港元降至1040万港元[46]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9400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9880万港元,雇员福利开支从6290万港元增至6450万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从350万港元增至480万港元,法律及专业费用从250万港元增至380万港元[47] - 其他开支净额增加390万港元至2024年的330万港元[48]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26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230万港元[50] - 税前溢利从2023年的1.468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1.304亿港元,所得税开支从2460万港元降至2280万港元,实际税率从16.7%增至17.5%[51] - 纯利从2023年的1.222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1.076亿港元,降幅约11.9%,纯利率从17.3%降至15.3%[52]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约650万港元(2023年约150万港元)[54]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11.3%(2023年约6.2%)[59]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590万港元(2023年约1.877亿港元),流动比率约2.0倍(2023年约2.5倍)[62]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4000万港元(2023年约2140万港元)[6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全职雇员1075名,2023年为993名;本年度集团总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1.166亿港元,2023年约为1.204亿港元[69] - 董事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6.1港仙,2023年为15.1港仙[7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A收益为173,238千港元,客户B收益为165,102千港元,客户C收益为87,730千港元;2023年客户B收益为243,544千港元,客户C收益为79,492千港元[23] - 2024年衣物护理电器销售额减少,煮食电器销售额增加[42]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预计推出采用全新冲泡系统的第四代全自动咖啡机[39] - 2025年公司将积极探索中东、东南亚及中国等地区市场[37] 公司内部举措 - 2024年公司采取雇员培训、自动化生产技术整合等内部举措提升竞争力[36] 公司上市及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2019年10月25日上市,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070万港元;自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约7390万港元,计入本年度初未使用约1680万港元[75][76]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8660万港元,未动用约410万港元;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款项使用延迟,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用完余额[76] 公司投资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除附属公司投资外无重大投资[68] 公司业务影响因素 - 集团业务可能受传染病、军事冲突、消费者喜好、主要客户关系、欧洲市场等因素影响[67] 公司合规情况 - 集团遵守中国国家及地方环境法律法规,本年度无重大环保申索、诉讼等[70][72] - 本年度及公告日期,集团遵守香港及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73] 公司人力资源政策 - 集团已采纳人力资源政策,定期检讨薪酬,员工享有多项福利及培训[69] 公司报告相关 - 有关集团环保政策及企业管治更多资料,分别参阅本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和2025年4月刊发的年报[72][73] 公司股东大会及股息派发安排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拟定于2025年5月26日举行[78]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身份,公司于2025年5月21日至5月26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册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5月20日下午4时30分送达指定地点[79] - 待股东批准末期股息后,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至6月2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册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5月29日下午4时30分送达指定地点,末期股息预期于2025年6月11日或之前派发[80] 公司重大事项披露 - 2024年12月31日后至公告日期,集团无重大事项披露[81]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本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2] 董事证券交易操守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各董事确认本年度及至公告日期已全面遵守[83]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9年10月3日成立,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全年业绩及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84] 核数师情况 - 公司核数师同意初步公告中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草擬金额相符,但不构成核证委聘,不会发表保证[85][86] 公司公告登载情况 - 全年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2025年4月将登载本年度年报[87] 董事会成员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0]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影响 - 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表或表现无影响[17][18] 香港利得税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本年度香港估计应课税溢利16.5%(2023年:16.5%)的税率作出拨备,一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2023年:8.25%)的税率征税,余下按16.5%(2023年:16.5%)征税[27] 董事会股息建议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6.1港仙,待股东批准[4]
登辉控股(0169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高端电热家用电器制造商及供应商,产品销至逾30个国家及地区[53] 市场环境与业务展望 - 2024年上半年面临地缘政治、通胀等挑战,客户采取去库存措施致产品需求下降[54] - 2024年第三季度初客户去库存基本结束,已恢复新订单讨论[54] - 公司对2024年下半年表现保持审慎乐观,客户补货订单推动前景向好[56] 公司业务策略 - 客户多元化是关键策略,公司积极寻求欧洲以外机会[56] - 公司计划2024年稍后交付新型电热家用电器产品,获客户好评[56] - 公司预计2025年内完成现有自动化项目,持续推进自动化举措[56] 总收益变化 - 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39650万港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约30190万港元,减少约9460万港元或约23.9%[57]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3019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96551千港元[123] - 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301,9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96,551千港元[148][152] 收益减少原因 - 收益减少主要因客户去库存,煮食电器销售额减少[57] 毛利及毛利率变化 - 公司毛利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485亿港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约1.007亿港元,减少约4780万港元或32.2%;毛利率从约37.4%降至约33.3%,减少约4.1个百分点[58]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066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8484千港元[123]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变化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910万港元微增至2024年同期的约920万港元,增加主要因获得政府补贴约10万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38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21千港元;咨询收入为1,89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48千港元;租金收入23千港元、政府补贴149千港元,2023年无;汇兑差额净额为3,47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59千港元;其他为26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17千港元;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9,1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145千港元[153] 销售及分销开支变化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800万港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约720万港元,减少约80万港元;广告及推广开支从约190万港元降至约100万港元,减少约90万港元[60] 一般及行政开支变化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350万港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约4480万港元,增加约130万港元;雇员福利开支从约2820万港元增至约2940万港元,增加约120万港元[62] 融资成本变化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40万港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约100万港元,减少约40万港元,主要因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约30万港元及银行借款利息开支减少约10万港元[63] 所得税开支及实际税率变化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850万港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约850万港元,减少约1000万港元;实际税率从约17.5%降至约14.9%,减少约2.6个百分点[64] - 2024年上半年税款支出总额8492千港元,较2023年的18467千港元下降54%[157] 