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鹰重工(30104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金鹰重工金鹰重工(SZ:301048)2024-04-19 22: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3,058,667,326.39元,较2022年的3,260,146,695.61元减少6.18%[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667,256.79元,较2022年的302,212,371.11元减少2.17%[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2,361,636.91元,较2022年的295,140,705.65元减少4.33%[9]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1,125,560.98元,较2022年的 - 85,882,824.13元增长497.20%[9] - 2023年末资产总额5,002,513,840.95元,较2022年末的4,645,837,422.62元增长7.68%[9]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81,079,225.20元,较2022年末的2,209,707,861.81元增长12.28%[9]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14,794,269.00元、755,146,660.38元、553,896,133.29元、1,134,830,263.72元[9]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5,139,867.96元、73,015,072.84元、36,040,610.80元、121,471,705.19元[9]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9,626,180.47元、4,838,544.53元、 - 32,779,407.61元、249,440,243.59元[9]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38,491.92元,2022年为800,427.58元,2021年为13,772,616.05元[12]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194,262.52元,2022年为4,416,485.40元,2021年为18,422,508.15元[12] - 2023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6,720,000.00元,2022年为5,400,000.00元,2021年为23,387,861.67元[12] - 2023年除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2,699,995.66元,2022年为 - 2,297,136.65元,2021年为 - 826,804.54元[12] - 2023年所得税影响额为2,347,130.22元,2022年为1,248,110.87元,2021年为10,363,410.54元[12]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3,305,619.88元,2022年为7,071,665.46元,2021年为53,880,983.98元[12] - 2023年营业收入合计30.59亿元,同比减少6.18%[96] - 2023年轨道工程装备及货运装备行业收入24.36亿元,占比79.66%,同比减少14.11%[96] - 2023年其他业务收入6.22亿元,占比20.34%,同比增长46.96%[96] - 2023年大型养路机械收入8.30亿元,占比27.13%,同比减少2.95%[96] - 2023年轨道车辆收入5.61亿元,占比18.33%,同比减少29.29%[96] - 2023年接触网作业车收入2.76亿元,占比9.01%,同比减少44.34%[96] - 2023年货运装备收入4.40亿元,占比14.39%,同比增长0.75%[96] - 2023年大修业务收入3.30亿元,占比10.80%,同比增长28.53%[96] - 2023年配件销售金额4.56亿元,占比14.92%,同比增长42.39%;其他业务金额1.66亿元,占比5.43%,同比增长61.19%[97] - 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营收30.46亿元,占比99.58%,同比下降4.66%;其他地区营收0.13亿元,占比0.42%,同比下降80.45%[97] - 2023年直销营收30.59亿元,占比100%,同比下降6.18%[97] - 2023年轨道工程装备及货运装备营业收入21.06亿元,营业成本17.46亿元,毛利率17.11%,营收同比降25.76%,成本同比降26.22%,毛利率同比增0.53%[97] - 2023年轨道工程装备销售量602辆,同比降2.11%;生产量640辆,同比降13.75%;库存量345辆,同比增12.38%[97] - 2023年轨道工程装备及货运装备直接材料成本15.54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9%,同比降0.39%[98] - 2023年销售费用3928.40万元,同比增长21.26%;管理费用6048.90万元,同比增长14.49%;财务费用665.63万元,同比增长783.44%;研发费用8698.16万元,同比下降20.51%[99]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136人,较2022年的82人增长65.85%,占比21.62%,较2022年的12.75%提升8.87%[110]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86,981,580.8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84%,2022年投入109,421,362.13元,占比3.36%,2021年投入138,044,950.82元,占比4.52%[110]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134,302,453.25元,同比增长30.22%,现金流出小计2,793,176,892.27元,同比增长12.05%,现金流量净额341,125,560.98元,同比增长497.20%[112]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01,544.51元,同比减少78.86%,现金流出小计36,948,715.61元,同比增长7.55%,现金流量净额 -36,547,171.10元,同比减少12.61%[112]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50,000,000.00元,同比增长19.01%,现金流出小计386,668,153.69元,同比增长81.33%,现金流量净额 -36,668,153.69元,同比减少145.35%[112] - 2023年末货币资金743,927,049.92元,占总资产比例14.87%,较年初比重增加4.88%[113] - 2023年末应收账款1,666,241,611.81元,占总资产比例33.31%,较年初比重减少4.57%[113] - 2023年末存货1,162,686,544.18元,占总资产比例23.24%,较年初比重增加1.57%[113] - 2023年末投资性房地产75,962,457.24元,占总资产比例1.52%,较年初比重增加1.03%[113] - 2023年末合同负债99,081,528.51元,占总资产比例1.98%,较年初比重增加1.27%[114] - 