纯利及纯利率变化 - 公司纯利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8730万港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约4850万港元,减少约3880万港元或44.4%;纯利率从约22.0%降至约16.1%,减少约5.9个百分点[6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485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7338千港元[123] 资本承担总金额变化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担总金额约163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50万港元),其中约750万港元将通过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结算,其余通过内部资源结算[68] 资本负债比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5.9%(2023年12月31日约6.2%),减少主要因计息银行借款减少[7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比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5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877亿港元);流动比率约1.6倍(2023年12月31日约2.5倍)[74]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7,0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4,269千港元[136] 员工数量及成本变化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1089名全职雇员,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3名有所增加[80] - 期内集团总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544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为5620万港元[80] 股份发售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2019年10月25日上市,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070万港元,自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约7390万港元,期初未使用约1680万港元[82] - 自上市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860万港元,未动用约1210万港元[82][83] - 升级生产设施及提高产能拟定用途总额5040万港元,已全部使用[82] - 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并增加产品供应拟定用途总额3160万港元,已使用2190万港元,期内动用390万港元,余额970万港元预计2024年12月前使用[82] - 扩大客户群拟定用途总额300万港元,已全部使用[82] - 升级资讯科技系统拟定用途总额570万港元,已使用330万港元,期内动用80万港元,余额240万港元预计2025年6月前使用[82]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董事会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陈炳炎先生于2024年6月21日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7] 中期股息情况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11.0港仙,总金额约395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5390万港元[90] - 公司将在2024年9月11日至9月13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册手续,中期股息预计于9月23日派付[91] - 2024年建议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11.0港仙,对应金额39490千港元,2023年为每股15.0港仙,对应金额53850千港元[159] 慈善捐款情况 - 期内集团慈善捐款约为9.1万港元[92] 购股权计划情况 - 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行使购股权计划下一般计划上限可发行股份总数均为3590万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0%;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均为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359万股[93] 证券交易情况 - 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4] 股东权益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陈鉴光博士在受控制法团中的权益股份数量为2.1364亿股,股权概约百分比为59.51%;配偶权益股份数量为680.6万股,股权概约百分比为1.90%[97] - 2024年6月30日,郑玉婵女士在受控制法团中的权益股份数量为2.1364亿股,股权概约百分比为59.51%;实益拥有股份数量为680.6万股,股权概约百分比为1.90%[97] - 2024年6月30日,陈伟明先生、赵维光先生、邓美华女士、俞国伟先生实益拥有股份数量均为500万股,股权概约百分比均为1.39%[97] - Modern Expression持有公司213,64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59.51%[106] - Capital Fortress Limited持有公司29,00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8.08%[106] - 梁鎰昌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29,00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8.08%[106] - 陳英玉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29,00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8.08%[106] - Bestresult Assets Limited持有公司22,36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6.23%[106] - 李小蘭女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22,36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6.23%[106] - 盧錦榮先生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22,360,000股普通股,占股权约6.23%[106] 租赁协议情况 - 租赁协议一涉及物业一(85,036.10平方米)和物业二(5,171.01平方米),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月租1,172,692.43元[112] - 租赁协议二涉及物业二,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月租67,223.13元[112] - 租赁协议三涉及物业三(15,581.76平方米),2024年7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月租202,562.88元[112] - 该等租赁协议项下关连交易总代价约为5640万港元[116] - 物业一月租为人民币1020433.20元,租期三年,2025年1月1日起续租[116] 税前溢利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5702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5805千港元[123] 每股盈利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3.52港仙,2023年同期为24.33港仙[12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期内溢利48533000港元计算,2023年同期为87338000港元[160] 流动负债总额变化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75658千港元,2023年为129171千港元[125] 非流动资产总额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2285千港元,2023年为153324千港元[12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总额为209,58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0,960千港元[150] 权益总额变化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37637千港元,2023年为344678千港元[131] 非流动负债总额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4,57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99千港元[132] 净资产及综合储备金变化 - 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337,63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4,678千港元[132] - 2024年6月30日综合储备金为334,047,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1,088,000港元[132]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12,47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4,024千港元[135] - 2024年上半年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 - 33,48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5,106千港元[135] - 2024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借款17,41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00千港元[135]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 - 8,68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77,407千港元[13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9,699千港元,2023年同期增加41,511千港元[136] 现金及银行结余变化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9,3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537千港元[138] 不同客户收益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客户A收益为84,25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64,359千港元;客户C收益为64,691千港元,2023年无数据;客户B收益为42,98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2,523千港元[151] 不同地区收益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欧洲收益为270,24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0,155千港元;亚洲收益为24,00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073千港元;美国收益为3,3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063千港元;其他收益为4,34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0千港元[148]
登辉控股(0169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17:21
财务数据变化 - 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3.965亿港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约3.019亿港元,减少约9460万港元或23.9%[1]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约1.485亿港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约1.007亿港元,减少约4780万港元或32.2%[1] - 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约37.4%降至2024年上半年约33.3%,减少约4.1个百分点[1]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3年上半年约8730万港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约4850万港元,减少约3880万港元或44.4%[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约13.52港仙,2023年上半年约24.33港仙[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22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324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4.355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4024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7565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9171亿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净资产为3.3763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4678亿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总额为301,9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96,551千港元[13][16] - 2024年上半年欧洲、亚洲、美国和其他地区收益分别为270,240千港元、24,002千港元、3,347千港元和4,344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40,155千港元、44,073千港元、12,063千港元和260千港元[13] - 2024年6月30日香港和中国内地非流动总资产为209,58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0,960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客户A、客户C和客户B收益分别为84,257千港元、64,691千港元和42,986千港元,2023年客户A和客户B收益分别为164,359千港元和42,523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咨询收入、租金收入、政府补贴、汇兑差额净额和其他收入分别为3,381千港元、1,891千港元、23千港元、149千港元、3,475千港元和26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521千港元、2,448千港元、0千港元、0千港元、3,559千港元和617千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已销售存货成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计量租赁负债时未计及的租赁款项、贸易应收款项拨回减值净额和拨回撇减存货至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01,268千港元、7,651千港元、7,345千港元、10千港元、 - 182千港元和 - 2,66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48,067千港元、7,219千港元、7,290千港元、24千港元、 - 1,125千港元和4,549千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约301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39650万港元减少约9460万港元或约23.9%,主要因客户去库存致煮食电器销售额减少[28]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1007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14850万港元减少约4780万港元或约32.2%;毛利率约33.3%,较2023年同期约37.4%减少约4.1个百分点,主因煮食电器销售额减少[29] - 2024年上半年香港期内支出5849千港元,内地期内支出382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均有下降;期内税款支出总额849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18467千港元减少[20]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期内溢利48533000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59000000股计算,2023年同期溢利为87338000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账面净额为13552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7040千港元增加[2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12494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855千港元增加[25]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约910万港元微增至2024年上半年约920万港元,主要因获政府补贴约10万港元[3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约800万港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约720万港元,主要因广告及推广开支减少约90万港元[3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约4350万港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约4480万港元,主要因雇员福利开支增加约120万港元[32] - 融资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140万港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约100万港元,主要因租赁负债利息和银行借款利息开支减少[33] - 纯利从2023年上半年约8730万港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约4850万港元,减少约44.4%,纯利率从约22.0%降至约16.1%[35] - 2024年6月30日资本承担约163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50万港元增加[37] - 2024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约5.9%,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6.2%减少[40]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5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877亿港元减少,流动比率约1.6倍[4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198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140万港元减少[42] - 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存款约15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0万港元增加,有按揭贷款约1930万港元[4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1089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3名有所增加[47] - 期内集团总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约544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为5620万港元[47] - 公司2019年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9070万港元,自上市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约7860万港元,未动用约1210万港元[48][49]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定就2024年上半年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1.0港仙,总金额约3950万港元[1] - 2024年确认作分派的2023年末期股息为54209千港元,每股普通股15.1港仙;建议派付的2024年中期股息为39490千港元,每股普通股11.0港仙[21] - 董事会决议向2024年9月13日名列股东登记册的股东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11港仙,总金额约395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5390万港元[52] - 2024年9月11日至9月13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册手续,中期股息预计于9月23日派发[53] 业务信息 - 公司主要从事电热家用电器制造及销售,不呈列经营分部资料[12] - 主要客户收益占比均少于10%[14] 公司策略与展望 - 公司对2024年下半年表现保持审慎乐观,客户补货订单推动前景向好,计划交付新型电热家用电器[27] - 客户多元化是关键策略,公司积极寻求欧洲以外机会扩大全球影响力[27] - 公司提高中国生产设施组装线自动化水平,预计2025年内完成现有自动化项目[27] 税务信息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拨备,一间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征税,余下按16.5%税率征税[19] 会计准则影响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等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表或表现无影响[10] 重大事项说明 - 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4] - 2024年6月30日后至公告日期无重大须披露事项[54]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传染病、军事冲突、消费者偏好等风险,可能影响业务、财务及经营业绩[44][45] 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除附属公司投资外无重大投资[46] 企业管治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和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并遵守相关规定[50][5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9年10月3日成立,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5]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规定且已充分披露[56] 报告披露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载,中期报告将于2024年9月在上述网站刊载[57] 致谢 - 董事会感谢管理团队、员工、股东、投资者、客户等各方的努力、支持与信任[58]