2022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同比增长6.81%及25.14%[174] - 2023年一季报主营收入6.15亿元,同比下降18.34%;归母净利润6513.99万元,同比下降9.83%[174] - 2023年度经营目标是营业收入比2022年增长2.9%,利润总额比2022年增长0.51%[174] - 2022年经营活动流量净额为 - 8588.28万元,上市后已连续两年经营活动流量净额为负,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也连续两年下降[175]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7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9元[175] 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以533,333,4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89899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3] 行业发展情况 - 我国大型养路机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产品性能仍有提升空间[15][16][17][18][19] - 我国轨道车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传动方式从单一机械传动发展到三种,未来对性能有更高要求[20][21] - 我国接触网作业车8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后步入机械施工时代,但国产作业车与国外仍有差距[23][24][25] - 2011 - 2023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从9.3万公里增长至15.9万公里,复合增长率4.57%,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0.6万公里增长至4.5万公里,复合增长率18.28%,城市轨道运营线路里程从1713公里增长为11224.54公里,年复合增长率16.96%[28] - 2011 - 2023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从9.3万公里增长至15.9万公里,复合增长率4.57%,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0.6万公里增长至4.5万公里,复合增长率达18.28%[69] - 截至2023年末,我国城市轨道运营线路里程从2011年的1713公里增长为11224.54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16.96%[72]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维修业务,所处行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4] - 公司是国内轨道工程装备行业领先企业,是国铁集团系统内唯一取得相关产品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并能研制生产轨道工程装备的企业[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产品型号合格证(设计许可)53项、制造许可证42项、维修许可证24项[36] - 公司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或修订了21项行业标准[36] - 公司自主研发的装备产品全面覆盖国内轨道交通网络,为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保障[33] - 公司在道砟清筛车等多种车型自主研发上取得成功,掌握多项核心产品集成技术[35] - 公司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全国首个同时拥有铁路自轮运转特种设备L2与L3类驾驶员资格实作考试的考点[34]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辆及接触网作业车等,报告期内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变化[47][48] - 公司盈利模式为研发、生产轨道工程装备并销售获取收入盈利,未来将加强研发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49] - 公司采购以销售为指导,物资采购以公开招标为主,其他方式为辅[50][51] - 公司生产模式包括以销定产、柔性生产和拉动式生产[53][54] -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获取订单,销售环节有完整业务流程,客户结算主要为分期回款[55][56][57][58] - 公司在产品资质许数量、技术实力等方面相比国内竞争企业有较大优势[59] - 国家政策支持,到2035年铁路网总规模将达20万公里,高铁7万公里左右[60] - 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市场化程度提升为公司创造更大发展机遇[61][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212项、外观专利9项[77] - 公司获得14项铁道科技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及7项襄阳市科技进步奖[77] - 公司获得6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及2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77] - 公司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78] - 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了21项行业标准[78] - 公司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4] - 公司组建工程机械研究院,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及专利进展,开发不同应用场景产品[74] - 公司联合行业优势技术力量,与国际著名零部件供应商及中车企业战略合作[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产品型号合格证53项,制造许可证42项,维修许可证24项[92] - 公司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艺覆盖率高达100%[84] 政策法规 - 《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维修进口许可办法》中制造、进口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维修许可证有效期按不同型号产品分为5年、8年、10年,有效期届满需延续的应在60个工作日前申请[39] - 《轨道车管理规则》规定不同类型轨道车有大修周期,逾期未大修不得上线运行[39] -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40] -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40]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4