登辉控股(0169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17:17
公司基本信息 - 文档为登辉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年报[27][33] - 公司是电热家用电器的开发商、设计者、制造商及供应商,策略是升级生产设施、加强产品设计开发、扩大客户群和升级资讯科技系统[50] - 公司产品涵盖衣物护理电器和煮食电器,销售至超30个国家及地区[120] 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陈伟明55岁,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集团行政总裁[1] - 陈伟明在会计方面拥有逾26年经验,毕业于檀香山夏威夷大学,主修会计,取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 - 赵维光59岁,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公司秘书及集团财务总监[6] - 赵维光在会计及财务方面拥有逾36年经验,2021年9月获《iMoney智富杂志》评为iMoney智富企业大奖2021的最佳企业领袖[6][7] - 邓女士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2007年11月加入东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2013年3月担任董事总经理[8] - 邓女士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18年杰出商界女领袖奖、2020年大湾区杰出女企业家奖等[8] - 俞国伟47岁,2017年9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28日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集团市场总监[10] - 俞国伟在家用电器的销售及营销方面拥有逾21年经验,2007年11月加入东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2009年4月担任市场总监[10] - 陈鉴光博士65岁,为集团创办人之一,于家电行业有逾47年经验[15][16] - 郑玉婵女士66岁,为集团创办人之一,于家电行业有逾46年管理及营销经验[18] - 陈炳炎先生77岁,于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3] - 蔡志良69岁,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约43年相关经验[25] - 陈承志37岁,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14年工作经验[26] - 陈德宜41岁,2023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15年企业融资等相关经验[29][30] - 梁丽儿62岁,2023年12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行业拥有逾37年经验[30][31] - 蔡志良为提名委员会主席兼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25] - 陈承志为薪酬委员会主席兼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6] - 陈德宜为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29] - 梁丽儿为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30] - 李伯文为集团研发总监,有逾32年产品工程等经验,2013年3月加入集团[34] - 邓美华于2017年9月获委任为董事,2019年2月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担任集团董事总经理[37] - 朱明德为集团工程总监,有逾35年产品工程等经验,2013年4月加入集团[38] - 潘正正为集团设计总监,有逾31年产品设计开发经验,2013年4月担任该职[39] - 李国豪为集团销售总监,有逾14年产品开发及项目管理经验,2022年4月晋升该职[42] - 董铭尧为集团财务总监,有逾18年会计及财务经验,2023年4月晋升该职[43] - 陆鹤强为集团创新及应用科技总监,有逾19年采购及产品工程经验,2023年9月晋升该职[45] - 赵维光为符合上市规则规定的公司秘书[47] - 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其中至少一名有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资格[59] - 各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步固定任期为上市日期起计三年,期满自动续期三年[62] - 各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聘书初步固定任期为上市日期起计一年(部分除外),期满自动续期一年[62] - 根据细则,当时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席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63] - 公司设立机制确保董事会具备高度独立性,致力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5] - 提名委员会须遵守提名政策及独立性评估准则,每年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66] - 全体董事有权向管理层、公司秘书寻求协助,可获外部专业意见,费用公司承担[67] - 董事会已对相关机制执行进行年度检讨,认为机制获妥善执行[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遵守规定参与足够持续专业培训[78] - 董事会拟至少每年开四次会,约每季度一次,全体董事获不少于14天通知[80] - 展示了各董事2023年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出席记录[80] - 公司安排合适保险涵盖针对董事的法律行动[82]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设计组成时多方面考虑多元化[83][86] - 甄选候选人依提名政策,考虑多元化政策及董事会需要[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包括四名女性成员,达成性别多元化目标[89]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炳炎、蔡志良、陈承志出席会议次数为4/4,陈德宜、梁丽儿为0/0[107] - 薪酬委员会成员陈承志、陈炳炎、蔡志良出席会议次数为4/4,陈德宜、梁丽儿为0/0[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层薪酬在0 - 100万港元有4人,100.0001 - 150万港元有1人,150.0001 - 200万港元有1人[110][111][112] - 公司董事薪酬政策旨在提供具竞争力但不过多的薪酬待遇[112] - 董事薪酬包括固定薪金或服务费及可变部分,每年检讨并须经股东批准[112][113] - 提名委员会检讨独立董事独立性并考虑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及重新委任的董事[116] - 提名准则考虑候选人资历及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因素[117] - 公司实施董事提名程序,董事会确定需额外或替任董事时,会通过多渠道识别候选人,提名委员会筛选后供董事会考虑,董事会有最终决定权[135] - 退任董事符合资格且愿意重选连任,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需考虑并建议,股东提名他人参选董事需按规定提交资料[137] - 公司委任赵维光为公司秘书,其2023年投入不少于15个小时参加相关专业培训[14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收益约704.4百万港元,毛利约245.4百万港元,毛利率增至约34.8%[98]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22.2百万港元,纯利率提高至约17.3%[98] - 2023年公司每股盈利约34.04港仙,2022年为37.41港仙[98]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5.1港仙,2022年为19.3港仙[99]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约823.7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704.4百万港元,减少约119.3百万港元或约14.5%[1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约31.9%增至2023年约34.8%,增加约2.9个百分点;毛利从2022年约262.5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245.4百万港元,减少约17.1百万港元或约6.5%[12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2年约11.1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4.5百万港元,银行利息收入从2022年约0.9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6.1百万港元,增加约5.2百万港元[129]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91.8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94.0百万港元,增加约2.2百万港元,商务差旅开支从2022年约0.5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4百万港元,增加约1.9百万港元[130]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4.0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2.6百万港元,银行借款利息开支减少约0.7百万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约0.7百万港元[131]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约15.0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7.2百万港元,广告及推广开支从约1.3百万港元增至约3.2百万港元[152] - 公司税前溢利从2022年约161.0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约146.8百万港元,所得税开支从约26.7百万港元减至约24.6百万港元,2022年及2023年实际税率分别约16.6%及16.7%[154] - 公司纯利由2022年约1.343亿港元减少约1210万港元或约9.0%至2023年约1.222亿港元,纯利率从约16.3%增至约17.3%,增加约1.0个百分点[155] 公司发展机遇与挑战 - 中港边境年初重新开放带来新机遇,公司完成新项目并获新订单[20] - 2024年欧洲零售需求有复苏迹象,但面临通胀引发的复杂情况[100] - 公司将密切关注欧洲市场挑战并制定相应战略对策[100] - 2024年公司对未来增长持谨慎态度,虽有美国利率政策及市场预期降息等正面因素,但仍有不确定因素影响消费者情绪[122] - 欧洲零售商清库存措施预计2024年下半年结束,为订单增长奠定基础[122] - 集团业务及运作可能受传染病或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196] - 俄乌军事冲突可能对集团销售及表现造成负面影响[196] - 集团销售额受消费者偏好及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影响[196] - 集团依赖少数主要客户,关系恶化将影响业绩[196] - 无法有效服务欧洲市场或欧洲经济下滑将影响集团业务[196] - 未能迎合客户需求及喜好将影响集团经营业绩[196] - 集团未必能成功制订新举措或改善产品品质[196]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数款新型煮食电器,以开拓新市场[102] - 美国、南美、东南亚及中国将成为公司扩展的重点市场[102] - 公司投入资源升级整个营运,以达到工业4.0标准[102]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数款新型电热煮食电器,部分型号将开始生产[123] - 客户多元化是公司未来基本策略,公司积极拓展客户群[12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呈交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4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和附录C3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52][53] - 公司已确立雇员证券交易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情况[54] - 董事会负责领导、监控公司,实施财务政策,检讨财务表现并审批投资建议等[71] - 董事会就管理层管理及行政职能授权制订清晰指引,部分事项须全体成员审批并定期检讨[72] - 董事会知悉编制财务报表责任,选取适当会计政策,未发现导致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44][145] - 董事会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审核委员会协助监督,高级管理层设计、实施及监察,2023年进行年度检讨,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信纳系统成效及效益[146] -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目标包括识别、评估、管理重大风险,设立管理程序框架,遵守法规,确保业务增长及财务稳健[149] - 董事会认为公司2023年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足[17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财务团队通过严谨资金管理确保强大现金流,保障业务运营灵活性[20] - 公司表现获多个著名行业奖项,包括“杰出上市公司大奖二零二三”“国际卓越品质钻石奖”等[21] - 公司第三次获《福布斯》评为“二零二三年福布斯亚洲二百强优秀中小企业”之一[2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就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作出资本承担约150万港元,其中约60万港元将通过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结算[159] - 2024年1月,公司分别以约220万、860万及890万港元与第三方订立停车位、7B室及7A室物业临时买卖协议,停车位收购已完成,7A室及7B室预计4月8日前完成[16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6.2%,较2022年约10.2%减少,主要因计息银行借款减少[165] - 2023年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15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60] - 公司进行外币交易,主要为美元及人民币,目前无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会密切监察外汇风险[1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7亿港元,2022年约为1.489亿港元[1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2.5倍,2022年约为1.9倍[1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2140万港元,2022年约为3580万港元[1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存款约10万港元,2022年约为10万港元[1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按揭贷款约2050万港元,2022年约为3580万港元,以账面价值约7430万港元物业作抵押,2022年约为7740万港元[193]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一年到期额为309万港元,2022年为385.1万港元[195]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第二年到期额为275万港元,2022年为385.1万港元[195]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第三至五年到期额为746.2万港元,2022年为1155.1万港元[195] - 2023年集团银行借款超过五年到期额为808.4万港元,2022年为1650.2万港元[1
登辉控股(0169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8 18:03
业绩总结 - 公司收益由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约823.7百万港元减少约119.3百万港元或约14.5%至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约704.4百万港元[1] - 公司毛利率由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约31.9%增加约2.9个百分点至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约34.8%[3]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每股基本盈利约为34.04港仙,而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则约为37.41港仙[6] - 公司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53,32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171,106千港元有所下降[11] - 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在二零二三年为324,024千港元,较去年的410,744千港元有所减少[11] 用户数据 - 公司来自欧洲的收益为617,319千港元,占总收益的比例最高[23] - 公司香港的非流动资产为81,844千港元,占非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最高[24] - 公司二零二三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704,41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823,658千港元下降[26] 未来展望 - 公司登辉计划将于2024年下半年推出数款新型电热煮食电器,以支持客户推出新产品[3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2023年内通过严格的财政政策和优化存货管理提高了竞争力和市场地位[3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已完成收购停车位,并计划在2024年4月8日或之前完成收购7A室和7B室[76]
登辉控股(0169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16:40
股权结构 - 2023年6月30日,Modern Expression持有2.1364亿股公司股份,占比59.51%[9,22] - 2023年6月30日,Capital Fortress Limited持有2900万股公司股份,占比8.08%[22] - 2023年6月30日,Bestresult Assets Limited持有2236万股公司股份,占比6.23%[22] - 陈博士在受控制法团中的权益对应2.1364亿股公司股份,占比59.51%;配偶权益对应680.6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90%[25] - 郑女士在受控制法团中的权益对应2.1364亿股公司股份,占比59.51%;实益拥有680.6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90%[25] - 陈伟明先生实益拥有500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39%[25] - 赵维光先生实益拥有500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39%[25] - 邓美华女士实益拥有500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39%[25] - 俞园伟先生实益拥有500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39%[25] - 2023年6月30日,卢先生被视为于李女士拥有的全部股份中拥有权益[149] 证券交易 - 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11] - 期内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109] 公司业务 - 公司是中高端电热家用电器制造商及供应商,产品销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61] - 客户多元化是公司未来工作重点,计划将产品拓展至拉丁美洲、中东及东南亚国家[65] - 公司采取积极方针,通过员工培训、采用新型自动化系统及实施工业4.0提高生产质量和运营效率[63] - 公司将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新型号咖啡机及蒸汽熨斗,2024年推出更多新产品[100] 财务数据对比(2022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 - 集团总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41710万港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约39660万港元,减少约2050万港元或约4.9%[103] - 集团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约1215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14850万港元,增加约2700万港元或约22.2%[85] - 集团毛利率从2022年上半年约29.1%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37.4%,增加8.3个百分点[85] - 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约34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910万港元[85] - 集团融资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170万港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约140万港元[88] - 集团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407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4350万港元,增加约280万港元[106] - 集团税前溢利从2022年上半年约745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10580万港元,增加约3130万港元[107] - 集团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132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1850万港元,增加约530万港元[107] - 集团纯利从2022年上半年约613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8730万港元,增加约2600万港元或约42.6%[109] - 2023年上半年收益396,55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7,093千港元[172]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248,06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5,578千港元[17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148,48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1,515千港元[172] - 2023年上半年税前溢利105,8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4,470千港元[17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87,3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255千港元[172][174]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益83,482千港元,中国内地收益76,18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181] - 2023年上半年欧洲收益340,15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5,591千港元有所下降[188]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2,52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3千港元大幅增加[194] - 2023年上半年咨询收入2,44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74千港元有所增加[194] -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0,2022年同期为1,581千港元[194] - 2023年上半年汇兑差额净额3,55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75千港元有所增加[19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9,14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418千港元有所增加[194] 财务状况(2023年6月30日)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9.7%,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0.2%有所减少[11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0390万港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4890万港元[11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2.2倍,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9倍[11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350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3580万港元有所下降[12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有1079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44名有所增加[1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56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380万港元有所增加[12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存款约8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0万港元有所增加[12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按揭贷款约338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3580万港元有所下降[123] - 除附属公司投资外,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12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定向股东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15.0港仙,总金额约53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880万港元有所增加[134] - 公司将于2023年9月11 - 13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册手续,中期股息预计9月22日派付,过户文件需在9月8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44] 慈善捐款 - 期内集团慈善捐款约60万港元[135] 所得款项使用 - 自上市日期起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090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980万港元[137] - 用于升级资讯科技系统的所得款项净额使用出现延误,预计2024年6月30日前悉数据动用[137] 租赁协议 - 2021年9月30日,登辉电器(惠州)与东保(惠州)订立租赁协议,月租102,033.20元,租期三年,代价总额约4090万港元[152][153] 审核委员会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符合上市规则规定[170] - 公司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经审核委员会审阅,认为符合规定且披露充分[175] 会计准则应用 - 公司追溯性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的修订本,因不属于支柱二模型规则范围,修订本无影响[185]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修订本,对中期综合财务资料无影响,预期影响年度报表会计政策披露[198]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因确定会计估计政策相符,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200] 宏观经济 - 2023年6月欧元区年通胀率降至5.5%,较2022年10月高峰10.6%放缓[82]
登辉控股(0169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8:48
财务表现 - 收入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417.1百万港元减少约20.5百万港元或约4.9%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96.6百万港元[1] - 毛利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21.5百万港元增加约27.0百万港元或约22.2%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48.5百万港元[2] - 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9.1%增加8.3个百分点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7.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东应占溢利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61.3百万港元增加约26.0百万港元或约42.6%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87.3百万港元[4] - 本集团的总收益在2023年上半年减少约4.9%,主要由于煮食电器销售额下降[43] - 本集团的毛利和毛利率增加约22.2%,主要由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导致成本下降[44] - 本集团的净利增加约42.6%,純利率增加约7.3个百分点[50] 地区业绩 - 香港地区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了396,55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17,093千港元有所下降[24][26] - 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在2023年6月30日为83,48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4,944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客户A在2023年上半年的外部客户收入为164,35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8,617千港元有所增长[26] - 来自客户合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热家用电器销售,2023年上半年达到了396,551千港元[26]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税率为16.5%[29]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中期建议每股普通股15.0港仙的股息[30]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及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无潜在攤薄的已发行普通股[31]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为74,442千港元[32] - 本集团贸易应收款项的账龄分析显示,30天内的款项为49,007千港元[33] - 本集团贸易应付款项的账龄分析显示,30天内的款项为23,832千港元[34]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在2023年6月30日约为9.7%,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2%有所减少[55] - 本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约为2.2倍,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倍有所增加[56] - 本集团已动用所得款项淨额约70.9百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淨额约19.8百万港元,主要用于升级生产设施、提高产能、加强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扩大客户群和升级资讯科技系统[62] 公司发展策略 - 本集团通过投资先进制造技术和利用竞争优势增强了竞争力和盈利能力[38] - 本集团保持审慎乐观态度,看到市场整合潜力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39] - 登輝计划推出新型号咖啡机和蒸汽熨斗,以满足消费需求[40] - 登輝发现拉丁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等未开发地区存在巨大商机,计划扩展产品销售[41] - 登輝致力于保持严格的资本管理,以确保强劲和健康的现金流[42] 公司治理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重视企业治理架构,确保投资者信心和股东利益[64]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财务报表及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程序[72] 股东回报 - 股东将获得每股15.0港仙的中期股息,总额约53.9百万港元[66] - 公司将暂停股东登记册手续,中期股息预计将于九月二十二日派付给合格股东[67]
登辉控股(0169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39
2022年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收益约823.7百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7.9%[14] - 2022年公司毛利约262.5百万港元,毛利率增至约31.9%[14] - 2022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34.3百万港元,纯利率提高至约16.3%[14] - 2022年每股盈利约37.41港仙,2021年为29.67港仙[14] - 公司2022年总收益约823.7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60.6百万港元或约7.9%,主要因煮食电器销售额增加[30] - 2022年毛利率约31.9%,较2021年增加2.9个百分点,毛利约262.5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41.5百万港元或约18.8%,主要因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及原材料成本减少、煮食电器销售额增加[31]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11.1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因汇兑收益和政府补贴增加[32] - 2022年一般及行政开支约91.8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7.3百万港元,因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3] - 2022年融资成本约4.0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因银行借款利息和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36]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26.7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7.4百万港元,2021及2022年实际税率分别约15.4%及16.6%[37] - 2022年纯利约134.3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27.8百万港元或约26.1%,纯利率增加约2.3个百分点[38] - 2022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3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420万港元,其中约380万港元将通过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结算[4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10.2%,较2021年的约24.1%减少,主要因计息银行借款减少[4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48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1.9倍[4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总额约35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8010万港元减少[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1.161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9410万港元增加[5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9.3港仙,2021年为16.0港仙[15] - 董事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9.3港仙,较2021年的16.0港仙增加[61] 2023年发展策略 - 2023年公司将利用研发能力加快产品创新,协助客户推出新产品型号[11] - 2023年公司将开拓新客户,使客户群多元化,目标市场为南美、东南亚及中国[17] - 公司将通过实行工业4.0及人工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17] - 2023年公司将专注扩展产品线,推进生产线数字化及自动化,资本管理维持保守态度[29] - 公司将与客户携手开拓南美、东南亚及中国等新市场[25] 风险管理 - 公司已减少银行借款,将保持稳健现金流,确保资本管理稳健[18] - 公司将继续密切监控外汇风险并积极应对[18] - 集团面临疫情、俄乌冲突、消费者偏好等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或对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50] 员工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044名全职雇员,较2021年的866名增加[5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1038名员工(不含董事),男性员工约占42%,女性员工约占58%[84] - 集团采取具竞争力薪酬和福利政策,提供持续专业培训以吸引和挽留人才[92] 公司合作与地位 - 本年度集团与客户、供应商及雇员维持良好关系[6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与客户、供应商及雇员无重大纠纷[93] - 集团与欧洲知名品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在电热家用电器制造行业占据重要地位[79] - 集团向认可或客户指定供应商采购原材料,能获稳定优质供应及具竞争力价格[91] 公司治理架构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委员会[136] - 董事会编制董事候选人合适技能等清单以实现成员多元化[134] - 招聘董事候选人将利用多渠道,包括董事等推荐及外部猎头公司[134] - 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7] - 公司支持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职权分离,目前分别由陈鉴光博士及陈伟明先生担任[170] - 2022年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其中一名有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资格,遵守上市规则规定[171] - 公司获独立非执行董事书面年度确认函,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超九年[175] - 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步任期为上市日起三年,期满自动续期三年;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委聘书初步任期为上市日起一年,期满自动续期一年[176] - 当时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席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退任董事可重选连任[177] - 董事会确保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80] - 提名委员会每年参考上市规则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181] - 董事可就会议事宜向管理层、公司秘书寻求协助,费用由公司承担,有重大权益的董事不得投票及计入法定人数[182] - 董事会负责领导、监控公司,实施财务政策,检讨财务表现,审批投资建议等[186] - 董事会拟至少每年举行四次会议,约每季度一次,定期会议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189] - 2022年度,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190]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197] 委员会职责 - 薪酬委员会检讨薪酬政策、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并提供推荐建议[72] - 审核委员会就委聘等核数师事宜提建议,检讨财务报表等[86]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执行情况并提建议[81] 董事情况 - 邓女士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24年经验,2013年3月担任东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10] - 俞先生担任集团市场总监,负责整体管理、业务策略制定等工作,2019年2月重新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14] - 陈博士为集团创办人之一,担任董事会主席,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逾46年经验,2019年2月重新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18][119] - 郑女士为集团创办人之一,在整体财务控制等方面向集团提供意见,在家用电器行业拥有超45年管理及营销经验,2019年2月重新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21] - 俞先生于2022年9月取得香港理工大学商业分析理学硕士学位[115] - 俞先生2020年11月获香港工业总会颁发2020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15] - 陈博士2009年9月获颁加拿大特许管理学院的院士[120] - 陈博士2010年5月被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授予第十二届世界杰出华人奖[120] - 陈博士2011年7月获“亚太企业精神奖”颁奖典礼“杰出企业家奖”殊荣[120] - 邓女士2020年11月荣获大湾区杰出女企业家奖[110] - 陈炳炎76岁,有逾48年会计经验,2019年10月3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6][127] - 蔡志良68岁,有约42年行业经验,2019年10月3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8] - 陈承志36岁,有逾13年工作经验,2019年10月3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梁镒昌60岁,曾任公司品质总监,2023年1月1日辞任[133][143] - 李伯文52岁,任公司研发总监[143] - 朱明德59岁,任公司工程总监[146] - 陈伟明等多名董事在2022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高,如陈伟明出席4/4次[195] - 多名董事出席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如陈伟明出席1/1次[195] 股份发售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2019年10月25日上市,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070万港元[9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6590万港元,未动用约2480万港元[98] - 升级生产设施及提高产能拟定使用5040万港元,实际使用4630万港元,余额118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前动用[98] - 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并增加产品供应拟定使用3160万港元,实际使用1490万港元,余额167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前动用[98] - 扩大客户群拟定使用300万港元,实际使用240万港元,余额6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前动用[98] - 升级资讯科技系统拟定使用570万港元,实际使用230万港元,余额340万港元,预计2023年6月前动用[98] - 升级生产设施及提高产能因设备升级计划延迟,款项使用略延迟[99] - 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因新市场研发需要更多时间,款项使用延迟[99] - 扩大客户群因香港疫情出行限制及检疫要求,营销活动中断,款项使用延迟[99] - 预计分配至升级生产设施、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扩大客户群的款项将于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99]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作为企业管治守则,董事认为2022年已遵守所有守则条文[159][16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2022年董事全面遵守规定准则[163] - 公司为可能掌握内幕消息的雇员确立证券交易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情况[164] - 2022年度,董事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足够持续专业培训[193] - 公司安排合适保险涵盖针对董事的法律行动[196] - 公司认为促进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是实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元素[198] 年报公布 - 登輝控股公布2022年年报[124][130][139][145]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电热家用电器的开发商、设计者、制造商及供应商,使命是成为顶尖供应商,策略是升级生产设施、加强产品设计开发、扩大客户群和升级资讯科技系统[158]
登辉控股(0169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7 16:39
财务表现 - 2022年年度溢利为134,311千港元,较2021年的106,504千港元增长26.1%[22] - 公司2022年收益为823.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9%[36] - 2022年毛利为262.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8%[36] - 2022年毛利率为31.9%,较2021年的29.0%有所提升[36] - 公司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34.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6.1%[36]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7.41港仙,较2021年的29.67港仙有所增加[36] - 公司2022年税前溢利为161,031千港元,较2021年的125,864千港元有所增长[38] - 公司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26,720千港元,较2021年的19,360千港元有所增加[38] - 2022年税前溢利为561,198千港元,较2021年的542,097千港元增长3.5%[51]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34,311千港元,较2021年的106,504千港元增长26.1%[57] - 公司2022年纯利为134.3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06.5百万港元增长26.1%,纯利率从14.0%提升至16.3%[99] - 公司毛利从2021年的221.0百万港元增加41.5百万港元(约18.8%)至2022年的262.5百万港元,主要由于煮食电器销售额增加[123] 成本与开支 - 2022年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至91.8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84.5百万港元增长8.6%,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增加[3]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449千港元,较2021年的13,769千港元下降9.6%[51] - 2022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5,469千港元,较2021年的12,077千港元增长28.1%[51] - 2022年税款支出总额为26,720千港元,较2021年的19,360千港元增长38%[54] - 公司2022年销售成本中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折旧费用10,104,000港元,使用权资产的折旧费用11,425,000港元[82]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1年的0.8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4.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利息开支增加1.7百万港元及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1.5百万港元[125] 股息与股东回报 - 2022年公司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19.3港仙,较2021年的16.0港仙增长20.6%[17]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9.3港仙[36] - 公司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16.0港仙,需股东批准[86] - 公司计划在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批准派付末期股息,预计在2023年6月14日或之前派付[114]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2022年公司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65.9百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24.8百万港元[7]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71,106千港元,较2021年的106,961千港元增长59.9%[40]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410,744千港元,较2021年的501,516千港元下降18.1%[40]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8,920千港元,较2021年的144,923千港元增长2.8%[40]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210,907千港元,较2021年的248,285千港元下降15.1%[40] - 2022年净流动资产为199,837千港元,较2021年的253,231千港元下降21.1%[40] - 公司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98,067千港元,较2021年的119,079千港元下降17.6%[60] - 公司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79,726千港元,较2021年的90,573千港元下降12%[61] - 公司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99,192千港元,较2021年的119,180千港元下降16.8%[88]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的24.1%下降至2022年的10.2%,主要由于计息银行借款减少[13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144.9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148.9百万港元[130]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1年的2.0倍下降至2022年的1.9倍[130] - 公司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2021年的80.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35.8百万港元[131] 市场与客户 - 2022年公司订单量保持坚实稳定,主要得益于与主要客户的密切关系[2] - 香港地区2022年外部客户收益为84,944千港元,较2021年的13,156千港元大幅增长[33] - 中国内地2022年外部客户收益为84,314千港元,较2021年的92,667千港元有所下降[33] - 欧洲市场收益为743,512千港元,较2021年的676,468千港元增长9.9%[77] - 亚洲市场收益为54,035千港元,较2021年的41,100千港元增长31.5%[77] - 美国市场收益为20,109千港元,较2021年的43,259千港元下降53.5%[77]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823.7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763.1百万港元增长7.9%,主要由于煮食电器销售额增加[95] - 公司对未来保持审慎乐观态度,计划与客户共同开拓南美、东南亚及中国等新市场[65] - 公司计划扩大客户群,拟使用3.0百万港元,已使用2.4百万港元,余额0.6百万港元预计在2023年12月前完成[110] 风险管理与合规 - 2022年公司无重大环保申索、诉讼、罚款、行政或纪律处分[6] - 2022年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11] - 2022年公司无外币对冲政策,但管理层会密切监察外汇风险[4] - 2022年公司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14]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消费者偏好变化、欧洲市场宏观经济状况不利变动以及未能成功制定新举措或改善现有产品品质[10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作为其规管企业管治常规的自身守则[13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符合上市规则第3.21条的规定[151] 投资与资本支出 - 公司已签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诺,总金额约为4.2百万港元,其中3.8百万港元将通过2019年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结算[100]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其他资本承诺[100] - 公司计划升级生产设施及提高产能,拟使用50.4百万港元,已使用46.3百万港元,余额4.1百万港元预计在2023年12月前完成[110] - 公司计划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拟使用31.6百万港元,已使用14.9百万港元,余额16.7百万港元预计在2023年12月前完成[110] - 公司计划升级资讯科技系统,拟使用5.7百万港元,已使用2.3百万港元,余额3.4百万港元预计在2023年6月前完成[110] - 公司所得款项净额的使用因设备升级计划延迟、新产品研发时间延长及疫情影响营销活动而有所延迟[111] - 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将悉数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升级生产设施、提高产能、加强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增加产品供应以及扩大客户群[138] 其他收入与收益 - 公司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增加至11.1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4.5百万港元增长146.7%,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和政府补贴增加[68] - 公司2022年所得税开支增加至26.7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9.3百万港元增长38.3%,实际税率从15.4%上升至16.6%[70] 员工与薪酬 - 公司全职雇员从2021年的866名增加至2022年的1,044名[133] - 公司总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从2021年的94.1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116.1百万港元[133] 公司治理与股东事务 - 公司于2019年10月25日在联交所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0.7百万港元[137]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22日至5月25日期间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册手续,以确定有权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身份[140]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本年度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5] 宏观经济影响 - 2022年联邦基金利率由0.07%调升至4.33%,导致企业投资及消费者支出更加审慎[2] - 公司展望2023年经营环境将更明朗,计划继续发掘潜力市场,迎接中国重新开放带来的全球复苏机遇[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